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796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1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

江苏省名校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和T互为同位素

B.“碳纳米泡沫”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单质碳,它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C.CH3CH2COOH和HCOOCH3互为同系物

D.丙醛与环氧丙烷(

)互为同分异构体

2.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熔点:

纯铁>生铁B.密度:

硝基苯>水

C.热稳定性:

小苏打<苏打D.碳碳键键长:

乙烯>苯

3.CuO有氧化性,能被NH3还原,为验证此结论,设计如下实验。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NO

B.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可能是Cu

C.装浓氨水的装置名称是分液漏斗,只能用作分液操作

D.烧杯中硫酸的作用是防倒吸

4.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2019)·下列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感光性很强,不溶于水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5.当冰醋酸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内化学键B.共价键键能

C.分子的构型D.分子间作用力

6.某兴趣小组称取2.500g胆矾晶体逐渐升温使其失水,并准确测定不同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m)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结晶水分子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完全相同

B.每个结晶水分子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都不相同

C.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硫酸铜结晶水合物

D.加热过程中结晶水分子逐个失去

7.催化加氢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A.CH3CH=C(CH3)CH2CH3B.(CH3)2C=CHCH2CH3

C.CH≡C(CH3)(CH2)2CH3D.CH3CH=CHCH(CH3)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到另一烧杯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试管口约1/2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为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NH4+,可在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9.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铝制品置于电解液中作为阳极,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生成坚硬的氧化膜。

B.防治酸雨的措施可以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C.压敏胶黏剂(即时贴)只需轻轻一压就能黏结牢固,其黏附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D.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产能最高的是糖类。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NA

B.l0g46%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4NA

C.1Llmol/L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NA

D.浓硝酸热分解生成NO2、N2O4共23g,转移电子数为0.5NA

11.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

阴极上先析出铜

金属活动性:

Mg>Cu

B

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A和NaB溶液的pH

Na2A溶液的pH较大

酸性:

H2A

C

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石蜡油分解一定产生了乙烯

D

室温下,取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Fe粒分别投入0.1mol/L的稀硝酸和10.0mol/L的浓硝酸中

Fe粒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A.AB.BC.CD.D

12.关于氯化铵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铵溶于水放热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C.氯化铵固体是离子晶体D.氯化铵是强电解质

13.有机物M、N之间可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N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M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M、N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H4+、Ba2+、SO42-、I-、Cl-、NO3-中的几种,将此溶液分成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加热,可收集到标准状态下的气体1.12L;

②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得到沉淀2.33g;

③在②的滤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又有4.7g沉淀产生。

有关该溶液中离子种类(不考虑H+和OH-)的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至少有2种阳离子B.只能确定溶液中NH4+、SO42-是否存在

C.溶液中最多有4种阴离子D.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K+和NO3-

15.下列晶体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A.氖B.食盐

C.干冰D.金刚石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苯甲酸乙酯可由苯甲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共热下反应制得,反应装置如图(部分装置省略),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①向三颈烧瓶内加入12.2g苯甲酸、25mL乙醇、20mL苯及4mL浓硫酸,摇匀,加入沸石。

②装上分水器、电动搅拌器和温度计,加热至分水器下层液体接近支管时将下层液体放入量筒中。

继续蒸馏,蒸出过量的乙醇,至瓶内有白烟(约3h),停止加热。

③将反应液倒入盛有80mL冷水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至溶液无二氧化碳逸出,用pH试纸检验至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

用无水CaC12干燥,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

当温度超过140℃时,直接接收210-213℃的馏分,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苯甲酸乙酯12.8mL。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苯甲酸

122

1.27

249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苯甲酸乙酯

150

1.05

211-213

微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乙醚

乙醇

46

0.79

78.5

易溶于水

乙醚

74

0.73

34.5

微溶于水

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装置中分水器上方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

(2)步骤①中加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加沸石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②中使用分水器除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4)步骤③中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

(5)步骤④中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____(选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6)本实验所得到的苯甲酸乙酯产率是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异丁烯[CH2=C(CH3)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

(1)异丁烯和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对叔丁基酚(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对叔丁基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油溶性聚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对叔丁基酚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相同官能团;②不属于酚类;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4)已知由异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经过一系列变化可合成物质,其合成路线如图:

①条件1为_____________;

②写出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5)异丁烯可二聚生成CH2=C(CH3)CH2C(CH3)3,写出该二聚物的名称__________。

异丁烯二聚时,还会生成其他的二聚烯烃类产物,写出其中一种链状烯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为解决“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CO2的捕获与资源化处理方案,利用CH4捕获CO2并转化为CO和H2混合燃料的研究成果已经“浮出水面”。

已知:

①CH4(g)十H2O(g)==CO(g)+3H2(g)△H1=+206.4kJ/mol

②CO(g)+H2O(g)==CO2(g)+H2(g)△H2=-41.2kJ/mol

T1°C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H4和1molCO2,并测得该研究成果实验数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CO2/mol

1

0.7

0.6

0.54

0.5

0.5

0.5

H2/mol

0

0.6

0.8

0.92

1

1

1

(1)该研究成果的热化学方程式③CH4(g)+CO2(g)==2CO(g)+2H2(g)△H=_____

(2)30s时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20~40s,v(H2)=_______.

