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11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docx

最新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

(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

一、考点补充

(一)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形式可能有以下三种:

1、扩充原先两道翻译试题的文字量。

2、扩大题量,使原先的翻译试题由两道变为三道。

3、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句读题、一道翻译题

以下是古文阅读、翻译可能变化的一种情况:

示例一: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题目。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

后闻陵降,上怒甚。

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⑴、给下列语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

②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③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注意事项

高考选文标准是: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带着“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

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1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

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3.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

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要特别注意强调的是主人公的的什么性格。

14.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要重点文中分析议论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选项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15.文句翻译题(8分)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语、成语推导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句式的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

最后组合成句子,前后要通顺。

示例二:

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邪?

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①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②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①如今(您)不问齐国的大王却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把卑贱的东西放在前面却把尊贵的东西放在后面吗?

(评分标准:

本题4分,两个“而”、“岁”、“岂”、“先、后”四个要点中有一个未译到位,扣1分,扣完为止。

②如果没有百姓,靠(凭)什么有国君?

所以(因此)哪有舍弃根本却去问末节的呢?

(评分标准:

本题4分,“苟”、“何以”、“故”、“舍本、问末”四个要点中有一个未译到位,扣1分,扣完为止。

三、巩固练习(希望通过以下练习以达查漏补缺之目的)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

“不可。

谋事杀良,非急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曰:

“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

”鹄从其言。

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

“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

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

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

“必尸我于此。

”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

“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

“死反虏,汝何知?

促来杀我!

”众相视而惊。

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

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

“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

“选贤所以报国也。

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访之于勋 访:

询问。

 B、而诣勋求谢   诣:

到……去。

C、勋被三创  被:

覆盖。

 D、乃以兵捍众曰  捍:

抵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成以其小,劣之    

B、鹄从其言 余嘉其能行古道

C、众相视而惊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D、幸于皇太子故燕王欲结于君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勋忠于自己职守的一组是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

③勋被三创,坚不动。

④勋调谷凛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⑤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

⑥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正和敢于审查仗势横行的武威太守的罪行,盖勋虽然与苏正和有私仇,但能公正地劝告梁鹄,使梁鹄不杀苏正和。

B、北地羌胡侵扰陇右,盖勋受命带兵抗击,后因救助被包围的夏育,被强敌打败,困境中仍坚持作战,危难时宁死不屈。

C、盖勋任汉阳太守,采取有效的方法救济饥民,带头拿出自家粮食,救活了千余人。

任京兆尹时,能审查恃势贪赃的杨党,并拒绝贵戚求情,因而遭到报复。

D、小黄门高望受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皇帝宠臣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做孝廉,盖勋不怕得罪这三个有权势的人,敢冒生命危险而绝不这样做。

5、将文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

“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

“必尸我于此。

③选贤所以报国也。

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何远字义方,东寿郊人也。

迁任武昌太守。

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①水还之,其它事率多如此。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

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人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

至武康,远独设糗②水而已。

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支鹅为别。

彬戏曰:

“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

”高祖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期年,迁始兴内吏。

时泉陵侯渊朗为桂州,缘道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茸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

《梁书·列传第四十七·良吏》

注释:

①摙:

提②糗:

干粮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盛夏远患水温B、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C、远性耿介,无私曲D、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不为古人所笑乎和氏壁,天下所共存宝也

B、近代未之有也夫晋,何厌之有

C、所过若营家焉得其尤绝者家焉

D、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远“清公”的一组是

①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②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

③好开途巷,修葺墙屋④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⑤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⑥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职后顺应时势改变倜傥洒脱的本性,他杜绝交游,厉行节俭,服饰用品简朴破旧,身居水族之乡,每顿饭也仅吃数片干鱼而已。

B、何远坚持清廉的节操:

出钱买百姓的井水,从简接待太守王彬,俸禄分毫不收。

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从不为物欲而改变廉洁之心。

C、何远上任以来,从废除繁多的祭祀活动、处治盗贼到为民开辟街巷、修治集市等,都能恪尽职守,从而净化了民风,并受到皇上的赏识。

D、何远为人耿直,对豪强富户嫉恨如仇,对贫民百姓视为子弟;与人交往,既不盛气凌人,也不低声下气,因而受到豪强及庸俗之士的嫉恨。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书曰:

前史有循吏,何哉?

