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659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docx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1年03月01日17:

18

来源:

金库网

一、国际环境

IMF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双速复苏”仍将继续,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5%,相对2010年10月份的预测上调了约0.25个百分点。

其中,美国经济“二次复苏”今年将得以延续,全年GDP平均增速可能在3%-3.5%,且经济增长结构将明显改善,私人需求的持续增长将接替政府刺激,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不过虽然美国经济今年上半年的复苏较为确定,下半年经济走势却仍难以确定,上行和下行的风险同时存在。

上行预期主要来自于非房地产投资增长超预期,以及就业状况改善的超预期。

下行风险则主要来自于美国居民和财政的资产负债表的改善相对乏力,美国政府债务可能引发财政危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再次调整。

美国的财政政策将是大选将至、两院分制格局下博弈和妥协的结果。

由于金融危机期间的大量政府支出,目前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控性十分堪忧,可能成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

美联储年末加息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将极力压低美国长端利率水平。

这主要机遇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压低长期利率可以降低借款人债务负担,刺激借贷消费,促使美国金融中介融资功能恢复正常,提高货币乘数,刺激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压低长期利率意味着采取货币化手段提高美国通胀水平以及通胀预期,保持美元相对弱势,以期在不出现恶性通胀和不影响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前提下,降低美国对外债务,减轻经济复苏负担。

预计美联储推出QE3或进一步扩大QE2规模的可能性不大。

今天下半年晚些时候,美联储或将为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做准备。

欧元区债务问题虽然未找到制度性的根本解决方法,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弱化。

由于葡萄牙债务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到期,因此上半年是影响欧洲债务走势的关键时期。

下半年的8月-10月,西班牙的大量债务将到期,或将再次令市场情绪有所波动。

边缘国家的融资状况是最大的风险,但各国政府防范任何系统性风险的政治意愿很强,从而降低了风险蔓延的可能性。

欧洲未来经济走势的关键点,在于欧债危机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以使各国重归增长之路。

二、国内宏观经济状况

央行发布的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城镇新增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处于较高水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热情较高,投资动力较强,前期出台的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和各项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发挥作用,加之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加大,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步伐加快,总体看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

受十二五规划开局年的影响,国内今年的投资整体上将延续去年的高增长态势,投资冲动依然持续。

从地方两会的情况看,虽然少数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省(市)提出了较低的增长目标,但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普遍仍然提出了10%以上的增速目标,其中不少省(市)更是提出了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即年均经济增长15%左右。

尽管政府已将通货膨胀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而且调控力度空前,但2011年CPI涨幅可能仍难以控制在4%目标以内。

主要原因是:

一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主要体现在粮食收购价格预计至少上涨5%-10%;肉禽类价格继续上涨。

二是非食品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

主要来自于人力成本上涨、资金成本上涨、生产资料成本上涨。

如果本轮通胀属于成本推动型,那么其持续的时间将明显较长,初步判断本轮通胀可能持续2-3年。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对我国维持30年的高增长提出挑战,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将出现下降。

国际经验表明,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相比,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速相对较慢,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由消费推动后,经济增速自然也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高水平。

对于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2011年消费有望加速。

我国大道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各地最低工资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提高和税收体制改革的推进都将提升消费能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养老等社保体系完善将提升消费意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将扩大消费热点。

2011年投资将主力转换。

转型性投资将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民间投资、保障民生投资、高铁投资将接替房地产投资成为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

2011年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1年贸易将实现平衡发展。

2011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预计会更大,从而会给一部分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政策因素来看,十二五期间将改变此前单纯追求出口和顺差的政策导向,转而实施扩大消费需求、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平衡发展政策。

三、宏观经济政策

2011年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到“稳健”,其紧缩程度将大于2010年。

从利率政策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多次处于负利率状态,但根据以往数据,当期1年期加权平均利率一般不会比CPI累积增速低1.5个百分点,考虑到2011年CPI增速将在4.3%左右,上半年高点累积增速可能在5%左右,在此推算,央行可能会将利率调整到5%-1.5%=3.5%,综合考虑加息政策受到的各种限制,2011年全年加息2-3次的可能性较大,整体加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之间。

