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份月考试题.docx
《历史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份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份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份月考试题
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 )
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
2.在古代,农民在秋收后耕田,明年二月又耕,称为“耖田”。
由于深耕熟犁,土细如面。
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
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特点B.出现了“一年两熟”制
C.懂得深耕施肥的重要性D.农民辛勤劳动收获少
3.古代有诗歌描述一种农用工具:
“它是由一个转轮构成,随着流水而转动,水随着轮子的转动被转到高处后,随后随着轮子转到低处又倾泻下来。
”该农用工具是
A.水排B.末耜C.水车(筒车)D.耧车
4.“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产物;它常用三种基本色:
黄、白、绿作为釉彩。
”该陶瓷是
A.东汉青瓷器具B.宋代白瓷枕
C.汉代绿釉陶器D.唐三彩
5.据出土于平壤的汉墓漆耳杯上的铭文记载“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蜀西工,长广成、丞何放、护工卒史胜、守令史母夷、啬夫索喜、佐胜,髹工当、洀工将夫、画工定造。
”材料表明此杯
A.出于封建官营手工业作坊B.流通于汉初的国内外市场
C.由中朝两国合作生产D.代表工场手工业最高水平
6.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其后历代封建统治者皆沿袭这一制度。
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的目的是
A.稳定国家物价水平B.控制商业经营规模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抑制商人牟取暴利
7.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
唐宋以来,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亦被称为瓷路”。
这反映出中国
A.瓷器技术高度发展B.瓷器外销地位日益重要
C.丝绸贸易逐渐衰落D.瓷器种类增多,产量提高
8.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
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
宜民市的设置源于
A.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B.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
C.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D.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
9、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
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
这最能表明( )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10.洋务派的求强求富活动,起了催生扶幼的作用。
这主要是指洋务派
A.抵制了外来侵略B.保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扶持私营工商业D.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11.有外国学者指出:
“中国的晚清时期,他们政治统治的失败是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在有形之中也遏制了民族工业化的实现,如此,何谈国富民强。
”该学者主要说明了
A.海禁政策有封闭性B.专制制度阻碍经济近代化
C.传统思想好高骛远D.近代民族工业受封建剥削
12.1882年创办的公和永丝厂,是上海第一家华商缫丝厂。
起初,厂内设备完全来自国外,“指导厂务”的工程师,也请外籍人员担任。
材料表明早期民族工业
A.对外资有依赖性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大多由外商投资D.积极吸收先进技术
13.读下图,图中状况客观上给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
A.抵制了外国产品的倾销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刺激了洋务企业的破产D.民族资本获得短暂繁荣
14.下面是我国1890~1900年进出口情况简表,它反映出
年份
平均每年进口
平均每年出口
入超
1890~1894
14200万海关两
10700万海关两
3500万海关两
1895~1900
21400万海关两
15100万海关两
6300万海关两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增多
B.中国海关已经逐渐被列强控制
C.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中外贸易形势基本获得扭转
15.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在筹建期间借用公款,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
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办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
这反映了( )
A.民族资本家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B.中国社会传统阶级结构出现裂变
C.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D.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16.据统计,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民族工业影响很大
B.辛亥革命对民族经济有巨大推动作用
C.国内政局稳定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D.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有利于经济发展
17.1958年,有民歌这样写道:
“男女老少齐出征,青年劲头赛赵云,壮年力气赛武松,少年儿童像罗成,老年干活似黄忠,干部计策胜孔明,妇女赛过穆桂英,社员个个胜古人。
”这首民歌
A.是三大改造完成的产物B.表明了当时人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C.反映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8.下面分别是两幅反映不同时期农民劳动场景的图片。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图一人民公社社员整队生产图二五一一节期间夫妻在承包地里劳动
A.两个时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很高
B.图二反映出农村工作出现右倾错误
C.图一说明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效果显著
D.图一到图二透视出农村经济体制已调整
19.1961年,国家规定粮食征购量为809亿斤,比1960年的1021亿斤减少了212亿斤;农业税也由1957年的11.6%降到不超过10%。
此举意在
A.调整工农业比重B.实现“二五”计划
C.加强工业化建设D.促进农业恢复发展
20.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
“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式,包括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以及个人人股,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可以继续试行。
一些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
”材料表明当时我国
A.已经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放弃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C.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D.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
21.1989年,我国民营企业仅有8万多家,且规模一般较小;到2008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增至365万多家。
这种变化的政策背景是我国
A.调整户籍管理制度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减少政府干预经济D.下调对外贸易中的关税
22.1984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回京后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讲话,他指出:
“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这表明邓小平
A.肯定了经济特区的作用B.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准备新建更多经济特区D.对深圳等经济特区不满意
23、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抢签的合同。
这反映出( )
A.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B.中国完全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外交孤立