(3)T2°C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5,则T2___T1(填“>”“=”或“<”。

(4)T1°C时反应③达到平衡的标志为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B.体系压强恒定

C.CO和H2的体积分数相等且保持不变D.2v(CO)逆=v(CH4)正

(5)上述反应③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70s时再加入2molCH4和1molCO2,此刻平衡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填“不移动”“正向”或“逆向"),重新达到平衡后,CO2的总转化率比原平衡____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19.(6分)氢气作为清洁能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天然气制备氢气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蒸汽转化: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蒸气将CH4氧化,结合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平衡混合物中CO的体积分数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判断T1和T2的大小关系:

T1_______T2(填“>”“<”或“=”),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在1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4和1mol水蒸气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

4,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

Ⅱ.CO变换:

500℃时,CO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CO2和H2。

Ⅲ.模拟H2提纯工艺:

将CO2和H2分离得到H2的过程如下:

依据图示信息回答:

(4)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5)写出电解池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结合化学用语说明K2CO3溶液再生的原因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D和T均为氢元素,但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碳纳米泡沫”和石墨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CH3CH2COOH属于羧酸类,HCOOCH3属于酯类,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丙醛与环氧丙烷(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D

【解析】

【详解】

A.生铁是合金,熔点小于纯铁的熔点,故熔点为纯铁>生铁,选项A正确;

B.水的密度等于1g/mL,硝基苯的密度大于1g/mL,所以密度:

水<硝基苯,选项B正确;

C.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热稳定性:

NaHCO3<Na2CO3,选项C正确;

D.苯中碳碳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碳碳键键长:

乙烯<苯,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的递变规律,侧重于熔点、热稳定性、密度等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性质比较的角度以及规律,易错点为选项D:

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碳碳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3.D

【解析】

【详解】

A.NO是大气污染物,反应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N2,故A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可能是Cu,若温度过高,氧化铜自身可受热转化为红色氧化亚铜,故B正确;

C.装浓氨水的装置名称是分液漏斗,可用作分液操作,还可用于反应装置中盛装液体,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来调控反应速率,故C错误;

D.烧杯中硫酸的作用是防倒吸和吸收未反应的有害气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尾气处理时,碱性气体用酸来吸收,倒扣漏斗增加接触面积,防止倒吸。

4.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Be和Al处于对角线位置上,处于对角线的元素具有相似性,所以

可能有两性,故A正确;

B.同一主族元素具有相似性,所以卤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根据元素的性质、氢化物的性质、银盐的性质可推知砹(At)为有色固体,

感光性很强,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钡和锶位于同一主族,性质具有相似性,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所以硫酸锶也是不易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故C正确;

D.S和Se位于同一主族,且S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e强,所以

稳定,故D错误;

故答案为:

D。

5.D

【解析】

【详解】

A.冰醋酸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为物理变化,化学键未断裂,A错误;

B.化学键未断裂,则共价键类型未变,键能不变,B错误;

C.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未变化,分子构型不可能变化,C错误;

D.冰醋酸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分子间间隔增大,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D正确。

答案选D。

6.C

【解析】

【详解】

胆矾(CuSO4

5H2O)的分子量为250,如果失去1个水分子,则剩下晶体质量232g,失去2个水分子,则剩下晶体质量214g,如果失去3个水分子,则剩下晶体质量196g,如果失去4个水分子,则剩下晶体质量178g,如果失去5个水分子,则剩下晶体质量160g,由图可知明显不是同时失去,而是分三阶段失水,102℃时失去2个水分子,115℃时,又失去2个水分子,258℃时失去1个水分子,则:

A.因为固体质量是分三次降低的,而三次温度变化值不同,所以失去结晶水克服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则结晶水分子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硫酸铜晶体分三次失去结晶水,同一次失去的结晶水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相同,故B错误;

C.因为固体质量是分三次降低的,所以晶体中的水分子所处化学环境可以分为3种,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明显不是逐个失去,而是分三阶段失水,第一次失去2个,第二次失去2个,第三次失去1个,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A

【解析】

A.与氢加成生成物为3-甲基戊烷,A错误;B.与氢加成生成物为2-甲基戊烷,B正确;C.与氢加成生成2,2-二甲基戊烷,或新庚烷,C错误;D.加成反应好主链C原子为5,甲基在2号碳原子位置,能得到2-甲基戊烷,D正确。

8.D

【解析】

【详解】

A.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不选。

B.用试管夹时,应夹住距离试管口约1/3处,故B不选。

C.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蓝,故C不选;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是正确的,故D选。

故选D。

9.D

【解析】

【分析】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B.二氧化硫、氧气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

C.压敏胶属于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D.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物质中产能最高的是油脂。

【详解】

A.Al是活泼金属,作阳极时,失去电子生成氧化铝,所以铝制品作电解池阳极电解,可在铝制品表面生成坚硬的氧化物保护膜,A正确;

