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376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牧养殖技术20问.docx

畜牧养殖技术20问

畜牧养殖技术20问

简介:

1、怎样做好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对一个种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的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

但一般情况下,猪场...

1、怎样做好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对一个种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的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

但一般情况下,猪场往往把饲养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的管理上,而不重视对育肥猪的管理。

如大部分猪场育肥猪舍设施最简单,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最低,有时甚至把发霉的饲料喂给育肥猪,这样就可能导致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和发病率提高。

  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

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如果不加强对育肥猪群的管理而引起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但会给种猪的销售造成影响,而且对种猪场以后的管理也会产生恶性循环。

  因些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营养全价的饲料配比

  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近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是最切实可行的,但是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快,身体和各内脏器官的发育不协调,所以其营养需求较高。

如果这时营养不够充分,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尤其是种猪在转群或长途运输过程中均可降低猪的采食量,而此时猪对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等需求较高,如这时不增加育肥猪的营养就会造成相对的营养缺乏。

育肥阶段的采食量最大,其饲料转化率将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饲料消耗和经济效益,并不是饲料越便宜越省钱,关键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特别要注意霉菌毒素的污染。

如果因饲料原因而造成猪只患病或生长受阻,从而影响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太得不偿失了。

  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

  全进全出是猪场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大部分种猪场都是按照全进全出的模式设计的,但在养猪效益好时,盲目扩群,导致密度扩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进全出,就易造成猪舍的疾病循环。

因为猪舍内留下的猪往往是生长不良猪只、病猪或病原携带者,等下一批猪进来后,这些猪就可作为传染源感染新进的猪只,新进猪只就有可能发病,生长缓慢,或成为僵猪,而转群时又留了下来,成为新的传染源。

  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全进全出,就会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这些负面影响给猪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加强饲养管理

  现在种猪的管理也提倡人性化的管理,猪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只有为猪提供最舒适的生长环境,善待种猪,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并达到最佳的饲料转化率,从而使猪场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保证一定的饲养密度,如果密度太高,猪只就容易打架,容易发生疾病的水平传播,特别是呼吸道疾病。

如果保持合理的密度,主要通过嘴对嘴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如PRRSV发病的机会就会降低,它不会通过空气从一个猪舍传到另一个猪舍,也不会从一个猪场传到另一个猪场。

所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会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其次应该加强通风,因为育肥阶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发生与空气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空气质量与尘埃、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有关,尘埃可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不及时通风,污浊的空气被猪只吸入容易在肺脏沉积,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在炎热的夏季,降温是关键的管理措施。

降温的方法很多,有条件的猪场可采用水帘降温,没有条件的猪场可考虑房顶喷水,室外加遮阳网,也有的猪场采用喷雾、冲淋等方法,目的都是提高猪的舒适程度,提高采食量。

  饲料质量不好,或料槽设计不合理,猪只容易将饲料拱出来,造成浪费。

所以,猪场设施的不合理也容易使猪只不能合理采食,并最终影响经济效益。

  保证育肥猪饮水充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可降低猪的应激反应。

当饮水器高度不合适,堵塞,水管压力小时,水流速度缓慢,都会影响到猪只的饮水量,在猪只的饲养过程中,缺水比缺料应激反应更严重。

  合理的用药方法

  育肥阶段的用药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添加违禁药物,还要遵守药物的停药期。

长期用药、盲目用药既不安全,也不经济。

我们要在遵循用药规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药效。

  猪只从保育舍转群到育肥舍后,可在饲料中连续添加一周的药物,如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克、15%金霉素2千克或10%强力霉素1.5千克,可有效控制转群后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或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

此药物组合还可预防甚至治疗猪痢疾和结肠炎。

无论是呼吸道疾病还是大肠炎,都会引起育肥猪生长缓慢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育肥猪生长不均,出栏时间不一,难以做到全进全出,最终影响经济效益。

  对于育肥阶段的种猪,引种客户经过长途运输到场后应先让种猪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连续3天,以提高其抵抗力;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克、10%氟苯尼考600克~800克,连用7天~10天,可降低呼吸道疾病和大肠炎的发病率。

 

