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195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docx

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原理笔记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的产生1)从军事防御到商品交换为城市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剩余品交换和争夺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

2.1)城市产生的定义:

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2)功能定义:

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3)集聚定义:

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4)区域定义:

与周围区域保持密切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5)景观定义:

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建筑物、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6)系统定义:

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的巨系统.

3.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城乡之间界限日益模糊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人口、建筑、生产、消费、交换,城市集聚效益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城市的未来不断发展变化4)城市具有系统性:

包含相互流动的经济、政治、社会、空间环境、要素流动子系统等

4.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集聚规模、生产效率、生产力结构、职能、物质形态、文化观念差异

5.市制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二是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广域型市制:

市区与市域)

6.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劳动市场区,日本都市圈

7.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城乡结构的”二元化”:

城乡分治;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6:

1-7: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8.工业时期城市发展主要动因:

农村推动+城市引力;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科技革命和创新(根本动力)、全球化与新经济、城市文化特质(持久动力)

9.基本规律:

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从生产性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都市区、都市带

10.城镇化的定义:

是一个过程,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常住人口与区域总人口比例,质量指标更反映发展水平)

11.城镇化的涵义:

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人口集中、空间形态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12.城镇化基本动力机制:

农业剩余贡献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前提、工业化推进、比较利益驱动(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基本力:

城市拉力与农村推力)、制度变迁促进、市场机制导向、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痓甹双重作用、城乡规划调控;基本阶段:

集瘜城镇化—郊区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

13.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快速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空间拓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1、欧洲典型格局:

古希腊(广场为中心,方格网为道路骨架):

米利都、雅典;古罗马(纪功柱\铜像,炫耀享乐)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

巴黎、伦敦,营寨城的十字形街道;中世纪城市以城堡、教堂为空间主导地位:

古罗马、佛罗伦萨;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文艺复兴时期城市: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绝对君权时期城市:

城市放射轴线,巴黎的星形广场和香榭丽舍大道,宏伟壮丽宫殿花园凡尔赛宫,公共协和广场

2、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问题: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市政设施缺乏,城市环境卫生条件恶化;思想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托邦);欧文1817年在美国实践的“协和村”;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法律基础: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行政实践:

法国巴黎改建(豪斯曼);技术基础:

西提英国公园运动,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美国城市美化运动:

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1909芝加哥第一份城市规划;实践基础:

公司城建设,美国普尔曼1881芝加哥南部城镇最为典型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理论提出:

1898年《明天:

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概念:

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实质:

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2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形成城市群.田园城市布局:

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完成.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希望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内部改造,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

《雅典宪章》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布局:

中部为中心区;40万人—24栋60层高楼、60万人—板式住宅、200万人—花园住宅;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中心思想:

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光辉城市规划方案:

思想集中体现:

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规划实践:

昌迪加尔规划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依托铁路大发展,马德里的市郊),指导了哥本哈根的指状式发展和巴黎的轴向延伸;戈涅的工业城市(结合工业区布局),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原则;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建筑艺术》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在经济和艺术之间,他强调城市规划不能走向极端:

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格迪斯的学说(进化中的城市),调查—分析—规划,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芒福德形成综合研究与区域规划

4.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化理论(诺瑟姆):

三个阶段:

起步<30%;中期30-70%;稳定>70%.戴维斯认为: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越晚,城市化越快;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理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广亩城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超大城市、世界城市)城市体系理论:

贝利较好的结合了分散与集中发展理论,职能、规模、等级与空间分布

5.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

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廖士市场网络区位理论);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

城市功能组织(雅典宪章)、城市土地使用形态(伯吉斯的同心圆、霍依特的扇形、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经济合理性(地租理论)、城市道路交通(铁路主导的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埃涅尔提出的过境交通不能穿越市中心、柯布西埃提出的汽车时代城市规划方案、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组织城市居住区、私人小汽车时代的新都市主义、公交引导开发(TOD)模式)、空间形态(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和克里尔兄弟对空间形态研究观点在都市村庄和美国新都市主义运动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科林.罗和柯伊特的拼贴城市)、城市生活(马丘比丘宪章、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项元素:

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坐标\雅布斯的社会调查、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形)

6.《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的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核心内容是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戴卫多夫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7.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周礼考工记》(周王城)—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因天材,就地利”—长期并存;《管子乘马篇》(选址与供水,防洪)《商君书》(规模分配)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唐长安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战国时期:

在都城建设上,形成大小套城的布局模式--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鲁国国都曲阜按周制建造,而济南打破对称,与水和谐布局;吴国国都阖闾城--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水乡城市建设理念

8.唐长安城:

中轴对称/东西两市/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元大都: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9.工业经济时代:

产业的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和制造与装配三个层面集中在同一城镇—城镇体系水平结构.知识经济时代:

三个层面的聚集向不同城镇分化,经济空间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与装配层面的空间扩散(众多的制造与装配基地)、管理与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少量的经济中心城市)—城镇体系垂直结构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系

1.城乡规划的概念:

依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2.城乡规划特点综合性:

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互为依据,相互制约;政策性:

是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利益的全面体现,既要充分反映国家的相关政策,做为国家宏观政策实施的工具,又要充分地协调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民主性:

代表最为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实践性:

是一项社会实践,解决城市问题,并能通过专门技术保证实施(社会实践—政府职能—专门技术)

3.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是指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纵向”行政关系及其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横向”行政关系共同组成.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城市规划的组织结构,包含城市规划的制定(文本体系、编制、审批)和实施(组织、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监督检查)两部分;

