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173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9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1、1制作电磁铁

课时

1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能产生磁。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教师准备:

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

1、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

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从此揭开了电与磁关系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

1、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

你们有信心学好么?

三、自学指导

1、一个简单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连接?

(短路、断路)

2、关于“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

(能也只能吸铁;磁极、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

3、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

你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

请大家打开课本P2页。

阅读第一个部分——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

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四、做一做(先学)

1、学生看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

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

学生思考回答。

(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

3、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

4、学生活动。

五、议一议(后教)

1、你们有什么发现?

(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

a、铁;b、磁)

2、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

(你认为……是什么,其实是询问学生解释现象时自己的猜想。

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

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

教师要持中立态度:

都有可能)

3、如何判断导线通电后是变成铁还是有了磁性?

(通电导线是否可以吸铁)

4、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5、交流实验现象,总结:

奥斯特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能用最简介的文字说明吗?

(导线通电后能产生磁性—电能产生磁—电生磁)

九、练一练(当堂训练)

1、通电导线有磁性,想一想,我们能利用这个现象做些什么?

2、同学们课后查阅收集更多关于奥斯特的故事。

 

板书设计:

 

电               电和磁 

奥斯特

磁        导线通电,磁针偏转     电能生磁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1、1制作电磁铁

课时

2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实验课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透明胶、回形针、电池

2、教师准备:

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一、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电能够产生磁--通电导线有磁性,能够使磁针发生偏转,却不能吸引铁屑!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通电线圈吸起回形针呢?

1825年,英国人斯特金根据“通电导线有磁性”这一发现发明了电磁铁,我们也来做一个吧。

(板书课题:

电磁铁)

二、揭示教学目标

1、制作和研究电磁铁。

三、自学指导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3、观察电磁铁接通电源和断开电源时接触回形针各有什么发现。

4、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四、做一做

1、学生看书,老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学生示范制作电磁针铁,一同讨论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活动。

5、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学生观察后回答。

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被导线缠绕的物体

能否吸引回形针

五、议一议(后教)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介绍磁化现象。

六、练一练(当堂训练)

《课堂记录与练习》P3页检阅台

板书设计:

电磁铁

铁芯

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电磁铁

线圈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1、1制作电磁铁

课时

3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实验课

学习目标

1、玩电磁铁。

2、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是根据问题提出猜想。

3、尝试着制定一个实验计划验证这个猜想。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透明胶、回形针或大头针、电池

2、教师准备:

铁钉电磁铁材料、开关、电池盒、指南针、剪刀等

学习过程:

          第3课时

一、板书课题

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外玩玩电磁铁,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玩电磁铁。

你想怎样玩电磁铁呢?

(板书课题)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

1、玩电磁铁。

2、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是根据问题提出猜想。

3、尝试着制定一个实验计划验证这个猜想。

三、自学指导

1、你们有哪些玩法?

哪些发现?

提出了那些问题?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做一做

让学生讲一讲他们课外的玩法,教师相机启发学生应用已知磁铁性质的知识,设计电磁铁的实验。

1、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的玩法,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玩一玩。

提出要求:

组长主持本组活动。

本次活动时间为15分钟,小组活动要有序有效必须先动脑再动手。

同组同学先想一想,与本组同学说一说自己打算怎么玩,然后才能动手实验。

各小组间要展开竞赛,比一比:

哪个组玩法多、发现多;玩过后哪组提出的问题多!

记录员注意做好记载。

2、学生分小组做电磁铁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二)议一议

分组讨论:

你们有哪些玩法?

哪些发现?

提出了那些问题?

填写P5面的问题卡片

4、共同梳理分组汇报:

玩法、发现和问题

重点:

你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提出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5、教师肯定激励性评价各小组活动表现。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是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才能解决。

2、强调制定计划的意义。

为了使我们的实验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实验研究的过程能保持较为正确的方向,使研究活动能有序的开展。

我们需要在实验前学会制定计划。

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正是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大自然的奇妙的。

3、选取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制定计划的程序

⑴计划前要根据问题先提出猜想,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

⑵做出猜想后就要制定计划了。

你觉得计划应该写清楚一些什么内容呢?

