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地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794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三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三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三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三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高三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三地理.docx

《精品高三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三地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三地理.docx

精品高三地理

6.世界气候分布图

7.主要气候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8.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成因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

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夏)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冬)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

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常年受副高控制或

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高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9.副高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伏旱。

下图为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和位置图。

5-8个

纬度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有着直接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间的长短、雨量的大小、伏旱的大小、伏旱的早迟,都与其进退的时间早晚、强度和空间分布有关。

夏半年,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季节性北移和加强,从海洋上来的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北进,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高压北侧交锋形成的雨带也逐渐北上。

(1)锋面雨带正常情况下的推进过程(注意锋面雨带和副高的相对位置)

4~5月,锋面雨带停留在南岭一带,珠江流域的河流进入汛期(副高在南海上空);

6月,锋面雨带停留在江淮流域,徘徊1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季节(副高在南岭上空);

7、8月,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此时,副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南退,10月后,南退至海洋上。

(2)锋面雨带异常年份:

当夏季风较强时:

南方干旱,北方洪涝;当夏季风较弱时:

南方洪涝,北方干旱。

※能看懂下图(图为6月的情况):

【十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冷锋

暖锋

示意图

天气图

雨区

过境前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过境时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出现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

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

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锋: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江淮准静止锋6月中旬

贵阳“天无三日晴”——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

2.高压、低压(注意不同位置的风向)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剖面图

气压变化

典型

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3.锋面气旋的问题

(1)位置。

锋面气旋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附近(图中直线为锋线),低压槽气流辐合,冷暖气流交汇,形成锋面。

(2)锋面性质的判定(以北半球为例)。

北半球,气流的水平运动状况为逆时针辐合,气旋气流旋转方向与锋面前进方向一致。

一般来说:

从高纬度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度移来的是暖气团。

然后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娄型。

图中,左侧以偏北为主导风向,是来自于高纬度的冷气团,故左侧为冷锋;右侧以偏南风为主导风向=是来自于低纬度的暖气团.故右侧为暖锋。

(3)锋面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状况不同。

气旋的前方(东侧):

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气旋的后方(西侧):

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雨区分布(图中阴影):

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所以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由此可知锋面降雨一般分布于冷气团一侧,冷锋来讲雨区在锋后,而暖锋雨区在锋前。

4.吐鲁番盆地(火焰山)我国夏季最热,原因:

(1)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2)沙漠广布,吸热快;

(3)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温度高;

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地形阻挡,冬季风影响小。

(2)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

北方地区日照时数短,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

6.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原因:

(1)南方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北方地区日照时数长;晴天多,气温回升快。

【十二、水圈与水循环】

1.河流补给类型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年径流量较为稳定:

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

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水循环

(1)原理图

人类对水循环影响:

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如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

不利的影响有:

破坏植被、围湖造田、排干沼泽、过度用水等。

(2)变式图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①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②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4)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4.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1)开源: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2)节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5.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过多抽取R河流的河水,对下游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

(1)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2)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在半干旱区),水质变差;

(3)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如尼罗河),河口附近的渔业资源减少;

(4)海水入侵(海水倒灌),海岸线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

(5)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于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

(6)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7)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提示:

围绕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

6.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及其分析思路

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应用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或分析某一河流某一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或小

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

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含沙量

含沙量大

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

(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

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结冰期;②发生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十三、洋流】

1.洋流模式图

注意:

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洋流

3.渔场的成因:

【十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世界主要的自然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

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十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地形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

条件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较好

河流

地貌

深切的“V”型河谷

山前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地貌

条件

河谷:

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聚落

分布

呈带状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

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星狭长的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2.山区交通线建设原则

(1)原则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尽量选择两地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2)原因

尽量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

降低技术难度的需要;

工程施工安全的需要;

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的需要。

(如果像平原地区那样,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实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这将会增加工程量和工程难度,严重破坏山体,从而增加山体的不稳定性,引发地质灾害。

但线路也不能完全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会使线路过分曲折和起伏,导致营运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