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97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docx

张磊《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音乐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相关

领域

综合课

教材

《世界音乐》-海淀区十三五规划课题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省市

学校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张磊

北京市

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指导者

谭天静

北京市特级

中关村中学

指导者

陈文雯

海淀区音乐教研员

海淀区进修学校

设计者邮寄地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

“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二)理论依据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是美国学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在1976年提出的,是指在老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由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要素组成。

本节课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2、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阿里郎的故事和音乐文化精神源自朝鲜历史上的高丽时代,阿里郎之所以广泛流传和经久不衰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的音乐能够突出体现朝鲜族传统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

(1)旋律——根据朝鲜半岛区域的不同曲调婉转平和,歌词的含义被人们容易理解,音域范围不象其他民族那么大。

歌曲表现内容或是生活、或是情感、或是事件;

(2)演唱——声音中的嘶哑的音色和表情性音调的变化,男人演唱中不屈不挠的力量和欢愉,女人演唱中的那种委婉、抱怨和忧郁的情结。

《阿里郎》不仅仅唱的是爱情,它也喊出了朝鲜族人们的汗和气!

(3)节奏——一种以三拍子为基数的长短法律动构成独具特色的节奏;(4)曲调——根据表现的内容可以是哀调,欢调、或是半哀半欢,艺人根据歌词和情境选择不同的曲调:

表达喜庆和欢乐时采用欢调,表达难过和悲伤的情感采用哀调,当向往未来,憧憬美好未来就用了半哀半欢调。

在《阿里郎》的起源,传播、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朝鲜、韩国人民突破传统束缚、大胆将它渗透和延伸到各个艺术和文化领域。

阿里郎是朝鲜族的声音和符号!

阿里郎目前在世界各地流传有五十多钟。

尽管有差异,但是所表达的内容大致相同,集中表现个人情感或者民族情感两个方面。

阿里郎带给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阿里郎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文化教育生活等诸多方面,与人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成为了朝鲜人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阿里郎现象是阿里郎和历史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

阿里郎的歌词具有独特鲜明的文学特点,其内容表现了朝鲜族的社会政治功能,笔者总结概括为:

1、《阿里郎》携带朝鲜族音乐因子——性格特点:

节奏三拍子,长短组合,抑扬效果和精神气质;2、《阿里郎》是朝鲜族引以为傲的,它唱出的是人民的汗和气。

3、伴随着民众的生活和历史变迁,文化属性鲜明:

它伴随朝鲜民族的殖民和分裂历史,《阿里郎》所折射的是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民族情感和荣辱观(忆苦思甜),是文化符号的集中体现;4、《阿里郎》音乐是高丽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类型——乡乐的代表,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曲调特点和风格;5、歌曲具有生命力,不仅仅能反映疲于奔命的劳动人民的情感,而且能从历史迁移中浓缩朝鲜和韩国两国人民对于亲情、祖国统一的多重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该授课班级学生可能听过《阿里郎》,但是未必了解它的发展和文化传承;2、学生能模唱阿里郎但很可能缺乏有感情的演唱或者很难理解艺术家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动机);3、学生懂得节奏,但并不定能很好的配合歌曲,理解节奏对于歌曲表达的意义。

4、学生知道世界音乐,而对于如何掌握世界音乐或者说如何学习世界音乐的思维没有建立;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直观演示——课堂中采用的音频与视频,教师进行示范性演唱,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比较发现——透过《阿里郎》的学习,学生在对比聆听中,关注朝鲜族演唱中的唱腔和风格特点,体会世界音乐多样性和内在文化;

启发探究——教师启发学生聆听、感受、表现音乐,探究《阿里郎》音乐特点以及音乐风格特点;

参与体验——学生模仿演唱,感受旋律和节奏,体验《阿里郎》节奏长短;

抑扬效果,运用身体配合演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唱朝鲜族歌曲《阿里郎》,了解并体验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

2、探究朝鲜族音乐中三拍子的长短律动组合。

3、理解《阿里郎》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唱朝鲜族歌曲《阿里郎》,了解并体验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

1、学唱朝鲜族歌曲《阿里郎》,了解并体验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

2、探究朝鲜族音乐中三拍子的长短律动组合。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活动和教学指导策略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介绍《阿里郎》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世界民族音乐《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大家都非常熟悉吧?

