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30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概念题

1.生产力  2.劳动对象  3.劳动资料

4.生产关系   5.经济规律

概念题答案

1.生产力: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判断题

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判断题答案

1、×2、×3、×4、×5、√6、×7、√8、√9、√10、√

 

选择题

1.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指:

(1)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

(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4)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5)节约

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

(1)劳动者

(2)劳动管理

(3)劳动资料

(4)劳动对象

(5)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7.马克思经济学:

(1)研究的只是生产关系而不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

(2)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

(3)认为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与特定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生产的统一

(4)认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是与社会制度无关的自然现象

(5)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技术和应用层面

8.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别在于:

(1)表现为某种阶级性

(2)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

(3)表现为积极的实践性

(4)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5)表现为鲜明的“人文”特征

选择题答案

5、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7、②③⑤8、①②④⑤

辨析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2.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辨析题答案

1、正确。

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产品的分配形式。

2、错误。

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规律会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二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发挥会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制约。

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

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

“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

“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

“我的办法最简单。

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

案例问题:

(1)根据上述故事,请你谈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是否需要假设?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有那些方法所构成?

2.案例内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范围很广。

在对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分析的前提下,对反映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进行量的分析,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有助于理论的应用。

从这一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提示的原理和规律,不少都有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数学模型来表示。

马克思自己就曾经想运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经济危机的规律性。

马克思提出了运用数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首先,材料必须是足够的;其次,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的。

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

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

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

当前西方经济学也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

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

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

因此,有人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案例问题:

你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

为什么?

 

3.案例内容:

马克思指出: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的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所以,不可能有统一的、适合一切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区分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实际上,有些西方学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承认这一点。

西方学者并不都讳言自己的阶级立场。

最有影响的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劝说集》中就曾直言:

“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

……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

”凯恩斯终身拥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且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都可以得到改善。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也曾说过:

“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以及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

但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式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上述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关。

不论社会科学家的意愿如何,不论他是否察觉到这一切,甚至他力图避免它们,他对研究主体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所使用的语言,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

 

案例问题:

你认为上述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问答题答案

1.答:

(1)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等。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形成中适当地运用假设,是经济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包括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3)除了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外,还需要运用综合方法、归纳方法、演绎方法以及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等认识手段,适当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的某些方法和范畴。

所有这些,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2.答:

(1)应该承认,数学是辅助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很有益的方法。

首先,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要研究经济中的数量关系。

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经济变量可以定量化,这就为经济学的数学化提供了可能。

其次,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的更为准确和精确,可以更好地检验结论和前提是否一致或矛盾,可以更有力地增强研究成果中的结论。

最后,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学工具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

(2)但是,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不能滥用数学。

因为,第一,数学不是经济学本身,而是一种工具。

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第二,数学是从前提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

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

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用了多少数学和多么复杂的数学,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数学可以给错误的经济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但不可能赋予错误理论以科学的内容。

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也不只是数学一种,应提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而不是数学化。

 

3.答:

(1)观点正确。

说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客观存在的。

(2)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史表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就是各阶级之间利害关系。

所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直接触及各阶级的切身利益。

(3)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

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到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问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

问答题答案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1)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2)人不能违背、制定、改造、消灭经济规律。

(3)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答: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

(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

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不适应有两种情况,即落后于生产力或“超前”于生产力。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论述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

论述题答案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1)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2)人不能违背、制定、改造、消灭经济规律。

(3)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答: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

(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

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不适应有两种情况,即落后于生产力或“超前”于生产力。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