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760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docx

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

2019年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

篇一:

鲛人泣珠

鲛人的还有一个最著名的特点就是泣珠,也就是他们哭泣的眼泪能够变成珍珠。

在上文引用的材料里已经介绍了鲛人泣珠的故事。

这里在补充一条郭宪《别国洞冥记》中的记载:

“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至于鲛人为什么要泣珠,一般来说是因为鲛人以泣珠的方式报答对人类的恩情,比如《太平御览?

珍宝部二?

珠下》就提到“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予主人。

”这就说明鲛人也很懂得报恩,是一种有情有义的生物。

鲛人的情意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里得到了很多失意落魄的文人共鸣,比如宋代的胡寅的《再谢见寄》“非关粮尽不能兴,自叹车中蹭蹬鳞。

诗客颇能怜逐客,饔人知复受鲛人。

为怜飞箸千条玉,不忘牵潭百尺纶。

腹似鼓鼙无塌处,诗如姜蒜有余辛。

阌乡少府新权尔,争比周郎美味频。

”其中的“诗客颇能怜逐客,饔人知复受鲛人”就表达出了对于鲛人知恩图报的赞美。

至于珍珠在鲛人世界的地位一直以来颇有争论。

有种说法认为鲛人的珍珠是血泪所化,所以即使对于鲛人而言也是非常珍贵的,杜甫的名作《客从》中就写道“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这颗“泉客珠”就是鲛人的泪珠,“开视化为血”说明它是血泪所化,足见其珍贵。

然而,也有人认为珍珠对于鲛人而言是非常廉价的,所以《韩诗外传》里会有“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

”的说法。

这点似乎也有些道理,毕竟物以稀为贵,如果鲛人能够以眼泪制造珍珠,相比珍珠的价值就没有人类社会里这么高了。

在XX百科中关于鲛人的词条则援《镜》等多部关于鲛人的当代奇幻小说,综合了这两种说法,把鲛人的泪珠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泪珠,只能生成成色比较差的廉价珍珠,还有一种鲛人的泪珠则是在特殊的时刻(比如满月)或者心情下产生,所以能生成珍贵的宝珠,这种珍珠不仅在人类社会价值连城,连鲛人自己也奉为珍宝。

当然这一说法乃是当代网络小说的设定,不一定可取。

老师说鲛人的鲛绡与泣珠代表了一种悲剧的意象,对此我深表赞同。

它们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唯美,在文学作品里,鲛人的出现都意味着忧愁,哀伤。

郭沫若的著名作品《静夜》中也写到了鲛人: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虽然鲛人带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鲛人泣珠”却依然是中国神话学和文学历史上美丽动人的典故。

在中国文学中,对月伤怀历来是一个传统,当明月当空,才子佳人、征夫思妇、游子旅人无不对这月色触发心中最隐秘的心弦。

而在大海之上仰望月色并流泪泣珠的鲛人则是这一切的化身——光是李商隐的那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让多少后人为之倾倒!

试想这样一副画面,在广阔深邃的大海上,当海上升明月之时,大海的柔波在溶溶月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海底有无数的碎银;又宛如银色的流苏在海面上荡漾。

在这片海上明月的映照下,鲛人静静地仰望月色,或是浅斟低唱、或是长啸大哭,或是默默流泪,玲珑的泪珠在脸颊上滚落,映着清朗的月光,反射出晶莹剔透的光彩,化为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将这一瞬间的光华永远凝固……这又该是多么美丽迷人的意境!

难怪无数的文人墨客把鲛人写入其作品中,在我眼中,中国鲛人魅力远远胜于西方的美人鱼!

传说鲛人在悲伤哭泣的时候,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事实上那是鲛人哭泣时所流出的眼泪的结晶,因为鲛人体液成分缘故,所以会在离开体外后在水中及空气中快速凝结。

当鲛人在陆地上时,也常常因为不能接触水的生理原因流泪。

绝大多数鲛人的泪结晶易碎而色混,毫无价值。

但有某些情况下如星辰力量或当时出现特异体质与精神状态的影响,万分之一的机率可能凝成不易损而发光的珍珠般的宝物,所以鲛人自己也视为是得到上天赐予,并传说鲛珠能提高人感应自然的灵性。

传说中在月圆之夜鲛人哭泣时,滚落的鲛珠特别圆;而在月亮缺一角时,鲛珠也就是奇形怪状的,这或许就是星辰对相应体质的鲛人影响的例子。

篇二:

一支令人回味无穷的小夜曲——《静夜》赏析

欣赏一首好诗,如饮醇酒,久而弥香,郭沫若的《静夜》就是这么一首好诗。

这首诗虽不到五十字,只有短短的两节,但每当读到它,就犹如欣赏一支小夜曲,令人回味无穷。

还是让我们先欣赏一下原诗吧: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国困民贫,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面对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而痛苦。

有道是言为心声,这首小诗,正是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诗人一个人站在大海边,对月吟哦,字里行间既包含了诗人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节通过对月光、松林、白云、疏星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幽美的月夜晚景图。

诗人以站在地上的视角,运用白描的手法来写景,你看:

那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读者带进一个超越现实的梦的世界,此情此景,真是妙不可言,这为诗人下面展开丰富的联想营造了氛围。

在第二节,诗人抬眼看见得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再由天河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那鲛人泣珠的传说,在那茫茫的天河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异常凄美的场面。

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对月深思,想到自己的祖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自己却在异国他乡,壮志难酬,于是把哀伤、无奈、惆怅都化作了诗行。

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诗人又何尝不是对月流泪?