4.城市规划作用:

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

通过土地与空间的调控,干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市场行为,保证城市有序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综合分析并通过开发控制保障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进行土地和空间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改善人居环境:

通过规划提高城乡环境品质

5.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

1必须遵守并符合国家《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及具体程序上,依法制定规划.2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3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4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6.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

实施评估—提出修编申请报告—审批后规划编制组织—规划草案公告30日以上—规划方案修改完善—政府审查—报请人大会审议—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及时公布;制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程序:

前期研究—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批准后开展编制工作—委托编制—编制总体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审查—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公告30天以上—规划方案修改完善—政府审查并报人大会审议—报批—专家审查—及时公布;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

依法开展编制工作—委托—征询意见—公告30日以上—修改完善—报批—及时公布已批准的规划成果,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概念:

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核心是中心城市,否则无法形成城镇体系;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之间存在职能、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即各有特色并各有区域分工

2.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作用:

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区域内控制开发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

5.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制订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预测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划定城市规划区/提出实施措施和建议;中心城区规划内容: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瘚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确定建设用地布局/提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

1、总规作用:

在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是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性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

2、总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工程设施,保证城市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合理发展.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3)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配置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贯彻公交优先原则,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保证城市安全;7)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体景观风貌,突出城市特色;8)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3.编制总规坚持原则: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总规编制工作程序:

1)现状调研(市域与市区):

现场踏勘、部门访谈、区域调研、资料收集及汇总、问卷调查、现状分析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依据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的城市主要问题等多方案遴选3)总规纲要:

是对重大原则性问题进行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的关键程序,是在更高层面进行协调、论证的过程4)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与城市建设协调,正式批复前反复修改完善.实践中前期准备十分重要:

地方配套方式、动员会、协助调研介绍信等.

5.总规划编制基本工作方法:

定性分析:

因果分析法(问题分析,目标分析、比较法(结合案例)定量分析:

频数和频率分析(百分比与人均值)、集中量数分析(平均值、众数)离散程度分析(极差)、回归分析(相关关系)、线形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常用于对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空间模型分析:

实体模型—两种表达:

用实物和图纸表达,投影法画的平面图、剖面图、里面图;透视法画的透视图、鸟瞰图.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①几何图形法(情景分析)②等值线法(交通圈、同类地形图)③方格网法:

常用于综合评价.④图表法:

在地形图(地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6.总规现状调查的内容:

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文献资料运用.1)区域环境的调查:

周边关系、发展潜力2)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

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行调查,把握城市发展的动力以及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因.其中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方面.是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和生活情趣等.2物质方面.表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形式与组合、建筑群体布局、城市轮廓线、城市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市场、商品、艺术、文物和土特产等方面.(历史、建筑、特色)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气象、生态条件;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决定了城市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城市发展的变化,如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枯竭,会导致城市的兴衰.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方面.主要涉及到人口的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有构成城市社会各类群体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家庭模式、家庭生活方式、家庭行为模式以及社区组织等.政府部门、其他公共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5)经济环境调查:

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城市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城市产业结构,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以及当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等;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如:

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包括:

土地价格、土地供应潜力与供应方式、土地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及其运作、房地产市场的概况等;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其中既涉及到城市政府公共项目的资金的运作,也涉及到私人资本的运作,以及政府吸引国内外资金从事城市建设的政策与措施.调查历年城市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的资金来源、投资总量以及资金安排的程序与分布等.6)城市环境状况调查:

一是有关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包括大气水质噪声等;二是工况企业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

7.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地质条件,自然限制与自然保护上的制约;人工环境:

高速公路、铁路、高压线;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

依托老城、整体形态;规划及政策性因素:

农田保护政策、文物保护政策;其他因素:

土地产权、农民征地补偿等

8.城市发展目标: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达到的目的和指标.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效益与经济结构指标);社会发展目标(人口总量、人口构成、居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指标等);城市建设目标(建设规模、用地结构、人居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等);环境保护目标(城市形象与生态环境水平等方面指标)

9.城市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依据和方法:

宏观分析:

上级政府(国家、省)计划与规划、区域分工;城市自身发展因素分析;定性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0.城市规模预测方法:

城市人口的构成:

规划需研究年龄(分成六组,老龄化趋势)/性别(需基本平衡)/家庭(小家庭化趋势)/劳动(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职业(从事劳动行业占总人口的比例)等构成情况.方法:

职工带眷系数法(工矿小城镇)、综合平衡法(规模难以确定城市)、时间序列法(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稳定)、相关分析法(影响因数作用大小确定如工矿海绵城市)、区位法(比较完善,接近克里斯泰勒中心)、类比法、环境容量法(门槛约束法)、比例分配法

11.城市环境容量研究:

类型:

城市人口容量(有限性、可变性、稳定性)、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受污染物的的最大能力,或允许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城市水环境容量(最大污染负荷量,与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标准有密切的关系)

12.总规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主要任务:

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内容: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1/20万~1/100万)市域城镇体系分布现状图、规划方案图、空间管制示意图(1/5万~1/20万);城市现状图、总规方案图(1/5千~1/2万5)

13.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

中心城市—县城—镇区、乡集镇—中心村四级体系(经济发达地区:

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

均衡式、单中心极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市域城乡空间:

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生态敏感空间/生态敏感性划分:

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划分:

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开发区

14.规划区划定目的:

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