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707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docx

嘉兴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v13

说明对应的图纸需要体现,包括正式图纸和文字插图

1、现状概况

、城市概况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形属浙北平原区,北部为太湖湖积平原,南部为钱塘江冲积平原。

地形平坦,略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米。

境内基本无山峰丘陵。

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田连阡陌,村落相望,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全市年平均水位米。

气候温暖,市区平均气温度,全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盛行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居多。

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当钱塘江与东海之会,揽江、海、湖之形胜。

市区位于市域中部,东、西距上海、杭州两市90公里左右,北至苏州70公里,南抵"东方大港"乍浦40公里,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320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通过市区,交通十分方便。

嘉兴市本级行政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包含秀洲、南湖两个区,其中秀洲区下辖4街道5镇,南湖区下辖8街道5镇。

2010年嘉兴市区总人口万人(六普数据),其中户籍人口万人。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87平方公里。

嘉兴市中心城区:

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西侧秀洲新区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

包括主城区以及沪杭高铁区域(现代服务聚集区)组团、经济开发区西南组团以及湘家荡组团等四个部分。

包括的街道、镇有建设街道、南湖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东栅街道、城南街道、长水街道、嘉北街道、塘汇街道、新城街道、七星镇、大桥镇、余新镇、王江泾镇等11个街道、4个镇。

截至2010年底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万人。

“十一五”期间嘉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由2005年的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净增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2005年的万人增加到万人,城市化水平由2005年的%提高到%。

先后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近年来,公园建设与绿地提升工程为两大重点内容:

一是重点建设了凌公塘公园、七一广场、石臼漾湿地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项目;二是园林绿化工作有序进行,2006年建成43块街心绿地广场,2007年建成200个园林小品,2008年建成132个点的城市绿荫生态工程,2009年进行公益性群众休闲设施建设,包括范蠡湖公园、人民公园改造提升,2010提出八个十绿化工程(包括十个公园、十个城市出入口、十条道路、十条河道、十个河路节点、十个高速公路互通枢纽节点、十个新市镇绿色新社区、十个城乡一体化绿色新社区)。

、市区绿地现状

、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嘉兴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从2005年底的2262公顷、1932.55公顷、337公顷,增加到2011年的公顷、公顷、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从2005年底的%、%和11.50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和平方米。

、园林绿地类型:

嘉兴市园林绿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公园绿地

2)、生产绿地

3)、防护绿地

4)、附属绿地

5)、道路及零星绿化覆盖面积

、公园绿地

公共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公园绿地总面积公顷,比上年新增公顷。

序号

绿地分类

绿地名称

面积(公顷)

备注

1

综合公园

新增

其中

人民公园

吉杨公园

越秀公园

明月公园

三塔公园

三水湾公园

范蠡湖公园

瓶山公园

运河文化公园

新增1公顷,运河文化二期

栅堰公园

洪波公园

洪兴公园

减少

翠堤公园

新增4

秀洲公园

6

春晓公园

秀城公园

0

更名为南湖区市民公园减少11

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

增加凌公塘东段

高桥公园

穆湖森林公园

新增

马家浜遗址公园

6

新增5

府南公园

4

市民公园

新增

可持续公园

新增

姚家荡公园一期

新增

运河新区景观绿化一标(运河公园)

11

新增11

穆湖南岛公园

新增

2

社区公园

新增

其中

南湖区

新增

秀洲区

新增1

开发区

新增

嘉城绿都公园(嘉湘)

3

新增3

三家浜公园(嘉湘)

5

新增5

城投集团

市建委备案

新增

3

专类公园

新增

其中

南湖名胜公园

湘家荡公园

落帆亭

新增

范蠡湖

嘉兴植物园

80

中央公园

68

新增23

七一广场

石臼漾湿地公园

岳王祠公园(三塔公园)

