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17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docx

林萍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3531doc

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对策

林萍,许文兴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

本文主要根据福建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人口统计数据,从福建省老年人口发展的现状入手,对其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若干应对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福建省

TheSituationCharacteristicsand

CountermeasuresofPopulationAginginFujianProvince

LINPing1,XUWen-xing2

(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2.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2,China)

Abstract:

Populationagingisoneoftheworld’spopulationdevelopmenttendency.Basedon2000censusandotherstatisticaldata,thispapermakesabriefintroductionofthepresentsituationofpopulationaginginFujian,analysesthecharacteristicsandthedevelopmenttendencyofpopulationaginginFujian,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policysuggestions.

Keywords:

Population;Aging;Fujianprovince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数将达到14亿,是目前老年人口总数的2倍,其占总人口比例也将由1990年的9%增至2030年的16%。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

我国自从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加上死亡率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二十一世纪始终。

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会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2]。

福建省与全国的发展趋势一致,1996年福建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省总人口的10.17%,成为我国第10个进入老龄化的省份。

2005年全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8.6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8个百分点。

未来50年,福建老年人人口的比重将快速上升。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人口预测资料,到2030年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5%,到2050年该指标将超过28%,进入高度老龄化的社会[3]。

一、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联合国及各国把65岁及以上或60岁及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和10%时的人口结果称为老年型人口。

反应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指标和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指标。

国际上一般用四个指标来反映人口老龄化,它们是:

年龄中位数,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0-l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下降以及老少比的上升。

(见表一)利用上述国际上常用的四个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指标,结合福建省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来对福建省的人口老龄化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过程、现状及其趋势。

(见表二)

表一联合国关于人口类型划分的标准

项目

国际通用人口年龄类型标准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少年儿童人口(0-14岁)系数(%)

40以上

30-40

30以下

老年人口(65岁以上)系数(%)

4以下

4-7

7以上

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

年龄中位数(岁)

20以下

20-30

30以上

 

表二福建省人口年龄类型变化表

项目

福建省人口年龄状况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05年

少年儿童(0-14岁)系数(%)

35.78

42.30

36.50

31.47

23.01

18.27

老年(65岁以上)系数(%)

3.31

3.15

4.38

5.07

6.69

8.67

老少比(%)

9.24

7.45

12.00

16.12

29.06

47.45

年龄中位数(岁)

22.33

19.60

20.68

23.45

——

——

注: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到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前,福建省人口结构一直呈年轻化趋势。

例如,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的11年间,全省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上升了6.52%,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则下降了0.16%,老少比下降了1.79%,年龄中位数也下降了2.73岁。

但是,自从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推行。

福建省人口在较低死亡率的基础上,出生率开始大幅度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反向变动的趋势。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趋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建省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为23.01%,与1982年相比,下降了13.49%;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69%,比1982年上升了2.31%;2000年老少比为29.06%,比1982年上升了17.06%[4]。

依据联合国关于人口类型划分的标准(见表二),福建省人口年龄结构在五十、六十年代属于年轻型,七十至八十年代初为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期。

八十年代上半期已转变为成年型,此后开始进入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的时期。

2000年福建省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已经下降至23.01%,已经达到老年型人口类型的比重,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6.69%,老少比为29.06,都已经接近老年型人口类型的比重。

到2005年福建省1%人口抽样调查时,福建省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降至18.27%,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至8.67%,而老少比也上升至47.45%,完全步入老龄化社会[4]。

二、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福建省65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达到2279642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75.5万人。

1982年至1990年,福建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39.1万人。

而且,历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见表二),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成上升趋势,尤其是第三、四次人口普查的8年间上升了0.6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了0.086个百分点。

第四、五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上升了1.6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了0.162个百分点。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截止2004年(见表三),65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达到298.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5%,比2000年增加70.5万人,比重上升了1.81,平均每年增加17.6万人,上升0.45个百分点。

福建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不但在数量方面有很大的增加,在老龄化进程速度方面明显加快[4]。

表三福建省人口老龄化主要指标变化表

年份

少年儿童(0-14岁)比重(%)

老年人口(65岁以上)比重(%)

老少比(%)

老年人口(65岁以上)数(万人)

