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861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

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检测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2019春•邳州市期中)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八下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D.教室里的空气质量约为250kg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八下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0.2kg,故B不符合实际;

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

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V=

=0.05m3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空气的密度在1.3kg/m3左右。

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8m、7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在m=ρV=1.3kg/m3×8m×7m×3.5m=254.8kg,接近250kg。

故D符合实际。

故选:

D。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

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2019•邵阳县模拟)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B.山和船C.船和地面D.风和地面

【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解答】解:

A、船与风和水的距离没有变化,所以不符合题意。

B、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自身,所以该选项不对。

C、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该选项正确。

D、以地面为参照物,山始终是静止的,该选项错误。

故选:

C。

3.(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B.5.25cmC.3.25cmD.3.3cm

【答案】C

【解析】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5.25cm﹣2.00cm=3.25cm。

故选C。

4.(2019•自贡)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河岸B.山C.船D.岸边的树木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A、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C符合题意;

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答】解:

A、以小明为参照物,1min=60s后两人距离120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v=

=2m/s。

故A正确;

6.(2019•江阴市一模)一位短跑选手百米赛跑成绩是l0s,测得前5s跑过45m,则在100m内平均速度是(  )

A.10m/sB.5m/sC.9m/sD.11m/s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短跑选手百米赛跑成绩是lOs,则在100m内平均速度

=10m/s。

故选:

A。

7.(2019•江阴市模拟)小明和小红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他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他们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他们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C.前4S内,小明跑得快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红的平均速度

【分析】

(1)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判断前4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AB、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红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红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AB均错误;

C、在前4s内,小明运动的距离比小红长,所以小明跑得较快。

故C正确;

D、两人的路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所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D错误。

故选:

C。

8.(2019•邗江区一模)如图是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

【分析】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倾斜程度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根据图象可知交点表示相遇。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t=0时,一条图线在100m处,另一条图线在0m处,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故A错误;

B、两条图线中,一条随时间的增加路程增大,另一条随时间增加路程减小,说明两个物体往相反方向运动,故B错误;

C、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故C正确;

D、由图象知,上面图线10s的时间运动了100m﹣50m=50m,其速度为v1=

=5m/s;

下面图线在10s﹣2s=8s时间内运动了50m,其速度为v2=

=6.25m/s,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

C。

9.(2018•杭州)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米/秒B.24米/秒C.36千米/秒D.48分米/秒

【答案】A

【解析】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1m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1s,因此选项中1.2m/s与此最接近。

1.2m/s=4.32km/h=0.0012km/s=43.2dm/s,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2018•青岛)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

A.1080mB.108mC.18kmD.0.3km

【答案】A

【解析】由v=

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

s=vt=1.2m/s×900s=1080m。

故选A。

11.(2019•天门一模)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象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16m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D.v甲<v乙,s=8m

【分析】

(1)知道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求出速度,比较速度大小。

(2)由甲乙两车的速度计算出分别通过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多少。

【解答】解:

(1)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v甲=

=1m/s。

乙的速度:

v乙=

=3m/s。

比较可知,v甲<v乙,故AB错误;

(2)根据v=

可知,甲4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1m/s×4s=4m,

乙4s通过的路程s乙′=v乙t=3m/s×4s=12m,

甲、乙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出发同向运动,经过4s甲、乙两物体相遇,

所以P、Q间的距离为:

s=s乙′﹣s甲′=12m﹣4m=8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12.(2018•成都)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

A.40km/hB.1.5km/minC.15m/sD.40m/s

【答案】A

【解析】共享汽车行驶的路程s=20km,时间t=30min=

h;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

v=

=

=40km/h=40×

=0.67km/min=40×

=11.1m/s,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2018•临沂)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答案】D

【解析】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错误;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

=

≈7.14m/s,故C错误;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

t=

=

=200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

故选D。

14.(2018•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km/hB.70km/hC.50km/hD.40km/h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

s=4×50m=200m,汽车的平均速度:

v=

=

=20m/s=72km/h,约为70km/h,故B正确。

故选B。

15.(2018•澧县模拟)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B.3.2minC.200sD.180s

【答案】C

【解析】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共18分)

16.10.(2019•株洲模拟)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在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静止。

17.(2019•惠山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快递公司尝试用无人机运送包裹,在带着包裹匀速飞行过程中,无人机受到的升力的施力物体是 空气 ,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 静止 (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螺旋桨在对空气施力的同时,也受到空气对它施加的反作用力。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1)无人机的螺旋桨对空气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气对直升机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无人机向上的升力;

(2)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与无人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包裹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空气;静止。

18.(2019•兴化市一模)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这种方法与通常方法 ② 是相同的。

【分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解答】解:

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公式v=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故答案为:

相同时间比路程;②。

19.(2019•宁德模拟)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甲车的速度是 4 m/s。

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 甲丙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运动 ,丙车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