新增

4

带状公园

增加

其中

内环河绿带

内环河外侧绿地

文昌绿地

西园绿地

甪里街沿河绿带

建国北路沿河绿带

蒋水港、青龙港绿地

车城南绿地

4

东方路滨河绿地

九曲公园

南江公园

南湖区邮电支局绿地

秀洲大道北段两侧绿化

许家港沿河绿地

秀洲新区沿河绿地

2

经开绿荫生态工程

农翔路西侧沿鸳湖路北侧滨河绿地

市区3个河路节点

科技城生态绿道

新增

5

街旁绿地

其中

铁路香樟园

子城绿地

南湖市民广场

中山西路南三角地

中山广场

运河绿地

汉塘绿地

中环南路两侧绿带

中山西路320国道南

昌盛路南侧绿地

加西贝拉南绿地

5

秀洲新区中央绿带

街心绿地

梅湾历史街区绿地

月河历史街区绿地

塘汇街道公园绿地

格林林小镇南绿地

体育中心入口小绿地

中港城广场绿化

6

梅溪八景

秀洲区政府东侧绿地

秀洲新区街头绿地

万国路与320国道口绿地

洪波路与常秀街口绿地

正原路与岗山路口绿地

昌盛路与320国道口绿地

威廉海绵门口绿地

东升西路实验小学门口绿化

昌盛路汉纳明特东侧绿地

福瑞国际西侧、朱家桥港东侧绿地

经开沿河企业拆围透绿

2009年绿荫生态、公益性群众休闲设施新增绿地

2010年公益性群众设施新增绿地

经济开发区星桥、大井头桥、丰港桥河路节点绿化工程

秀洲实验学校西侧绿地

 

、生产绿地

至2011年底,生产绿地总面积公顷,主要为市区的苗圃、花圃。

序号

名称

面积(公顷)

备注

1

三塔花圃

2

湘家荡苗圃

3

大德桥、皇坟山

4

郊区城建局苗圃

5

郊区农林局苗圃

6

乍嘉苏高速公路苗圃

 

、防护绿地

至2011年底,防护绿地总面积公顷,主要包括水源保护地、重要水系沿岸防护林,重要交通、大型基础设施防护林。

序号

名称

防护绿地名称

面积(公顷)

备注

1

水源防护林

公顷

新塍塘南侧

新塍塘北岸绿带

新塍塘南岸、外环河外侧

20

石臼漾水厂水源生态湿地

2

交通干线防护林162.08公顷

新320国道防护林

北郊河绿化

东郊河绿化

外环河内侧

50

铁路防护林

3

大型生态防护林612.46公顷

南片楔形绿地

东片楔形绿地

南湖新区片林

4

其它

公顷

吉杨路南侧

秀洲区防护林地

平湖塘绿地

5

杭州塘南岸绿化

1

海盐塘绿地

37

经开禾城变高压走廊

经开平一路高压走廊

秀洲工业区防护

开发区道路防护绿地

清华地块临时绿地

南湖区临时片林

秀洲区圩堤防护林

经开城北路防护林带

青年成才林

秀洲区反修港绿化

泾港路北侧片林

 

、附属绿地

至2011年底,附属绿地公顷,比上年新增公顷。

序号

名称

面积(公顷)

备注

1

居住绿地

新增

其中

2005年底前

南湖区

新增

秀洲区

新增

开发区

新增

城投集团

新增

嘉湘集团

20

市建委备案

新增

2

公共设施绿地

新增

其中

南湖区

新增

秀洲区

新增

开发区

新增

城投公司

嘉服集团

交投公司

市建委备案

新增

3

工业绿地

新增

其中

2005年底前

秀洲区

开发区

新增

嘉源集团

市建委备案

新增

4

仓储绿地

新增

其中

南湖区

开发区

新增

5

对外交通绿地

其中

南湖区

秀洲区

开发区

城投公司

 

、道路及零星绿化

至2011年底,道路及零星绿化覆盖面积公顷,比上年新增公顷,中山路、秀洲大道、洪高路、秀新路、八字路等零星绿化增植。

6

道路绿地

新增

(1)

2002年底统计数(道路绿化)

其中

(2)

南湖区

秀洲区

新增

经济开发区

新增

城投公司

新增

交投公司

湘家荡管委会

新增26

94年至06年城市道路两侧行道树绿带

7

市政设施绿地

其中

2005年底前

市建委备案

8

特殊绿地

 

、绿化水平与国内外城市的比较

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嘉兴市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是比较好的,尤其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水平在全国是处于比较领先的;但作为贴近市民活动的公共绿地水平,嘉兴与国内外高水平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嘉兴市人均公共绿地与国内相比:

深圳为平米/人,珠海平米/人,威海为平米/人;这些城市都是南京现有水平的1~3倍。

如与国际相比:

洛杉矶18平米/人,巴黎24平米/人,堪培拉平米/人,其水平都是嘉兴的2~6倍。

、存在问题分析:

嘉兴市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

虽然嘉兴市在“十一五”期间绿化量、质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城市的绿化建设水平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绿地发展不均衡

园林绿化建设主要集中在新城区,老城区绿地较少。

各主要通道、镇村绿化水平还不够高,网络型城市的景观落差较大,距生态园林城市有较大差距。

2)、城市园林绿化档次不高

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树多花少、林多园少、绿多文少、水多绿少”。

我市绿化成果主要在近几年形成,基础还比较薄弱,城市公园建设质量尚够高,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文化尚未达到有机结合,城市园林精品不多,没有形成风格,地域特色不鲜明。

3)、重种轻养问题突出

重建设,轻管理,养护标准较低,没有建立定额制。

管理还不够到位,没有按照自然规律、规范的程序来管理,直接影响树的长势。

4)、科研力量不足

科研力量不足,难以应付外来植物入侵监测与治理研究,缺乏对树木病虫害防治的跟踪和研究,缺乏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缺乏新品种引入的适应性和繁殖技术的探索。

 

灾害及防灾绿地现状

嘉兴市易发灾害类型、分布情况及特点

嘉兴市应重点应对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台风及其他次生灾害。

其中地震为对城市破坏程度较大的自然灾害,洪涝、台风为城市易发、频发自然灾害,其他次生灾害类型主要有火灾、爆炸、毒气、生化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地震

嘉兴市位于浙闽粤地震带,有文字记载嘉兴市地震最大震级4级。

嘉兴可利用的避灾疏散场所主要是学校、公园、广场、体育中心等,相关应急配套设施不完善。

缺乏对相关专业人才和对抗震防震科普宣传。

地震发生所需的避险绿地要求:

场地平坦,周边空旷,地质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无次生灾害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影响的区域,并尽可能远离地埋高压线及燃气管线等市政设施。

2)、洪灾

嘉兴市域集水面积391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在~米不等(吴淞高程)。

因平原性河道底水高、水位上涨变幅小,受梅汛期和台风期强降水量影响,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近年来随着水利投入的增加,防洪工程的不断完善,嘉兴市抗洪减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嘉兴建成城市大包围防洪工程,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沿堤各河口建闸控制,市区受益面积达92平方公里。

现有排涝能力对于以本地降雨产水的一般洪水,是不会形成较大经济损失的;而防洪大包围外的洪水直接影响嘉兴尤其是西部、北部地区,造成较大的洪涝灾害。

洪水期间,受周边上游地区水势导流影响,加大了嘉兴的洪涝灾害风险,加重嘉兴的洪涝灾害受灾程度。

洪灾发生所需的避险绿地要求:

场地平坦,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距河流水系较远,无次生灾害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影响的区域。

防洪大包围外地势较低区域绿地不宜作为避险绿地。

3)、台风

嘉兴市海岸线总长约140公里,台风灾害历来是嘉兴市的心腹之患。

平均每年约有7个在我国沿海登陆,其中2—3个台风在浙江省沿海登陆,对嘉兴市的危害极大。

台风的移动路径、登陆地点是形成嘉兴是不同程度台风灾害的客观因素。

强风、暴雨、风暴潮灾是造成嘉兴市台风灾害的重要原因。

台风发生所需的避险绿地要求:

场地平坦,交通便利,周边设有防护林,无次生灾害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影响的区域。

4)、其他次生灾害

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房屋倒塌、工程设施破坏等诱发的火灾、爆炸、毒气、生化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对生命财产造成伤害的灾害。

部分灾害会导致比原生灾害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防灾避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老旧房屋、化工厂区、加油站等均是次生火灾灾害的易发区,生产贮存化工产品的工厂企业和一些医疗单位也是爆炸、毒气等次生灾害源。

在选择避险绿地时应,场地距离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规范标准,避免次生灾害危及避险场地。

