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717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docx

九年级物理全册计算题专题复习新人版

计算题专题复习

计算题作为中考的备考题型,除了出现在综合计算题外,往往还会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之中。

考点涉及声学、光学、热学、电学与力学,下面对中考计算题八年级物理部分各考点及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望对同学们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考点一:

密度表达式:

 

例1(2010年省市中考题):

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   )

 

A.400㎝3  B.350㎝3  C.250㎝3  D.200㎝3

 

解析:

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证明m瓶+m水=m瓶+ρ水V=m瓶+1g/cm3V=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证明m瓶+m酒=m瓶+ρ酒V=m瓶+0.8g/cm3V=350g。

解方程组得V=250㎝3。

 

参考答案:

C

 

例2(2011年省葫芦市中考题):

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

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2㎏,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

(石头吸水不计,g取10N/㎏)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石头排开水的质量:

m排=0.56㎏+2㎏-2.36㎏=0.2㎏,石头的体积:

V石=V排=

=0.2×10-3m3

 

(2)石头的密度:

ρ石=

=2.8×103kg/m3

 

(3)偏大。

因为石头吸水后,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根据公式ρ石=

知,石头的密度是偏大的。

 

考点二:

速度公式:

 

例3(

2011年省葫芦市中考题):

如图2-1是某运动员训练时的s-t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知:

 

 

(1)运动员在AB段处于  

      (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OA段运动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km/h。

 

解析:

(1)AB段路程s不变,所以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

 

(2)OA段和BC段运动时间都是6min,但OA段通过的路程是2.0km,BC段通过的路程是1.0km,所以OA段运动的速度大于BC段运动的速度。

 

(3)

=

=12km/h。

 

参考答案:

(1)静止   

(2)大于   (3)12

 

例4(2011年省市中考题):

2011年2月14日,美国“星尘号”探测器逐渐飞近坦普尔1号慧星,探测器间歇性地向慧星发射       (电磁波/超声波/次声波)信号,当发出信号      s后就能接收到经慧星反射回的信号时,即可断定两者间距为180km(V电磁波=3×108m/s,V声=340m/s)。

此时探测器上的照相机自动拍摄得到如图2-2所示的慧星图片,若像距为15㎝,则镜头的焦距为略      (大于/小于)15cm。

 

 

解析:

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探测器间歇性地向慧星发射的是电磁波;根据公式v=

=1.2×10-3s算出信号经慧星反射回所需的时间;照相机原理是当物距u>2f时,像距f<v<2f。

 

参考答案:

电磁波  1.2×10-3   大于

 

例5(2011年省市中考题):

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

 

(1)刹车过程中轮胎发热升温,     能增加,这是由                 引起的。

 

(2)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解析及参考答案:

(1)   做功

 

(2)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

s1=vt1=20m/s×0.3s=6m;

 

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

s2=vt2=20m/s×0.7s=14m;

 

多的反应距离:

△s=s2-s1=14m-6m=8m。

 

考点三:

重力大小G=

 

例6(2011年广西市、市中考题):

一个桥头立着如图3-1所示的限重标志牌。

这座桥面受到的压力超过        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

当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取g=10N/kg)

 

 

解析:

G=

=20×103kg×10N/kg=2×105N。

 

参考答案:

2×105   竖直向下

 

考点四:

二力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合力为零

 

例7(2010年省义乌市中考题):

如图4-1,用100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当压力减为50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5牛   B.10牛   C.40牛   D.50牛

 

解析:

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说明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

竖直方向上有重力10牛竖直向下,故摩擦力也应该是10牛,方向竖直向上。

 

参考答案:

B

 

例8(2011年省市中考题):

如图4-2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50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N,方向是          

 

 

解析:

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说明跳伞运动员和伞所受到的合为为零。

 

参考答案:

750   竖直向上

 

考点五:

杠杆平衡条件:

 

例9(2011年省东营市中考题):

如图5-1所示,独轮车车身及车上物品总重力G为300N,作用线如图,O点为车轴。

将车把抬起时,作用在车把竖直向上的力至少为    

    N。

独轮车属于        (选填“省力”、“费力”)杠杆。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得F=

=

=90N

 

参考答案:

90   省力

 

例10(2011年省市中考题):

如图5-2所示,长度为2L的轻质细杆可在竖直面绕竖直墙壁上的固定转轴O无摩擦地转动。

AB为一段长度为1.5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绳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将绳的两端AB分别与墙

壁及杆相连,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则杆的末端C处可悬挂的最大重力为  。

 