【分析】根据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

(1)甲的图象是s﹣t图象,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甲=

=4m/s;

(2)乙图象是s﹣t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乙=

=1m/s;

(3)丙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丙=4m/s;

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丙,甲和丙保持相对静止,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

4;甲丙;运动;静止。

20.(2018•淮安)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到3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m/s。

【答案】3.60;0.9。

【解析】

(1)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则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3位置时距离为:

6.20cm﹣2.60cm=3.60cm;(3)由图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时,频闪3次,所用时间为t=0.02s×3=0.06s,木块运动的距离:

s=8.00cm﹣2.60cm=5.40cm=0.054m,则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

v=

=

=0.9m/s。

21.(2018•泰州)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就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快/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

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_比。

【答案】

(1)秒表;

(2)慢;正。

【解析】

(1)根据v=

,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

(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可以延长气泡运动的时间;小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则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6分)

22.(2019•张家界模拟)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 刻度尺 和 秒表 。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

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

 增大纸锥下落高度 。

(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纸锥的质量 (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

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分析】

(1)根据速度公式v=

可知测量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

(2)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下落的高度和受到的阻力有关;

(3)分析纸锥在下落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4)自由下落的物体做加速运动,匀速运动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变速运动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

(1)由v=

可知,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

(2)纸锥下落的时间短,是因为纸锥下落的高度短,或受到的阻力小,因此可通过增大纸锥下落高度或增大纸锥截面来增大下落时间;

(3)①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4)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运动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是变速运动,因此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说法正确。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运动时,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匀速运动。

说法错误。

③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v=

.说法错误。

④如图,小球在B位置到D位置,小球进行匀速运动,小球在任意一点的速度都相同,求出平均速度即为小球在C点的速度,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

v=

.说法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

(1)刻度尺;秒表;

(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D。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6分)

23.(2019•双清区模拟)2018年3月14日,河南焦作的薛先生自称驾驶的奔驰汽车定速巡航失灵,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狂奔近1小时。

后来,经过第三方检测,证明薛先生说谎。

1公里=1千米

(1)“120公里的时速”等于多少m/s?

(2)“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狂奔近1小时”,通过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3)小明上学距离2.4km,如果以120km/h的速度运动,小明上学只需要多少秒?

【分析】

(1)根据1m/s=3.6km/h进行单位的换算;

(2)已知速度和运行时间,根据v=

计算路程;

(3)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v=

计算时间。

【解答】解:

(1)因为1m/s=3.6km/h,

所以,120km/h=120×

m/s≈33.33m/s;

(2)根据v=

可得,通过的距离:

s=vt=120km/h×1h=120km;

(3)如果以120km/h的速度运动,小明上学需要的时间:

t′=

=0.02h=72s。

答:

(1)“120公里的时速”约等于33.3m/s;

(2)通过的距离大约是120km;

(3)小明上学只需要72s。

24.(2019•潮南区一模)锡地铁(WuxiMetro)是服务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使无锡成为自深圳、苏州、宁波后,第4个独立拥有地铁的非省会省辖市。

(1)他测得地铁从梅园站出发到达荣巷站的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的“XX地图”上截取了一张地图(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是 2.00 cm.若地图上的1cm等于实际路程0.3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18 km/h。

(2)如图乙所示为某乘客在站台上的候车场景,当列车进站时,以 列车 (选填“站台”或“列车”)为参照物,该乘客是运动的;

(3)如表是某次地铁二号线的运行时刻表。

请求出列车由大王基站到梁溪大桥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站次

站名

时刻

里程/m

1

梅园开元寺

6:

30

0

2

荣巷站

6:

32

600

3

小桃源站

6:

34

2175

4

河埒口站

6:

36

3385

5

大王基站

6:

38

4655

6

梁溪大桥站

6:

40

6155

7

五爱广场站

6:

42

6975

8

三阳广场站

6:

44

7855

(4)图丙能大致描述出出列车从进站到出站的运动规律的是 C 

【分析】

(1)由图读出两站间的距离,注意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根据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可得两站间实际距离,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由大王基站到梁溪大桥站的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

求出平均速度。

(4)进站到出站先减速停站乘客上车再加速,据此分析。

【解答】解:

(1)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所以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2.00cm;

由题知,地图上1cm等于实际0.3km,所以两站间实际距离s=2×0.3km=0.6km=600m,

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

v=

=18km/h。

(2)当列车进站时,站台上的人相对于的列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3)由表中数据可知,大王基站到梁溪大桥站的时间t=2min=120s,

全程的路程s=6155m﹣4655m=1500m,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2.5m/s;

(4)进站到出站先减速停站乘客上车再加速,故选C。

故答案为:

(1)2.00cm;18;

(2)列车;

(3)由大王基站到梁溪大桥站的平均速度为12.5m/s;

(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