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410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精选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27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收好带走,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

“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

”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3.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4.康熙在巡游苏州时感言:

俯瞰虎丘之背,田畴林木,望若错锦,苏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业,管弦竞奏,觉有升平景象,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未若东北风俗之朴实耳。

”康熙此言的要旨是()

A.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统B.倡导满汉文化的和谐互补

C.惩戒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D.矫正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

5.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

这表明(  )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6.下表是1844—1851年上海茶出口量及出口

价格统计表,此表反映出()

年别

茶出口量

茶出口价格

指数

(1844—1845=100)

两/担

指数

(1844—1845=100)

1844—1845

3800627

100

1845—1846

12459988

328

37.0

100

1846—1847

12494140

329

29.2

79

1847—1848

15711142

413

26.7

72

1848—1849

18303074

482

24.9

67

1849—1850

22363370

588

19.5

53

A.上海替代广州成为中国经济中心B.列强控制下茶叶出口利润丧失殆尽

C.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的状况D.太平天国起义抑制了上海茶叶贸易

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8.魏源在《海国图志·筹海篇(议守上)》中说“今议防堵者,莫不曰:

‘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

’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魏源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反对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晚清海防近代化基础薄弱

9.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0.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乙”最可能指的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722

287

614

96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1.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

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3.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

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1.5%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C.西方列强实际

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14.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15.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

“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

国初一变也,

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

”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

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

16.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

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

对这一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半殖民地性B.是领事裁判权丧失的表现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这一特权在新中国成立后废除

17.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

大调整。

这一调整主要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

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9.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20.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

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2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2.美国学者史华慈说:

“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

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

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23.“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

原因在于:

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

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

”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退化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市场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4.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

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

“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

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C.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第Ⅱ卷(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在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摘编自《丝绸之路研究丛书》

材料二:

今天的“新丝绸之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在国内,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在国际,“新丝绸之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

济圈。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新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中国—东盟等),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中国的大博弈:

通往新帝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

(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11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不少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

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

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时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他说:

“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

”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改革的积极影响。

(9分)

2016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ADAABCCDADBBCCCDCABDDADB

25.【考点】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

【解析】第

(1)问特点部分,结合材料一“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繁盛于唐宋清”得出“历史悠久、持续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一“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得出“分陆海两道、连接东西方的主要通道”特点;

(1)问原因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推导“政府政策、封建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古代科技进步、安史之乱后北方陆路交通的衰落”等角度回答。

(2)问新发展部分,结合材料二“在国内……在国际……东牵……西系”得出“地域范围更广”;结合材料二“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得出“建立在既有的国际合作平台基础之上”;结合材料二“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得出“全方位开放(或开放性更强、联系更紧密)”;结合材料二“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得出“各国利益共享”。

(2)问积极影响部分,实际上考查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

从经济方面看,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等等。

从政治方面看,有利于中国与新丝路成员国和地区的政治互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从文化上看,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也有利于中国吸收现代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及佛教文明,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

(1)特点:

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道;具有延续性,持续发展;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

(任意3点6分)

原因:

古代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指南针、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8分,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赋分,总分不得超过8分)

(2)发展:

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建立在已有合作平台基础之上;开放性更强,各国联系更为紧密;以各国利益共享为目标。

(任意3点6分)

积极影响:

①经济上,

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②政治上,有利于增强中国与新丝路成员

国和地区的政治互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文化上,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吸收现代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

文明及佛教文明,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

(3点5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一点2分)

26.示例:

观点:

西学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历程。

阐述:

列强侵华使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逐渐抛弃“天朝上国”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

一方面,西装、西餐、西洋影戏等西方新事物的传入,客观上改变了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另一方面,国人利用西学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如开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

结论: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对西学采取了包容开放的态度,学习西方的历程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7.(15分)

(1)措施:

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政府财政资助;保证开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6分,任答3点即可)

(2)积极影响:

有利于赢得民心,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恢复;使清政

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财政收入增加,提高了国力。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