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266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雾凇》教学设计15篇.docx

《雾凇》教学设计15篇

《雾凇》教学设计15篇

  《雾凇》教学设计1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

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2、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导入

  3、板书课题:

雾凇。

指导写

  4、联系图片,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自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可以动笔圈出生字词标号)

  2、课文主要写了雾凇的什么?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景象,形成,赞叹)

  4、相机出示相关段落:

  

(1)景象部分: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指导读准“堤”字,读通句子(指导停顿),换词理解“闻名全国”

  

(2)形成部分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凝”,后鼻音

  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

饱和的水汽,遇冷)

  松花江畔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了吗?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读,正音“当”;出示停顿,指导读好长句

  遇冷凝结: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指名读,生字的音都读准了,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

  在松花江畔的人们进入梦乡,他们周围在雾气笼罩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谁来接着读——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3)赞叹部分

  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件件洁白的艺术品,快去看看吧,谁愿意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过度:

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能令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雾幕零

  堤俗摄淹模

  凝

  氏

  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

你有什么好办法?

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

范写,生描红。

  四、小结

  这么壮观的雾凇奇观,究竟是怎样一点点形成的呢?

中外游客又对他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松花江。

  22、雾凇

  景观

  形成

  赞叹

  《雾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能理解并说出雾凇的形成过程。

  3、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一、激情导入,回顾设疑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书记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

的确,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理解了生字新词,还初步领略了雾凇这一最为独特的景观,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还记得上节课提的那个问题吗?

  二、自读自悟,与文本对话

  1、出示问题:

雾凇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

“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还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2、小组交流,生生对话。

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多方对话

  同学们,交流好了吗?

我们大家一起来聊聊吧!

雾凇“奇”在哪儿?

  

(一)雾凇“奇”在形成。

  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

那我们现在就先谈谈它的形成过程吗?

你觉得它的形成过程奇在哪儿呢?

  1、同学们,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1)奇在它的形成条件。

必须满足严寒季节,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指名说。

注意过于饱和。

对照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来说说看吗?

  能理解过于饱和吗?

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弥漫笼罩淹没)指导朗读。

  

(2)同学们,雾凇的形成过程还奇特在哪儿?

注意到这个字——“涌”,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呢?

  指导朗读,读好“涌”。

  2、谁来读?

让我们一起再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还奇在哪儿?

  出示句子:

  师:

此时“渐渐地,……镀上了白银。

最初……”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引读。

(一生读)

  生: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

再读。

出示这句话。

  什么词是最重要的?

(最初逐渐最后)

  师:

原来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形成的。

(配乐)

  3、谁来说一说这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

  师:

所以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生齐说。

  

(二)雾凇奇在“景色”

  1、同学们,雾凇被成为奇观,不仅奇在它的形成过程,还奇在哪儿?

  2、是的,雾凇的面纱就要拉开,奇在它的景色?

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雾凇样子的句子?

哪个词你印象最深?

  3、“千姿百态”。

可能有哪些姿态?

“琼枝玉树”。

师:

就像用白玉装饰起来。

  4、介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介绍这首诗)这是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使人既感到充满寒意又感到春意盎然。

  全班读诗句。

  5、同学们,奇吗?

谁愿意读一读。

  6、生读1、3小节,指名读,齐读。

(配乐)

  (配乐)

  7、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吉林的雾凇吗?

配乐欣赏雾凇奇景。

  8、难怪,在吉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示)“夜看雾,晨看挂,待到正午赏落花”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9、雾凇的“奇”此时在你的脑海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神奇、奇特、奇妙、奇幻……)

  四、比赛诵读内化语言

  雾凇奇景,令人陶醉,优美的句段,令人回味。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诵读比赛,喜欢那个自然段,就背哪一自然段。

  五、课后迁移,升华认识

  1、课外阅读一些描写雾凇的文章,进一步升华对雾凇的认识。

  2、阅读《补充习题》上的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22雾凇奇观

  景色形成

  《雾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九九歌》。

  2、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奇观。

  3、读题,解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有哪些疑问?

指名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

老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遇到疑问用笔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出示长句子。

  a、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4)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再次读课文。

  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词、长句我们会读了,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词,读好长句,注意长句停顿。

  

(2)给每段标上自然段序号。

  (3)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指正。

  5、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1)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并说说在读法上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3、指名说。

  4、指名读。

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5、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6、指名说。

重点指导写好“雾”、“凝”、“氏”、“零”等字。

  7、学生写字。

  四、布置作业。

  1、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3、抄写生字。

  《雾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美景

  1、出示冬天雪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冬天的美。

  2、用你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

  3、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全国闻名的奇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雾凇图片,欣赏图片,感受雾凇的形象美。

  ①、你看了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你有些什么问题?

