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176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

2020年徐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宋岳飞抗击金军

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

C.唐玄宗倡导节俭

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

2.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是中国古代当政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列措施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是

A.开凿大运河

B.创立行省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转移经济重心

3.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

5.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

6.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

8.“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

”这“事物”是指()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

9.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

10.下列唐朝城市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11.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

遂达臻全盛。

”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A.文景之冶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2.《贞观政要》记载:

太宗谓侍臣曰:

“守天下难易?

”侍中魏征对曰:

“甚难。

”太宗曰:

“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太宗)又谓(太子)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亡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完善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A.北魏B.北宋C.东汉D.唐朝

14.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15.在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时,历城区某学校学生看到下面这幅图片,如果加以文字说明,应该选择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16.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17.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18.“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黄巾起义

19.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

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B.生活背景不同C.思想性格不同D.艺术追求不同

20.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回族的形成

21.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他曾对群臣说:

“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

”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

A.替皇帝起草诏令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D.负责监察百官

22.人们常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朝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我们常说的享有“诗仙”“诗圣”之美誉的是

A.李白白居易

B.李白杜甫

C.杜甫白居易

D.李白吴道子

23.宋朝李纲曾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B.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C.灭掉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D.加强中央集权提髙行政效率

24.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5.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A.灌溉B.饮水

C.运输D.泄洪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史实是单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历史观点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评价。

B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属于观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

ACD都属于对历史事实的单纯表述,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当政者为了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想了很多办法,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南方的财富输入北方,故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题干含义。

解答时,先读懂题干的含义,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题干信息分析备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重虚心纳谏,重用善于进谏的魏征,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D项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翻车是灌溉工具,耧车是播种工具,曲辕犁是耕犁,都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ABD排除。

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利用水力运转,故选C。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越窑、邢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故C符合题意;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A不合题意;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不合题意;主动请缨,征战海外与鉴真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文诗句里的“小邑犹藏万家室”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小邑犹藏万家室”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繁荣局面。

故选D。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中信息“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可知,这一“事物”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很类似,答案为D。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的史实。

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故B正确;AC推动中日文化交流,D推动中朝文化交流,故AC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C项。

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是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依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三省六部制,故本题选D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胡指的是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唐朝实行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交往频繁,唐都长安成为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故D正确;北魏的都城是洛阳,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东汉的都城是洛阳。

故选D。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像“鉴真像”结合所学知识,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C符合题意;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是玄奘,A不符合题意;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武则天,B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与主动请缨,征战海外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牵,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李林甫,朝政日趋腐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故B符合题意;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黄巾起义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生活背景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B符合题意;ACD项都会导致诗歌的风格不同,但不是导致不同的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择B。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属于国内的民族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C项属于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不能体现“民族”关系,故选C。

ABD都与古代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有关,排除。

2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责是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内容,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所以B项符合材料内容,故选B。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诗仙”“诗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诗歌十分流行,诗坛名家辈出,例如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符合题意,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吴道子被尊为画圣,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说的是隋文帝在南北朝后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C符合题意。

题意是说隋文帝实现统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B

解析:

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唐朝时期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产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所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文官”“读书人阶层”,由此可以想到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即可做出正确选择。

2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灌溉、饮水、泄洪功能,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