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坝的特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718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拱坝的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拱坝的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拱坝的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拱坝的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拱坝的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拱坝的特点.docx

《拱坝的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拱坝的特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拱坝的特点.docx

拱坝的特点

拱坝的特点

掌握拱坝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高次超静定结构,受力特点,理想的地形条件。

高次超静定结构,河谷宽高比。

?

复习巩固:

重力坝的工作原理、体型特点、坝体结构、消能防冲方式、

适用条件。

?

引入新课:

不同与重力坝的坝,空间形状为曲线形,稳定由拱座维持。

?

讲授新课:

1、拱坝在水平外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主要是依靠作为拱座的两岸岩体的

反力,并不全靠坝体自重来维持稳定,这是拱坝的一个主要工作特点。

2、拱坝可比重力坝节省工程量1/3~2/3;另外还可减少基础开挖,缩短

泄水(引水)渠道和导流洞的长度。

3、拱坝超载能力很强,其破坏时所达到的荷载可达设计荷载的7~11倍(只要拱肩有足够的稳定性)。

4、拱坝的抗震性能好。

(世界坝高100m以上的拱坝有40座建在7~8度以上的地震区)。

5、拱坝砼的标号一般高于重力坝,(百米高以上的拱坝常用200~300号砼,百米以下的拱坝常用200号砼,重力坝则用150号砼),但每方砼增加的单价一般不会超过重力坝的10~15%。

6、近年来,拱坝坝顶或表孔大流量泄洪已趋普遍,单宽流量已超过

200m

3/s。

7、温度荷载应列为拱坝的主要荷载,扬压力对坝体应力的影响则小,对

薄拱坝可忽略之。

但在计算拱肩稳定时,则应考虑扬压力。

因此拱坝应力计

算中三个最主要的荷载为:

水平水(砂)压力、温度荷载、自重。

(一)地形条件

1、理想的地形条件:

河谷断面狭窄对称,山体雄厚,坝址上游较为宽阔,

顺河流方向河谷逐渐变窄,呈“漏斗”状。

2、地形条件指标——河谷宽高比

L/H<2.0时,薄拱坝

L/H=2.0~3.0时,中厚拱坝

L/H>3.0时,厚拱坝

虽然目前已认为L/H=5~7左右,拱坝仍可能有较好的经济性。

但到1990年为止,国外高于120米已建的拱坝中,L/H>5的仅3座,L/H>3的仅21座,说明拱坝(特别是高拱坝)应选在河谷狭窄处,中低拱坝的应力较小,L/H可放宽一些。

3、U形河谷与V形河谷的区别

U形河谷大部分荷载由梁承担,坝体较厚。

V形河谷大部分荷载由拱承担,坝体较薄。

(二)地质条件

理想的地质条件是:

构造简单、岩体坚硬、完整、均一、有足够的强度、

透水性小、抗风化能力强。

120m以上高拱坝中,以瑞士,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较多。

目前最

高的俄"英古里"拱坝,H=272m,L/H=2.8,T/H=0.33地震烈度(设计)为9度;意大利拱坝建的较多,设计大胆轻巧,高而薄。

最薄的拱坝法国的托拉,

H=80m,底厚T=2m,T/H=0.023我国较薄的拱坝有广东泉水,H=80m,T/H=0.11。

世界上高于100米的大坝中,土石坝占1/2,拱坝1/3,重力坝1/5;但在200m以上的高坝中,拱坝超过50%,居各类坝型之首。

高实上坝越高,拱

坝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愈显著。

1、选择拱坝的体型(拱轴形式、单或双曲)

2、拟定坝体基本尺寸

3、进行平面布置及悬臂梁切片检查

4、应力计算

5、稳定计算

6、坝体的细部构造设计

+V12按垦务局拱冠梁剖面,拱坝的体积V可按下式估算:

2V=0.000177HL(H+0.8L)/(L+L)122112V=V

V=0.0108HL(H+1.1L)211

VV为顶拱及坝底以上0.15H处开挖后河谷宽。

,12

掌握拱坝体型的分类,布置的原则、方法、注意点,各项参

数的选择。

参数的选择和布置方法。

倒悬度、拱冠粱、河谷展示图

?

复习巩固:

掌握拱坝的特点,拱坝和适用条件。

?

引入新课:

这节课着重介绍拱坝参数的选择和布置方法。

?

讲授新课:

1、按坝高仍分为低、中、高坝(与重力坝、土石坝分法一致)

H<30,30~70,H?

