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733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高一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易溶于水,可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D.是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因此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可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正确;

D.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

答案选A。

2.已知SO3的熔点为16.8℃,沸点为44.8℃,下列关于SO3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标况下,1molSO3

体积约为22.4L

C.是工业制取硫酸的原料

D.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3

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正确;

B.标况下SO3是固体,1molSO3的体积不是22.4L,B错误;

C.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是工业制取硫酸的原料,C正确;

D.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因此SO3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D正确;答案选B。

3.下列有关NO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有毒气体

B.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可以在放电条件下由氮气和氧气反应得到

D.在空气中能自动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NO是无色、无味、有毒气体,A正确;

B.NO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

C.NO可以在放电条件下由氮气和氧气反应得到,C正确;

D.NO在空气中能自动与氧气反应生成NO2,D正确;答案选B。

4.下列有关NO2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

B.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并放出一氧化氮

C.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有毒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NO2常温下是红棕色气体,不仅易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A正确;

B.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并放出一氧化氮,B正确;

C.NO2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因此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

D.NO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有毒气体,D正确;

答案选C。

5.下列有关氨气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气体

B.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

C.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D.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B正确;

C.氨气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故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正确;

D.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正确;

答案选A。

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与某些金属在加热时反应放出SO2气体

B.浓硫酸加入蔗糖晶体中,使其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C.常温下,可使用铁罐或铝罐盛装和运输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某些金属在加热时反应放出SO2气体,A正确;

B.浓硫酸加入蔗糖晶体中,使其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B正确;

C.常温下铝或铁遇浓硫酸钝化,可使用铁罐或铝罐盛装和运输浓硫酸,C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错误;

答案选D。

7.下列有关硝酸的化学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铁反应的最终产物一定是Fe(NO3)3

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需要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C.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时,既体现了酸性又体现出其强氧化性

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随浓度的升高,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也越来越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铁氧化为Fe(NO3)3,但反应时如果铁过量,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生成物为Fe(NO3)2,A错误;

B.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

4HNO3

4NO2↑+O2↑+2H2O,所以应该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B正确;

C.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时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同时还会生成硝酸盐,体现了硝酸的酸性,C正确;

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硝酸的还原产物中氮元素有+4价、+2价、0价、-3价等多种可能,硝酸的浓度越高,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高,D正确;

答案选A。

8.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A.F、Cl、Br、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A正确;

B.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

C、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错误;

D.F、Cl、Br、I单质的颜色分别为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色,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

答案选C。

9.下列关于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采用加热氯化铵晶体的方法

B.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OH-=NH3↑+H2O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处观察是否产生白烟,来验证氨气是否集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氯化铵晶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不能制得纯净的氨气,A错误;

B.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B错误;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C错误;

D.氯化氢气体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有白烟产生,故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处观察是否产生白烟,来验证氨气是否集满,D正确;

答案选D。

10.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他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排布,一般金属元素位于左下角,可以作导体材料,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可以用来做半导体材料,据此分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其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边,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可以用来做导体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大多数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故B符合题意;

C.非金属元素一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边,氢元素除外,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是绝缘体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它们的性质更稳定,一般不用来做半导体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下列信息不能在周期表中直接显示的是

A.原子序数B.相对原子质量C.中子数D.元素符号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元素的原子序数,故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B正确;

C.由于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由元素周期表不能查出中子数,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元素的元素符号,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2.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周期表中

金属元素都位于长周期

D.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例如第Ⅱ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例如第ⅦA族,全部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例如Na、Mg、Al都位于短周期,故C错误;

D、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D正确,

答案选D。

13.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

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铍(Be)和镁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则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A正确;

B.砹(At)是第六周期第VIIA的元素,由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I不稳定,容易分解,HAt的稳定性比HI还弱,因此砹的氢化物不稳定,B正确;

C.硒与硫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性差,C错误;

D.锶和钙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则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碱性强,D正确;

答案选C。

【点晴】元素周期律反映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常用方法是: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周期的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逐渐增强(惰性气体元素除外);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原子失去电子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原子越容易获得电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1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NaOHB.NaClC.H2D.H2S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详解】A.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A错误;

B.NaCl中只有离子键,B错误;

C.H2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C正确;

D.H2S中只有极性键,D错误,

答案选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

LiOH>NaOH>KOH>RbOH

B.金属性:

Rb>K>Na>Li

C.和酸反应时Fe能失2e-,Na失e-,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则碱性:

LiOH<NaOH<KOH<RbOH,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

Rb>K>Na>Li,B正确;

C.金属性强弱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没有关系,和酸反应时Fe能失2e-,Na失e-,但Fe的金属性弱于Na,C错误;

D.Rb的金属性强于钠,则易与水反应放出H2,D错误;

答案选B。

16.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I>HBr>HClB.非金属性:

O>S>Se

C.还原性强弱:

Cl->Br->I-D.酸性强弱:

HClO4>H2SO4>H3P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第Ⅶ族元素对应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则酸性强弱:

HI>HBr>HCl,A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

O>S>Se,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则还原性强弱:

Cl-<Br-<I-,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强弱:

HClO4>H2SO4>H3PO4,D正确;答案选C。

1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

D.氢键也是一种化学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键是一种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既包含吸引力还包含排斥力,故A正确;

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而形成离子键,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形成共价键,故B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从而完成化学反应,故C正确;

D.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它不属于化学键,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C.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

D.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类目前运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其释放的能量由化学反应产生,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B正确;

C.我国是一个燃煤大国,虽然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有一定运用,但最主要的能源仍是煤炭,C正确;

D.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油脂、蛋白质等,它们通过发生燃烧反应产生能量,D错误;

故选D。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C.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是因为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引起的,故A正确;

B.反应物越多能量变化越大,故B错误;

C.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断裂旧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会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故C正确;

D.化学反应的主要特征:

(1)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能量变化,(3)外在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20.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B.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C.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D.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最好从电器中取出电池,并妥善存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所以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放电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但是并不是可以无限次数地反复充电放电,充电电池的使用有一定年限,B错误;

C.充电时,阴极、阳极反应式是放电时负极、正极反应式

逆反应,所以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C正确;

D.如果电器较长时间不再使用,最好将电池取出并放置在低温、干燥的地方,否则即使用电器关掉,系统也会使电池有一个低电流输出,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D正确;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21.原电池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其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原电池的_____极,该极发生____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电池的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反应。

【答案】

(1).化学

(2).电(3).负(4).氧化(5).正(6).还原

【解析】

【详解】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原电池的负极,该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该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

2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则锌片做___极,现象为_____;铜片做__极,现象为____。

负极反应方程式为:

___。

正极反应方程式为:

_____。

当电路中通过3.01×1024个电子时,参与反应的Zn的质量是____g。

【答案】

(1).负

(2).逐渐溶解(3).正(4).产生气泡(5).Zn-2e-=Zn2+(6).2H++2e-=H2↑(7).162.5

【解析】

【详解】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锌更活泼,锌片作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电极反应:

Zn-2e-=Zn2+;现象为:

锌逐渐溶解;铜片作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变成氢气,发生电极反应:

2H++2e-=H2↑;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当电路中通过3.01×1024个电子时,得失电子数为:

,参与反应的Zn的质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