这首歌曲也被誉为是朝鲜民族第一国歌,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和风格,它有什么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她!

聆听思考

初步体验

认识、学唱《阿里郎》

一、欣赏歌曲

1、教师钢琴弹唱;

2、《阿里郎》的故事

阿里郎来源可以追溯道高丽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男主人公里郎和妻子。

“阿里郎”的意思?

分析歌词

二、学唱歌曲

1、学歌词,有节奏有感情朗诵;

2、钢琴带唱旋律,音准和节奏

旋律特点;抛物线上行级进;

节拍:

有韵律的三拍子,先长后短;

3、伴奏演唱;

4、《阿里郎》背景——植根于民间音乐文化,引入乡乐;

1、听记旋律跟唱、模唱

2、初步领会歌曲旋律、节拍特点

3、唱会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4、了解背景与相关文化

学生与歌曲建立联系

深度学习

《阿里郎》

(综合体验、感受音乐风格)

《阿里郎》音乐文化源自朝鲜历史上的高丽时代(呈现ppt),阿里郎之所以广泛流传和经久不衰其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音乐能够突出体现出朝鲜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聆听乡乐版本《阿里郎》

提出要求

1.聆听并模仿打节奏

2.伴奏乐器(尤其是打击乐器)

3.结合谱例探究旋律——

(师生讨论探究)

二、长鼓的演奏,体验朝鲜族音乐性格、节奏抑扬

1.音色感知:

低音-高音

 

2.聆听乐器、感受听记节奏

长鼓烘托情绪和性格常常配合歌舞来演绎(教师敲击学生感受)同样是三拍子,和西方不同。

长鼓的演奏是奔放的、也可以是典雅的,最重要是气息!

3.揭示节奏系统——长短,

4.听辨代表性长短、体验长短,

a.读节奏、听记古格里节奏,模仿长鼓打法打节奏;

b.读节奏、听记安旦节奏,模仿长鼓打法打节奏;

(听理解——长短音乐性格体现在什么方面——朝鲜民族特有的气息!

5、比较小结

由长短看朝鲜族音乐性格特点

长短

古格里

安旦

中速

中速稍快

明显的抑扬效果

轻松愉悦

12拍一循环3拍子

2拍子

 

三、深度学唱本调《阿里郎1》,借声势体验朝鲜族音乐风格(气息、抑扬)

1、听记节拍并用声势表达(学生站起来,围一圈)

1)全体读节奏,打稳定拍

2)身体节奏,体会四三拍子长短韵律

3)伴随声势节奏学唱乐句,体验抑扬气息

2、伴随着身体节奏韵律完整演唱《阿里郎1》

3、比较《阿里郎2》;出示9/8节奏,体会节奏特点;(复拍子——一小节两个以上的重音),更易于表现抑扬起伏

4、视唱《阿里郎2》,在节奏韵律的基础上,侧重旋律和演唱体验;试着学习颤音和前倚音、小甩音;(如果完成没有问题,试着打节奏唱旋律)

5.引导学生演唱阿里郎1(注意呼吸,情感)和阿里郎2(装饰音,颤音、节奏).钢琴伴奏,完整表现;

 

1、了解歌曲产生于民间,它原生态属性;伴奏乐器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2、深度感受、用声势体验《阿里郎》音乐旋律和演唱;

3、探究不同节奏对于音乐性格的影响

4、理解体验音乐中的节奏系统——长短,通过长鼓提炼朝鲜族音乐最重要的特点:

气息和抑扬

5、比较、体验不同三拍子体系下的《阿里郎》风格

1、表现性原则:

注重听记(音乐经验的积累,三拍子延伸)、听辨(古格里和安当节奏)、听力理解(理解音乐要素独特表现方式

2、由体验节奏进入提炼风格特点(长短气息和抑扬),继而带入到歌曲演唱体验;

