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754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docx

防尘降噪方案三版之欧阳化创编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07标段

时间:

2021.02.12

创作人:

欧阳化

防尘降噪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07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四月

1编制说明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范围1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1

2.2自然条件2

3扬尘污染防治目标2

4主要控制措施、方法2

4.1主要扬尘污染源及预防措施2

4.2扬尘污染主要控制措施3

4.2.1施工围挡3

4.2.2施工现场硬化、绿化4

4.2.3施工车辆冲洗设施4

4.2.4施工现场材料堆放与运输5

4.2.5施工现场垃圾处置5

4.2.6施工现场洒水、喷淋(雾)降尘5

4.2.7施工现场扬尘监控、监测6

4.2.8土方开挖及桩基施工扬尘控制措施6

4.2.9噪音污染控制措施7

5主要物资设备配置8

6防尘降噪管理体系8

6.1管理体系框图8

6.2组织机构9

6.3制度保证措施10

防尘降噪专项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dB(A)

(2)乌大气督查【】1号文件精神;

(3)乌城规【】38号文规定;

(4)《乌鲁木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修订稿)》有关规定;

(5)国家、地方其他相关的要求、规定;

(6)公司过往类似过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乌鲁木齐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7标工程防尘降噪施工。

工程包含一站、两个区间,分别是长春南路站、鲤鱼山公园站~长春南路站区间、长春南路站~河南东路站区间。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乌鲁木齐地铁三号线全线设土建11个标段,集团中标土建7标,标段包含一站两区间,即鲤鱼山公园站至长春南路站区间,长春南路站,长春南路站至河南东路站区间。

区间采用盾构及暗挖施工、车站采用明挖及局部盖挖法施工。

鲤鱼山公园站至长春南路站区间起止里程为K17+986.623~K19+655.147,区间全长1668.524米,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鲤鱼山公园站为盾构接收端,长春南路站为盾构始发端。

长春南路站主体及附属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体系,车站采用岛式站台形式,主体结构采用双柱三跨形式,箱型框架结构。

车站起点里程K19+655.147,终点里程为K19+885.447,总长230.3米,标准段总宽21.6米,设置4个出入口,2组风亭,车站两端均为盾构始发井。

长春南路站至河南东路站区间起止里程为K19+894.103~K20+726.466,区间长度832.363米;区间在里程为K20+530.642设置施工竖井一座,其中K20+451.708~K20+726.466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段落采用盾构法施工。

具体内容见图11。

车子及区间地下水位在13.8m以下,车站开挖深度21.6m~25.4m,区间隧道拱顶覆土5.1m~31.2m,施工过程中需进行降水,拟采用井点降水法对车子及区间隧道进行降水。

工程计划于3月1日开工,5月31日完工,总工期1188天。

图2.11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07标段平面布置示意图

2.2自然条件

乌鲁木齐市深处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气候特点为:

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

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

极端气温最高47.8℃,最低41.5℃。

乌鲁木齐市夏季炎热多风,偶有短时性强降雨,易导致排水不畅引发内涝;冬季干冷,市内集中供暖,空气质量较差。

3扬尘污染防治目标

加强施工管理,根据绿色施工要求,扬尘污染控制做到七个100%,即“施工现场100%封闭、砂石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工地运输车辆100%冲洗车轮车身且密闭无撒漏、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外脚手架密目式安全网100%张挂”。

4主要控制措施、方法

4.1主要扬尘污染源及预防措施

乌鲁木齐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本工程作为市政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尤为重要。

工程主要扬尘污染源有:

(1)现场开挖土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2)散装水泥进场冲灌产生的灰尘及散装水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出料和投料时产生的扬尘;

(3)砂石料运输、喷射料拌和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4)施工车辆在场内行驶产生的扬尘;

(5)现场清扫及垃圾清理产生扬尘。

针对以上主要扬尘污染源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1)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施工,施工范围内修建不低于2.5m且不高于3.0m的围挡,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扩散;