1、影响猪场仔猪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仔猪出生后,由于其固有的生理特性,如管理不当易造成部分死亡,因此仔猪成活的高低是一个猪场成败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困扰一些猪场技术人员的难题。

下面就仔猪一些生理特性及发病原因做如下阐述,供同行参考。

  仔猪生理因素

  仔猪免疫特点仔猪初生后自身的主动免疫系统发育及功能不健全,尚不能主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哺乳期全靠初乳和常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中的多种免疫球蛋白来维持抗病作用。

此期间若母猪未免疫某种疫苗,母乳中就缺乏相应的抗体,如母猪缺仔猪大肠杆菌母源抗体,仔猪即便吃足了初乳和常乳,在有大肠杆菌污染圈舍时,也易患黄白痢。

如果母猪在产前注射免疫了大肠杆菌苗,母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抗大肠杆菌母源抗体,再加上良好的管理和卫生措施,在易感期内基本上可以防止仔猪患大肠杆菌病。

  生理性机能特点仔猪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和稳定。

易受外界因素包括热、冷、惊吓等应激干扰。

  消化机能弱胃酸分泌量不足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胃内环境是酸性的,肠道呈碱性。

断奶后仔猪胃的正常PH值在3.0左右,但常用仔猪补料和断奶料的PH值在5.8~6.5。

由原来吃奶改为吃饲料,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乳猪颗粒料和粉料会使仔猪胃的PH值升高到4以上。

而此时的仔猪(4周龄~10周龄)胃酸分泌量不足,不能缓冲(平衡)由于饲料进入后引起升高的PH值。

因此,采食的饲料仅有一部分被消化,部分则不能消化,易发生腹泻。

此外,胃肠过高的PH值也为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坏死性梭菌等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引起腹泻或下痢。

  28日龄左右断奶仔猪胃内每天只能产生约相当于20ml的盐酸,但实际生产中,断奶后的仔猪每天应采食100克左右的优质日粮,而100克日粮需要相当于35ml的盐酸才能保证消化。

而缺少的15ml盐酸相当于40克左右的饲料不能被仔猪利用,多出40克的饲料消化不了而会引起腹泻。

所以,饲料生产厂家在生产乳猪料时应注意测定饲料的系酸力值,以使其更适应仔猪的生理性消化特点。

  所谓系酸力值,是指100克饲料所需要的盐酸量,该盐酸量就是其系酸力值。

系酸力越高,饲料在胃内增加的不必要的碱度就越高,对仔猪消化不利。

PH值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宜。

适宜的仔猪全价料的系酸力值应在35左右。

系酸力值为35的饲料,代表仔猪吃100克饲料正好达到能消化的水平。

若日粮的系酸力值在25以下,刚断奶仔猪若采食100克饲料就会因消化不良引起生理性腹泻。

由于以上原因,仔猪料加入酸化剂既可提高仔猪消化利用率,又可以防止拉稀,有利于仔猪生长发育。

  消化酶分泌不足哺乳期间的仔猪肠道分泌的消化酶主要有胰脂肪酶、乳糖酶、凝乳酶等,可以消化乳汁中的高蛋白、高脂肪和糖。

淀粉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低,在仔猪停止吃乳改由吃日粮后5天,淀粉酶的分泌量和活性才能逐渐升高。

所以刚断奶的仔猪在最初改饲日粮的初期,很难适应。

  疾病因素

  母猪疾病或带毒

  1.母猪免疫失败或未作某种疾病的疫苗免疫,如母猪在产前未作仔猪大肠杆菌疫苗免疫,产后初乳及常乳中缺乏抗大肠杆菌抗体,仔猪在出生后的20多天内易发黄白痢。

产前未作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等免疫,仔猪亦易患相应疾病。

  2.母猪带有强毒,母猪怀孕期间感染伪狂犬、猪瘟、蓝耳病等野毒,除流产死胎外,产下的弱仔很难成活。

尤其是母猪在怀孕后期感染伪狂犬或猪瘟野毒,在分娩时虽能产下看似健康的仔猪,但多在3天~10天内死亡。

即使有少数耐过,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带猪瘟野毒母猪产下的仔猪,即便作超前免疫也不能诱发仔猪产生抗体,最终发展成慢性猪瘟而死亡。

