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13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四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四首.docx

《古诗四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四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四首.docx

古诗四首

内容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

授课时间

2017.9

授课人

刘丽君

授课班级

(1)

课题

《观沧海》《天净沙秋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简单了解乐府诗和元曲。

2.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诗意,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意,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诵法;2.联想、想象法;3.点拨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

单元导读中写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美景美不胜收。

”诗人善于摄取自然景物,也许景色相同,但诗人表达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一切景语皆情语,今天我们一场诗曲之旅。

《观沧海》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作者介绍。

二、朗读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1.初读,注意读音: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同时,用笔标注你认为要注意的字音。

(引导学生说记忆的方法)

2.指名读,教师适时指导,要求读出节奏、韵律。

教师简单介绍本首诗的体裁,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韵律。

四言诗一般“二·二”节拍,引导学生注意托音、重音。

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分析韵律。

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读起来音调铿锵。

3.再指名读。

过渡语:

同学读的很用心,但可能不能设身处地的把曹操的初心表达出来。

知人论世是读诗歌的第二把钥匙。

 

四、分析诗歌

背景故事讲解:

1.先了解曹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师简介北征乌桓)

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北征乌桓(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战,四个月的血腥大战),追歼袁绍残部归途中写的。

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登山观海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2.假设你就是打了胜仗归来的曹操,再读诗歌。

(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指名读。

要求读出慷慨激昂之情。

4.为什么这么读,归纳本诗的感情?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这首诗正是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心壮志的气魄的表现。

教师板书:

雄心壮志

5.什么景,让曹操诗兴大发。

请学生们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诗人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诗人又想到什么?

(疏通诗意)

(1)看到的景物,景物的特点。

(小组合作)

海水是波澜壮阔的宏伟的海

秋景有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这些是生机盎然的,是诗人真正看到的实景,有静有动。

日月和星汉是诗人由海的气概想象的虚景。

 

2.试背感受雄心壮志。

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六、推荐《步出夏门行》第四章《龟虽寿》

小结:

在萧瑟的秋风中我们读到了曹操的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下面我们再到马致远的元曲中去品一品秋是什么味道。

 

《天净沙秋思》

一、简介散曲。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天净沙秋思》堪称散曲“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誉为“秋思之祖”。

 

二、与文本对话,感知文本。

1.请学生大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韵脚:

鸦家马下马

2.检查朗读

 

3.小组读文,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小组为单位讲解一个故事或描摹一个画面。

4.描绘画面提示:

(1)找出季节、时间、地点、人物

(2)找全景物+修饰语

(3)展开想象和联想

(4)语言流畅生动

师结合事例讲解。

三、背景简介,主旨归纳: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更进一步流露出诗人的人生失意之愁。

这就进一步流露出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愁。

 

四、背诵

 

五、学生质疑,两首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拓展描写秋的古诗(看教学时间,可留为作业)

 

让学生初步认知:

景语——情语的关系。

 

学生展示预习收集资料,以方便后文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1.学生练读,标注字音,掌握本诗歌的字词。

 

学生简单积累乐府诗:

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设置管理音乐和歌曲的官署叫乐府。

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

引导学生注意四言诗的节奏,注意停顿以及韵脚。

生根据教师指导读文,体会四言诗的读法。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更好的理解诗歌。

 

学生思考怎样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背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尽量读出诗人原本的味道。

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完成学习目标

(二)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思考合作探究问题:

从朗读到分析诗歌,学生重点分析有特征景物以及本文使用的写法:

实写和虚写,动静结合。

完成本课教学重点

(1)。

 

学生试背《观沧海》,完成教学重点

(2)。

 

学生生积累古诗词,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更好的理解诗歌。

 

生标记补充材料:

作者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1.学生活动:

学生练读,注意字音、节奏,注意找出文中难理解的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指导节奏。

 

学生诵读,初步感知诗意。

通过想象,描述画面,叙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从对全诗的阅读欣赏中,我们知道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此时的心情是:

看到傍晚归巢的乌鸦,溪边桥旁的小院,不禁顿生思乡念亲之情。

学生感受诗歌的背景,以了解本诗歌的意境。

 

学生积累诗歌。

 

运用单元导读中的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培养生预习、收集资料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标注的习惯。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字音、节奏、韵律。

结合助读材料:

课前预习的要求

围绕课后习题一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节奏感。

 

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要将自己的身影融入诗歌当中。

在读中就了解到诗意。

 

引导学生初步赏析诗歌。

 

学生简单了解散曲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

 

(课后习题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设身处地的感受诗歌意境。

同时利用好教材的思考探究。

小结

同样是秋景图,曹操捕捉到生机勃勃的事物,以沧海自比,抒发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而马致远在萧瑟荒凉的景物中融入羁旅之思抒发了那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指导:

“笔端无意,人寄悲欢”,我们诗人写景,往往会选取适合所要抒发情感的富有特征的景物。

作业

必做:

1.背诵默写诗歌。

2.摘抄描写秋的诗词。

选做:

以“秋的一角”写一个小练笔,不少于300字。

观沧海(乐府诗)景语天净沙秋思(散曲)

壮丽气势生机盎然萧瑟荒凉温馨

豪情壮志悲秋思乡

情语

 

 

《观沧海》《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