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454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3.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钻石(C)B.

水晶(SiO2)C.

食盐(NaCl)D.

钟乳石(CaCO3)

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

5.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O2        B.N2            C.COD.CO2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倾倒液体C.

称量固体D.

过滤

8.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2B.2HC.2H2D.2H+

9.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使用节水龙头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0.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液体肥皂(9~11)B.

西瓜汁(5~6)C.

酱油(4~5)D.

柠檬(2~3)

11.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13.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氯化钠

14.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2

B.核外电子数为24

C.元素符合为Mg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15.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  )

A.喷漆

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

C.制成不锈钢

D.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16.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1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B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C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D

鉴别CO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A.AB.BC.CD.D

1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t1℃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c>b

B.恢复至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c>b

C.恢复至t1℃时,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升温至t2℃,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19.为减少污染,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再分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

2

D.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2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A.AB.BC.CD.D

二、填空题

21.中国古代化工厅。

该厅主要展示中华民族古代化工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展示内容有制陶烧瓷、金属冶炼、造纸发明、火药火器等。

(1)陶瓷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下列铜制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铜火锅B铜导线C铜钱币

(3)东汉时期铜制“马踏飞燕”是金属冶炼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主要材质是利用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反应制备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22.中国当代化工厅。

该厅主要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化工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主要是合成材料发展和氮肥工业发展。

(1)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下列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机体结构上大规模应用的第三代铝锂合金先进材料

B机舱内首次启用的耐高温、阻燃的芳砜纶纤维材料

C发动机吊挂部位应用的钛合金材料

(2)尿素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其化学式为CO(NH2)2,是一种有机态______。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3)尿素分子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其计算式为______

23.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汽油燃料为汽车提供动力,用于提炼汽油的化石燃料是_______。

(2)天然气是一种燃料,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重要途径,下列利用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

A地热能取暖 B火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24.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

(2)活性炭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_、过滤水中的杂质。

(3)医学中使用溶质质量分5%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补充能量,现配制1000g这种葡萄糖溶液,需要的葡萄糖质量为______g。

25.家用清洁产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除垢净不能接触铁制品表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清洁产品

除垢净

去污粉

管道通

主要成分

盐酸

碳酸钠

氢氧化钠、铝粉

 

26.家用清洁产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去污粉与除垢净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清洁产品

除垢净

去污粉

管道通

主要成分

盐酸

碳酸钠

氢氧化钠、铝粉

 

27.家用清洁产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管道通使用时不能接触皮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洁产品

除垢净

去污粉

管道通

主要成分

盐酸

碳酸钠

氢氧化钠、铝粉

 

28.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食用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1)制作香菇鸡肉粽子的配料有:

糯米、鸡肉、香菇、食用盐、植物油、白砂糖,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

(2)过量食用粽子会导致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中和过量的胃酸,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从A或B两组趣味实验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小明用手帕表演了一个魔术:

将布手帕放在无水乙醇中浸透,取出后点燃,手帕烧成灰烬;将另一块同样的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取出后点燃,手帕完好如初。

(1)实验过程中闻到浓烈的酒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白酒浸透的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小明用500mL饮料瓶、小苏打、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等材料来制备碳酸饮料:

(1)材料中的小苏打是______的俗称,其水溶液显碱性。

(2)柠檬酸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

欲检验柠檬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三、科普阅读题

3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康红钰、马美化等,原文有删改)食盐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必需品,具有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和分布、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适量摄取食盐有益健康。

我国政府为预防碘缺乏病,实行了食盐加碘。

资料1:

加碘食盐成分

加碘食盐是由普通食盐加入适量碘酸钾(KIO3)而制成的,具体做法是将可溶性的碘酸钾按1:

20000到1:

50000的比例与食盐(NaCl)均匀混合。

资料2:

加碘食盐的工艺流程和检测方法

要想得到加碘食盐,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粗盐→精盐→加入标准KIO3溶液→搅拌恒温→烘干→冷却→加碘食盐。

碘盐中的碘是以IO3-形式存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中,加入含有碘化钾(KI)的淀粉溶液,最后滴加酸液,变蓝为真,无蓝色则为假。

资料3:

影响加碘食盐碘含量的因素

抽取市售加碘食盐60份,对食盐中碘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

资料4:

食盐加碘对人体健康影响

碘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食盐加碘使缺碘地区碘水平得到平衡,降低碘缺乏病的发生率;但是,在提倡补碘同时,注意碘过量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和对机体的损伤。

