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510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docx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2738篇

2019年国家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渠道搜集到的统计数据中,属于第二手统计数据的是(  )。

A、人口普查

B、农产量抽样调查

C、《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D、工业统计月度调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9章>第3节>

(二)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手统计数据。

第二手统计数据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2.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这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可比性

B、清晰性

C、可靠性

D、谨慎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3章>第4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一方面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便进行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另一方面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3.国家在征税时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所征税款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返还给原纳税人,这是税收的()特征。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有偿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2章>第1节>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答案】:

B

【解析】: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时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所征税款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返还给原纳税人。

4.某企业资产总额30万元,当发生以下业务后:

(1)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2万元;

(2)用银行存款归还欠款1万元;(3)接受投资资产5万元;(4)取得借款3万元存入银行;(5)收回应收款0.5万元,增加银行存款。

其权益总额为()万元

A、35.5

B、36

C、36.5

D、37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4章>第2节>

(一)会计等式

【答案】:

D

【解析】:

各项业务发生对资产总额的影响:

(1)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总额不变;

(2)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4)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5)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总额不变。

资产总额:

30-1+5+3=37万元,权益总额也为37万元。

5.“通过综合协调,使各种手段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整体优势”体现了宏观调控综合协调体制的(  )要求。

A、目标统一

B、政策协调

C、功能互补

D、适时适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三)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答案】:

C

【解析】:

功能互补,即通过综合协调,使各种手段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整体优势。

6.“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账户。

A、消耗类

B、资产类

C、工资类

D、费用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4章>第5节>(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性质。

“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

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最终市场是指(  )。

A、生产资料市场

B、消费品市场

C、金融市场

D、劳动力市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包括:

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消费品市场是最终市场。

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则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市场。

8.在直方图中横轴表示()。

A、数据分组

B、频数

C、极差

D、组中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0章>第2节>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答案】:

A

【解析】:

在直方图中,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三)商品的价值量

【答案】:

D

【解析】: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下列程序阶段中,不属于行政拘留必经程序的是()。

A、传唤

B、听证

C、讯问

D、裁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8章>第3节>

(二)几种主要的行政行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拘留的内容。

行政拘留必须经过传唤、讯问、取证、裁决、执行等程序。

11.社会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社会意识形态

C、国家的形成

D、生产工具的变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

12.某小组10名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90、77、85、78、92、69、87、80、96、89,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A、85

B、86

C、87

D、9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1章>第1节>

(二)中位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位数的计算。

首先将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

69、77、78、80、85、87、89、90、92、96,中位数的位置=(10+1)÷2=5.5,中位数为(85+87)÷2=86。

13.()是货币用来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职能。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价格标准

D、交换价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2节>

(二)货币的职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14.下列记账错误中,能通过试算平衡查出的是(  )。

A、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B、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C、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

D、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不相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4章>第2节>

(二)复式记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选项A、B、C属于发生的错误并不会影响到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的错误包括:

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④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⑤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等。

15.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变动是由()变化引起的。

A、物价

B、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C、利率

D、总供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7章>第1节>

(二)汇率

【答案】:

B

【解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16.离散系数比标准差更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因为离散系数()。

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B、不受数据差异程度的影响

C、不受变量值水平或计量单位的影响

D、计算更简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1章>第2节>(三)离散系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离散系数的特点。

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17.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精确程度介于定类尺度和定距尺度之间的计量尺度是(  )。

A、定序尺度

B、定比尺度

C、数量尺度

D、品质尺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8章>第2节>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计量尺度的分类。

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可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8.()反映着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和政府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高低。

A、财政支出限额

B、财政支出规模

C、财政支出幅度

D、财政支出范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0章>第2节>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定义

【答案】:

B

【解析】: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

它反映着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和政府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高低,也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19.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C、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答案】:

D

【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注意:

题干问的包括的方面。

20.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  )。

A、上层建筑

B、社会制度

C、意识形态

D、经济基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答案】:

D

【解析】: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21.某企业总产值增长50%,价格增长25%,则产量增长()。

A、25%

B、2%

C、75%

D、2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2章>第3节>

(二)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指数体系的应用。

总产值指数为150%,价格指数为125%,产量指数为150%÷125%=120%,故产量增长20%。

22.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是(  )。

A、实现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产生了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

D、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是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2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基金主要用于(  )。

A、个人消费

B、基本建设

C、社会福利

D、国库储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3节>

(二)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主要是用于基本建设。

消费基金主要用于满足劳动者的个人生活需要。

24.某年我国全国财政收入为68518亿元,当年发行国债规模为12038亿元,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为9872亿元。

则当年的国债偿债率是()

A、13.4%

B、14.4%

C、15.4%

D、16.4%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1章>第3节>(三)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债偿债率的计算。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即9872÷68518=14.4%。

25.规定普查的标准时点旨在保证调查资料的()。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全面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9章>第2节>

(二)普查

【答案】:

A

【解析】: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

(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构的准确性;(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26.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