他为何这样孤独这样无望?

他的亲人、朋友、伴侣呢?

&&诗作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思索的空间,读来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这首诗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联想到鲛人的传说,诗人面对那苍茫的宇宙,敞开了自

己的胸怀,那淡淡的忧伤,就如那漏出的几点疏星,以及那朦胧的月色。

篇三:

走进国学经典之

走进国学经典之

感恩

一、何谓感恩

狭义: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广义: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

二、感恩溯源

古谚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施恩不图报,知恩知报,这是人类的共识,它超越了民族,文化,国体,时代。

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有专门的节日——感恩节,伊斯兰教有定期的感恩祈祷,以此固定而必须进行的形式,来培养教徒的感恩情结,佛教里也有善有善报一说,虽然是从因果和施恩者自己角度阐述佛教精神,其实也有包含有受惠者知恩必报之意。

华夏这个礼仪之邦从古以来就不缺感恩这一课程。

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感恩”的记载: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结草衔环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

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

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bì妾,无子。

武子疾,命颗曰:

“必嫁是。

”疾病,则曰:

“必以为殉。

”及卒,颗嫁之,曰:

“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zhì而颠,故获之。

夜梦之曰: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

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

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

“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

“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魏颗说:

“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

续齐谐记曰:

“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chī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

‘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以白环四枚与宝:

‘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

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

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

“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

“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唐陈润《阙题》诗:

“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

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感恩珠

晋张华《博物志》卷九: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

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

唐李群玉《病起别主人》诗:

“益愧千金少,情将一饭殊。

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

”首句似引用了韩信与漂母一饭千金的典故。

由于多日烦劳主人伺候,益发愧疚,感到千金难报;同时惭愧自己并无千金,只有将情意记在每一顿饭里。

后句则是引用了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

泉客在这里指鲛人。

说恨自己没有鲛人的那种眼泪,流的全是感恩珠;言外之意,如果有的话,会把它全部哭出来答谢主人。

三、感恩的类型

人的一生离不开别人的恩惠,小而言之,小时候,我们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1、对个体的感恩

1)对陌生人的感恩

退避三舍

及楚,楚之飨之,曰: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对曰:

“子女玉

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曰:

“虽然,何以报我?

”对曰:

“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gāojiàn,以与君周旋。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译文: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

“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回答说:

“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

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

”楚成王说:

“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

”重耳回答说:

“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2)对父母的感恩

留着这颗心

有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位女子,青年不知这女子是魔鬼所变。

为讨女子欢心,青年倾其所有,尽其所能。

一日,魔鬼要青年去挖他母亲的心给她吃,青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黑夜里,他捧着妈妈的心,匆匆赶回魔鬼身边。

经过一片树林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远,青年费力地从地上往上爬时,听见那颗心在问:

“跌疼了吗,我的儿?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诗经》

想起父母,深感哀伤,他们生我育我,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百里负米: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孔子家语·致思》)

诗曰: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释文:

春秋时期鲁国人仲由,字子路、季路。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陈情表》(晋李密)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尽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

臣李密上言:

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

离。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

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皋鱼衷爱旅游,只顾自地周游列国,以至后来根本就不管家中的父母,直到双亲去世了,他才感觉自己太不肖了,因此后悔而哭得很悲伤。

正逢孔子路过,问他为什么如此悲痛,他回答说:

“我的过失有三条:

少年时只顾学习,周游各国之后才想起回家奉养双亲,这是一;只考虑自己的志向,要为君主做事,这是二;与朋友交往太多,时常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这是三。

树欲静而风不止,儿子要奉养双亲时,可他们都不在人世了!

我想现在就辞别人世。

”说完就憔悴地死去了。

孔子环顾周围说:

“弟子们,都记住他吧!

”于是,孔子的弟子们中立即告辞而回家养亲的就有十分之三。

回报的方式: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

易解: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2)对世界的感恩

感恩之心,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报恩,更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慈善施予之意识,回报者不单指向于施恩者,而是以此慷慨之心,施于一切所需要者,互相帮助,给人所需,救人于难。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孔子《礼运·大同篇》

简单说,就是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在现实意义中的体现就是:

体现社会的博爱精神.

《礼记·礼运篇》云: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还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要让人们在年老时有人奉养,以终天年,年轻的时候,社会提供条件来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年幼的未成年的孩子在社会的爱护下成长,鳏寡孤独的老人及有疾病残疾的,皆能有所养。

这虽然是一种社会理想,但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要求,是儒家社会伦理的主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越人寇不韦为避兵灾逃至剡溪。

困顿中,徘徊于天姥山下的他与妻子在一株极其繁茂的大树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寇不韦举起斧头想砍下树枝当柴烧。

妻子阻止他说:

“我们能活下来,多亏了它。

我们应该像敬仰自己的慈母一般感激它。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

有记者问为什么时,她极为真诚的说:

“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的确,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

对于这个世界,人类需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四、感恩的境界

1、对物《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出自:

/news/33130.html请保留,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