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69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docx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八)

一、单项选择题

1.( )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结构

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 )。

A.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

C.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D.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3.下列关于惩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惩罚的目的是教育

B.惩罚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

C.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

D.惩罚应以物质上的惩罚为本质

4.( )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叙事研究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知识的功能?

( )

A.预期功能

B.监督功能

C.调节功能

D.辨别功能

6.教学活动在我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课本教学

C.学校教学

D.知识教学

7.以下哪项属于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

A.读书指导法

B.情景教学法

C.实践活动法

D.参观法

8.在课堂学习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性,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是( )。

A.概念的形成

B.概念的类比

C.概念的推演

D.概念的同化

9.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

A.过程的实践性

B.组织的严密性

C.内容的开发性

D.形式的多样性

10.新课改特别关注的教学过程本质观是( )。

A.认识观

B.发展观

C.交往观

D.实践观

11.教育评价学是在( )的基础上诞生与发展起来的。

A.泰勒原理

B.赫尔巴特原理

C.布卢姆原理

D.布鲁纳原理

12.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 )。

A.全体学生

B.正常学生

C.心理障碍学生

D.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学生

13.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共青团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14.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慎用的评定等级是( )。

A.优

B.良

C.中

D.差

15.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这种现象是( )。

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

D.社会促进

1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

17.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差异评价

18.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9.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0.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实验课程

21.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22.“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

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

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

23.某班开展了以“流动的花朵”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来呼吁大家关注流动儿童。

这种班级活动的类型属于( )班级活动。

A.学习提高类

B.个性发展类

C.社会适应类

D.精神引领类

24.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 )。

A.“怎么教”

B.“开哪些课”

C.“教什么”

D.“怎么培养人”

25.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2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准备充足,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C.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D.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板书规范,教态从容自如

2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8.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关键的因素是( )。

A.教学水平

B.教学方法

C.自我意识

D.智力水平

29.从教育对人的思维提升的角度讲,孟子的“性善论”是( )。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30.练习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 )。

A.使学生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

B.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C.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D.巩固知识,达到熟练程度,培养技能、技巧

3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32.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3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4.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一般人在六岁时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 ),余下的部分是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六岁至十七岁是可能接受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

A.60%

B.70%

C.80%

D.90%

35.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

这是因为(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6.班级依赖班主任组织指挥,一旦班主任要求不严格,班级就变得松弛、涣散。

此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

A.组建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熟阶段

37.在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中,( )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8.( )把学习归结为刺激(S)一反应(R)的联结形式。

A.桑代克

B.克勒

C.托尔曼

D.布鲁纳

39.( )是传情达意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教师角色行为中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

A.站姿

B.走姿

C.坐姿

D.手势

40.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观念)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二、多项选择题

41.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

A.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B.准备好问题

C.准备好谈话计划

D.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42.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 )。

A.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积累过程

B.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C.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43.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受到学校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 )。

A.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

B.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

C.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

D.学校校园环境的优劣

44.赫尔巴特作为典型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提出的管理措施有( )。

A.威胁

B.监督

C.命令

D.服从

45.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独立型与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46.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 )。

A.教育管理现代化

B.教育条件现代化

C.教育内容现代化

D.教育观念现代化

47.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 )。

A.身心发展的平衡性

B.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8.以下属于退行的有( )。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

C.因不满弟妹的出生而尿床

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

49.有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广泛的正迁移,对这种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有( )。

A.未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B.定势的作用

C.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D.缺乏适当练习

50.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包括( )。

A.学习技能

B.学习心理

C.学习需要

D.学习期待

51.“对话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对话应包括以下哪些特点?

( )

A.民主性

B.预设性

C.多边性

D.倾听性

52.在社会主义中国,德育包括(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艺术教育

D.道德教育

53.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 )。

A.图像编码

B.声像编码

C.语义编码

D.表象编码

54.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在于( )。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时间不同

C.对评价结果与概括化程度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55.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健康者的特征的是( )。

A.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

B.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

C.关心别人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了解自我的现状与特点,接受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56.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

57.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 )

A.成熟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内发论

58.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鲜明地表现出其特有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包括( )。

A.永恒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59.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

A.效果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直接强化

60.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典型反思方法包括( )。

A.对话反思法

B.观摩反思法

C.理论反思法

D.课题反思法

三、判断题

61.所谓“对话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不仅应支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应支持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 ) 

62.教师职业道德重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陶冶和提高。

( ) 

63.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 ) 

64.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因素。

( ) 

65.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主要方面,教师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

( ) 

66.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 ) 

67.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 ) 

68.开放式沟通与和谐氛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教育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及态度。

( ) 

69.讨论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

( ) 

70.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最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 

71.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 ) 

72.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 ) 

7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 ) 

74.心理是人脑对主观世界的客观反映。

( ) 

75.研究变量是指能在不同条件下变化的个人或环境的某些特征。

( ) 

7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

( ) 

77.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指的是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 ) 

78.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 

79.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教育政策对教育教学活动和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 ) 

80.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自然形态的教育。

( ) 

四、简答题

81.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82.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8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8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85.简述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五、案例分析题

86.某日,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

“每个生字写5遍”。

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

“都会写了,还让写!

”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反思。

在班会上,老师提出了“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的问题。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

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结合案例中这位老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87.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昆虫的趋食性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一——‘项羽必亡’。

 

他走近细看,黑字全是蚂蚁拼成的。

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公要灭项羽。

项羽无奈拔剑自刎了。

”这时,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

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揭开了这个谜。

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的恐慌。

 

试分析以上这个案例教师主要运用了哪种教学原则?

并结合案例分析运用这一原则应体现的基本要求。

 

88.某初一学生薛某平时学习怠慢,课堂自律能力差,几乎天天都有人告他的状,一会有人说他打架了,一会儿班长说他上课捣乱,要么就是学习委员说他不交作业……班主任李老师多次教育后收效甚微,联系其家长,原来薛某是留守儿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薛某的问题也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情况,李老师多次找薛某谈话,希望他能自动退学。

薛某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自动退学。

 

请问李老师的做法合法吗?

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