A、上方

B、下方

C、最后一行

D、最后一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0章>第3节>

(一)统计表的构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表的构成。

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和必要的说明等内容。

27.公共支出结构中,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资源配置的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D、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0章>第4节>

(二)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购买性支出所体现的财政职能。

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财政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

28.当前,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方面必须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

A、突出企业作用

B、发挥市场作用

C、保障个人利益

D、强化政府责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

29.下列关于统计数据的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登记性误差不可以消除

B、代表性误差可以消除

C、包括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D、因人为因素干扰形成的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造成代表性误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9章>第4节>

(一)统计数据的误差及误差的来源

【答案】:

C

【解析】:

统计数据的误差包括:

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理论上登记性误差可以消除,代表性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可提前控制。

因人为因素干扰形成的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会造成登记性误差。

30.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社会现象数字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称之为()。

A、统计工作

B、统计数据

C、统计学

D、统计指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8章>第1节>统计的含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的含义。

统计包括三种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社会现象数字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专属管辖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B、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D、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被继承人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0章>第1节>(四)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管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民事诉讼中的专属管辖的内容。

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选项A错误。

32.下列主体中,依法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决定延长诉讼时效的是()。

A、人民法院

B、权利人

C、义务人

D、诉讼代理律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9章>第6节>(三)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

《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33.国家制定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法规和准则的总称是()

A、市场规则

B、市场秩序

C、市场机制

D、市场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三)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

【答案】:

A

【解析】:

市场规则是指国家制定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法规和准则的总称。

34.将负债类科目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的依据是()。

A、负债的偿还期限

B、负债金额的大小

C、与其对应的资产的流动性

D、不同内容和性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4章>第1节>

(二)会计科目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负债类科目的分类。

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35.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是(  )。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

B、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C、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增加

D、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4章>第2节>

(一)会计等式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用银行存款偿还债务,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

36.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贸易差额

B、经常差额

C、综合差额

D、资本差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7章>第2节>

(二)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答案】:

C

【解析】:

综合差额考察的是除储备资产以外所有项目的状况,它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

37.财政应当在市场失灵而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发挥作用,这体现了财政的(  )职能。

A、资源配置

B、宏观调控

C、收入分配

D、经济稳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9章>第4节>

(一)资源配置职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的基本职能。

当某些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供应、亦不能通过社会成员自愿的非市场交易供给情况下,这时市场完全失灵,即使起作用也是低效的,此时应由政府发挥资源配置的职能。

38.在实际中,利用指数体系分析时,价格指数一般采用()。

A、帕氏质量指数

B、拉氏质量指数

C、帕氏数量指数

D、拉氏数量指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2章>第3节>

(二)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在实际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是拉氏数量指数和帕氏质量指数形成的指数体系。

价格指数属于质量指数。

所以要用帕氏质量指数。

39.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B、二审法院审理对判决、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分别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和60日内审结

C、原判决、栽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D、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0章>第1节>(六)第二审程序

【答案】:

B

【解析】: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①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②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③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④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处理,一律使用裁定。

二审法院审理对判决、裁定的

40.衡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是形成()的分配格局。

A、橄榄型

B、哑铃型

C、马鞍型

D、阶梯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重要预期和理想目标,既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阔步前进的宏大理想,也是衡量发展成果是否更公平更惠及全体人民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

二、多选题

1.关于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它是继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B、它改变了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C、它改变了我国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

D、它是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而存在

E、它构成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双层经营体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4节>(四)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

A,C,D,E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继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不是改变也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由相对集中的统一经营改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户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而存在的,它并不独立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它与以社会化服务为内容的集体统一经营相互依存,构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双层经营体制。

2.关于财产税所具有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具有资源配置职能

B、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

C、税源比较充分且相对稳定

D、收入弹性较小

E、不易转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2章>第5节>

(一)财产税的特点

【答案】:

B,C,D,E

【解析】:

注意审题,题目问的【特点】,那么属于优点或者缺点的都要选上。

本题考查财产税的特点。

财产税具有如下优点:

①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

②课税对象是财产价值,税源充分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③征税原则是有财产者纳税,无财产者不纳税;④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财产税的缺点包括:

①税收负担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②收入弹性较小;③一定程度上对资本的形成可能带来障碍。

3.流转税的特点包括(  )。

A、课征普遍

B、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

C、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

D、在税率既定条件下,税额大小与成本成正比

E、它是一种既考虑纳税人经营状况,又考虑经营行为的税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2章>第3节>

(一)流转税的主要特点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考查流转税的特点。

流转税的特点包括:

①课征普遍;②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③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

4.立法阶段的准备包括()。

A、立法预测

B、法律草案的征集

C、立法规划的制定

D、法律草案的论证

E、法律草案的审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6章>第3节>

(一)法的制定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法的制定。

立法的准备阶段包括立法预测、立法规划的制定、法律草案的拟定和论证以及其他一切立法的准备工作。

5.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主要有(),

A、外汇缓冲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