  3.仔猪从初乳中被动获得的母源抗体少。

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的母源抗体,由于具有一定的半衰期,到一定时间后逐渐下降甚至消失,失去了对多种疫病的抵抗力,尤其是断奶前后已降至保护线以下或大部消失。

多种病原微生物很易侵袭,导致发病死亡。

此时应根据监测的母源抗体水平及时应用相应的疫苗免疫。

对于一些常发的细菌性疾病,应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保健加以控制。

  4.哺乳与保育期仔猪常发的疾病。

  

(1)仔猪红痢:

即仔猪梭菌性肠炎,多发生于1日龄~3日龄,最急性型和急性型1天~3天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型10天以内死亡,死亡率极高,临床症状主要以拉血痢、灰色或红褐色稀薄状粪便,体温不高,最终脱水死亡。

  

(2)仔猪黄痢:

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

多发于5日龄以内仔猪。

7天以上很少发病。

主要是拉内含凝乳小片黄色糊状或水样稀便,很快脱水死亡。

  (3)仔猪白痢:

病原是大肠杆菌。

10日龄~20日龄仔猪常发。

体温不高,主要症状是拉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微绿色粥状带腥臭味稀便。

防治措施:

一般妊娠母猪于产前2周~3周肌肉注射或耳根深层皮下接种仔猪大肠菌疫苗。

初产母猪首免于产前5周~7周,于产前15天~20天二免。

经产母猪每胎产前15天注射一次。

配合仔猪红痢苗免疫。

注意母猪圈舍卫生,尤其在产前产后经常清洗消毒,在仔猪吃初前将母猪乳头擦洗干净。

  (4)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又称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几株常见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如O8∶K87、O138∶K81、O139∶K85、O139∶K82和O141∶K85等引起的。

其中以0139∶K82多见。

缺硒也是诱发水肿病的因素。

本病主要危害断奶后及保育期仔猪,尤其发育良好、生长较快的仔猪。

剖检可见皮下水肿液为透明状胶冻状,胃壁水肿,胃幽门附近的胃大弯水肿、肠系膜水肿或呈白色透明胶冻样。

防治措施:

给断奶前仔猪注射猪水肿病死活疫苗;注意补硒:

土霉素等抗生素、喹诺酮类,定期用药保健治疗。

  (5)仔猪伪狂犬:

哺乳仔猪伪狂犬潜伏期一般为3天~11天。

猪日龄、大小不同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也有差异。

1月龄以下仔猪,尤其是1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呼吸困难,发抖,神经症状明显。

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断奶仔猪至保育舍仔猪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犬坐姿呼吸,日龄较大猪会有拉稀,呕吐,发病率20%~40%,死亡率在30%以下。

防治措施:

后备公猪、母猪、怀孕母猪应作好伪狂犬疫苗防疫,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孕猪在产前15天~21天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基因缺失苗。

若是严重污染场,可试作初生仔猪超前免疫。

  (6)猪瘟

  A.母猪带毒哺乳仔猪猪瘟:

哺乳仔猪猪瘟多由母猪怀孕中后期间感染野毒,胚胎期间垂直传染给胎猪,使其出生时就带野毒。

  仔猪刚出生时,有部分仔猪看似正常,但生后1天~7天便开始发病,死亡,严重者有神经症状,全身发抖,也有拖至断奶前后发病者,但都呈慢性经过,很难育成。

初生带毒仔猪即便作超前免疫,因其强毒能使其免疫功能抑制,就是用再大剂量猪瘟弱毒疫苗也不能激发自身抗猪瘟免疫应答。

母猪在怀孕中后期感染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产下的仔猪因自身免疫系统受损,超免时应用的猪瘟弱毒疫苗也不能发挥作用而发病。

  B.超前免疫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剂量不合理:

在母猪猪瘟母源抗体过高或过低等不同情况下,应该应用不同剂量的弱毒疫苗。

如果母源抗体过高,超免时应使用较大剂量疫苗(4倍~6倍),过高通常指1∶512~1024倍。

原因超免注射后1个半小时~2小时,吃到初乳中的IgG抗体要中和掉大部分注射的弱毒疫苗中的弱毒,如果抗体过高会把注射的弱毒中和完,中和后剩下的疫苗量太少,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如果猪瘟母源抗体适中(在1∶64256),使用2倍~4倍量弱毒疫苗便可起到超免效果。