(2)水泥罐设置防尘罩,减少散装水泥进场时冲灌产生的尘土;

(3)砂石料仓、钢筋场、存渣场等均用彩钢棚覆盖;

(4)场地内定期清扫并洒水降尘;

(5)安装PM10监控设备,对工程施工全过程扬尘污染防治进行动态管理。

4.2扬尘污染主要控制措施

4.2.1施工围挡

工程施工现场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保证围挡坚固、整洁、美观、无破损,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围挡落尘定期进行清洗。

围挡分为永久围挡和临时围挡。

永久围挡总高2.6米,其中彩钢夹心平板尺寸为6×2m(长×高)、厚度≥50mm,围档板结构稳定、耐腐蚀、防火、环保,防火等级A级。

挡水墙(矮墙)高0.5m。

立柱顶高出围挡顶0.1m。

地面上为砖墙,高度50cm,宽度30cm。

严禁靠围挡堆放物料、器具等,以及用围挡做挡土、挡水墙和机械设备的支撑体。

永久围挡外墙面喷涂相关宣传图案。

宣传图案以“乌鲁木齐创城”及“全民阅读”等内容为主,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在”、“乌鲁木齐市市民公约”、“三个关爱”、“四德”、“五个一”等内容,不得作为户外商业广告的设置载体。

公益广告要常年坚持达到100%。

根据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宣传画面完整、清洁、无破损。

4.2.2施工现场硬化、绿化

各施工工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需要,合理设置出入口,出入口处路面采用混凝土或沥青予以硬化,并连接至市政道路城市主次干道或支线之间道路。

施工围挡区域采用C20混凝土硬化,主要车行道路硬化厚度不小于20cm,硬化后的道路及地面做到畅通、平整、坚实,承载力满足车辆行驶和抗压要求,其宽度满足施工要求,主要道路宽度不小于6米,一般道路宽度不小于4米。

其它一般道路、办公区、生活区、材料堆场地面硬化厚度不小于10cm,出入口、办公区和生活区内场地空间宜栽花种草,美化、绿化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其余裸露场地采取密闭式防尘网覆盖、固化、硬化或绿化等抑尘措施,严禁存在裸露场地。

抑尘处理措施牢固耐用,并及时检修。

4.2.3施工车辆冲洗设施

在每个施工工点进出口大门内侧设置制式自动车辆冲洗设施,冲洗设施包括冲洗平台、冲洗设备、排水沟、沉淀池、循环用水装置等,并定期清理废水和泥浆。

冲洗平台尺寸不得小于2.25m×3.6m,自动冲洗设备具有产品生产许可,满足冲洗大型车辆的要求,达到自动冲洗的效果。

排水沟采用明沟和暗管结合的排水系统,明沟采用砖砌,沟宽30cm,深30m,沟壁厚度12cm,水沟底部用5cm厚的M7.5砂浆封底。

行车区明沟采用混凝土施工,明沟应充分结合场地地势,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污水口。

暗管采用管径200mmPVC管和DN200钢管,埋深不小于50cm,为防止冻结,管道外包防冻海绵。

沉淀池靠近施工排水接入点附近设置,尺寸为6×1.5×2m(长×宽×深),为三级沉淀池,废水和泥浆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管网。

每套冲洗设施设专人进行管理,建立车辆冲洗台账,负责车辆冲洗,车辆驶离工地前对轮胎及车身实施有效清洗,冲洗水压不应小于0.3MPa,冲洗时间不宜少于3分钟,不得带泥上路,同时负责对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除自动冲洗设施外,每个出入口配置两套人工冲洗设备,保证进出车辆冲洗彻底,确保无施工泥浆上路。

