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83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外国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外国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外国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外国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docx

《外国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docx

外国文学

一:

填空

1、斯丹达尔的《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著作。

2、狄更斯的代表作是《双城记》,以自己的生平为蓝图写成了《大卫·科波菲尔》。

3、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创小人物创作的先河,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中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是第一个新人形象。

4、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最后一个多余人是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5、陀思陀耶夫斯基《穷人》氏继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里的《外套》之后又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

6、托马斯·曼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臣仆》是亨利·曼的代表作。

7、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

8、《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

9、马克·吐温:

“文学中的林肯”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10、易卜生代表作《玩偶之家》主人公:

海尔茂

11.、三诗王:

保尔·魏尓伦,阿瑟·兰波,斯泰凡·马拉美

12.、肖洛霍夫代表作《一个人的遭遇》解冻文学

13、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未完成的三部作品《失踪者》《诉讼》《城堡》。

14、劳伦斯代表作《虹》,一家三代人,主题“性”。

15、波德莱尔代表作《恶之花》

16.、萨特代表作《禁闭》提出“他人就是地狱”。

17、艾略特代表作《荒原》

18.、乔伊斯代表作《尤利西斯》

19、《穷人》是陀氏继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里的《外套》之后又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

20、近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四大问题剧是《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群鬼》《玩偶之家》。

易卜生被称为(“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现代戏剧之父”.挪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21、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

22、哈代的一部用命运来解答人生疑问的著作是《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察尔。

23、果戈里《死魂灵》的五个地主形象分别是玛尼洛夫,科罗潘契加,索巴凯维奇,罗土特莱夫,泼留希金。

二:

名词解释

1.冰山原则:

海明威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他曾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象海上漂浮的冰山,有八分之七应该在水下,从而获得一种言外之意,趣外之旨。

因此,我们把海明威的创作称之为“冰山原则”。

2.“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3:

荒诞派戏剧: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在法国兴起并很快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一个戏剧流派。

荒诞派戏剧使荒诞本身戏剧化,使戏剧形式荒诞化,以此表现“人生的荒诞不经”这一基本主题。

4.黑色幽默(绞刑架上的幽默):

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

“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

5.小人物:

小人物形象就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小人物的典型任务,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低下,生活贫困,性格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还胆小怕事,因而成了大人物统治下的被侮辱者,代表作《驿站长》开辟了小人物形象创作的先河。

6.“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是20—3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源于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曾对海明威说: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

它是对战后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除海明威外,还有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7.意识流小说:

是20世界初期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精神世界为主的小说。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20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技巧,对后崛起的现代主义诸多流派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8.魔幻现实主义:

始于30-40年代的拉丁美洲,60年代以后取得辉煌成就。

70年代后成为当代拉丁美洲文学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

它以“印地安人的灵魂自命,将印地安人的传统观念和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溶为一炉,同时受到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乌斯拉尔·彼特里是第一个把“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引进拉丁美洲文坛的。

代表作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9.存在主义文学:

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兴起的,二战后波及到欧美及亚非的一种文学思潮,他的哲学基础就是存在主义哲学,它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表现形式,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常用“境遇”一词来强调世界和人生的荒诞,以及自由选择的重要和存在先于本质的重要性。

代表作家有萨特波伏瓦等人。

10、《等待戈多》中戈多的象征意义:

戈多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社会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

11、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后又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由于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12、人物再现法:

是巴尔扎克在其作品中独有的创作手法,每部作品都有人物交相出场,每一部作品都形成人物性格的一部分,所有作品串联起来,形成人物性格的全部,这样的写作手法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机地联合起来。

13、表现主义:

兴起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30年代的德国和美国,表现主义首先在绘画界,他们不满印象派注重客观的外在形式,而进行创新,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来体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表现内在灵魂,使用一种怪诞变性的写作手法,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等人。

14、境遇剧:

也叫环境剧,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戏剧形式,作者在作品中给人物以一定的境遇,并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行为,造就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而人的性格则是他境遇中的总和。

代表作是萨特的《苍蝇》。

15、解冻文学:

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了“关心人”“爱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特性,发表之后产生重大影响,并很快出现了一大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西方评论界把这种文学潮流成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苏联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第一途径,被誉为苏联当代文学的一只春燕。