提倡合理补碘,因人而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某同学从市场购买了一袋加碘食盐,检测食盐是否含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影响加碘食盐碘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食盐的食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食盐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必需品,但每天应适量摄取

B炒菜过程中,为使饭菜有味道,应趁早加入加碘食盐

C由于碘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以补碘越多越好

四、流程题

31.“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

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纯度为80%。

(1)请完成三氯甲硅烷(SiHCl3)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HCl3+H2=Si+_______。

(2)用300t石英砂,理论上最多可制得高纯硅(Si)为_______t。

32.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饱和溶液)+NH3+H2O+CO2=NH4Cl+NaHCO3↓

(1)反应①的另一种产物是配制石灰乳的主要原料之一,配制石灰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4)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五、推断题

33.下列字母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铁、钙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造纸、生产玻璃以及印染等,也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物质,则A的俗称是______。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D和E反应,生成两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向D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滴加E溶液至溶液变红,则D是______,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4)F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中和酸性废水等,则F与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3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名称是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

(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可以粗略的测定空气的组成,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利用盐酸与碳酸钠粉末进行实验3时,发现天平指针发生偏转,原因是____。

36.“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2)经操作C之后,发现烧杯中滤液比较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步实验。

(1)第1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溶液甲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8.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内容

装置

(实验1)探究燃烧条件

(实验2)探究CO2与NaOH反应

Ⅰ.A中加入少量的Mn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有H2O2溶液。

Ⅱ.B中长导管口处放置盛有白磷的容器,注入80℃的热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Ⅰ.A中加入适量的Na2CO3固体,分液漏斗中盛放稀H2SO4溶液。

Ⅱ.注射器1和2中分别是NaOH溶液和稀盐酸

(1)检查装置气密性:

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的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用其他方法检验右侧气密性良好。

(2)实验1中,加入H2O2溶液前,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打开K1、K2和K3,将H2O2溶液加入A中,关闭K1,观察到________,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打开K1、K2、K3,向A中注入适量的稀H2SO4,关闭K1,一段时间之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a口处,木条熄灭,关闭K2,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此时,将装置B的a接口和Y型管的b接口连接,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到B中,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39.某干果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的固体防腐剂,其成分为铁粉、生石灰等。

甲同学对这种固体久置后的成分十分好奇,于是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久置后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固体中久置后可能有Fe、Fe2O3、CaO、Ca(OH)2、CaCO3。

(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研碎固体,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得到未被磁铁吸引的残留固体A。

磁铁表面有黑色粉末吸附

__________

2

向固体A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静置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C,向滤液B中滴加试剂X

部分固体溶解,温度有明显的升高,溶液变为红色

固体中有CaO、Ca(OH)2

3

取滤渣C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有Fe2O3、CaCO3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实验2中加入的试剂X是______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该久置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中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冰雪融化,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均是物质形态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C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O、Si、Al、Fe,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故选C。

考点:

元素的含量

3.B

【详解】

A、钻石(C)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水晶(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食盐(Na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钟乳石(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4.C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故A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

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故D错。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A

【详解】

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元素之间不同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即一种元素与另一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选:

A。

6.C

【详解】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

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

故选C

7.C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不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要将瓶塞倒放桌上,标签向手心,试管倾斜且紧挨试剂瓶口,故B不正确;

C、天平称量物体,左边放药品,右边放砝码,故C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D不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9.B

【详解】

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

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

液体肥皂的pH大于7,呈碱性,故A正确;

B、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故B错误;

C、酱油的pH小于7,呈酸性,故C错误;

D、柠檬的pH小于7,呈酸性,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11.C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碳酸钙、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详解】

A、碳酸钙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

B、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化,故B错。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C对;

D、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D错;

故选C。

【点睛】

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的了解,属常规性物质基础知识考查题。

12.D

【详解】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防炸伤人或者引起火灾,选项正确;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避免天然气继续泄露,并降低室内天然气的浓度,选项正确;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不能浇水,以免扩大火势,选项正确;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以免引起触电事故发生,选项错误。

选D。

13.A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A正确;

B、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误;

C、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故D错误。

故选:

A。

【点睛】

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

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

硝酸铵.

14.B

【解析】

12表示原子序数,24.31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对于原子而言:

原子序数=核电核素=核外电子数

15.D

【详解】

A、喷漆,防止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生锈;故选项正确,但不符题意;

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防止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生锈;故选项正确,但不符题意;

C、制成不锈钢,防止生锈;故选项正确,但不符题意;

D、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制品会生锈;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16.B

【解析】

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

本题中由于受热,因此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剧

17.D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Ca(OH)2、NaOH溶液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