4.2.4施工现场材料堆放与运输

在三个竖井及两个车站施工围挡区域内均设置有渣土存放区、砂石料存放区及钢筋存放区,每个存放区均采用彩钢大棚进行封闭,渣土及砂石料存放区设置卷帘大门,在施工空闲时关闭,防止扬尘。

施工现场装卸、搬运易扬尘材料采取遮盖、封闭或洒水等降尘措施,不得凌空抛掷或抛洒,余料及时回收。

土方堆放时,应采取覆盖防尘网、绿化等防尘措施,并定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渣土运输选择资质信誉好的土方队伍,加强对运碴车的管理,并指派专人监督检查,按照批准的时间、路线运到制定消纳地点,保证运碴车不偷倒、乱倒。

运土车优先使用密闭碴土车,非密闭车用篷布对车厢加以覆盖,封闭严密。

4.2.5施工现场垃圾处置

(1)施工区域施工垃圾清扫前先洒水润湿,运输可采用搭设封闭式专用垃圾通道运输或采用密封容器、袋装清运,并派专人检查、监督。

所有清扫集中的垃圾,在现场规范场地内堆放,并适量洒水或覆盖密目网,定时清运搬离现场,以减少粉尘污染。

(2)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24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采取围挡、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

(3)在生活、办公区设置若干活动垃圾箱,派专人管理和清理。

生活区垃圾统一处理,禁止在工地焚烧残留的废物。

(4)设立卫生包干区,设立临时垃圾堆场,及时清理垃圾和边角余料。

(5)加强临设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竣工后及时拆除,恢复平整状态。

(6)生活区的墙面如果需要开孔或者开槽,采用专用切割设备,严禁乱砸乱打,野蛮施工。

同时将产生的土建垃圾即时清理干净。

(7)为防止尘灰污染,在天气干燥时,每天对生活区和施工区的地面洒水防尘。

4.2.6施工现场洒水、喷淋(雾)降尘

(1)在竖井及车站施工现场配备洒水、喷(雾)降尘设备,建立洒水、喷淋、喷雾降尘措施制度,根据工程规模,设置相应人数的专职保洁人员,确保工地内及工地围挡外周边2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定时清扫、喷洒,始终保持地面潮湿。

(2)除雨天外,施工期间每小时开动喷淋(雾)系统不少于10分钟,并确保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及喷淋(雾)系统覆盖区域湿润,不扬尘。

现场喷淋(雾)系统与PM10监控设备进行联动,当PM10监测值大于109.5微克/立方米时,进行自动喷淋(雾)降尘。

(3)施工现场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作业时间段洒水降尘频次不少于两小时一次。

施工现场PM10监测值大于109.5微克/立方米时,增加洒水次数,以施工现场地面湿润不产生扬尘为准,确保场区清洁。

(4)在围挡上设置喷雾装置,每组间隔不大于4米。

(5)医科大学站及鲤鱼山公园站配备一台移动式喷雾水炮,喷射距离不小于30米,除雨天外,施工期间每小时开动喷雾水炮不少于10分钟。

4.2.7施工现场扬尘监控、监测

结合数字化工地建设,在竖井及车站施工现场安装扬尘远程视频监控和PM10监测设备,对施工扬尘实施动态监控,并接入市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远程监控前端摄像头安装在龙门架顶端、出入口及道路、材料堆放区、加工区等部位,位于季风下风向位置,覆盖施工现场90%以上区域,监控室设置在门卫值班室。

安排专人定期检修监控设备,确保监控正常运行,监控资料保留3个月以上备查。

并通过施工现场扬尘视频监控系统和PM10监控设备,不断改进扬尘防控措施、提高扬尘防控能力,对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工序提前预警,并落实好防控措施。

4.2.8土方开挖及桩基施工扬尘控制措施

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土石方开挖及桩基施工占据工程项目很大一部分比重,该部分施工的扬尘控制是防止污染的重点,其扬尘污染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车站土方开挖阶段,按照施工方案,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区域、分步施工;