70cm。

2、按坝体曲率分:

单拱或双曲拱坝。

3、按水平拱圈形状分:

圆弧拱:

三圆心拱、抛物线拱、椭圆拱、对数螺

旋。

4、按厚高比分:

T/H<0.2,薄拱坝

T/H=0.2~0.35,中厚拱坝

T/H>0.35,厚拱坝

5、按坝体结构型式分:

一般拱坝、周边缝拱坝、底缝拱坝等

6、按水平拱圈的厚度变化分:

等厚拱坝和变厚拱坝。

(一)拱圈形状选择

由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

,半径R,拱圈厚度TA

(二)圆拱形状参数拟定:

中心2ψ

T=PR/[σ]=PL/(2[σ]sinψ)A

1、拱坝中心角的选取

(1)、应力条件

跨度L=2RsinψA

拱圈厚T=PR/(σ)圆筒公式

将L=2Rsinψ代入上式R得:

A

(由90-ψ<30?

得中心角2ψ<120?

)AA

T=PL/2(σ)sinψA

使圆弧拱圈体积V=2ψRT最小,得最经济中心角2ψ=133?

34'AA

以上是仅考虑应力条件导出的结果。

注:

圆筒公式中的允许应力只能取较小值,砼(σ)=2.5~3.5Mpa,浆砌石拱坝上式中,(σ)仅取2~2.5Mpa,(σ)为拱厚T上的平均应力。

(2)、稳定条件

过大的中心角将使拱端推力趋向下游,对稳定不利。

一般要求拱轴线两

端的切线与可利用基岩等高线的夹角大于30?

~35?

,最好大于40?

,即当基岩等高线与河流平行时,2ψ不宜大于110?

~120?

,最好不大于100?

对于下A

游收缩的漏斗形地形,可选用略大一些的中心角。

过大的中心角还会增大坝

肩的开挖量。

多数拱坝,顶拱中心角2ψ=90?

~110?

,底拱(倒数第二层或0.15H处)A

中心角2ψ=50?

~80?

,其余拱圈介于二者之间。

近代大型拱坝更多采用变曲A

率,偏平化,变厚度的拱圈,顶拱中心角75?

~90?

左右,比过去减少20?

,使拱推力向山体转动10?

,以提高稳定性。

B1、坝顶厚度按交通和构造要求定(最小厚度?

2~3m)

这是个拱坝剖面的控制性尺寸,对拱坝安全及坝体方量影响较大,宜多2、坝底厚度T

用几个经验公式计算。

1)朱伯芳公式

T=K(L+L)H/(σ)B12

L,L~顶拱及坝底以上0.15H处开挖后的河谷宽度12

K~经验系数,取K=0.35;H为坝高浆砌石(σ)=3~4Mpa,砼拱坝(σ)=5~7Mpa2)任德林公式

0.269T/H=0.132(L/H)+2H/1000中低坝B

0.632T/H=0.0832(L/H)+2H/1000中高坝B

3)垦务局

1/3T=(0.0012HLL(H/122)H/122)B12

4)查图表

3、拱冠梁剖面的拟定

1)可参考P81表2-1拟定

2)按式(2-5)拟定

3)浆砌石坝见表2-19

(等截面圆弧拱)

(一)布置原则:

在满足稳定和建筑物运用的条件下,通过调整拱坝的外形

尺寸使坝体材料的强度得到充分发挥,不出现不利的拉应力而坝的工程量最

省。

(二)步骤

1、定出开挖深度,绘出可利用基岩面等高线的地形图。

2、在可利用基岩面等高线地形图上布置顶拱,顶拱中心角取90~100?

左右。

可将顶拱轴线绘在透明纸上以便在地形图上移动调整位置。

使拱端与

等高线夹角不小于35?

,并使两端夹角大致相近。

3、绘制沿坝轴线(顶拱外弧)展开的河谷断面图、看河谷断面是否对称。

必要时可加大局部开挖或填补,使之满足对称和坡度的要求。

4、绘制拱冠梁剖面图。

5、布置底层拱圈(0.15H处),其中心角应为50~60?

左右,然后再布置的各层拱圈。

要求各层拱圈左右半中心角相差应?

5~10?

