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44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方案.docx

《测量放线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放线方案.docx

测量放线方案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B11/339-2006)

1.3《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1-69-2003)

1.4常营居住区一期101#、102#、106#及1-1A地下车库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交底

1.5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第五分院的《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

1.6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2.1常营居住区一期101#、102#、106#及1-1A地下车库工程,位于朝阳区常营乡,总建筑面积60847.82m2,其中101#地下1层,地上19层,建筑物总高62.250m;102#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物总高59.250m;106#楼地上7层,无地下室,建筑物总高度24.800m;地下车库二层。

室内地坪±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9.200m。

2.2按部位及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地下、地上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基坑边坡位移,建筑物、塔吊的沉降和垂直度测量。

高程控制网测量采用复合水准测法,等级为三等。

3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3.1熟悉设计图纸,对于主轴线及相关尺寸进行复合,对其关系有一个清楚认识。

3.2熟悉北京市规划管理委员会钉桩放线通知单,北京市测绘设计院研究院第五分院的测量结果,与甲方办理定位桩复合手续。

3.3测量仪器:

J2-2经纬仪2台、NAL132水准仪2台、DZJ3-L1激光垂准仪1台、一级50m钢尺4把,100N弹簧称2个,对讲机2套,塔尺4把、50m钢卷尺5把、(5m)钢卷尺、对讲机1对。

以上仪器均已检测合格。

3.4操作人员具备北京市上岗证。

4测量步骤

4.1建筑物定位放线

4.1.1定位依据:

我项目部根据测绘院所提供的101-1、101-2、101-3、101-4、102-1、102-2、102-3、102-4、106-1、106-2、106-3、106-4、D1、D2、D3、D4、D5、D6、D7、D8、D9定位控制点及高程3BMA、3BMB、3BMC水准点,其中3BMA点高程为28.483,3BMB点高程为28.986,3BMC点高程为28.980。

4.1.2平面定位:

架设经纬仪于101-1点后视101-4,然后将经纬仪转90度设置101-1引桩控制点,并在西侧围墙上留下控制标志,以便基坑开挖后复合101-1成果点(101-4点引控制桩方法同101-1);架经纬仪于101-2点后视D9转4度01分49秒,控制101#楼14-19轴。

其余楼控制点按此方法类同,具体方法见下图:

 

 

4.1.3复合定位点

4.1.3.1定位点的复测:

架设经纬仪于点101-1上引桩上,后视围墙标志控制点转180度引测控制线,由101-4引桩后视围墙控制点与前一控制线交点即为101-1定位点。

4.1.3.2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测出桩点101-1、点101-2、点101-3、点101-4间距离与给定值复核。

4.2轴线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4.2.1根据现场情况、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按照便于施工、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以经闭合后的应用导线和以前经校核无误的主控轴线为基准,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测设建筑方格网。

101#楼依据点101-1、点101-2、点101-3及101-4向外引测,定出11-1轴、11-G轴十字主轴线,根据主轴线依次放出其它轴线(102#、106#及1-1A车库依此法类同)。

4.2.2校核方格网各点,符合要求后埋设桩位备用;由于本工程初期边坡稳定性较差,平面控制网点多引测在距坑边5米以外及四周围墙上,待边坡支护完成一个月后,边坡位移测量值稳定后,再将原控制轴线引到坑边,但每次使用坑边点进行投测时,必须先和坑外的控制点进行复合,经复合无误后方可使用坑边点竖向投测。

4.2.3控制网点应布设在建筑物周围,方格点的引桩不要落在开挖的基础、管线或太靠近建筑物,后视点布设在四周稳定围墙和永久性建筑物上,以保证长期保存。

4.2.4主轴线长度及坐标点的确定:

4.2.4.1主轴线的方向调整好之后,进行主轴线的长度丈量(用检定后的50m尺拉距)。

主轴线长度的精度要求如下:

(1)量距相对误差:

1:

10000。

(2)主轴线实量长度与附合测量控制点系统设计长度之差与全长之比不大于1:

10000。

4.2.4.2主轴点坐标的确定:

轴线长度符合上述要求以后可按实量长度推算各主轴点坐标。

4.2.5引桩的埋设:

4.2.5.1引桩用1m长Ф25钢筋制作,端部切平,锯出十字丝,以十字丝交点作为轴线控制点。

4.2.5.2引桩须进行妥善保护:

把引桩周围的土挖开,成直径50cm,深40cm的坑。

用素混凝土灌实,混凝土表面与桩顶基本相平或略高于桩顶。

上部用红砖砌三皮,上盖盖板。

4.2.6注意事项:

4.2.6.1各轴控制线的定位均从各主轴控制线引测,以免建筑物产生不同的位移和偏差,影响测量精度。

4.2.6.2平面控制网引桩必须随时校核。

4.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测量依据: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第五分院指定的高程控制点3BMA、3BMB、3BMC。

施工测量过程:

将高程控制点的标高3BMC(28.980m)引测到原有南侧围墙上,按照在施工程的±0.000标高进行换算,在围墙上弹出1.000m线,作为在施工工程的标高控制线。

用3BMA或3BMB进行校核。

5施工过程中的测量作业

5.1地下部分施工测量

5.1.1基坑开挖放线:

基坑开挖边线根据轴线控制网用经纬仪向下投测;标高以场区内围墙上+1.000m线向下引测,引测采用“悬吊钢尺”的办法。

并在边坡上作好标识(引测部位不少于三个)见下图:

依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及放坡比例,通过计算,分别测设出基槽上、下口开挖边线。

测设坡角时,用3m×3m方格网标出高度,允许误差为±10m。

为控制开挖高度,在开挖近基底300mm时,沿槽壁水平方向每隔3m测设距槽底设计标高400mm水平桩,允许误差±5mm。

5.1.2基础底板垫层施工的测量控制:

基础垫层长度、宽度的控制,主要是满足图纸要求的尺寸和四周挡土墙(包括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厚度5cm),故施工时将四边控制轴线测设至基坑底部,按要求留出施工作业面。

垫层的标高控制使用长40cm的Φ18钢筋插入基底地面,钢筋头上表面即为垫层顶部标高,控制误差为±5mm。

5.1.3防水层上测量:

5.1.3.1防水层上的轴线控制:

测量放线方法与防水保护墙的施工测量相同,但需放出梁边、柱边、墙边、电梯井、楼梯间及门洞控制线。

轴线部位和柱子四角用红“▲”做出标记。

以确保位置准确。

5.1.3.2标高控制:

在防水保护墙四周弹出标高控制线,控制线高于底板200mm,作为浇筑底板混凝土的标高控制线。

5.1.4基础底板(基础反梁)施工控制:

基础垫层混凝土(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将地下墙体、柱子、基础梁预先测量并弹线,在门洞口转角处、柱子角点用红油漆标涂,保证基础梁、柱子和墙体钢筋安置准确。

5.2地上部分施工测量

5.2.1平面控制:

±0.000以上施工,视野逐渐封闭,外控已不便实施,所以在首层必须确保控制轴线的精度,并在各主轴线角点处布设内控点,内控点分布处预埋150*150的钢板(厚度6mm),以便以后使用激光垂准仪向上传递楼层控制线。

二层以上测量时,应在各层顶板模板安装时留出内控点的孔洞(尺寸为200*200mm,内控点必须保证每个区有四个点,以便闭合)。

位置必准确无误(事先应向施工队详细交底),以满足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轴线时上下通视。

各楼层放线时为保证投点和作点的精度,放线人员必须严密配合(信息传递采用对讲机),投点和取点以0、90和270度三个方向的中点为准。

为保证结构(柱子和墙体)钢筋和四周边模的位置准确,应在每楼层安装基本就位后的钢筋上准确投测结构边的500控制线,以此调整钢筋的位移。

5.2.2标高传递:

工程出±0.000以后,将首层标高+500mm线引测到各电梯井内四个角点或角柱外侧面,依此做为向上引测的依据。

引测使用50m大钢尺直接向上传递,每个流水段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标高引测点(每次标高传递不得大于一个尺长)。

然后将水准仪安放在工作面上,校测从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标高准点误差,误差不得大于±3mm,大于此误差后,应及时检校调整。

传递标高时,应注意上下拉通尺,杜绝层层传递,避免累计误差。

引测到楼层面的标高点,应选择在砼墙面或柱子上做固定后视点,不得选在钢筋或模板上。

5.2.3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建筑物四大角线必须随结构起升且必须和建筑物内控线闭合。

5.2.4模板工程测量控制:

5.2.4.1墙柱模板:

在混凝土面上弹模板内口线(即墙外皮线)和墙(柱)外皮50cm控制线。

支模时,以模板内口线就位,以墙、柱外皮50cm控制校核。

检查验收时,以墙柱外皮50cm控制线验收。

5.2.4.2支梁底模时,利用楼(地)面上平面控制线,把所需轴线测设在梁下的墙上和柱子上,由此引出梁侧模线。

施工时,可在梁主筋上打临时轴线红油漆点,作为初步定位用,但验收时,须由测工配合,进行轴线检测。

顶板模板(梁底模)支设时,应以弹在墙体和柱子上的下层顶板结构500mm控制线为准引测下口线,并以此控制底模位置。

5.2.5钢筋工程测量控制:

在楼板混凝土面上弹设的墙体边线同时也作为墙体和柱子钢筋的定位线;每层梁钢筋基本就位后,应在梁主筋上测设柱子主筋定位线,以保证柱主筋不偏移。

5.2.6混凝土工程测量控制:

5.2.6.1混凝土板面标高控制:

以各层核心筒上或四周角柱上的结构500mm控制标高为后视点,用水准仪引测到各柱子、墙体钢筋和插筋上,打混凝土时,用插钎和拉线的方法控制表面高度和楼板厚度。

5.2.6.2柱墙砼浇筑高度控制:

直接在墙、柱主筋上打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

墙、柱钢筋须在模板上口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防止竖筋移位。

5.2.7装修阶段的测量放线:

5.2.7.1(平面)各层结构施工时的轴线、墙体500mm控制线均要妥善保护,以备装修施工使用;装修阶段的隔墙放线(包括其他设施)均得以结构轴线为准。

5.2.7.2(标高)装修开始前应把墙体和柱子上500mm标高拉通尺闭合。

抹灰、刮腻子施工时应在每个开间设置一处三角红油漆点并保留引出重新校核后继续使用,直至顶棚、地面各分项施工结束。

5.2.7.3外装修四大角线(各角柱中心线)应上下贯通,以保证外墙面的垂直度和大角方正,外装修各分档线必须以四大角线为基准。

5.3关键部位测控

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同时控制楼角。

5.3.1内控:

依据天顶法施测(详见竖向控制),将轴线控制点引测到作业面,并进行复核,合格后将各角柱、500mm控制线弹出,以此为依据支设模板。

5.3.2外控:

墙体模板拆除后,在地面架设经纬仪,从一层开始投测垂直线,一直到作业面,随时控制大角的准确。

6边坡位移及沉降观测

本工程场地较小,四周都采用了土钉墙护坡,所以必须进行边坡位移及沉降观测以保证安全。

6.1位移及沉降点位分布为:

东侧共5点、南侧共23点、西侧共5点、北侧共20个点。

基准点在比较固定的地方,并用采用砼永久埋设。

6.2观测日期在边坡尚未稳定时为每日一次,稳定后为一周一次;遇停工、复工观测一次,雨后必须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有发展必须加密观测日期直到稳定。

此工作必须坚持到肥槽回填完毕后。

6.3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

7结构沉降观测

甲方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专门测定。

8塔吊观测

根据工程特点及《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本工程沉降观测为二等,塔吊三等。

塔吊沉降观测点设在塔基底四角上,塔吊安装后及每次提升后观测一次,以后每隔3天观测一次沉降,沉降趋于稳定后,适当减少观测次数。

塔吊的垂直度观测与沉降观测的次数、时间相同。

8.1塔吊使用过程中非周期性观测

8.1.2在雨季来临前观测一次。

8.1.3雨季中观测一次。

8.1.4雨后观测一次。

8.1.5工程停工后及复工前各观测一次。

9测量管理

9.1测量观测的允许偏差:

铅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

10

沉降观测允许误差

沉降观测

变形观测等级

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三等

±2.000

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廊主轴线长度

L≤30m

±5

30m

±1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10施工测量验线

10.1验线工作要主动,验线工作要从了解掌握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未然。

10.2验线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主要是设计图纸(红线桩,水准点等)原始资料。

10.3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校。

10.4验线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0.4.1仪器的精度适合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

10.4.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10.5验线部位,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10.5.1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

10.5.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

10.5.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

10.5.4控制网及定位放线。

11测量过程注意事项

11.1技术人员组织专职测量人员认真学习《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11.2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认真执行《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各项要求,及时整理测量记录并尊重数据原始性。

11.3每次测量完毕后应进行自检验线,报验监理。

11.4测量仪器必须符合处发《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有关规定,并在全过程中保持完好状态。

11.5测量时候天气过冷或者过热,要将测量仪器提前拿到室外。

使仪器与室外气温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11.6有测量设备必须专人看管使用,发现碰撞或者读数明显不准,及时报修送检。

12安全注意事项

12.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12.2在建筑临边进行施测时要注意高空坠物及脚下安全。

12.3引测使用的预留洞,在不使用的时候,用挡板临时封堵,避免伤人。

12.4施测时要注意旁边的钢管和模板堆以免仪器碰到或跌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