、现状防灾避险绿地类型、布局及规模

嘉兴现状防灾避险绿地类型主要由公园绿地、社区绿地和街旁绿地构成。

依据绿地系统规划,将社区绿地、街旁绿地作为一级防灾据点,起到临时避险安置作用,将大型公园、风景名胜公园专类公园等作为二级防灾据点,起到固定避险安置作用。

现状建成区绿地面积约平方公里(2009年数据,下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嘉兴市现状防灾避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嘉兴城市内现状绿地、绿化资源分布较多,但可用进行防灾的大面积绿地资源并不丰富。

且嘉兴整个城市河网密布,成为避灾救灾的困难之一,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时,临时避灾安置和群众转移受到较大限制。

此外居住区用地内的绿地面积难以被利用,使得整个城市可以用避灾绿地大幅度减少。

、现有绿地防灾设施不完善

我国公园设计建造过程中,较多只注重公园内绿化景观效果,而没有涉及对防灾减灾的考虑。

园内缺乏灾时必须的配套设施;园路设置不合理,易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供电管网配套难以满足灾时安置需要;未自备饮水井等灾时备用设备;缺乏指示标识牌不能迅速引导安置。

嘉兴市内河网密布,桥梁众多,部分桥梁在灾时成为危桥,会对避灾救灾工作带来很大阻碍。

城市内相应疏散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必要引导指示标识。

城市现状绿地系统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防灾减灾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可用于防灾的绿地总量不足、资源不均衡

嘉兴现状可用于防灾避险绿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一环以内老城区及其他局部地区缺少疏散场所资源。

不能满足防灾避险疏散服务半径的要求。

一个城市只有具备相当面积的绿地,才能为避险救灾提供基本条件。

避灾用地的面积应与人口密度成正比,人口稠密区需要更多的开敞空间和城市绿地。

目前嘉兴城市中心区等人口稠密区绿地数量较为匮乏,人均绿地指标低。

如一环以内建设街道人口为50300人(2009年),可选用避灾的较大公园绿地仅有人民公园和城南公园,且两处公园可用作有效疏散场地的面积不足5万平米,人均不足1平米;有限的绿地多分布在较偏远地区,使得灾害发生短期内灾民无处可去,避灾困难。

此外特殊类型的绿地如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动物园等都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使得真正可在灾时担负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数量有限,与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未建立独立的防灾体系

城市尚未形成多级联动的防灾避险指挥体系,多以市政府灾时临时指挥性质,尚不能满足嘉兴市区80万人的有序高效疏散的要求。

灾时不能迅速建立指挥、疏散、通讯等应急系统,指导安排群众疏散工作,且对灾害发生时应急资源储备不健全,物资尚不能满足各类灾害发生时的不同需求。

、次生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

旧城区内成片的老旧民房、全市的液化气罐和有安全隐患的液化气站、交通干道旁的加油站,化工区内有毒化学品以及医院医疗设备内放射性物质等都是城市次生灾害隐患源。

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建筑垮塌,管道线路破坏等险情,易触发火灾、爆炸、毒气泄露、生化污染、核辐射等次生灾害。

现状城市没有一套系统的覆盖全市性质的次生灾害应对方案,仅仅是各个部门或单位主体对自己责任区内危险源进行管理,很多单位配备消防设施亦不健全。

、防灾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近两年我市结合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防灾减灾宣传及科普活动,相关职能部门在社区、学校、工厂等开展了以“传播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为主题的各项宣传教育及防灾模拟演练活动,全市范围内也向市民免费发放了一些防灾宣传册。

但是我们整个城市的防灾宣传工作力度还需加强。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扩张,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但整体城市防灾安全意识薄弱,缺少一些必要的防灾避灾设施,从而导致忽略了城市绿地具有的防灾避险功能,对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城市居民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心理和行为能力普遍较弱。

对灾害发生后如何利用城市绿地避险、逃生和安置缺乏基本的认识。

调查显示,在接受城市绿地是否可作应急避险场所的调查人群中,超过百分之四十四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绿地以外的其他类型场地作为应急避险场所,从而加大了利用绿地系统及其相关资源开展防灾避险工作的难度。

