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53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生活离不开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生活离不开法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

生活离不开法

单位:

姓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法律与法同行

第11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二、生活离不开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与法”等活动,体会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激发热爱法律的情感。

2.能力:

分析身边经常发生的案例,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逐步提高对法律的认知能力。

3.知识:

交流分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初步认识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教学重点:

“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这是因为:

法律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法保,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利剑。

只有懂得了法律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树立法律意识,尊重法律,把法律当作首要的行为准绳,养成依法做事的观念。

教学难点:

“法律伴随我们的一生”,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六年级学生由于对法律的知识了解不多,容易错误地认为未成年人只要不犯法就也法律无关,而认识不到法律从人出生到告别人世都有保护作用。

因此,教学中需要用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基本知识和原理。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升华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和搜集法律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案例,初步了解一些法律常识。

教师准备:

收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

准备声像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

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很多美好的瞬间。

下面有一个视频短片,请同学们欣赏,说说你最深体会的是什么。

(视频简介:

公益广告:

各行各业都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法,法律意义在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师:

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

生活离不开法律

师:

可见,我们一生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是我们的朋友

教师引导: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法律。

法律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7页。

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有序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了生活离不开法律,自然的就导入了新课。

法律表面上威严而冰冷,但实际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成长,那法律是怎样保护我们的呢?

请同学们:

活动1:

交流讨论:

有哪些法律呵护着我们的生活?

师:

我要上学,有哪些法律保障着我们?

生:

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生:

我要购物,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购物时,我们就是消费者,我们依法享有)

师: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你有哪些生活需要,有哪些法律呵护着我们?

生2:

我要旅游,宪法,旅游法,(我要走在路上,道路交通安全法,吃饭,食品安全法)

生3:

我要就业,劳动法(这就想着就业了,现在就未雨绸缪。

生4:

我要美好的家庭,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

生5:

我要环境保护,环保法

生6:

我要医疗,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师:

同学们,我是老师,有哪些法律保护我呢?

生:

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各行各业都有法律的保护,有了这么多的法律,我就能无忧无虑的来学习工作。

师:

让我们来看看小明在故事中又与法律有着怎样缘分呢?

活动2:

展示微视频短片:

“小明的故事”

师:

思考回答:

小明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生: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并伴随我们一生,捍卫着生命的尊严。

师:

可见,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并伴随我们一生,捍卫生命的尊严。

师:

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生:

社会混乱,得不到安全,生活得不到保障,我们无法健康成长(我们就失去了保护,失去了依靠,无法成长。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实际生活需要,引入到有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我们,更贴学生生活和和实际,更好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师: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他。

离开了他,就会出现问题。

今年的315晚会又曝光的一些事件震惊全国,我们通过下面材料来回顾一下。

活动3:

又是一年315,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政府部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举办的《3·15晚会》,再度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关注的最大焦点。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竟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

•“三无体检队”危害13万孩子的眼睛

•非法添加“禁药”,另类瘦肉精卷土重来

•日本“核污染区”食品惊现中国

•耐克“气垫门”,谎称有气垫

师:

1.这些商家的行为若不加制止,会有哪些后果?

生:

伤害身体健康,危害身体,危及生命,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危害。

会造成社会的恐慌,引起诚信危机,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师:

2.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国家、生产销售者、消费者……)

生:

国家:

严格执法,加强立法---;生产者:

遵守法律,提高道德水平--;消费者:

提高警惕,及时举报---。

师: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害,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师: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公民,有哪些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生1:

人格尊严。

(一定要守纪律,尊重别人,不要伤害别人)

生2:

隐私权(要保管好自己隐私的物品,保护我们的权利,更不能侵害别人的隐私。

生:

生命健康权。

(平时一定要遵守纪律法律,保护好自己,更不能伤害别人。

师: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人身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私有财产权等基本权利

【设计意图:

通过3.15晚会曝光的一些企业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就在身边,而法律保护着公民的合法权益。

过渡:

法律不仅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315晚会曝光事件有了最新的进展,我们来看一下:

播放视频。

(视频简介:

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对一些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处分,对部分产品没收,对曝光企业进行制裁。

设问:

我国相关国家机关严格执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生:

通过打击违法犯罪,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展示:

【设计意图:

法律不仅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

师:

法律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宝,是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的利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法律这棵大树的荫护下学习生活,法律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朋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走进生活以案说法:

(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材料展示:

去年4月耐克宣布:

前NBA球星科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冠时穿的一双篮球鞋复刻版将限量发售。

南京郎先生以每双1499元的价格抢到两双。

然而捧回家之后却发现,耐克在官网宣称这款鞋后跟带有ZoomAir气垫,但在鞋子里却消失了,只有实心橡胶底。

与耐克进行协商,耐克承认有错,但辩称是在产品说明出现错误,表示可以全额退款。

但郎先生认为,耐克涉嫌欺诈,应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但耐克不予接受。

3月16日杨浦区市场监管局正式立案调查。

耐克最终表示:

全额退款,并提供人民币4500元(退一赔三)。

其实早在2011年,耐克就曾因气垫门被开出487万元的罚单。

设问:

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郎先生维权的依据是什么?

耐克为什么最终愿意赔偿损失?