世使然也。

汉武役繁奸起,循平不能,故有苛酷诛戳以胜之。

粱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

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身服浣濯之衣,御府无文饰,宫掖无珠玑锦绣。

每选长吏,务简廉平。

武康令何远清公,以为宣城太守,盖良吏也。

若夫酷吏,于粱无取焉。

《梁书·列传第四十七·良吏》

(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

②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

(2)何远本是“倜傥轻侠”之士,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成为良吏?

请用现代汉语列点回答。

(2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

“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惨叹,跪而辞曰:

“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

“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即弃印绶,追之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听子孙改之听:

听从,听便。

B.诏书切让让“责备

C.咨乃谢病去谢:

谢罪

D.所凶无状,干暴贤者干:

冒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畅,为博士②因请为设食

③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④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

C.①④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惭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

这件事,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

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5.翻译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8分)

(1)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2分)

译文:

(2)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2分)

译文:

(3)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

“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4分)

译文: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

“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将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①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②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

彼知颦美而③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

颦读pín,皱眉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

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

“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

”崔许之。

曰:

“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

敢以奉君。

”崔受之,曰:

“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

”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

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具言珠履崔秀才所有也。

乃于亳来追捕,崔曰:

“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遂剖棺得其珠。

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

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1.解释下列词语

⑴其人得疾甚笃笃:

⑵并勘珠所在勘:

2.翻译文中划线部分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说说那位海外商人要将珠宝赠送给崔枢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阐发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译文一]1、C  2、A 3、D 4、C

盖勋字元固,是敦煌郡广至县人。

起初他被推荐为孝廉,做汉阳郡长史。

当时武威太守倚仗权势,放纵地做贪横之事,从事苏正和审查取得了他的罪证。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想要杀苏正和来免去他的牵累,于是向盖勋询问此事。

盖勋平素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以借这个机会报仇。

盖勋说:

“不行。

策划杀害好人,不忠;乘人之危,不仁。

”于是劝告梁鹄说:

“拴着喂养鹰鸢想要它凶猛,它凶猛了却要煮了它,将要用它什么呢?

”梁鹄听从了他的话。

苏正和高兴能免去杀身之祸,到盖勋那里请求道谢。

盖勋不见他,说:

“我为梁使君谋划,不是为了苏正和。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侵扰陇右,长官让盖勋另外屯兵阿阳来抗击敌人的先头部队。

当时反叛的羌人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合兵救助夏育,到狐盘,被羌人打败。

盖勋收聚剩下的一百多人,列成鱼丽军阵。

羌人精锐骑兵夹攻他们很紧急,士兵大多战死。

盖勋受了多处伤,坚定不动,于是指着木牌说:

“一定把我的尸体陈列在这里。

”句就种族羌人滇吾平素受盖勋厚待,于是用武器抵挡往羌人士兵说:

“盖长史是贤人,你们杀他是对不起上天。

”盖勋仰头斥骂说:

“该死的叛贼,你们懂什么?

赶快来杀我!

”众人互相看着很惊慌。

滇吾下马把马给盖勋,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敌人捉住。

羌胡人敬服他义勇,不敢加害他,送他回到汉阳。

后来刺史杨雍上奏章推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

当时人们饥饿,相互抢夺财物,盖勋调运粮食供给饥民,他先拿出自家粮食来带领大家这样做,救活了一千多人。

他被任命为京兆尹。

当时长安县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杨党仗恃权势贪财放纵,盖勋审查得到他的赃物一千多万。

贵戚全部为杨党求请免罪,盖勋不听从,把事情全部奏报朝廷,牵扯到杨党的父亲,皇帝下令彻底审查,此事威震京师。

当时小黄门高望做尚药监,被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高进做孝廉,盖勋不肯这样做。

有的人说:

“皇太子是第二个主子,高望是太子喜爱的人,蹇硕是皇帝的宠臣,可是您违背他们,这是人们所说的‘三怨聚在一起’了”。

盖勋说:

“选拔贤才用来报效国家。

不是贤才不推荐,我死了又后悔什么!