⑶学生根据以前的探究经验回答。

⑷介绍并示范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计划

包括的项目有:

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步骤等。

4、各组自选一个关于电磁铁的问题初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5、小组内互评,推荐本组制定得最好的计划,课后给教师审阅。

评价标准:

查看计划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提出了活动的大致思路。

同学们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了研究计划,下一步就要动手研究了。

请同学们课外进行相应的研究,看谁有新发现哦!

 

板书设计:

实验计划

我的问题:

电磁铁……?

我的猜想:

电磁铁……。

实验材料:

电池、导线、铁钉、……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法

控制条件:

对比条件:

实验步骤:

1、……

2、……

3、……(可图、文结合)

……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1、2电磁铁的磁力

课时

4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3节、大头针或回形针若干

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

1、回顾:

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你们小组的电磁铁吸引了几个大头针?

(各小组数据不一样,个别小组没有注意)再玩一次电磁铁,各小组用自制的电磁铁吸引回行针,记下吸引的个数。

2、小组汇报比较,提出问题:

为什么各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

1、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三、自学指导

1、猜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说一说自己的猜想依据。

2、制定实验计划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

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

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6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

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

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7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根据课前审阅各组最佳计划发现的问题给一些建议。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交流时注意找出实验设计的不严密的地方。

5、组长根据本组实验计划,对下节课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布置、分工。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性

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线圈的圈数

电池个数(电流强弱)

铁芯的形状

…………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1、2电磁铁的磁力

课时

5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实验课

学习目标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若干、回形针若干。

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一、板书课题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的方案,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

把我们自己的假设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教学目标

知道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因素。

三、自学指导

1、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四、探究活动

(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教师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协作,提醒各组做好小组的汇报发言准备。

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

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

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3、学生填写P8的空格。

五、拓展:

设计超强磁力的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动手试一试,小组比一比。

六、练一练(当堂训练)

《课堂记录与练习》P7页检阅台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性

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线圈的圈数

电池个数(电流强弱)

铁芯的粗细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1、3电磁铁的磁极

课时

6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2、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2、板书课题:

电磁铁的磁极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

1、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2、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三、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的表。

实验中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5、分析你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有的小组钉尖是南极,有的小组钉尖是北极呢?

6、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7、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以及猜想的依据,梳理学生的猜想。

8、有了猜想,下一步就是实验验证了,不过先得制定实验计划,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把实验计划写在书上10面的表格中。

9、交流、讨论计划:

实验设计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

该如何改进?

(提示还有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10、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11、全班交流总结: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四、课外延伸

1、思考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吗?

请同学们课外进行观察。

五、练一练(当堂训练)

《课堂记录与练习》P10页检阅台。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极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磁极

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1、4生活中的电磁铁

课时

7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实验课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2、知道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的是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磁力大小可以控制的特性。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能生磁,利用这一发现,可以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那么电磁铁的发明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电磁铁。

(板书课题)

二、揭示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2、知道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活动

(一)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

1、电磁铁与实验用的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发言的情况。

2、各组整理讨论结果,填写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记录表。

3、汇报交流:

请一到两个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共同梳理,形成共识:

项目

磁铁

电磁铁

磁性永久

通电有磁,断电无磁

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

磁极可以改变

磁力大小不变

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使用简单

使用较麻烦

没线圈

有线圈

都有磁性

都有南北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学习指导:

(1)电磁铁有哪些特性?

利用这些特点,电磁铁能应用于哪些方面?

(2)请同学们看书P13页的插图,

(3)观察分析: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电动机,一个电铃,一个电话听筒……你能找出它哪个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吗?

2、看一看(先学)

学生分小组观察

3、议一议

因为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的性质,电磁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

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1、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呢?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然后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三)、自制蜂鸣器,探究其原理

1、自学提示:

这些电磁铁工具是怎样工作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自制一个蜂鸣器吧。

(1)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依照教材提供的示意图,组装蜂鸣器。

组装时请注意安全,防止图钉等物件伤到手。

(2)学生接通电路,让蜂鸣器开始工作,仔细观察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活动

自制蜂鸣器

3、议一议

(1)全班交流:

蜂鸣器发声时塑料片振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接通电路时,电磁铁产生磁性,塑料弹片上的铁片被钉帽吸引,这时,塑料弹片上的触点与导线的连接断开,电磁铁磁性消失,塑料弹片弹回,当触点重新与导线连接时,塑料弹片上的铁片再次被电磁铁的钉帽吸引,就这样,塑料弹片因电磁铁磁性的有无,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2)你们刚才的实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提这个问题是想共同检查解决蜂鸣器中塑料片没有振动或振动幅度很小的问题。

(3)学生再实验一次,有问题的小组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运用:

设计电磁铁工具

1、刚才制作了蜂鸣器,了解了它是怎样利用电磁铁工作的。

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电磁铁工具,它们有什么利弊呢?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认真分析,提出你的改进意见,然后将你的设计图画在P14页的空格中。

2、学生独立分析设计。

3、交流评价学生的设计,鼓励课后完成制作。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电磁铁

电磁铁

磁性的有无

可以控制

磁力大小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2、1太阳与影子

课时

8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观察一天中太阳的位置、物体的影子与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准备

粉笔、卷尺(米尺)、铅笔、绘图纸、直尺、厚纸板(或小木板)、竹杆(或小铁丝)等。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太阳与影子的奥秘,愿意吗?

板书课题。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

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

三、探究活动

探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1、看书上的插图,小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大家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与影子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把大家都认同的意见记下来。

3、分组汇报(提示倾听,避免重复发言)。

学生每回答一条教师都询问大家:

“你们同意这种观点或这种说法吗?

”教师在副板书处做好记录,对于学生有争议的意见做上记号,暂不作评判。

(二)提出问题,作出预测。

1、提出问题:

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

2、分组讨论,作出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三)探讨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计划。

1、那么你们认为怎样观察可以验证我们的预测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计划。

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计划最可行。

2、拿出科学文件夹,学生讨论设计,师巡回指导。

3、交流讨论的结果,师评价激励:

①选择观察物要选择空旷地直立的物体影子做为观察的对象,旗杆、教学楼影长不容易测定,可选择排球架、单双杠等。

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观测的对象,亦可以在小木板上立一根小杆,再将其放在阳光下用来观察。

(观察过程中形成影子的标志物不能移动)

②观测项目太阳的位置、高度,影子的方向与长短。

③观察间隔时间每隔一节课观察记录一次。

4、重申活动纪律。

(团结协作,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四)、室外观察,搜集数据

1、组长领队下楼,保持安静。

2、分组,合作实验,搜集数据。

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良现象。

三、总结(提前5分钟回教室)

1、评价刚才学生的室外实验表现。

2、要求学生下午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继续观察,记录结果,探索它的规律。

3、明确下节课内容:

下节课我们将对这节课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总结出其中的奥秘。

教学反思:

 

明德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课  题

2、1太阳与影子

课时

9课时

主  备

黄祖将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发现一天里温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2、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3、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4、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太阳与影子的奥秘,愿意吗?

板书课题。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

1、知道影长与气温的关系

2、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3、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4、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三、探究活动

(一)影长与气温的关系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组分析观察结论,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观察结果,共享我们的发现。

4、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和气温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曲线图:

纵轴表示影长(气温),横轴表示时间。

5、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曲线图(先让学生用铅笔在曲线图上画。

6、析曲线图:

①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什么时候最长?

什么时候最短?

②一天中气温又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讲解一天中最高气温不在中午的原因。

③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制作太阳钟

1、介绍古代的太阳钟——日晷

①铺垫孕伏“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

”“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

”(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②学生阅读19面的资料,了解日晷。

③播放视频:

日晷。

老师对日晷的计时原理进行适当的讲解。

2、制作太阳钟

1、制作简易太阳钟

①谈话:

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②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共同讨论如何给自己的太阳钟标上刻度,画出设计图。

③动手制作。

④展示、评比。

四、课外拓展

1、修改完善自己的日晷,并用它来测定时间。

2、玩手掌日晷

(教师讲解、演示,并出示示意图。

)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手掌日晷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

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

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

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同学们课后也可以试一试玩一玩。

3、在用日晷测定时间的同时,留心身边动植物的变化。

五、练一练(当堂训练)

《课堂记录与练习》P18页检阅台。

 

板书设计:

 

太阳与影子

影子长

太阳高度角小

气温低

影子短

太阳高度角大

气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