  2、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你所要知道的在文章中画一画。

  3、检查自读效果:

  ①、同桌相互读词语。

  ②、指名读词语。

  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④、选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话。

  ⑤、将这些词语带进课文中读一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将课前所提出的问题搞清楚。

  2、合作交流:

文章围绕着课题《雾凇》讲了哪些内容呢?

  3、反馈:

  

(一)、三九严寒,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二)、雾凇是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三)、人们观赏雾凇,总会情不自禁的赞叹。

  4、通过本节课对雾凇的了解,同学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谈一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这个问题就留作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四、拓展延伸

  《雾凇》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

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特点: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特点?

  2、讨论交流: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板书)

  3、齐读这两个词。

  4、出示: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5、指名朗读,齐读,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

  6、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课文还写了雾凇的哪些特点?

  7、交流:

玉树琼枝、千姿百态(板书)

  8、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雾凇的“千姿百态”。

出示收集的雾凇资料照片。

  9、说话训练:

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10、小结:

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

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美景:

出示雾凇的全景和特写

  2、谈感受:

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4、交流后出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

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质疑后归纳:

①什么是雾凇?

②雾凇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③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4、讨论交流:

  ①什么是雾凇?

  指名读: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②凇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交流: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ⅰ、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交流后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这时,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ⅱ、自由读,感受雾凇形成的过程。

  ⅲ、再读,抓住“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理解雾凇凝结时的情形。

  ⅳ、示范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雾凇形成的经过。

  (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的,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ⅴ、观看雾凇录像,进一步感受雾凇的形成过程和奇特。

  (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全面参与,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五、课堂延伸:

我是小导游

  假如你是吉林人,此时来了一批游客,你准备如何向客人介绍家乡的雾凇?

  a)分组讨论交流。

  b)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

  c)评议。

  六、总结课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还充当了小导游,向客人介绍了吉林雾凇,感受到了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七、作业。

  观察早晨霜冻的景色,并留心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个小练笔。

  (作业设计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整合所学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向深度延伸。

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语文积累,动手、动脑由课内到课外,丰富了积累,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正实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雾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

  导入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学习第一自然段

  观察雾凇图片,谈感受。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读了此段你有什么新的了解?

(板书:

奇观)为什么说是文明全国的奇观,从那些词看出来?

  朗读本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动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它地方出现的少呢,四人小组带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出找到的词和句,做小小批注,四人小组交流。

  

(1)、什么是雾凇?

  

(2)、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

  (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2、交流汇报:

  

(1)、随机(板书:

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雾凇)这里的“饱和”怎么理解?

  

(2)、吉林“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

待学生说后出示“从当年十二

  月……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出示课件)看图,这符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

过于饱和的水汽。

、比较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这些松针、柳枝有何变化?

“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朗读:

这么充满魅力的雾凇奇观,这么精美生动的语言,我们也得用饱含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啊!

(自读、齐读)

  4、指导背诵。

(抓关键词)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

树木()。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这寒冷的夜里,雾凇悄悄地形成了。

当第二天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看到这突如其来的美景,(录像显示画面:

雾凇的全景——特写。

  2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

(学生谈感想)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千姿百态写出了什么?

说说雾凇有些什么姿态?

  

(2)、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会怎么赞叹呢?

  (3)、指名说后出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你们见过梨花吗?

什么颜色?

联系课文想想:

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b、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

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带着赞美之情朗读课文)

  结合,延伸课外。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富有情趣(课件出示画面)用文中的一些词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2、交流,说一说。

  《雾凇》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

  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

  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

究竟有多美呢?

想一睹为快吗?

  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

(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

  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

  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

  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

  (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

  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

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想象说话:

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

你看到了什么?

  (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④体会形成过程的神奇、美妙:

  ☆当雾气笼罩十里长堤时,如果你走在十里长堤上,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上白银(体会雾凇形成过程的自然与奇妙。

  ☆最初——逐渐——最后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边朗读,边想象形成过程中雾凇的不同姿态。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带着大家亲眼目睹雾凇形成的奇妙过程吗?

  6、小结

  [总结全文]

  一位诗人在欣赏了吉林雾凇奇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片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让人摒弃最烦心的杂念,满脑子只是“美”这个最简单纯朴的字眼。

  把这份美带回家,和你的爸爸、妈妈一同分享,好吗?

  《雾凇》教学设计8

  第二课时

  丹阳市云阳学校:

张叶芳

  教学期望: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雾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了解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朗读教学法

  学法:

读文读句相结合,图文并茂,触景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

同学们,今天你觉得冷吗?

现在已步入什么季节了?

你对冬天有什么样的印象?

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树木凋零,大地冰封的季节,我们尽管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还是冻得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