,在垂直面上各圆心中心连线应光滑。

6、坝面检查:

切取若干个悬臂梁,检查坝面是否光滑,倒悬度是否小于

0.2~0.25(砼拱坝可达0.3)。

7、校核应力及稳定,计算坝体方量。

掌握拱坝荷载的计算、纯拱法及拱冠梁法应力计算的方法和

应力控制标准。

荷载的计算,拱冠梁法应力计算方法。

纯拱法,温度荷载,拱冠梁法,变位系数。

?

复习巩固:

拱坝体型的分类,布置的原则、方法、注意点,各项参数

的选择。

?

引入新课:

这节课着重介绍拱坝荷载的计算、纯拱法及拱冠梁法应力

计算的方法和应力控制标准。

?

讲授新课:

主要介绍拱冠梁法,简要介绍纯拱法及多拱梁法

(一)、温度荷载

砼拱坝分块浇筑,待砼充分冷却后,当气温达年平均气温或低于年平均

气温时,进行灌浆封拱。

相对于封拱时的温度变化即为拱坝的温度荷载。

一般正常蓄水位+温降对拱坝的应力最不利(拉应力大);校核洪水位+温

升使拱端推力加大,对稳定可能最不利。

中小拱坝温度荷载(温度):

t

=?

47/(T+3.39)(2-6)1

=?

(12.52-0.672T)(2-7)1

T计算高程处拱厚,t-该拱圈最大温度变幅(均匀温变)~1或t按(2-7)式计算出的温度变幅t比(2-6)式偏大1/3左右,不宜采用1

补充:

温度荷载的更合理算法(天大P114)

1、均匀温变幅

t=0.5(A+A)(A'+B')(2~6)11222

式中A,A~上游水温和下游气温的年变幅(?

)12

A'A'查天大P114表,22

2、温变梯度

?

t=0.5(A-A)(2~6b)221

按此计算出的坝体拉应力与式(2-6)相比,在拱坝上部大了,下部相接近。

(二)、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

?

正常挡水水压力+自重(和垂直水压力)+温降+沙浪压力?

设计洪水位水压力+自重及垂直水压力+温降(升)+沙浪压力

校核组合

?

校核洪水位+自重及垂直水压力压力+温降+沙浪压力?

抗震情况

?

峻工(施工期)

(拱梁法)

(一)浆砌石拱坝

允许拉应力一般在1.0~1.5Mpa

(本省可取1.2MP

)a

基本组合允许压应力3~4Mpa

(二)砼拱坝

允许压力5-7Mpa(90天龄期),K(安全系数)3.5~4

允许拉应力基本组合1.2Mpa

特殊组合1.5Mpa,K=1.0l

国外高拱坝允许压力多为7~10Mpa,抗震时可达15Mpa(k=3)k=(2或1)

一般中等高度(如50m)以下的拱坝,强度(应力)常不是控制条件,而应注意拱肩稳定、抗渗、消能防冲。

书中规定的许用应力、一般指多拱梁的主应

力,采用拱冠梁法只能求出拱向及梁向正应力,考虑到正应力最大值一般略

小于最大主应力,以上应力控制标准还应留有裕度。

1、基本方程

拱梁交点径向变位一致(第i层)i=1,2~n

x+δ=(pi-x)δ+c(2~31)ijjwiiii(分层数n可分为5~手算,电算n=6层拱圈或更多)

式中Σa

P~作用于第i层拱圈中面高程上的总水平荷载强度,包括水压力,泥i

沙压力等(水平地震力认为直接由拱承担,不分配)x~拱冠梁在第i层拱高程上分配承担的水平荷载i

p--x为第i层拱分担的水平荷载强度ii

x~梁的j点所受的荷载j

a~梁的变位系数,表示拱冠梁j点的单位荷载在另一点i上产生的径向ij

2变位。

所谓单位荷载就是在作用点(如j点)上强度为1(kN/m),在上下?

h处

强度为0的三角形分布荷载。

δ~拱的径向变位系数,表示第i层水平拱圈在单位强度的径向荷载(水i

压力)作用下,在拱冠处产生的径向变位

C~由于均匀温变t1使第i层拱圈在拱冠处产生的径向变位i

δ~拱冠梁i高程处在垂直荷载(垂直水压力,梁自重~砼拱坝不计之)wi

作用下产生的水平径向变位。

2、几个注意点

1)计算系数a,δ,δ,c时均要计入地基变形的影响ijwiii

2)要先将作用于坝上游面上的水压力转化为作用在拱中面(梁中面)处的

荷载,若第i层拱,水深为h,则坝面水压力p'=δ×h换算为拱轴(中面)水iii处的水压力p=p'R/R。

R和R分别第i层拱圈的外径及中面半径。

此iiuiiuii

后荷载分配和内力计算均用中面荷载p进行。

i

3)梁的径向变位a及δ可按下式分段累积列表计算(由梁底向上)ijwi

~由梁底算起第m层拱梁交点处梁的径向变位。

r

M、Q及A、I为梁各段的力距、剪力(径向力),断面积、惯性矩

式中?

