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470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docx

非常考案通用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冲关评价练9docx

单元冲关评价练(九)

(限时: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在一•定的白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灰喜鹊属于同一物种,A项正确;壁虎活动能力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项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祥落内的物种组成仍有变化,但一般变化不明显,C项错误;由于地形的变化,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牛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

【答案】C

2.(2016•洛阳二模)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鸭(鸟纲鸭科动物)在14

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鸭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吋,口头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屮,白头鸭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川样方法调查白头鸭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解析】分析农中数据可知,白头鸭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第12年时增长速率为1.2,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第8年时口头鸭种样的增长速率最人,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1/2K,即口头鸭的斤值约为第8年吋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调查口头鸭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答案】C

3.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4.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屮a点和图3屮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屮的c点对应

C.图1屮b点和图3屮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屮的d点对应

D.图]、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图1、2、3都是“S”型增长曲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A正确;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都为K/2时的增长速率,增长速率为最人,B正确;图1屮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小的d点对应,均为攵值时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时为A72,D错。

【答案】D

5.

下面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戊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图2图3

A.图1屮戊和J•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调查图1中的甲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C.丁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时,数量变化可能如图2中的III]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内的数量变化,则要得到丙的最大持续捕获虽,应选在图2中的b点,图3中的Z2时刻

【解析】由图1可知,戊和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人正确。

甲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正确。

丁刚迁入这个牛态系统时,如果空间和食物资源充足,没有敌害,其种群数量可能呈“J”型增长,C正确。

若图2中的曲线Y代农的是该牛:

态系统屮内的数量变化,则要得到内的最大持续捕获量,应选在图2屮的b点(A/2),图3中的冰寸刻,D错误。

【答案】D

6.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角.的种数、血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止确的是()

体枳

11

个体数

11

种数

80

-800

/

/

鱼的个体数80-

、…一

60

-600f

、角的种数60-

40

■400

珊瑚礁体积40-

20

-20p///

III

20

11

1

234

567

演替期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丁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0.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屮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解析】珊瑚礁群落具有生物条件,其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故A」E确;珊瑚礁体积增加能为血类牛•存提供更复杂的空间,故B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牛物多样性增加,生物数量趋于稳定,故C止确;由图可知,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会导致珊瑚礁体积的增加,不会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故D错谋。

【答案】D

7.在某血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他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浮游动物一C

浮游藻类么A—D

A.若该鱼塘只放养C种龟,其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最大承载量(《值)是a

B.若该鱼塘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则两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I所示

C.若该鱼塘只放养A和D两种也,它们的种群数量的变化Illi线如图III所示

D.池塘中A、C、D三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I所示,则《值最大的不一定是八

【解析】选项A,从图I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利|群数量增加到a后,由于资源等不能满足其生长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C种鱼的种群数量最终在b左右保持稳定,因此C种鱼在该池塘的最大承载量(K值)为b。

选项B,A和B两种鱼的食性相同,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两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对应图II。

选项C,A和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它们种群数最的变化对应图III。

【答案】A

7•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

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H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切忌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谋;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谋;标志重捕•法适川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収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答案】C

8.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屮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图2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纶演替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解析】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谋;形成顶极样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B错误;题图显示,演替过程屮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D错误。

【答案】C

9.(2016・山东烟台一模)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査,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

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个体平均生物最比B点多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A点Z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

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蝕激烈

【解析】A点种群密度较小,生物量与B点基木相同,则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项正确;从图屮可以看出,随看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B项正确;A点之前随笠螺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体长不断减小,二者之间表现为负和关,C项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D项错误。

【答案】D

10.(2016•安徽安庆二模)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人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界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天数数fi(X107mL)\

开始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界湾藻一孔石纯

10

12.4

3.2

1.1

0

异湾藻一缘管浒苔

10

26.0

25.6

22.4

12.4

界湾藻一鸭毛藻

10

26.3

40.1

45.3

59.6

对照组

10

26.7

51.4

59.6

72.4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片湾藻单独培养

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D.孔石纯和缘管浒苔对界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解析】从表格可知,三种人型藻类分别和界湾藻混合培养,则对■照组应该是片湾藻单独培养,三种人型海藻和异湾藻之间都是竞争关系,部可抑制异湾藻的增殖,孔石苑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强,故A、D项正确,C项错谋;由表屮数量的单位可知,

表中数值为界湾藻种群密度,B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3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口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最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屮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用则N=只。

(2)由于出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样个体总数

可能会比实际值偏o

(3)

种群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

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牛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住产者的净牛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住产者的净住产量。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点,CD段表示鼠群数虽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o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人放牧量不应该超过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

会造成。

【解析】

(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

N:

32=36:

4,矜288。

(2)111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数减少,种群个体总数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

⑶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最和最人放牧虽,如果放牧量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

【答案】

(1)288

(2)大(3)@B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其环

境容纳量伙值)②B草场退化

12.(14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冋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

后乂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爾o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牛态系统屮,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主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

⑶与草从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

因是。

【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冇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冇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了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生态系统屮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帘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度最高,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草丛物种丰富度最低,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⑶针叶林比草丛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并且植物的亚直结构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答案】

(1)次生土壤

(2)草丛常绿阔叶林

(3)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13.(13分)(2016•山东新泽一模)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髙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

实验简耍过程如F: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加『。

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从其颈部

取血4mL进行皮质桐水平的测定。

OOOOOOOOOO

0987654321

种群密度

O

繁殖时期

表不同密度种群咼原鼠兔血浆皮质酗水平(Ug/mL)

繁殖时期

种群I

种群II

种群III

繁殖初期

0.09

0.11

0.09

繁殖盛期

0.10

0.08

0.09

繁殖中期

0.06

0.06

0.06

繁殖末期

0.07

0.08

0.08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

O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是/不是)同一种样,原因是o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而积为10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

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

密度约为(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增加样地3的冃的是

(4)根据以上硏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解析】

(1)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虽原则,本实验的H的是探究种样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虽变化造成影响,所以自变屋是种群密度,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吋期各样地内应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具颈部取血4讥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2)由于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MM=n:

则有N:

26=17:

2,得出N=221只,样地3的面积为10hnh因此样地3种群密度为221只/10hm*234^22R/hm%分析Illi线图可知,样地3对应图屮的|11|线b,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答案】

(1)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2)不是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

(3)22只/hi『b增加密度梯度

(4)在当而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