生:

郎先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法维权。

因为耐克公司这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如果我们都这样,社会秩序就会混乱,生活没有了保障。

(不仅违反了法律,也违反了道德的要求,是对自己不负责,对他人不负责。

与人多人少无关,有法律有关。

教师:

展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相关规定。

得出结论: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师问:

上述事件体现了法律怎样的作用?

展示法律作用具体内容:

1.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侵害合法权益的

行为受到法律制裁。

2.法律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

•协调关系解决矛盾纠纷;

•打击一切违法犯罪。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较关注的话题,耐克侵权事件,引导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法律的具体的一些作用。

教师小结: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

我们一定要尊重法律,把法律当做首要的行为准绳,养成依法做事的习惯。

那国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过渡)

展示视频片段:

(视频简介:

“十八届四中全面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老百姓的广泛关注。

视频地址:

师:

看完后思考回答:

这一《决定》的通过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生:

------------

(设计意图:

通过十八大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激发学生重视法律,爱护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师小结:

国家重视法律法律,努力建设法制国家。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通过我们的探讨)畅所欲言:

你对法律有了哪些新认识?

(大家收获了很多知识,我们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实践作业:

请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以“3·15”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向同学们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等。

教师寄语:

“愉快从遵纪生,幸福从守法来”,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心存崇尚法律之心,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到来,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同时播放音乐)结束本课。

板书:

生活离不开法

法伴随一生,息息相关

律是生活的保障作用

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课后反思

第11课生活离不开法

本节课从整体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法律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知道了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开始重视法律,把法律当成自己的朋友。

如果能够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达到最佳效果了。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通过现实资料,视频短片,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法制素养。

做知法、学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其一,教学环节还需要再优化,让环节的衔接更顺畅。

其二,教师多设计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课标分析

第11课生活离不开法

2011版课程标准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对本课第一、三节做了具体要求,但未对本节内容做具体的要求,本节属于课内拓展内容。

我认为本课的意义在于通过理解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尊重法律,热爱法律,的情感谢,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能力。

我在授课的过程中,围绕这一设计思想,着重让学生体会汉朝经济的发展,体会经济的强盛为国家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体会经济的发展,为汉武帝能够击败匈奴,完成国家的空前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第11课生活离不开法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第11课第二项目的内容,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第一层次是讲“法律伴随我们的一生”,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六年级学生由于对法律的知识了解不多,容易错误地认为未成年人只要不犯法就也法律无关,而认识不到法律从人出生到告别人世都有保护作用。

因此,教学中需要用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层次是“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这是因为:

法律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法保,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利剑。

只有懂得了法律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树立法律意识,尊重法律,把法律当作首要的行为准绳,养成依法做事的观念。

法律通过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来保障我们的生活。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离不开它。

只有懂得了法律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第11课生活离不开法

初一学生学生认知较差,特别对法律比较陌生,很多学生都认为与法律距离较远,只要不违法,就与法律无关。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增加。

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材料,用生活化与生动化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布置学生提前阅读教科书,进行预习,并制定导学案,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在设计课程时,注重让学生自读教材,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要逐步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315晚会的材料与学生自身有哪些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获取正确的认识。

初步培养学生法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让法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把法律做为朋友。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较多,理性认识尚欠,因此授课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材料,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思想的碰撞,获取知识。

测评练习

开发区三中思想品德初一《生活离不开法》导学案

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型新授课时1执笔人审核人思品组

学生姓名 班级1.3使用时间 4.20学案序号 9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活离不开法,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增强守法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

分析身边经常发生的案例,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逐步提高对法律的认知能力。

知识目标:

懂得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合法权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自主预习】

1、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_____,并伴随我们一生,捍卫着生命的_____。

2、法律维护公民的______。

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害,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法律的_____。

3、法律是____我们权益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我们才能幸福安康,才能生活的更有尊严。

4、法律维护社会的______。

法律通过规定______,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____人们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或矛盾;法律______一切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正是这样,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合作探究】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为什么说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1)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我们一生,捍卫着生命的尊严。

它就像空气一样,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人身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私有财产权等各种权利。

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害,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益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我们才能幸福安康,才能生活的更有尊严。

(3)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或矛盾;法律打击一切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正是这样,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他谁触电;法律是个保护神,惩罚保护好人。

”这名话体现了法律

1规范人们的行为②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④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该

A.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运B.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按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采取非法报复,出出恶气D.依靠自己的哥们儿去解决问题。

二、非选择题

2014年3月15日起,我国开始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但鲜活易腐等四类商品除外。

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加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测评分析:

学生掌握较好,能准确选择正确的答案,选择题1中的选项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是错误的,错在一切权益,既包括合法也包括非法权益了。

但有些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分不清权益中也有不合法的。

非选择题学生基本能答出法律作用的主要内容,但法律的一些具体的作用答不出来。

说明学生学习还在表面化。

效果分析:

第11课生活离不开法

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离不开法,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着我们一生,难点得到突破,这个目标基本达到了。

通过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通过现实材材料让学生感受法律的作用,是我们生活的保障,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初步让学生对法律作用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对于法律的作用的理解不是很充分,没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法律的具体作用:

如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们之间的矛盾,制裁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等。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着力点不够,课堂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创造性学习调动的还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