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终极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889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终极版.docx

《毛概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终极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终极版.docx

毛概终极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

历史必然性: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主要内容)

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十七大报告“两个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参考十八大报告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含义+各组成部分所回答的问题)

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各部分所回答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如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标准和动力)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的涵义,与实事求是的关系,重要性)

涵义: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的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新的正确认识。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事实就是。

重要性:

(*不确定*)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总路线(主要内容、革命对象、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

(*不确定*)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主要内容、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思想建设是首位)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具体主要内容待充实*)

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五章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科学内涵、重要意义)

提出:

(*不确定*)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性质)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发展程度)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参考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七章

1.改革开放的目的

目的: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毛泽东的理论:

第1、之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深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斗争)人民内部矛盾(主要矛盾批评教育团结)

邓小平的理论:

第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参考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

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如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4、加快改革财税体制。

5、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

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7、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基本依据

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根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考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第九章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⑵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征:

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客体),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参考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

总体要求: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着力点: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重要任务: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十一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依据、科学含义、实践意义)

必要性/现实依据: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不许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参考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

如何建设: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二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是: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重要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

第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第二,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的构想变为生动的现实。

第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是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必要性: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党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同党肩负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怎样改善党的领导: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党的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参考十八大报告第十二部分)

重要性和迫切性: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总体要求: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工作重点: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