  C.断奶前后仔猪猪瘟:

近几年,各地常年发现非典型猪瘟、慢性猪瘟的流行传播,发病死亡猪基本上都集中在断奶前后和保育期仔猪,其主要原因与新近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等感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外,还有一个因素是重视不够和做得不好。

这个因素就是猪瘟免疫程序不合理。

原因如下:

  一是缺乏对母猪和仔猪猪瘟抗体监测。

很多猪场,尤其是中小型猪场,在对场内各饲养期的猪平时不作抗体监测,只是在出现发病或有较大问题时才想起测抗体。

而此时测的抗体结果只能代表病猪,不能代表正常猪。

而正确的作法是应对场内的不同猪群包括公猪、配种前母猪、产前孕猪、断奶前后仔猪、保育期末仔猪都应定期测抗体,依据抗体水平指标来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由于没有进行检测,造成免疫预防盲目性,引起疫苗用量过大或过小,免疫或早或晚等现象经常发生。

  二是免疫时机不合理。

防疫猪瘟时由于担心母猪怀孕影响仔猪,目前多采用在配种前或仔猪刚断奶时给母猪注射。

以母猪配种前10天注射到仔猪25天~28天断奶时注射为例计算,加上孕期115天到分娩时共计125天~130天。

根据平时对临产前母猪血清猪瘟抗体检测的结果,此时的猪瘟抗体水平在1∶64~1∶512之间,平均水平在1∶200上下,吃足初乳的新生仔猪体内的猪瘟抗体也在64~200,根据母源抗的半衰期(9天~13天)计算,如果不作超免,只能使仔猪在15日龄~30日龄内抵抗猪瘟侵袭。

若不在20日龄~25日龄首免,很容易导致断奶前仔猪潜伏感染带毒。

  因此,母源抗体高低适中且不作超免的仔猪最好在18日龄~25日龄首免。

如果母源抗体过高,可适当推迟至28日龄~30日龄首免或加大疫苗用量,以便中和母源抗体后尚有足够的病毒数量在猪体内增殖发挥作用。

实行超前免疫的仔猪,也应根据母源抗体高低考虑增加或减少疫苗用量。

  根据对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时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干扰研究结果,应用同量的疫苗,当母源抗体在1∶32以下时,免疫效果接近100%;在1∶32~512时,免疫效果在75%~50%;在1∶512~1024时,免疫效果只有25%或更低;而超过1∶1024以上,几乎无免疫效果。

由此说明,猪瘟的母源抗体适宜或越低,免疫效果越好。

但是,以上试验结果是建立在严格人工控制条件下得出的。

  而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推迟猪瘟疫苗的接种时间,由于当时母源抗体较低,会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增加注射疫苗前感染的危险性。

最好的做法是先测母源抗体,依据母源抗既能有保护作用但又不致太高时进行免疫。

考虑到生产实际,建议猪瘟抗体水平在1∶32~64时用疫苗最好,此时免疫适当加大一些剂量,可中和掉大部分抗体并剩余足够的弱毒刺激猪体产生有效的保护抗体。

  蓝耳病

  猪蓝耳病全称叫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

病原是动脉炎病毒。

流行毒株有欧洲毒株和美洲毒株两个血清型,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是美洲株。

本病主要危害:

一是对母猪造成严重流产,二是对仔猪造成严重的呼吸道危害。

兰耳病对母猪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繁殖障碍,具体包括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以及不孕。

蓝耳病对育肥期猪及成猪多表现发热和食欲不振(发热一般持续2天~4天)。

呼吸症状较轻,若无混合感染,死亡率较低。

蓝耳病对哺乳仔猪和保育期仔猪的危害及临床症状、病变程度要比育肥猪和成猪大得多。

尤其对新生仔猪的致死率非常高。

  蓝耳病毒侵害部位和靶细胞主要是肺脏,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引起肺泡间隔单核细胞浸润和Ⅱ型肺泡细胞肥大与增生,积聚、沉积、堵塞在肺泡毛细血管和肺泡内和间腺,并造成坏死和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