从以往经验看,稳健或者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M2增速目标在16-17%。

为实现这一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尚需上调3-5次,共计150-250基点。

汇率方面,人民币整体升值方向不会改变,预计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6%。

财政方面,2000以来,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以下,根据这个比重,预计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在1万亿左右。

四、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过去五年,国内金融机构经理了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总资产从2005年的37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末的94万亿元,五年的时间增长1.5倍。

未来五年,在宏观审慎监管和社会融资总量的调控背景下,信贷规模增长可能受限,表内外资产平均增速可能将有所下降,尽管国内商业银行仍然会保持较快的规模扩张速度,但资本影响下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经营综合化已经成为脱媒趋势下国内商业一拿和功能面临的新挑战与发展方向。

P.S国税总局酝酿降低进口税,化妆品消费税或取消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则显示,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20亿元。

这些代购大部分并没有缴纳关税,进口环节税收最少也要10%以上,多的100%以上,所以这部分税收流失最少也要有几十亿元。

近日,国税总局程,正在酝酿降低部分商品的进口环节税收,让这些商品以正常途径进口,防止税收流失。

酝酿中,进口消费税将进行调整,取消化妆品消费税,远期将取消黄金珠宝首饰的消费税。

进口关税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看来,国家确实在尝试进出口之间的平衡,缩小顺差,还利于民。

取消化妆品和首饰消费税,对广大女性是重大利好,估计以后shopping会更加勇猛无畏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2011-01-3019:

23:

48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跟贴21条手机看股票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10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各经济体复苏不均衡,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财政可持续性堪忧,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复苏在第四季度出现积极迹象,但欧元区和日本仍较疲弱。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但面临的资本流入及通胀压力上升,部分国家逐步收紧了货币政策。

主要金融市场呈现震荡态势,全球贸易增长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1年1月份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0%,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8%、1.8%、4.3%和7.1%,比2009年分别高5.4个、5.9个、10.6个和4.5个百分点。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

美国经济复苏出现积极迹象,但前景仍不明朗。

2010年美国GDP增速为2.9%,各季度分别为3.7%、1.7%、2.6%和3.2%。

12月份美国失业率为9.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仍处于高位。

通胀率低位徘徊,2010年CPI同比上涨1.5%,为近两年最低值;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为数据统计以来最低值。

贸易赤字及债务问题仍较严重。

1-11月贸易赤字为45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2010财年美国联邦赤字接近1.3万亿美元,略低于上年1.42万亿美元的战后最高水平,地方政府总负债高达2万亿美元。

主权债务危机拖累欧元区整体经济复苏,各成员国表现分化明显。

第三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0.3%,较二季度1%的环比增速明显放慢。

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仍高达10.1%。

12月份欧元区HICP同比上涨2.2%,首次突破欧央行2%的目标区间。

欧央行总裁特里谢1月23日表示,必须对欧元区的通胀压力进行严密的监控。

德国经济复苏远好于其他欧元区国家,2010年GDP增长3.6%,创1991年以来最快增速,失业率降至7.5%,成为带动欧元区复苏的主要动力。

其他欧元区国家复苏乏力,三季度法国、意大利GDP环比增幅均为0.3%,远低于二季度,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等主权债务波及国家的经济则陷入负增长或零增长。

2010年,希腊、爱尔兰因债务危机先后接受欧盟和IMF救助,葡萄牙、西班牙等欧元区重债国家也受到严重影响。

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国债收益率和CDS利差也一度大幅走高。

欧盟、欧央行在加强危机救助的同时,强化了对成员国的财政约束,推动建立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M)和永久性的欧洲稳定机制(ESM),但效果尚待观察。

日本通货紧缩和就业状况无明显改善,增长动力减弱。

第三季度,日本GDP环比折年率为4.5%,好于预期。

通货紧缩仍然存在,2010年核心CPI同比下降1%,连续第二年负增长,月度核心CPI指数连续第22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失业率仍然较高,全年平均失业率为5.1%,与上年持平。

受全球需求增长放缓及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出口及贸易顺差增幅持续下滑,各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43.3%、33.2%、17.8%和10.0%,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