B.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并且二氧化硫、氧气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进入炉渣,所以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减少环境污染,是目前主要脱硫方法,B正确;

C.压敏胶属于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能牢固黏贴物品,C正确;

D.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物质中:

直接的供能物质是糖类,产能最高的是油脂,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掌握反应原理和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侧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0.C

【解析】

【详解】

A.He原子序数为2,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所以1molHe含有2mol质子,质子数为2NA,A项正确;

B.10g46%的乙醇水溶液含有乙醇4.6g,为0.1mol,0.1molCH3CH2OH含有0.1mol氧原子,溶液中还含有54%的水,5.4g水,为0.3molH2O,含有0.3molO,所以溶液中含有的O原子共0.4mol,数目为0.4NA,B项正确;

C.CO32-+H2O

HCO3-+OH-,可以知道1个CO32-水解会生成1个OH-和1个HCO3-,阴离子数目增加,大于NA,C项错误;

D.NO2、N2O4的最简式相同,可以以NO2的形式进行求解,23gNO2物质的量为0.5mol,N的化合价从NO3-中的+5降低到了+4,现生成0.5molNO2,则共转移0.5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C。

11.A

【解析】

【分析】

A、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B、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HA和NaB溶液的pH大小才能判断H2A与HB的酸性强弱;

C、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乙烯生成;

D、不同的反应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详解】

A项、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阴极上先析出铜说明氧化性:

Cu2+>Mg2+。

则还原性:

镁强于铜,故A正确;

B项、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A和NaB溶液的pH,Na2A溶液的pH较大,说明A2—水解程度大于B—,酸性HA—

C项、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乙烯生成,故C错误;

D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浓硝酸中产生钝化现象,两个反应属于不同的反应,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注意常见物质的性质,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是解答关键。

12.A

【解析】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故A错误;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故B正确;氯化铵固体是由NH4+、Cl-构成离子晶体,故C正确;氯化铵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氯化铵是强电解质,故D正确。

13.C

【解析】

【详解】

A.M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N中含有羟基,能被酸性高猛酸钾氧化,故B正确;

C.M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三个C以及该饱和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M、N中均含有酯基,都能水解,均含有羟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C

【解析】

【详解】

①在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加热,可收集到标准状态下的气体1.12L;和过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只能是氨气,故一定存在NH4+,其物质的量为n(NH3)=

=0.05mol;

②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得到沉淀2.33g,则一定存在SO42-,其物质的量为n(SO42-)=n(BaSO4)=

=0.01mol,Ba2+与SO42-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含有SO42-,则一定不含有Ba2+;

③在②的滤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又有4.7g沉淀产生,此沉淀未说明颜色,故可能为AgCl或AgI,且I-或Cl-的物质的量之和≥0.05-0.01×2=0.03mol。

A.依据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只存在铵根离子,故A错误;

B.依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H4+、SO42-,还有Cl-或I-中的一种或两种,B错误;

C.依据分析可知,溶液中SO42-、Cl-、I-、NO3-均可能存在,C正确;

D.依据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K+和N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晶体的组成特点及常见的性质判断,晶体硅、金刚石和二氧化硅等是常见的原子晶体。

【详解】

A、氖属于分子晶体,选项A不选;

B、食盐为氯化钠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选项B不选;

C、干冰属于分子晶体,选项C不选;

D、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选项D选;

答案选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减少反应物乙醇的损失作催化剂防止暴沸及时分离出产物水,促使酯化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除去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下口放出89.6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原理

,联系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结合苯甲酸、乙醇、苯甲酸乙酯、乙醚的性质分析解答

(1)~(5);

(6)根据实验中使用的苯甲酸的质量和乙醇的体积,计算判断完全反应的物质,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生成的苯甲酸乙酯的理论产量,最后计算苯甲酸乙酯的产率。

【详解】

(1)根据图示,反应装置中分水器上方的仪器是球形冷凝管,乙醇容易挥发,球形冷凝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减少反应物乙醇的损失;

(2)苯甲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需要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入沸石可以防止暴沸;

(3)苯甲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会生成水,步骤②中使用分水器除水,可以及时分离出产物水,促使酯化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4)步骤③中将反应液倒入盛有80mL冷水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可以与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

(5)根据表格数据,生成的苯甲酸乙酯密度大于水,在分液漏斗中位于下层,分离出苯甲酸乙酯,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6)12.2g苯甲酸的物质的量=

=0.1mol,25mL乙醇的质量为0.79g/cm3×25mL=19.75g,物质的量为

=0.43mol,根据

可知,乙醇过量,理论上生成苯甲酸乙酯0.1mol,质量为0.1mol×150g/mol=15g,实际上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12.8mL×1.05g/cm3=13.44g,苯甲酸乙酯产率=

×100%=89.6%。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加成

KMnO4/OH﹣CH3CH2CH=CH2CH3CH2CHOHCH2OH2,4,4﹣三甲基﹣1﹣戊烯CH2=C(CH3)CH2CH2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