16、《拉辛与莎士比亚》:

是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代表,表现资产阶级美学与封建贵族旧意识的独立,斯坦达尔在这部作品中提出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为法国的19世纪现实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17、象征主义:

19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20世纪在欧美广泛流行,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

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

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

18、《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

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在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

全部作品分成那个三大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19、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的作品主题思想严肃深沉,一方面对沙俄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另一方面,又热切的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修养”等思想,后来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

20、“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类型。

作品内容深刻,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把“讨论”带进了喜剧。

代表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三、简答分析

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

(1)客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作家把当代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力图通过客观真实的生活画面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本质。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同过去的文学相比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但是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

作家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主张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加以刻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答:

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

即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和典型人物的塑造。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1.《人间喜剧》思想内容

答:

首先,《人间喜剧》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

《农民》反映了农村资本主义战胜贵族地主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也是与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连的,她在《高老头》的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的小姐所击败而被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带她们活跃在上流社会。

其次,描写了资产阶级爆发户的发迹史。

从高利贷者高布赛克到投机商葛朗台,从贵族的管家高贝丹到银行家纽沁根,一个个都是贪婪无耻的恶棍。

巴尔扎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除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

高布赛克以单纯的高利贷方式获取利润,葛朗台靠商业投机、高利盘剥和证券交易求得资本的增殖,银行家纽沁根不仅用资金的不断周转来获取巨额利润,而且在股票的涨落中投机取巧牟取暴利。

他们的每个金币都充满了血腥气息,都是由罪恶凝成的。

再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金钱的世界,金钱是万能的上帝,人们追求金钱,膜拜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

作品还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文学、艺术、新闻以及精神生活的腐蚀。

最后,对共和主义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是《人间喜剧》的又一重要内容。

尽管巴尔扎克并不统一共和主义者的政治主张,也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他看到了他们是反对派中真正有行动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物,所以它能在作品中以毫不掩饰的口吻对他们大加赞赏。

4、《人间喜剧》的结构特点

答:

(1)分类编目法:

作者将《人间喜剧》所有作品分为三部分: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最重要、也是作品最多的一部分。

它主要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它又分六大场景:

“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2)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除了采用分类编目法外,还采用了“人物再现法”。

即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每一部作品只写这一人物人生道路的一个阶段或一个生活侧面。

许多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的发展过程的描写,从而构成完整的形象。

巴尔扎克正是运用这一独特手法,把各自独立的单篇作品连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使之成为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风俗史。

1.《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答:

(1)小说创造提升到了社会研究和历史哲学的高度。

(2)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3)采用经济角度,体现了社会变化和阶级关系。

6、《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答:

(1)结构特点:

作品结构呈现放射结构,涵盖当中的这种人物通过这种经历与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连在一起,并保留了浪漫主义的一系列特色,情节多变,突出高潮。

1.典型环境的构建,重视详细逼真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真实形象的活动背景,作家所描写的环境详尽细致,具有主动可视性特征。

2.典型人物形象描写,人物塑造独具特色,作家手下的人物都有追名逐利的思想,渴望物质享受的倾向,常常受制于某种极端的情感欲望而无法自拔。

3.人物再现法的应用,每部作品中都有人物的交相出场,每一部作品都形成人物性格的一部分,所有作品串联起来并形成了人物性格的全部,这种手法首次应用在《高老头》里。

7、《红与黑》艺术成就

答:

(一)、细致的心理描写

特点:

激动的心灵与冷漠的外表,内在的抒情与外在的生硬的统一。

(二)、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维利叶尔城贝尚松省神学院

巴黎木尔侯爵府

(三)、完整、严密的情节结构

(1)结构精巧。

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注重作品的完整性。

作品以于连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选择了三个典型场景(维立叶尔城、贝尚松省、巴黎),以单纯情节发展的方法,把整个社会风气概括地反映出来,情节发展由小及大,由近及远,首尾呼应。

(2)精细的人物刻画

重视细节的描写,尤其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故“形象的心理学教程”声誉由此而产生,特别是对人物行为的心理动机的描述尤为生动、突出,从而确立了一种叙事传统。