梁的基础的转角θ及梁基础径向变位?

可用伏格特fr

公式计算θ=MBα+QBαf2

Δr=QBγ+MBα(2~12)f2

2近似计算中θ=5.05MB/(ET)ffB

Δr=1.785θ/E(2~13)fBf

MB,QB为基底弯矩和剪力,α,α,γ为地基常数2

E为地基弹模。

f

4)梁在铅直荷载作用下(自重,垂直水压力,淤砂垂直压力)第i截面产生的径向变位δ的计算时:

对砼拱坝一般可不计自重的影响,对整体砌筑wi

的双曲(如浆砌石)拱坝,则δ要同时考虑梁自重,垂直水砂压力的影响。

薄iw

拱坝扬压力影响可不计。

1、列出梁拱变位协调方程,(2~31)或(2~32),计算系数a,δ,δc,,ijwiii对等截面圆弧拱δ及c一般可以直接查表得。

ii

2、求解联立方程,得到拱冠梁各高程的荷载(水平荷载)分配xi及各层拱圈所分配的水平荷载p--xi=1,2........nii

3、由拱所分配的水平荷载p--x和温度荷载,用纯拱法计算各层拱圈的ii

应力(内力)。

4、由拱冠梁所分配的水平荷载x(i=1,2...),梁的自重及垂直水砂压力i

计算拱冠梁的应力。

拱坝应力计算的拱冠梁法。

对拱的内力计算(纯拱法),可查湖南水校P108~109及P135,可直接求得拱圈应力。

且此表假定更为合理:

Φ=45?

,b/a=40

掌握刚体极限平衡法

掌握拱坝稳定的概念及稳定计算的方法,提高坝体稳定的措

施。

稳定计算的方法。

滑裂面、临空面、平面分层稳定分析、整体稳定分析。

?

复习巩固:

拱坝荷载的计算、纯拱法及拱冠梁法应力计算的方法和应

力控制标准。

?

引入新课:

这节课着重介绍拱坝稳定的概念及稳定计算的方法,提高

坝体稳定的措施。

?

讲授新课:

先截取单位高度的拱圈分层进行局部稳定分析,若各层拱圈均符合稳定

要求,则认为整个拱坝是稳定的。

若个别拱圈不够稳定,可调整开挖深度,

局部坝肩多开挖,增强局部稳定性。

此法缺点:

个别拱层稳定性不足时,不意味整体滑动(此时应分析几个拱

圈联合一起的稳定性)

1)从作用力的方向看,最可能的滑动方向是沿拱端推力的方向或大致平

行河谷的方向。

因此平行于河流方向或向河中倾斜的节理是最不利滑动面之

一。

2)当不易确定最不利滑动面时,可假设几个滑裂面分别计算,取其最不

利。

1、计算坝肩稳定岩体线,确定开挖深度。

沿某一滑移面ab所需的坝肩稳定岩体

长度L

,按享奈公式计算:

k

=T(Kcosa-f×sina)/[τ-0.5uH+γ。

]Kc

式中T~滑移面的法向力N和切向力s的合力LK~稳定安全系数,取为3.0c

N~垂直于滑移面的总法向力

S~平行于滑移面的滑移力

图2~30拱肩稳定分析

f~摩擦系数,上坂取1.1

2τ~滑移面的抗剪强度,上坂取1000KN/mu~滑移面裂隙水的压力系数,上坂取u=0.5

γ~水的容重0

H~裂隙水压力水头(m),取为计算层的上游水头a~合力T与滑移力s的夹角

2、坝肩岩体稳定安全系数Kc

切取高度为1m的拱圈,用拱梁法计算出拱端推力H及剪力V(此时av

V应包括悬臂梁底部的水平力);或用纯拱法求出H及v,设底裂面为水aaa平,侧裂面与水平夹角δ>60?