2、相关规划分析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

其他发展目标预测

到2013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米/人。

到202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米/人。

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

在河道、交通干线及各级政府批准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范围内,积极进行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市域的森林覆盖率;加快城镇绿化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农村的闲散土地,加强乡村(镇)社区的绿化建设,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防震工程规划

在受到6度地震的影响时,城市日常生活和工作能正常进行;当发生7度地震影响时,城市中枢运行的部门机构不受到严重破坏并较快恢复正常运作。

工业与民用建筑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抗震设防和构造措施设计。

对旧城区未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建造的建筑和设防不达标的建筑进行加固措施,对新建工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符合抗震要求,减少并最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防洪工程规划

嘉兴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实施建成区内分片包围为主,新建区域抬高地面为主的防洪方案。

主城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

防洪与排涝工程同步建设,有计划拓宽疏浚拓宽河道,建设一批防洪排涝河道,完善相应支流防洪能力。

防雪规划

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50年一遇大雪发生时保障主要县市与新市镇之间的通道畅通。

加强城镇雪灾应急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和实行积极疏导的方针。

消防工程规划

嘉兴市划分不同等级责任区,建立快速高效消防系统,合理布置消防站适应迅速扑灭火灾的需求。

各类建筑总体布局中,应满足防火规范和防火间距,以保证疏散和消防作业的要求。

完善消防指挥中心的建设。

加强消防通道管理,保证消防车辆通行。

人防工程规划

依据城市规划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按照均匀分布、相对集中的配置原则进行人防工程的布局。

以疏散干道为骨架,以人员掩蔽工程为主体,逐步完善配套人防工程。

加大对人防设施的建设投入,建设各级人防指挥所,配备相应的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和专业队工程。

结合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按国家、省确定的比例配套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尽快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

规划指标

近期指标(2006~2010年):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14平方米/人。

远期指标(2011~2020年):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人。

绿地结构布局

以市区绿地结构布局为基础,根据城市总体结构及用地功能布局等要求,提出了“一心、三环、三区、三楔、八带、多廊、多园”布格局。

避灾绿地规划

1)一级防灾据点规划

将社区公园、街旁游园作为小区的公共设施(如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等)为一级避灾据点,以400米的服务半径均匀合理覆盖建成区。

2)二级防灾据点规划

以范蠡湖公园、人民公园、凌公塘公园、中南公园、秀洲公园、南湖风景名胜公园等市、区级、大型专类公园作为二级避灾据点。

3)避灾通道规划

沿纺工路、新气象路、双溪路、禾兴路、昌盛路等生活性道路两侧规划5~10米绿化带,保证通道的安全性和防灾据点的可达性。

4)救灾通道的设置

在城南路、南湖大道、城北路、城东路、快速干道等交通性道路两侧规划10~20米宽度的绿化带,保证灾害发生时道路的通畅。

、嘉兴市区特色园林规划(2009)

要求通过园林植物的选用展现绿化景观特色,以水系为绿脉,以城市道路为绿廊,营建特色园林。

抓好绿化重点工程,创建嘉兴本地绿化的特色与风格。

通过绿地公园的建设,体现江南水乡生态园林特色,营造优美绿化景观。

、嘉兴市十大公园、十大出入口规划(2009)

对城市主要公园景观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提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形象。

通过城市出入口门户景观及道路沿线绿化的改造提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嘉兴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13)

提出三环八放射四连生态绿道系统主干网络结构,结合社区生态绿道和郊区绿廊,形成嘉兴市的网状生态绿道系统。

结合现有水系和植物景观资源,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保护和修复绿道周边区域的原生态功能,改善沿线生态及景观效果。

通过绿道建设的顺藤摸瓜将现有绿地景观资源串联起来,明确绿地景观公园是绿道的景观核心。

利用栏杆、石刻、碑文、景墙、雕塑等小品为载体,把与本地传统文化凝固,突出文化主脉、熔铸嘉兴文化特色。

、嘉兴市人民防空规划(2006-2020)

确定嘉兴市人口疏散比例为30%。

将嘉兴分为四个防护区,规定工业、仓储与居住、商业行政区域。

绿化隔离带、城市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不得侵占或改变用途。

城市绿地系统可结合人防工程进行规划设置,并应配备相应配套设施保障其功能性。

、嘉兴市中心城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