新兴经济体复苏相对强劲,但面临发达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资本流入和通胀压力。

2010年以来,受国内需求增长及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影响,亚洲、拉美等地区的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强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IMF预计印度、巴西、俄罗斯全年经济增长分别达到9.7%、7.5%、3.7%。

由于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和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套利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增长相对强劲、利差较大的新兴经济体,加剧了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及货币升值压力。

资本流入还增大了新兴市场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央行预计全年CPI将分别达到8%、4.7%和7.0%。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震荡。

2010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先升后贬之后再回升的走势。

12月31日,欧元兑美元、美元兑日元分别收于1.3377美元/欧元和81.15日元/美元,欧元对美元汇率较年初贬值6.6%,日元对美元汇率较年初升值14.5%。

全年,美联储公布的美元广义贸易加权指数累计贬值2.4%。

国际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

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先升后降。

2010年上半年,美元Libor小幅走高,1年期Libor于5月25日升至年内高点1.22%。

此后,受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Libor开始震荡下行,12月31日1年期Libor降至0.78%,比年初下降0.20个百分点;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震荡上升。

截至2010年12月31日,1年期Euribor为1.51%,比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

主要国债收益率大幅波动。

2010年上半年,随着市场对希腊债务危机恶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加剧,避险需求上升,主要国债收益率震荡走低。

8月下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逐步消退,且市场预期美联储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担忧流动性泛滥导致美元贬值,并加剧中长期通胀压力,大量资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股票和商品市场,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抬升了国债利率。

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1月3日的2.57%上涨近100个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有所上升。

截至12月31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3.36%、2.97%和1.12%,虽然较上年末分别下跌0.43个、0.41个和0.17个百分点,但较上季度末分别上升0.85个、0.71个和0.18个百分点。

主要股市震荡走高。

2010年上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主要股市大幅震荡,5月上旬和6月下旬曾出现多个交易日连续暴跌。

第三季度,随着债务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和美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欧洲公布银行压力测试结果,欧美股市震荡回升。

第四季度,受美联储出台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经济数据有所好转、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改善等因素影响,美日股市震荡上扬。

截至12月31日,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收于11578点、2653点和10229点,较上季度末分别上涨7.3%、12.0%和9.2%,较上年末分别上涨11.0%、16.9%和下跌3.0%,其中道琼斯指数再创年内新高,已回升至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的水平。

受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和爱尔兰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欧元区股指波动较大,STOXX50指数年末收于2601点,分别较上年末和上季度末上涨0.85%和4.79%。

(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

上半年,美国首次购房优惠政策对现房销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房屋销售量有所回升。

但下半年随着优惠政策的终结、失业率的高企,房屋销售量迅速下降。

美国商务部统计,到2010年11月份新屋销售累计352万户,同比下降14.9%。

据全美不动产协会统计,2010年成屋销售490.8万户,同比下降4.8%。

房屋止赎率迅速上升,美国银行业2010年12月取消了6.98万套住房的赎回权,全年房屋止赎总量105万套,超过上年91.8万套。

欧洲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

受政府财政紧缩等因素影响,英国住房市场趋冷,12月Halifax房价指数环比下跌1.3%,该指数第四季度同比下跌1.6%。

德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和价格平稳。

受债务危机影响,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欧元区国家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

日本房地产价格走跌。

在政府对节能型房屋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刺激下,11月份日本房屋开工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8%,连续第六个月呈正增长。

但受日本经济疲弱的拖累,房地产价格持续走低。

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日本地价在过去一年内平均下跌超过3%。

(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2010年,经济复苏不均衡使各国货币政策呈明显差异。

主要经济体央行继续通过低息和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部分增长强劲和通胀压力较大的国家则收紧了货币政策。

为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2010年继续将基准利率水平分别维持0-0.25%、1%和0.5%不变。

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旨在支持经济复苏并使通胀率回升至目标水平,并在此后表示资产购买规模可能超过6000亿美元。

10月5日,日本银行时隔四年多重启零利率政策,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0-0.1%,并推出了总额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

12月7日,日本银行表示将为国内106家金融机构提供9983亿日元贷款,以刺激银行业向实体经济放贷。

欧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相对谨慎。

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等先后与希腊、爱尔兰政府达成1100亿欧元和85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并通过再融资操作、证券市场计划等措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英格兰银行也继续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5%,并维持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