C.中国政府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D.中国政府在工业化建设上的急躁冒进
24、《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
“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此后,我国政府(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25.袁世凯在最初申办《北洋官报》时,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了一本奏折,提出十条建议。
其中一条建议“宜通饬各省,一律开设官报局”,目的是启发民智,“庶几风气日辟,耳目日新,既可利益民生”。
由此可知,《北洋官报》
A.可起到“开社会风气之先”的作用B.表明清廷利用近代媒介加强专制
C.在中国的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D.为民主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6.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相继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江苏巡抚李鸿章认为:
“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
”材料现象表明李鸿章
A.不了解火车的作用B.一心只想创办洋务企业
C.封建迷信思想浓厚D.害怕列强借助铁路侵华
27.谭嗣同在《仁学》中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相情愿”。
这一婚姻观
A.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B.使近代中国男女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C.首次打破了理学伦理体系D.标志着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觉醒
28.1966~1976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活方式上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暴力摧毁有象征意味的服饰,如旗袍、布拉吉、西装等。
中国服装舞台上成了军便服的天下,服饰发展走向极端。
这反映出当时
A.冷战形势影响国人生活B.服饰着装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C.极端个人主义观念成风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丧失
29、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
为此,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
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
这一过程体现了( )
A.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B.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
C.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D.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30、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
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时期报刊的突出特点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B.服务实体经济
C.内容丰富,贴近民众D.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
二、材料题(共3小题,合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
大盛魁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相与”,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挟持和关照。
当天亨玉的东家将要破产时,便登门求大盛魁拉一把。
作为“相与”,大盛魁慷慨借银数万两,帮助天亨玉改字号为天亨永后继续经营。
后来,当大盛魁也面临困境时,天亨永也回报以鼎力支持。
闻名全国的渠家“旺财主”渠源浈是乔家的女婿,太谷“三多堂”曹克训娶的是乔景俨的二女儿乔湘,榆次“常家庄园”常赞春娶的是乔景俨的大女儿乔映漪,乔俊山的妻子则是当过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外甥女。
祁县的巨富如城内的何家、北梁的李家、贾令的李家等名门大户,都和乔家是亲戚关系。
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兴起的“十大商帮”中,徽商以独特的“左儒右贾”风格区别于其他商帮。
“躬虽服贾,有儒者风”是徽商鲜明的特色。
徽商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为利,仁心多质”,颂扬“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重”。
所以人们又称徽商为“儒商”。
——艾敏、赵国艮《论徽商精神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商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徽商与晋商的共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我们做人行事的启示。
(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
下面是1884~1905年中国海关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
海关两)。
年份
输入值
输出值
贸易总额
出入超
1884年
72760758
67147680
139908438
入5613078
1894年
162102918
128104522
290207433
入33998399
1895年
171696715
144293211
313989926
入28403504
1900牟
211070423
148996752
370468174
入52073670
1904年
244060608
239486683
583547291
入140573925
1905年
447100791
227888197
674988988
入219212594
——摘编自骆清华《五十年来之中国经济》
材料二
1914—1918年,中国进口钢铁锐减而出口骤增,竞造成连续出超,对中国工业发展十分不利.但是,战争的物质需求造成了价格上涨,民族资本的既有生产能力存量利润猛增。
于是,订单多、价格涨、获利多,造成了一种“黄金时代”的感觉。
——摘编自刘巍《-战期间影响中圆GDP变化因素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各种变革思潮风起云涌,上海更是孕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摇篮,欧风美雨的熏陶、民主革命的洗礼,使上海女性以敏锐的眼光去适应时代。
她们剪去长发,穿上洋装、西化的中装和其他各式新颖的服装,表达着与旧制度、旧礼仪的决裂,成为全国女子服饰变革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
材料二
出生在世纪之初1900年的张幼仪,生长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家庭,儿时受到“三从四德”的传统训诚,险些被裹脚,遵从兄长的意愿嫁给徐志摩为妻,离婚后在德国“重生”,并且在回国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独立抚养儿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生活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妇女的典型。
一—以上材料摘编自徐晓慧等《小脚与西服》
(l)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上海女性身心的新变化。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幼仪人生经历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分)
参考答案
1-10DACDACBAAD
11-12BDCCCBBDDC
21-30BACCACABCC
31.
(1)原因:
讲诚信义利;团结互助善于利用政治等社会关系、发展姻亲关系,壮大实力.(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共性:
诚实守信。
(2分)
启示:
做人行事讲信誉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2.
(1)趋势:
对外贸易人超日益严重.(1分)原因:
中国政局混乱、政治腐败,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中国基础产业薄弱(或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利于西方产品的输人,对本国对外贸易保护不足;西方工业产品有物关价廉等优势.(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
一战期间,国内商品价格迅速上涨,民族工业的利润增加;重工业发展缓慢;钢铁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或出现“短暂春天”,或出现“黄金时代”):
(6分,答出三点即可)
33.
(1)新变化:
整理新的发型;改穿新式洋装.(4分)
(2)转变:
从遵循传统观念到冲破传统思想束缚,并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2分)
原因:
出国接受西式教育,受到了西方民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经历了国内民主革命的洗礼;上海较早开埠,是较早接受西方思想的地方。
(7分,答出三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