3、借助声势、比较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理解《阿里郎》的音乐风格特点

比较区域差异,南北音乐不同

1、欣赏平调阿里郎与朝鲜半岛南部《珍岛阿里郎》了解不用地区不同时代人们对于阿里郎的理解和演绎

2、南部阿里郎和本调阿里郎调区别

1、比较不同音乐性格成因

2、比较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拓展角度认识阿里郎,认识音乐的多样性

小结

随着时代的变迁,阿里郎不仅仅是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歌,一种排解,它也蕴含了民族分裂时带给人民对于幸福亲情的渴望,我们不只一次看到朝鲜在大型庆祝活动上几十万人演唱阿里郎,我们也能在奥运会聆听到阿里郎到声音,在这个安逸的时代,阿里郎不仅仅是让我们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影子,还给了活在当下的每一个现代人一种继续为梦想和希望奋进的理由——这个理由有四个字“忆苦思甜”

深入阿里郎文化

六、教学效果和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评价

方式

歌唱

1.能够完整视唱歌曲,音准节奏较为准确(唱会);

10

师评

自评

2.能够模仿老师,用朝鲜语演唱;

5

3.能够模仿老师,或有感情、有韵味表现歌曲;

10

听记

1.能够模唱旋律,模仿演唱;

10

自评

互评

2.能够用声势节奏配合演唱;

10

3.能够模仿长鼓演奏打节奏;

10

听辨

1.能够辨别单拍子和复拍子;

5

自评

2.能够听辨不同长短音乐性格和情绪特点;

10

互评

听理解

1、理解并描述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5

师评

2、理解并能体验到朝鲜族音乐独特的气息和抑扬效果;能理解音乐要素是如何表达这种效果的;

10

师评

你的分数

备注:

75-85分,圆满完成,优秀!

60-75分,基本完成,良好!

60分以下,未完成,还需努力!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

1、本节课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依据,教学设计经历这样几个重点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

1)初步体验学唱:

学唱朝鲜族歌曲《阿里郎》,了解并体验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索音乐风格。

学唱过程中着重体会旋律线、三拍子律动,教师示范过程中学生就是在学习谱例,感受音乐。

2)听记节奏并体验,教师设计古格里和安当这两个具有明显朝鲜族音乐风格韵律的节奏,帮助学生听记体验,提取出朝鲜族音乐的重要特点——气息和韵律,继而将气息和韵律带回到作品中演唱,加深学生对于朝鲜族音乐民族性格的理解。

3)比较不同节拍特点的《阿里郎》进一步体会风格;《阿里郎》的种类繁多,随地区差异性格迥然,教师选取了平调《阿里郎》为主要范本,着重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听觉概念,学生在逐渐体会风格的过程中,教师加入了八分之九拍《阿里郎》的比较,在比较中帮助学生认识节拍韵律上的不同,从而深入体会朝鲜族音乐三拍子节奏的变化——复拍子节奏,复拍子给予了音乐以很强烈的韵律感和抑扬效果,这里教师运用了直观示范、比较演唱、声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效果。

2、教学中渗透《阿里郎》承载的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是以学唱这首歌曲、体验节奏韵律为主,学唱环节中从唱会、唱好两个层次来设计,步步深入;以音乐活动为主线适度贯穿文化线索。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紧扣教育部艺术素质测评中的听记、听辨、听理解三个维度以及歌唱的标准进行评价。

阿里郎对于朝鲜民族有很深刻的意义,它唱出了朝鲜族人民的情与气,配合歌唱,教师教授了《阿里郎》所属时代音乐发展、主要伴奏乐器,民俗风情;阿里郎在历史的多次演变等,帮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刻认识朝鲜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重视作品听记、听辨以及听理解;指向音乐核心素养的训练。

听记:

鼓励学生模仿跟唱、伴随声势演唱;听辨:

帮助学生分析不同节奏特点,建立风格概念,体会音乐中的抑扬和气息;听理解:

关注音乐要素的表达,理解音乐要素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歌曲描写的意境。

立体纵向认识作品以及作品辐射的民族内涵,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