(2)施工现场进行土方开挖、回填、夯压等易扬尘作业时,采用雾炮降尘措施,抑制扬尘产生,雾炮降尘每小时工作时间不得低于10分钟;

(3)空置、暂不开挖或已开挖完的场地用密目安全网进行覆盖;

(4)土方作业铺设的临时道路,采取降尘措施,确保临时道路施工不扬尘;

(5)在场地内集中堆放作回填使用的土方,在具备相应安全保障的同时采取覆盖措施,有效防止扬尘,每天洒水2次保持湿润,覆盖用网布网目数不小于2000目/100cm2;

(6)施工现场清运土方、渣土时使用密闭化的运输车辆,装车高度一律不得高出车厢挡板,并要采取有效覆盖方式运输,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土运输车辆,严禁沿路撒漏、扬尘和随意倾倒;

(7)基坑开挖及时支护,避免裸土长时间暴露产生扬尘;

(8)采用凿裂法对岩石层开挖时,应采用湿法作业;

(9)现场进行截桩和破碎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时,采取洒水湿润等防尘措施;

(10)道路施工与地下管线施工,开挖工程完工后,在五日内完成土方回填,有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的应当在七日内完成土方回填,并恢复原状;

(11)加强土方开挖阶段的扬尘监控,根据污染物浓度及时调整抑尘降尘措施,对扬尘污染防治进行动态管理,施工现场PM10浓度大于等于115μg/m3时,启动现场喷淋及其他应急措施;

(12)基坑在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在确保安全情况下,作业面周边配备有效喷雾降尘抑尘措施。

4.2.9噪音污染控制措施

(1)噪音标准

根据国家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dB(A)相关规定,噪声标准如下:

表4.21噪音污染标准分级表

类别

区域

白天

晚上

0

安静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照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

50

40

I

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55

45

II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60

50

III

工业区

65

55

IV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70

55

注:

夜间突发的噪音,不超过标准值15dB。

(2)主要控制措施

夜间施工必须经业主或现场监理单位许可。

并严格限制噪音的产生,使噪音污染限制在最小程度。

为了减少施工噪音,防止施工噪音污染,电动转机要装消声器,压缩机要尽可能低音运转,并尽可能安装在远离临近房屋的地方,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减少噪音污染。

要减少施工噪音和粉尘对临近群众的影响,对大型机械采取简易的防噪措施。

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

电刨、砂轮机等)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放在封闭工作间内完成避免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音。

5主要物资设备配置

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项目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主要配备以下设备:

表51扬尘污染防治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自动冲洗平台

2.25×3.6m

3

2

视频监控

3

3

PM10监测

3

4

洒水车

10m³

1

5

移动式喷雾水炮

SD40

2

6

自动喷淋装置

16

6防尘降噪管理体系

6.1管理体系框图

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从基层检查、监督检查、防尘降噪管理三个方面建立符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的防尘降噪管理体系。

防尘降噪管理体系框图见下图:

6.2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扬尘控制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项目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

通过制定、优化施工方案及现场布置、合理组织调配资源、严格项目管理,达到扬尘治理工作目标。

其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白继新

副组长:

王业勇、崔国庆、龚超、陈晓立

组员:

刘明杜小鹏曹杰王林达博文

(2)小组主要职责:

①按照方案要求,每天落实土方施工、主体、装修施工阶段防扬尘污染措施的执行。

②做好不同施工阶段场区内目测扬尘高度记录并整理汇总分析。

6.3制度保证措施

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奖惩办法,每月定期对施工现场各管理人员、作业队伍进行扬尘污染防治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对防治工作表现优异的个人及队伍进行奖励,相应的对表现较差的队伍进行处罚。

扬尘污染防治巡查由安质部组织人员每日进行,对发现违反扬尘污染防治相关条例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对相关人员及队伍做好记录,作为每月考核的部分依据。

时间:

2021.02.12

创作人:

欧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