2000年

23.01

6.69

29.06

227.9

2002年

21.1

7.6

36.02

263.4

2003年

21.4

8.0

38.32

286.0

2004年

19.3

8.5

44.04

298.4

注: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

2、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他们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进程,前后历时长达100多年的时间,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是“先富后老”。

因此,这些国家在人口老龄化浪潮来临时,自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承受力。

福建省与我国其他省份一样,老龄化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人口生育率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加上人口预期寿命由于医疗卫生技术进步而延长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我们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快速迅猛的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先老后富”,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实力不足、社会保障滞后、社会承受力还很弱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

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产值达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万美元。

比如1975年日本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530美元[5],而1996年福建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省总人口的10.17%,1996年福建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省总人口的10.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到8200元(约合1000美元)[6]。

即使到下世纪中叶,福建省人口老龄化进入高峰期,而经济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这两者不同步的矛盾还要持续一段长时期,到时高龄老人的大量增加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3、人口老龄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福建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就业机会多和收入水平高,再加上人口流动政策的放宽,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妻子流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

而一些经济欠发达落后的山区,由于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出现大量“空巢老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较大。

第一,人口老龄化速度农村快于城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福建省2000年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451242人、城镇392777人、乡村1435623人,分别占总人口数的5.77%、6.06%和7.25%。

(见表四)第二,人口老龄化地区进程差异较大。

全省9个地市中,人口老龄化最高的是宁德和南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7.83%和7.35%,而最低的是经济较发达的厦门和泉州,分别为5.08%和5.47%。

其中最高和最低的相差悬殊,达到2.75%[4]。

(见表五)由此可见,福建省人口老龄在经济欠发达落后的乡村地区比较突出,而且农村老年人大部分靠家庭赡养,基本没有固定的养老收入和养老保险,比城镇老年人口困难得多。

因此,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是福建省解决人口老年化问题的重要方面。

表四福建省分地区年龄构成指数(市、镇、乡村)

人口总数(人)

0-14岁人口数(人)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

0-14岁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7824852

1221953

451242

15.62

5.77

6481958

1459246

392777

22.51

6.06

乡村

19791135

5163267

1435623

26.09

7.25

注: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表五福建省分地区年龄构成指数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

老年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

老年人口比重(%)

总计

2279642

6.69

泉州市

398257

5.47

福州市

453261

7.10

漳州市

319964

6.98

厦门市

104239

5.08

南平市

206971

7.35

莆田市

197287

7.23

龙岩市

192131

7.16

三明市

173401

6.74

宁德市

234131

7.83

注: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4、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受旧社会封建礼教和当时经济因素的限制,造成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便低,而这又对老年人口的经济状况及其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等产生影响。

可以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看出(见表六),福建省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老年人口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比重很低,小学和未上过学的占了大多数,同时,“重男轻女”等因素导致以往男女在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女性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更是明显低于男性。

表六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重(%)

文化程度

合计

未上过学

54.96

16.46

38.49

小学

26.02

17.62

8.40

初中

6.79

5.49

1.30

高中(中专)

3.39

2.63

0.76

大学专科

0.65

0.54

0.11

本科及以上

0.71

0.57

0.14

注: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5、老年人口中低龄人口占多数,但高龄化趋势明显

按照国际标准,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人口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之间的人口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高龄老年人口。

从表七可以看出,福建省老年人口中低龄人口占多数。

1990年,60-69岁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67.27%,2000年为56.08,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说明福建老年人口仍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始阶段。

但是在福建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在增加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也在老化,高龄花趋势明显。

2000年福建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时,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35277人,高龄老年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比1990年上升了3.82个百分点;而低龄老人比重则迅速下降,平均每年下降了1.12个百分点[4]。

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福建省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表七福建省老年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组

年份

占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比重

60-69岁

70-79岁

80岁及以上

1990年

67.27

26.26

6.47

2000年

56.08

33.62

10.29

注: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6、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日益增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日益增多。

2000年福建省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达到1823629户,占全省家庭户的20.86%,比1990年上升了1.16个百分点。

在这些家庭户中,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达到1399556户,占有老年人口家庭户的76.75%,有两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达到418069户,占22.93%,其余0.32%为有三个及三个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

