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626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docx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

单选题:

第一单元

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有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D、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4、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到×××,联通用户编辑短信到×××,小灵通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及今生命运”这种广告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B、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没有科学依据B、历史观是唯心的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6、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对立的哲学观点是…

A、心外无物B、社会是由神灵创造的C、气者,理之依也D、物是观念的集合

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

9、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

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0、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

11.哲学的基本问题为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2.“心外无物”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分别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世界是否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②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④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然而,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

A.人类的思维活动B.人类的实践活动C.人类的生理活动D.人类的科学活动

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6、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17."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反思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18."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9.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的先导。

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20.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单元

1、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2、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3.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C.人的思维的变化和发展D.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4.《刻舟求剑》的楚国人,错在

A.离开运动谈物质B.离开物质谈运动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的

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B.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静止就是不运动

6.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        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7、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思是对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8.下列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B.无限性C.有用性D.反复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11、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

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标的和归宿

12、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

15、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客观上说是由于

①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有限的②人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影响人的认识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④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表明真理具有

A、客观性B、无限性C、反复性D、条件性和具体性

17.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

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体现的道理是

A、世界观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B、思维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C、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20、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了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三单元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矛盾分析法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规律

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是()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③发展具有普遍性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A、运动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B.矛盾C.运动D.实践

6、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A、不能把事物现象的联系作为本质联系B、不能把事物偶然的联系作为必然联系

C、不能把事物外在的联系作为内在联系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7、下列对“联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8、“卧佛寺”是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

有人认为想进办公室做白领就要到“卧佛寺”烧香拜佛。

对此,你认为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

A.多样性B.客观性C.普遍性D.统一性

9.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A.否定B.创新C.联系D.扬弃

10.下列体现了发展观点的俗语是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出门失火,殃及池鱼C.邯郸学步D.唇亡齿寒

11.如今因特网成为了青少年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也使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

这说明

A.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B.任何事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D.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12.“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这首诗错在

A.忽视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只看到统一B.坚持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只注重矛盾双方的对立,忽视了其统一性

13.“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共同体现的哲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客观性

1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这是因为

A.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B.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循环往复

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是否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6.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①整体性②有序性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复杂性和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8、以下观点对辩证的否定理解正确的为()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19、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因为()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④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等大型重点工程的建成,说明

A.人能够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B.人可以任意创造联系

C.人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能够随意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原本没有的联系

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

1.下列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推动社会意识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必然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不能平庸。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要劳动就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B.精神贡献一定程度上大于物质贡献

C.平凡工作做出不平凡业绩也能实现人生价值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做平凡的工作

3、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

4、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如,20多年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却一分不要。

他对自己很“抠”,一辆骑了17年的自行车仍在“服役”,家中只有一个亲戚赠送的旧彩电,却每年都资助困难工友和贫困学生……。

吴如的事迹表明()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证明

C、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D、先进人物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

6、没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老年巴金就不会写下巨著《随想录》。

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这启示我们()

A、有了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支撑

C、能力卓越的人,其人生价值就越大D、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

二、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

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

1、有一则寓言:

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D、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2、一只鹤和一只鸭子在一起,鹤腿长,鸭腿短,大家都觉得很自然。

但是,如果人为地把鸭子的腿接长,把鹤的脚截短,就使它们都失去了本性,它们也就都没有生命力了,这就是违背了“道”。

这段话告诉我们:

A、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事物的本质B、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物质性

C、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D、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3、《孙子兵法》中有“李代桃僵”这一计,它的大意是“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

”“李代桃僵”计启示我们,要:

A、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B、通盘考虑,树立全局观念

C、看到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D、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4、“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以下名言、俗语中,与其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乱生于治,怯生于勇C、牵牛要牵牛鼻子D、好钢要使在刀刃上

5、“若有恒,何必三更眠而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幅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6、在今天如何对待包含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A、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B、以辩证否定的观点来分析传统文化

C、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D、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7、中国语言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包含着辩证否定观的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8、有人提出“生命价值=长度╳宽度”,这里的“长度”是指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宽度”是指一个人的素质。

这种理解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A、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条件

C、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D、只要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9、“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B、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D、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10、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

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启发我们:

A、要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B、应该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1.“地球是圆的,所以你看到的尽头其实也是开始。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可以是()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D.人在绝望的时候总会有希望

1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同一性B.斗争性C.普遍性D.特殊性

单选题第一单元1—20BADBBCBCACAABBCBDBBD

第二单元1—20CADADCDBABCDBCCBABDA

第三单元1—20DADCBBABDAACABDABDBA

第四单元1—6DCACBB

双选题1AD2.AD3.AB4.CD5.AC6.BC7.AD8.AC9.BD10.BD11.AB12.AB

高二理科学业水平测试全真模拟

《生活与哲学》模块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3.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

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联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可知论B.不可知论C.主观主义D.唯心主义

7.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坚持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

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的基础是

A.物质B.实践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社会存在

10.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

上述观点

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11.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