,则沿ab滑动的稳定安全系数k=[fR+fR+CL/sinδ+CL(tgθ-ctgδ)]/总抗滑力Qc1122112

式中R=N/sinδ-UN=Hsinθ-Vcosθ11aa

R=(G+W)-N×ctgδ-U22

H~拱端传来的轴向力V~拱端和梁底传来的剪力aa

N~法向压力R~滑移面上的反力1

U~滑移面上渗压力U~滑裂体顶底两面的渗压力差值12

(简化计算可近似取U=0)2

W+G~-梁基底反力和滑裂体自重,有时为了简化计算,滑裂体自重W

不计,偏安全

f~侧向滑移面的摩擦系数,f=0.6,c=0111

f~上下岩石间的摩擦系数,f=1.1,c=1.0Mpa上坂222L~侧向滑移面长度,δ~侧滑面的倾角,δ=75?

上坂Q=s+ss=fR/K+cL/Ksinδ,1211×1c1c

s=fR/K+c(tgθ-ctgδ)L/K22×2c2C

=fR+cL/sinδ1111以上是等稳定算法,一般算法时底滑面上的抗滑力s=fR+cL(tgθ+ctgδ)2222侧滑面上的抗滑力s总抗滑力Q=s+s12

1、调整拱坝体形,采用三圆心拱或抛物拱,使推力转向山体。

2、局部深挖使拱端嵌入基岩以提高c,f值,深嵌还可增加抗滑岩体重

量,避开不利滑裂面。

这是最有效措施。

3、局部加大拱端厚度,加强固结灌浆,或采用推力墩。

拱坝的坝基开挖量可达1/3~1倍坝体方量,一般约为其50~60%。

:

用纯拱法计算一坝肩的稳定(三个滑裂面)

掌握拱坝坝顶低落差挑坎,挑流消能,一般介绍:

表孔大孔

口泄洪和拱坝的消能与防冲。

教:

坝身泄洪和拱坝的消能与防冲。

主:

自由跌落式、鼻坎挑流式、滑雪道式、向心集中。

?

复习巩固:

拱坝稳定的概念及稳定计算的方法,提高坝体稳定的措施。

?

引入新课:

掌握拱坝坝顶低落差挑坎,挑流消能,一般介绍:

表孔大

孔口泄洪和拱坝的消能与防冲。

?

讲授新课:

1、挑坎式,2、自由跌落式,3、滑雪道式,4、坝身泄水孔

适用于坝高H=10~30m,单宽泄流量q?

20~30m

3/s的低坝溢流面的宽度b(即坝顶厚度最大处)约为2.5~5m,挑距一般在坝脚20

米以内。

堰上水头低时不能起挑,宜在坝后设10~30m的钢筋砼短护坦。

特别适用于H=30~70m中等高度的拱坝,挑距(最大)一般要比坝顶自由跌落式远25~80%,可达20~40m左右。

,通常取R=3~6m;d

挑角θ=10?

~25?

1、反弧半径R约为堰顶设计水头H

2、挑坎落差S约为1.5H,通常S?

6~8m(薄拱坝)d

3、堰上水深(设计水头H)多在2~8m,堰顶宽度bd

约为堰顶最大水头H的2~2.5倍左右,或b/s=1.2~2.5左右。

max

nn-14、堰面宜用较瘦的幂曲线x=KHyd

(K,H小,n大则堰面较瘦)对拱坝取H=0.7~0.8Hddmax

或H等于设计洪水位时的堰上水深。

d

例如K=1.5163n=1.8488

1.851.85龙下岭拱坝y=(1/3.88)x=0.275x

1.85南溪拱坝y=0.1172x

1.8487上坂Y=0.1527XH=4.39H=4.2M,K=1.5163maxd

n=1.8488堰顶宽b=9.69M落差S=3M

5、对于厚拱坝,可采用高落差挑坎,S=15~20m,

6、挑流消能的挑距,冲坑深计算见重力坝一章(式1~44)

1、促使水流扩散:

a:

使顶拱曲率减小,减小水流的向心作用,即拱坝布置时减小顶拱中心

角。

b:

将边墩,导墙不沿径向布置,而略转向岸边或平行于河道。

2、下游建二道坝或护坦消力池

在坝下游70~200m之间设10~20m高的二道坝,对中小流量可减少冲

刷深度10~20%;但对泄大流量效果就不一定同样显著,因为大流量时水垫

深度相对不够。

3、布置高低泄水孔(坎),上下或左右岸对冲,可加强水流的扩散消能。

4、先不作保护,让挑流形成一定冲坑后,在坑中改建消力池或设护坦。

5、堰上水深小时,可能不能起挑而跌入坝脚。

因此坝脚处可考虑先用砼

保护。

若坝顶挂闸,可部份克服这一问题。

注:

1)估算冲坑深时,q应采用挑流跌入下游水面处的单宽流量。

2)中孔泄洪:

当拱坝坝身泄流量较大时,可考虑采用中孔与表孔(坝顶溢流)联合泄洪的方式,中孔的优点是水舌射距较远,且可予泄。

中孔也可以采

用收缩式窄缝挑坎挑流,使水舌纵向扩散,减小冲坑深。

当表孔采用0~20度挑角,中孔采35度左右挑角时,上下二层水舌空中冲击消能率可达25%,更重要的是冲击后水舌的掺气和扩散,更好地提高了消能效果。

掌握拱坝的主要构造及地基处理特点,注意与重力坝比较。

拱坝的主要构造及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的处理。

周边缝、垫座、重力墩和推力墩、底缝。

?

复习巩固:

掌握拱坝坝顶低落差挑坎,挑流消能,表孔大孔口泄洪和

拱坝的消能与防冲。

?

引入新课:

掌握拱坝的主要构造及不利地形和地基处理特点。

?

讲授新课:

我国砼重力坝,拱坝的抗压极限强度一般是指90天龄期,国外有的用

180天龄期,有的(如美国)采用365天龄期。

抗拉极限强度一般为极限抗压强

度的1/10~1/15(基本组合1.2MP

,特殊组合时允许拉应力为1.5MP)。

aa

中等高度的拱坝(70m以下),强度(应力)常不是控制条件,一般为200号

3砼即可。

坝面(外部)每m水泥用量240~270kg,内部大体积200kg左右。

但薄拱坝趋向于内外均用同一标号的砼。

坝面一般不配筋。

1.薄拱坝坝体不设排水;坝下游面可设工作桥,以作检查、观测、交通、

坝缝灌浆之用。

2.坝基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排水孔见重力坝一章。

3.重力墩、推力墩、垫座

拱坝的基岩开挖量一般可达坝体方量的1/3~1/2。

4.喷砼护坡,防止岸坡岩体风化崩落,在上游岩壁喷砼还可以阻水防渗。

厚度一般5~15cm。

5.横缝与纵缝:

都是临时施工缝,蓄水前需进行处理。

横缝的间距12~20m,薄拱坝不设纵缝,厚拱坝纵缝间距20~20m,予埋灌浆管和出浆盒,在坝体冷却后蓄水前进行压力灌浆。

浆砌石拱坝砌筑时

分段,但一般可不设永久性横缝。

6.周边缝:

坝体与垫座之间的永久缝。

7.坝内廊道与交通

目的:

为满足拱坝灌浆、排水、观测、检查和交通等要求。

8.坝体止水与排水:

横缝上游侧应设止水,下游设排水。

1、垫座

定义:

垫座是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存在缺陷,采取的一种补强加固措施。

设置在坝体与基岩之间。

作用:

在于控制河谷断面形状与尺寸,改善坝基应力状态。

2、重力墩和推力墩

当坝址两岸的可利用岩面高程偏低,形成加大的台阶,为了缩窄或调整

坝址河谷断面形状,可设置重力墩和推力墩作人工拱座,使拱端推力通过它

们传至基岩。

重力墩属于重力式结构,将拱端推力通过其底面传至基岩,用于拱端与

两岸可利用岩面的距离较大,拱座基岩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

推力墩是拱座与两岸基岩间的一种过渡结构,将拱端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传给拱座。

3、基础拱桥

当河床具有较深的覆盖层时,为了减少坝基开挖量,修建跨越河谷的基

础拱桥。

4、坝基处理措施

(1)加强拱座的防渗处理与排水。

(2)预应力锚索并辅以灌浆,提高基岩的整体性,增加抗滑稳定性。

掌握浆砌石拱坝的结构特点和构造特点,应力控制标准的选

择,与浆砌石重力坝比较。

浆砌石拱坝的结构特点和构造特点。

各向同性、应力允许值。

?

复习巩固:

拱坝的主要构造及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处理。

?

引入新课:

浆砌石拱坝的结构特点和构造特点,应力控制标准的选择。

?

讲授新课:

1、体形特点

(1)顶拱中心角80~110度

(2)坝顶厚度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