心理描写的特点:

激动的心灵与冷漠的外表,内在的抒情与外在的生硬的统一。

(3)作品具有简洁明晰,富于哲理的风格特征。

清醒的理性包含着人道主义的热诚和激情,在冷静的嘲讽背后,洋溢着热爱人生的情感,特别是作家把人类某些特定感受化作了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其独特性使作品进入不朽的行列。

8、《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

它以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题材,以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两个城市为背景,主要描写了梅尼特医生被无辜监禁18年,代尔那自愿放弃贵族特权和财产,侨居英国自食其力和得伐石夫妇从事革命斗争等牵涉二个家庭的独立而又互相交织的故事。

9、左拉小说艺术特征:

答:

首先,左拉善于描写群体,如罢工工人、战场士兵等,气势雄浑壮阔,创造出一种散文体的史诗。

其二,左拉擅长精细入微的描画。

其三,左拉的行文不时夹带着富有诗意的绘写。

最后,左拉是一个极为敏感的作家,他能迅速抓住刚刚出现的新事物或重大事件,并看到其中包含的巨大意义。

10、《安娜·卡列尼娜》思想内容及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

首先,作家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社会危机,并以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作为出发点,苦苦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

其次,作家描绘了在种种精神危机面前,人类寻求和谐、宁静的善良愿望。

第三,作家写出了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对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充满忧虑,从而形成了“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折中态度和困惑。

安娜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与理智的二重性矛盾,理性要求安娜走一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生活之路,安于政治联盟划等号的婚姻,安于所谓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亦要求压抑自己,从而为社会规范所认同;情感则驱使安娜倾心于一种既充满罪恶,又不乏欢乐的生活,正是这种矛盾冲突,使安娜始终在顾虑、向往中徘徊,行为上的义无返顾与思想上的紧张焦虑相伴而生,从而使她失去宁静,更无坦然享受,由此体现了人类因理性延续而出现的困惑,并促使人类改造世界,完善自己,但却使领风气之先的人付出生命代价。

1.《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

答:

(1)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是世界的丰富和辩证过程。

托尔斯泰把安娜内心的爱与很、信任与猜疑、绝望与期待、自尊与妥协等种种矛盾而复杂的思想写的惟妙惟肖。

(2)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

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展示了人物的一般性格特征,而且还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

安娜的肖像系列体现着安娜性格的发展,体现着安娜爱情故事的起伏,记载着安娜的幸福和悲哀,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在塑造人物影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完整性方面的威力。

(3)结构完整统一,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套平行的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愿随波逐流,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线索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

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追求普遍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

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12、存在主义的特征

答:

(1)“存在先于本质”鲜明的哲理性,寓意具有思辨性,存在主义文学的产生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主题就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受于本质的特征,文学创作极具哲理性和思辨性特征。

1.主观真实性原则,存在主义注重表现人的主观真实性,他们还把人的自由绝对化,否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外部及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这种观念也是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

2.表现人在极限境遇下的自由选择,最具特色的便是“境遇剧”的创作,境遇剧又称为环境剧,作者在作品中给人物以一定的遭遇,并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行为,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而人的性格则是他遭遇中的总和。

13、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答:

(1)魔幻式的夸张和象征,作者运用了大量魔幻式的夸张和象征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比如黄色是不幸与死亡的象征,阿卡帝奥死时窗外下了一夜的黄花雨,而在另一篇揭露独裁者暴政时写被处决者被几十节车厢拉到海边埋葬。

1.艺术构思上的魔幻性,小说从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对“猪尾巴小孩”的恐惧到第七代“猪尾巴小孩被蚂蚁吃掉”与梅尔加德斯手中的羊皮书构成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故事情节具有魔幻性,小说里梅尔加德斯忽生忽死的经历,体现了印第安人的生死观,即生死没有界限。

3.小说在神话和传说的引用上体现了魔幻特征,身为表兄妹的阿卡帝奥与乌苏拉同居就暗寓了《圣经》中“禁果”的神话。

4.作者为了表现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的现实,还特意创造了新的时间观念和表现方法。

14、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答:

(1)现代派文学倾向于文学批判,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派强调这种关系的对立和异化。