”(《后汉书·列传第48·盖勋传》)

附:

[译文二]

1、文言实词C耿介:

正直,古今意义相同。

【A水温:

古义,水热;今义,水的温度。

B、著名:

古义,显露功名;今义,一般指闻名,有名。

D、造诣:

古义,走访,往访;今义,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水准。

2文言虚词D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A所:

助词,与“为”组成固定格式表被动/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

B、之:

代词,这样的情况/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焉:

语气词,用于句末,一般不译/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3、信息筛选B【②③⑤都不是表现何远清廉公正的品格的。

②反映何远尽职守。

③何远为百姓做实事。

⑤表现何远待人不卑不亢的态度。

4、内容归纳C“净化民风”,文中无此信息。

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县人。

调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欢行侠仗义,一直到这时才改变原来的志节行为,恪尽职守。

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

武昌当地习俗是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怕江水热,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

如有人不收钱,就提着水还给他。

其他事情也多是如此。

他的车辆和服饰十分简陋破旧,所用的器物没有铜制或上漆的。

江南盛产水产品,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只不过吃数片干鱼罢了。

后来任武康县令,他更加坚持清廉的节操。

他去除繁多的祭祀活动,尽忠职守,很受百姓的称赞。

太守王彬巡察所属各县,其他县都设宴款待。

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饮水而已。

王彬离去时,何远送他到县境,送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离别赠礼。

王彬与何远开玩笑说:

“你的礼物超过东晋时的陆纳,恐怕会被古人讥笑吧!

”高祖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

从县令提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

宣城郡过去曾受盗匪的抢掠,何远到任后尽心治理,又使名声远播。

过了一年,何远调任始兴内史。

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吏,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本也不敢侵犯。

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房屋。

小至百姓住宅、交易集市,大至城池、马厩、仓库等,他都像经营自已的家业那样来加以修治。

他应得的俸禄,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把那些钱作为税款赠送给他们,并且长期坚持这样做。

何远在任时,对豪强富户嫉恨如仇,对贫民百姓视为子弟,因此豪强对他特别害怕。

何远为人耿直,不徇私情,身居人世间,却谢绝别人的拜谒,自已也不拜访别人,写信给别人时,无论(对方)地位的高低,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

与人交往时,从不因对方的面色而低声下气,因此多受到庸俗之士的嫉恨。

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

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已的廉洁之心。

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说话从不虚妄,这些都是出于他的天性。

5、【翻译及理解】(8分)

(1)翻译(6分)

①用孝悌来教化百姓,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3分

评分标准:

“以孝悌”1分,“劝”1分,“农桑”1分。

②到了登上帝位,皇上便在国内率先奉行节俭。

(3分)

评分标准:

“逮”1分,“践”l分,“先”1分。

(2)理解(2分)

①社会风气要求官吏必须廉洁公正;

②梁朝皇上崇尚朴素廉洁的节操;

③廉洁朴素是当时选拔官吏的标准。

评分标准:

列对一点得1分,列对其中两点得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附参考译文:

梁书说:

前代有良吏,为什么?

那是社会风气致使这样的。

汉武帝徭役繁重,邪恶的奸人蜂起,良吏用平和的法则无法处治他们。

因此就有暴虐的官吏用诛杀的刑法制服他们。

梁朝建立,用孝悌教化百姓,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到了登上帝位,皇上便在国内带头奉行节俭:

穿粗布衣服,官府没有华丽的装饰,皇宫没有珠玑碧玉。

每当选拔官吏,务必挑选廉洁公正的人。

武康今何运清廉公正,(皇上)把他提拔做宣城太守,那(因为)他是良吏啊。

如果是酷吏,在梁朝是不被选用的。

 

1.C(这里的“谢”应该是“推脱”的意思)

2.D(①与②的“为”分别是动词“做”和介词“替”,③和④的“其”虽然都是代词,但意思不同,③“他的”,是“故吏”的定语,而④是“他”,作主语。

3.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

4.C(关键是对文中“咨之故孝廉也”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赵咨原先任敦煌令时举荐的孝廉”;“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也比较模糊,这件事主要是为了表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5.①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

②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