而且“空巢老人”也日益增多,其中到2000年单身老人户有212269户,只有一对老年夫妇有159183户,总计占老年人口的家庭户的20.37%[4]。

三、应对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的分析,不难得出福建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福建人口老龄化将会给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比如未富先老影响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加重,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支出将大幅增长,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和老化,消费领域和服务领域发生变化等。

因此,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实现“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健康老龄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1、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力量

福建省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而人口老龄化引发的最重要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老有所养的问题。

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福建省的综合国力,增强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口老化高峰的至少前20~30年,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足够的资金储备,以应对人口老化高峰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

而福建省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将在2010年到2035年陆续进入老年期。

据“五普”资料显示,福建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68.86%,占经济活动人口的绝大部分,总抚养比为42.0%,负担较轻,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7]。

因此,必须抓住未来二三十年人口抚养负担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有利契机,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平台,在人口老年化高峰期到来之前,大力发展福建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快改变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状况,为人口高峰期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基本保障,也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等,其运作特点是由政府组织实施,以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可靠的保障。

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福建城乡老年人口不同的特点和需要。

城市可积极推动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农村重点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和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同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适合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第一层次是由中央政府实行全国统筹强制性的基础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通过征收社会保险税筹集基金,并且将企业为个人账户缴纳的3%调整到这一层次,目的是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收入保障,待遇标准与工资脱钩,与物价水平挂钩,并随着整个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体现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益,是具有明显公平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层次是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实行完全积累制筹资模式,由省级地方政府负责实施,管理体制上实行省级垂直管理,缴费由个人负担8%,其基金的投资运营按资本市场规则进行,政府进行必要宏观监管。

第三层次是根据企业的意愿和经济效益情况建立企业年金,缴费由企业负担,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

第四层次是根据个人的意愿建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易来完成个人的自愿储蓄及其个人在各种人寿保险公司的投保、住宅公积金等等。

第一、第二层次主要是保障老年日常生活,第三、第四层次则是适当提高老年生活的质量[8]。

3、重视家庭养老作用,走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福建省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数量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龄空巢家庭增多等特点,决定了解决养老不能走单一的道路。

因为目前政府无法包揽所有老人的养老,而完全依赖家庭养老又面临新的困难。

因此,必须走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社会养老为保障。

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以为着放弃家庭养老方式。

从福建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水平,以及中国传统的道德来看,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

它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慰藉,对患病老人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等,范围很广,责任很重。

因此,针对家庭养老功能的迅速弱化,我们在积极发展社会养老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庭养老的作用,不能轻易丢掉这个养老基础。

我们要继续弘扬尊老养老的光荣传统,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制度上鼓励和实施家庭养老,继续保持并发挥家庭养老的重要作用。

此外,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国际社会总结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料问题所得出的重要经验。

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花以及家庭规模小型化和老龄空巢家庭增多,子女照料老年人压力家大,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可以说是家庭养老方式的一种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

因此福建省应该大力推进社区老年福利服务、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

特别是要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社区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站,依托社区服务设施,采取上门、定点等多种服务形式,开展看护照料、精神慰籍、家务帮助等服务项目。

4、大力开发“银发市场”,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和家庭生活带来问题的同时,也给老年人口特需商品与服务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随着福建省人口老龄化规模的扩大,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龄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用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根据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积极研制、开发和生产适用于老年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发展老龄产业,并形成支柱产业。

这既有利于解决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后,对于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于福建省的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除享受外商投资应享受的一般优惠政策外,还可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优惠。

5、营造健康老龄化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发挥老年劳动力资源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之一是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延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年限。

因此随着人们对老龄化认识的深入,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它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对策,它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老龄化要求社会上相当比例的老年人是健康长寿的,其重点是寿命质量而不是简单的满足于寿命的长度。

首先,要重视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问题,提高老年期的生活质量。

与药物治疗相比,普及健康教育、强化健康管理,加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及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更为重要。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重视对预防的投入和良好的预防措施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也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次,创造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法规和政策,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虐待、遗弃迫害老年人的违法行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保障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慰藉,学习教育、文化娱乐形成愉快、温暖、祥和的养老环境。

最后,老年人口健康老龄化意味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