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125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docx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脑梗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脑梗塞的预防护理

  一、饮食营养问题:

发病的当天需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48h后根据病情而定,可给予鼻饲饮食,供给药物和营养。

每天要准确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每日输入量和排出量是否平衡,能否满足机体需要。

  二、卧床休息: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需氧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

有躁动不安者特别注意环境安静,适当避光,减少刺激,并加床栏以防坠床碰伤。

  三、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急性脑血管病均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快、血压低、频繁呃逆、有咖啡样胃液从口角流出,或者从鼻

  四、饲管内抽取咖啡样胃液,提示有消化道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四、褥疮防治:

由于昏迷,老年人皮肤干燥多皱、弹性差、抵抗力差,皮肤损伤后修复能力弱,易发生压迫损伤或褥疮。

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更换卧位,翻身1次/2h,同时给受压部位做环形按摩,以减轻体重对局部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给患者擦浴2次/d,随时清洗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防止褥疮发生。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且因舌肌松弛易引起舌后坠、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鼻咽部及口腔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易积聚在喉头而发生呼吸道阻塞,并易被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排出。

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如果有舌根后坠现象,就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

  脑梗塞的发病先兆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

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

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

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7、剃须刀落地现象,是指茬刮脸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1~2分钟左右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由于颈部转动时,加重了已经硬化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发生一过性脑缺血。

提示缺血性脑梗塞随时可能发生。

  8、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

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脑梗塞应该如何预防?

  脑梗塞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一般预后较脑出血好一些,但病情严重的脑梗塞,预后不佳。

脑梗塞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慢,预后较差。

  

(2)与发病速度有关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

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3)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首次发作,预后较好。

但一次大面积梗塞,预后较差。

发生两次以上的梗塞,特别是两侧脑血管均受累预后较差。

梗塞灶越多,预后越差。

梗塞灶单一者,预后较好。

  (4)与栓子的性质有关如栓子疏松,在随血液运行过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远端,阻塞小血管者,预后较好。

而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细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预后严重。

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脑脓肿者,预后较差。

  (5)与局灶定位症状轻重有关发病后偏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反之,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预后较差。

  (6)与昏迷程度有关昏迷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起病时无昏迷,以后进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重者,预后较差。

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

  (7)与有无合并症有关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

  (8)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

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

脑梗塞应该做哪些检查?

  1.CT和MRI检查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

许多病人继发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并加重,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激发梗死后出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MRA可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

  2.腰穿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

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可呈现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早期粒细胞为主,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脑脊液可见脂肪球

  3.心电图应作常规检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

脑栓塞可作为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提示意义。

脑梗塞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糊涂,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甚至脑疝和昏迷,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

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2.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

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约占1/5,表现眩晕、复视、交叉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

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大多数病人伴有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肺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咯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痛,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脑梗塞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根据栓子来源可以分为:

  1.心源性:

占60%~75%,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2.非心源性:

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脑栓塞。

  3.来源不明:

约30%的脑栓塞。

概述

  脑梗塞—infarctionofthebrain,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

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一)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生活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

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

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

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

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

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

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

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

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

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

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

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

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

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四)脑梗塞的预防措施:

  脑梗塞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病人没有发病前就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病人发病后防止复发,三级预防是防止脑梗塞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重大,我国脑梗塞5年复发率高达40%,是国际平均水平10%的3倍多,主要原因是对二级预防观念的普及不够,目前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而且我国国家批准并拨款的首个着眼脑梗塞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发的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已经面市。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般一次比一次严重。

  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每日0.1~0.3克即可。

但临床发现阿司匹林有47%的抵抗率,也就是说服用前看看自己是否抵抗。

否则服用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胃出血。

  中药因为其副作用小,预防脑梗塞复发比西药要有优势,其他可选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抗栓丸、西比灵、维脑路通等药,长期服用,服用时间最好选在饭后。

  国外有长期小剂量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能预防脑梗塞复发的临床研究,但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肝肾损伤。

  出现先兆症状时,可以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4%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天。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

  限制钠盐,控制体重,忌烟酒。

重视防治发烧、脱水、腹泻、大汗等易促发脑梗塞的情况。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

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

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

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

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

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

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

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

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本病的治疗。

基本上同脑血栓形成。

应积极治疗高血压。

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

同时应注意压不能过快过低。

  一.急性期:

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

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

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

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

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

通过静脉放血。

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

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

①链激酶。

②尿激酶。

  5.抗凝:

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

①肝素。

②双香豆素。

  6.扩张血管:

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

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

有时可加重病情。

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7.其他:

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

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二.恢复期: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

除药物外。

可配合使用理疗。

体疗和针灸等。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一)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

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

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

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

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

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

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

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

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

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

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

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

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

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四)脑梗塞的预防措施: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每日0.1~0.3克即可。

其他可选用抗栓丸、西比灵、维脑路通等药,长期服用。

出现先兆症状时,可以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4%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天。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

限制钠盐,控制体重,忌烟酒。

重视防治发烧、脱水、腹泻、大汗等易促发脑梗塞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