由于肺脏是由很多肺泡和肺小叶组合而成的,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肺泡间腺的堵塞和炎症、肺小叶水肿,导致肺脏炎症、水肿,再造成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支气管分支不能通气,造成呼吸困难。

如果猪舍内氨气过浓或有混合感染,病情会更重。

  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主要病变在肺脏,肉眼可见有肺脏肿大,呈灰褐色,间质性炎症,时间久者可见肺炎有红、褐、灰或黄色花斑。

由于近几年蓝耳病的广泛传播流行,对养猪业生产是一大危害,尤其对仔猪的感染是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最小的病毒圆环病毒。

发病猪日龄多集中在6周龄~16周龄,8周龄~12周龄仔猪最常见。

临床主要症状和病变表现为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食欲减退,皮肤苍白或可视黏膜黄胆,呼吸急促,有的腹泻,体表淋巴结极度肿大。

肾脏有时肿胀可伴有白色斑点。

肺脏呈弥漫性间质肺炎,肺表面呈灰褐色斑驳状,发病时间稍常病例的肺质地变硬或有橡皮样手感,肿大的淋巴结切面多呈土黄色或淡白色,偶有边沿出血的淋巴结切面多呈土黄色或淡白色,偶有边沿出血。

  同属于圆环病毒引起的疾病还有皮炎肾病综合征,猪的先天性震颤等也时有发生,但较少见,仔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相对较多。

  目前,猪圆环病毒病尚无可靠的疫苗预防和治疗药物,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仔猪断奶后尽量减少频繁注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注射的次数,搞好环境卫生,坚持严格的消毒措施和搞好猪瘟、伪狂犬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平时合理用药,定期保健预防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已发病猪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污染严重的场地可试用自家组织苗免疫。

  总之,影响仔猪成活的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搞清机理,注意防护,就能很大程度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2、即将出栏猪如何快速育肥?

出栏猪育肥很关键,它直接涉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同样饲喂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提高出栏猪育肥效果呢?

金宝贝给你出出好主意!

关键是改善猪饲料的适口性。

  把麸皮、红薯藤、花生叶、稻草、玉米芯、糟类、鸡粪等难于直接饲喂猪的粗料粉碎后,加入适量金宝贝发酵剂发酵处理。

酵解成气味芳香、酸甜适度、久贮不变质的生物性节粮饲料后,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不仅能增强猪对生物性饲料适应性,而且节粮效果显著。

  用粗料发酵饲料合理搭配常规精料养猪要生食稠喂、少喂勤添,根据环境温度而定。

夏季可适当稀稠,满足猪体水分需要,日喂5餐,冬季防止稀食灌大肚,增加猪的排尿次数,损耗猪体热量;还可根据采食情况及时调整粗料发酵饲料的喂量,以猪自然采食为度,防止槽内陈食影响猪的食欲。

  把粗料发酵饲料浸入冷水中泡几个小时,用细钢筛过滤出细浆状碎料喂哺乳仔猪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炒豆面,豆面的芳香可促进仔猪食欲。

把筛内粗料配精料后饲喂架子猪。

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熟苕皮、胡萝卜、柑橘皮、制糖食品下脚料等含糖物质、这样猪不仅喜吃,还可提高仔猪日平均增重。

3、瘦肉型猪规律限制饲养法怎么做?

 所谓规律限制饲养法,就是按猪的瘦肉增长规律,在一定的阶段内,对猪进行限制食量的饲养方法。

该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做法:

一种是从猪20千克后开始限食,直至宰杀;一种是从猪60千克后开始,只供给自由采食量85%的饲料,直至宰杀。

  研究表明,影响生猪瘦肉率的因素主要是品种和饲料。

但饲养方式对猪瘦肉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各有其特点与规律,瘦肉主要受遗传力的限制,而脂肪的沉积则与饲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猪的这一特点与规律,采用规律限制饲养法,一般可使猪的瘦肉率提高4-7.6%。