部分经济复苏强劲、通胀压力较大的经济体逐步加快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

印度、韩国、越南、智利、澳大利亚、瑞典等为抑制通胀相继提高利率。

为阻止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和汇率持续过快升值,部分新兴经济体加强了资本流入管制和外汇市场干预。

巴西宣布调高外国投资者购买本国证券的金融交易税和国内银行外汇头寸的准备金要求,印尼央行宣布加强银行业短期外债限额管理,并逐步提高银行外汇资产准备金率,土耳其央行则通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等手段抑制投机资本流入。

(五)国际经济形势展望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仍将继续,新兴经济体仍将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仍较多。

发达经济体高失业和低增长状况短期内难以明显改观,欧洲主权债风险、发达经济体加强财政整顿也将影响外部需求回升。

IMF在2011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双速复苏”仍在继续,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5%,相对2010年10月预测上调了约0.25个百分点。

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6.5%的水平,比2010年的7%略有放缓;发达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5%,考虑到2009年经济衰退的程度,这一增速仍然较低。

专栏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初由日本央行2001年提出,是指在利率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刺激微观经济主体增加借贷和开支。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相继下调政策目标利率并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但经济仍未有明显起色,美日还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

同时,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宽松货币政策也有利于降低公共债务融资成本。

因此,发达经济体均不同程度使用或扩大了量化宽松政策。

继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截至2010年3月,美联储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购买了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国债,避免了金融市场崩溃。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即在2011年第二季度末之前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约合每月购买750亿美元,并再次表示将把到期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所得用于国债再投资,以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

同时决定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

为遏制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压力,10月5日,日本银行时隔4年后决定重启“零利率”政策,即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0.1%降至0-0.1%,同时还宣布了规模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实质上加大了量化宽松政策力度。

11月4日和12月2日,欧央行在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继续将主要再融资利率维持在1%不变。

此外,欧央行还通过再融资操作、证券市场计划等措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欧央行行长特里谢还表示,对可能扩大政府债券购买计划持开放态度,但否认欧央行实施的是量化宽松政策。

截至12月21日,欧央行已购买720亿欧元政府债券。

12月9日,英格兰银行也宣布,将短期利率连续22个月维持在0.5%不变,并维持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

从效果看,货币当局购买政府债券,使投资者转向公司债券和股票等风险资产,提高收益,产生财富效应,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支持经济复苏和消除通缩风险发挥了一定作用。

例如,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美国信用利差收窄,消费者开支有所增加,就业状况也有改善,表明国内经济已有起色。

但量化宽松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经济难题,反而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和货币竞争性贬值的风险,并通过汇率和资本跨境流动渠道对新兴经济体等产生负面的溢出效应。

市场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长期通胀预期上升有所担心,事实上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国长期国债利率就已开始攀升。

另外,市场对未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选择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有担忧。

同时,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资产组合渠道、信息渠道和流动性渠道都有明显的外溢效应,特别是释放的大量流动性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和复苏相对较快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和短期资本流入,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压力。

2010年8月美联储释放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信号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入大幅增长,导致货币升值和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出台了资本管制和宏观审慎措施,以维护金融稳定。

发达国家加大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明显的负面溢出效应,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应该实施负责任的政策,各国应共同致力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形成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增强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对金融风险能力。

目前中国经济向好回升,加上市场容量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了资本流入的压力。

为应对资本流入,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局一方面加强外汇管理,另一方面主要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冻结外汇流入带来的人民币流动性,减少外汇资金流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此外也在研究将资本流入的管理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改善、对外贸易复苏较快;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物价涨幅扩大。

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9.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高1.1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比上年高4.0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一)消费平稳增长,投资结构改善,对外贸易快速恢复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稳定。

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同比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同比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51.1%,比上季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居民投资意愿增强,消费意愿稳定、储蓄意愿下降。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高2.9个百分点;实际同比增长14.8%,比上年低2.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0年上涨3.1%,而上年为下降1.2%。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增速快于乡村,增速差距基本保持稳定。

2010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4万亿元,增长18.8%,实际增长1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万亿元,增长16.1%,实际增长12.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回落,但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高。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9.5%,比上年低14.3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比上年低5.9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万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