1.西方人信仰危机的体现。

《荒原》的创作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展现了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

2.荒诞性的特点,以及“以丑为美”“反向诗学”的创作主张,现代派文学创作采用大量的荒诞手法其反传统的文学主张,同时大量描写丑的事物,“以丑为美”的新趋向。

3.热衷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大量采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以及顿悟象征隐喻等手法追求“有意味的形式”,使文学的表现方法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15、《荒原》的艺术特色

答:

(1)在结构上采用了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和拼贴镶嵌技法,把许多对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大量的典故、文据交叉相叠,重新组合这种彼此之间缺乏文学联系的片段,重新构成一个整体,使今天与昨天并存、古代与现代并存、神话人物与现实人物交织,使其连为一体。

1.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象征的形象和语言,他使用的不是叙事性结构,而是运用了一种与神话相对应的象征性体系来揭露表现非个人的人类处境。

采用的是客观对应的方法进行表达,使人以此来赋予事物的含义。

2.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并且运用了多种语言。

艾略特常用异常怪诞的意象来表现惊世骇俗的主题。

16、现代派基本特征

答:

(1)着重表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中关系的全面颠倒,异化扭曲。

1.人与社会关系上把人与社会完全对比起来。

2.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表现对自然全盘否定的态度。

3.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揭示人与人异化、冷漠、疏远。

4.人与自我,极力表现人对自我的探索与思考。

5.在表现上述四种关系的基变和扭曲是,现代文学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注重表现瞬间多变的情绪,打破时空的自由联想采用荒诞的反理性,反逻辑的手法。

17、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答:

狄更斯用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含蓄的意象象征,充满个性的描写等创作技巧在《双城记》中严肃地思索和探讨着人性问题。

他通过了运用爱的力量,批判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讴歌光明的一面;通过善者与恶者的结局对比,再次宣扬了宽容的观点,讽刺了骄横跋扈的厄弗里德侯爵之流。

狄更斯的成功,是人性中仁爱的胜利,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胜利。

18、论述《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艺术形象。

答: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中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靠母亲和妹妹打工支持他上学。

由于困顿难支,妹妹决定嫁给富有的中年地主以换取物质支援。

这件事把拉斯科尔尼科夫推到一个道德的十字路口:

如果继续上学,就是牺牲亲人的幸福;如果不上学,也对不起家人对他的期望。

他陷入痛苦的思考,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人分为两种:

一种人是平凡的,只能逆来顺受,循规蹈矩;一种人是非凡的,是天才和伟人,他‘们可以采取任何行动改变现实,包括杀掉许多人,他想试验一下自己是哪种人,便在一种冲动中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但他却被犯罪感所折磨,陷入极度痛苦,法律、道德、良知从各个方面压迫着他,撕扯着他,将他推向疯狂的边缘。

小说中另一个形象索尼雅,是一切苦难的象征,是美德和自我牺牲的化身,她心灵纯洁、善良,信仰上帝,在痛苦面前坦然、平静。

索尼斯的方式感动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他在巨大痛苦中接受了索尼雅的劝告,投案自首,用肉体,的痛苦换取心灵的平静。

·最后,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索尼雅的人性光辉指弓I下,皈依了宗教。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他善于思考,探索人生道理,对社会认识深刻;又感受细微,内心敏感脆弱,总是处于紧张、痛苦、孤独的精神疲惫之中,不断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

这个人物形象使《罪与罚》的主题走向深入,进人人类的灵魂深处。

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主要特点。

19、《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答:

(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

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复兴岛皈依上帝,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而且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也非常完整。

题材本身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性,围绕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

另外,作品头绪繁多,但严谨细密,表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

(2)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写。

这部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

《罪与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揭示了他犯罪的现实依据。

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

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境、知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

这就加大了作品纵向开掘的深度。

(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

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

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典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20、《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

答:

“老人与海”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与寓意性。

小说中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

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是我们理解其思想意义的钥匙。

老渔夫桑

提亚哥实际上是抽象化的人类,作为人的对立面的大海、鲨鱼象征神秘的命运和不可知的

自然力。

老人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坚忍不拔、不断抗争、奋力拼搏,认为人可以失

败,可是精神不可以输,尊严不可以失。

小说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