  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瘦肉及骨骼为主。

60千克前期瘦肉的增长处于上升阶段;60千克后期则是脂肪处于上升的高峰期,此期瘦肉增长处于下降的趋势甚至停滞。

因此,在猪瘦肉增长期内,要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使其快速的生长发育,而到脂肪沉积期,则要适当限制精饲料的饲喂量,特别是限制蛋白质的饲喂量。

因为此期如果再供给过量的蛋白质饲料,就会使过量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而沉积成脂肪,这样不但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而且也降低了猪的瘦肉率。

  所以,掌握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的规律,在适当的时期内限制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瘦肉增长潜力,有效地抑制脂肪的沉积,提高猪的瘦肉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3的经济效益。

4、提高猪瘦肉率妙招有哪些?

养猪户要想使猪多长瘦肉,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优良猪种 瘦肉型猪的体躯较长,背线和腹线平直,后躯尤为丰满,瘦肉率高达50%~65%,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国外的杜洛克猪、长白猪、苏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品种是突出代表,但这些猪体形大、耗料多,不易为饲养户接受。

要想饲养出瘦肉率高的生猪,可以通过经济杂交,用本地传统优良猪种与国外优良猪种进行交配,杂交后代的瘦肉率一般在双亲瘦肉率的均值左右,比传统地方猪高出7%~13%,此外杂种猪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它的双亲。

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较强的生活力、较高的饲料利用率,抗病强,耐粗料,易于饲养。

  改变育肥方式 生猪在生长过程中,瘦肉和肥肉的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一般体重在60千克前,瘦肉迅速增长,在75千克左右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峰,以后慢慢下降;而体重在60千克~90千克时脂肪增长速度是20千克~40千克的3.5倍~4.5倍,说明在育肥后期瘦肉组织的沉积速度放慢,脂肪沉积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改变前期限制肌肉生长,后期大量使用能量饲料的传统“吊架子”的饲养方式,应该推广使用前期充分饲养以促使肌肉生长发育,后期适当限量以限制脂肪沉积的“吊尾巴”饲养方式。

即体重60千克以前可饲喂干精饲料或湿拌料,如配制全价饲料,其配方为:

玉米59%、豆饼15%、米糠14.5%、麦麸10%、石粉0.8%、骨粉0.4%、食盐0.3%,让猪自由采食和饮水;60千克后应限量饲喂,每天喂3次,每次八成饱即可。

饲喂时应做到定时、定量,供足饮水,同时加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和青饲料。

这样,既节省饲料,又提高瘦肉率,使猪卖个好价钱。

  提高营养水平 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合理搭配日粮,适当加入营养重分配剂等高效饲料添加剂,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尤其要提供瘦肉生长起需要作用的蛋白质。

在小于60千克的育肥前期,日粮中粗蛋白质应达到16%~18%,消化能不低于3100大卡/千克;在大于60千克的育肥后期,日粮中粗蛋白质保持在13%~15%。

消化能2900大卡/千克即可。

  给公猪去势 去势的公猪日增重比未去势的提高10%左右,育肥期缩短20天左右,节省饲料8%,瘦肉率提高3%~5%。

  科学防治疫病 猪病的发生、蔓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会给养猪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采用传统方法养猪,受疫病的威胁更大,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免疫程序,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

  适时进行屠宰 屠宰体重与瘦肉率呈线性关系,体重越大,瘦肉率越低,肥肉越多,一般国外良种猪和杂种猪以90千克~100千克屠宰为好,最好不超过以上体重,否则不仅会降低瘦肉率,而且浪费饲料,降低经济效益。

 

5、养猪要省料要做好哪五道关?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注意每公斤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而不注意饲料的日投料量。

虽然严格按照其需要的营养水平配制饲粮,但因日投料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所需要,要么延长饲养期,增加了饲粮需要的份额,降低了饲料利用率;要么造成过食,引起消化不良,造成饲料的浪费。

  因此,在科学配料的同时,一定要重视饲料的科学投喂,以充分发挥其增重潜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一般生长育肥猪的精料的投喂量按猪体重的4%左右投料,瘦肉型猪在60公斤以后可按其体重的3.5%投料;也可根据预期日增重与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