 

解析:

当∠ABO=450时,绳AB承受的拉力的力臂最大,即

=

=0.75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

=G·OC得G=

=

F。

 

参考答案:

3F/8

 

考点六:

滑轮组公式:

F=(G动+G物)/n,其中n为承重绳子的段数

 

例11(2011年广西市中考题):

如图6-1所示,利用四种机械分别提起同一个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解析:

定滑轮不省力,F1=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F2=1/2G;F3=1/3G;第四个图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公式G×2=F4×3得F4=2/3G。

 

参考答案:

C

 

例12(2011年省市中考题):

图6-2中,三个物体的重力均为100N,a图中在力F1的作用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杠杆的重及摩擦,则F1=      N;在b图中,不计绳和动滑轮的重及摩擦,则F2=      N;在c图中,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是10:

1,不计摩擦,则F3=       N。

 

 

解析:

a图中由F1×8=100N×2得F1=25N;b图中,F2=

×100N=50N;c图中,根据

得F3=

=10N。

 

参考答案:

25  50  10

 

考点七:

压强公式:

 

例13(2011年省中考题):

研究表明,太阳光对被照射的物体也具有力的作用,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太阳帆的面积为1×104m2,正对太阳时受到光的压强为9×10-4pa,则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为    N。

 

解析:

根据公式

得F=Ps=9×10-4pa×1×104m2=9N。

 

参考答案:

9

 

例14(2011年省中考题):

一块写有校训的花岗岩石料质量为31.8t、密度为2.65×103kg/m3,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m、宽2m、高0.5m的水平基座上(如图7-1所示),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12m2。

已知砖的密度为2.05×103kg/m3,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

(g取10N/kg)

 

 

求:

(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2)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析及参考答案:

(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V石=

=12m3;

 

(2)石料对基座的压力:

F石=G石=m石g=31.8×103kg×10N/kg=31.8×104N;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p石=

=1.5×105pa

 

(3)基座受到的重力:

G基=m基g=ρ砖Vg=2.05×103kg/m3×(4m×2m×0.5m)×10N/kg=8.2×104N;基座对地面的压力:

F=G石+G基=31.8×104N+8.2×104N=4×105N;基座对地面的压强:

p=

=0.5×105pa。

 

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石:

p=1.5×105pa:

0.5×105pa=3:

1。

 

考点八:

液体的压强公式:

 

例15(2011年天津市中考题):

如图8-1,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

ρB=1:

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

PB=1:

3,则(     )

 

 

A.它们的高度之比hA:

hB=2:

3   B.它们的高度之比hA:

hB=3:

4

 

C.它们的质量之比mA:

mB=2:

3   D.它们的质量之比mA:

mB=1:

3

 

解析:

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的压强可运用公式

分析。

设ρA=1,ρB=2,PA=1,PB=3;所以

;故hA:

hB=

=2:

3。

 

圆柱体A、B粗细相同说明底面积相同:

=1:

3

 

参考答案:

AD

 

例16(2011年广西市中考题):

如图8-2所示,边长分别为0.2m和0.4m的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质量为16kg,物体B的质量为32kg,g取10N/kg。

求:

 

(1)物体A的重力;

 

(2)物体A的密度;

 

(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把A物体从其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B物体上,使A物体剩余部分和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计算所截取质量△m;若把B物体从其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A物体上,此时B物体剩余部分和A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否相等?

请说明理由。

 

 

解析及参考答案:

(1)物体A的重力:

GA=mAg=16kg×10N/kg=160N;

 

(2)物体A的密度:

=2×103kg/m3;

 

(3)把A物体从其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B物体上,使A物体剩余部分和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即PA=PB。

 

所以

,即

,解之得△m=6.4kg。

 

原来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

PA=

=4000Pa;

 

原来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

PB=

=2000Pa。

 

B物体从其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m的部分,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用公式

分析,因为高度和密度不变,所以压强仍为2000Pa。

将切去部分叠放在A物体上,根据公式

,地面的受力面积S不变,压力F增大,压强P增大,所以A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将大于4000Pa。

故B物体剩余部分和A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不相等。

 

考点九:

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计算规律:

固体先算压力,再算压强;液体先算压强,再算压力

 

例17(2011年省市中考题):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的一座深海油井爆炸起火,原油在深海井口泄漏,造成了生态污染。

为堵住漏油井口,石油公司派出了多个水下机器人潜入到海底作业。

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断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机器人下潜到1500m深的漏油井口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如果漏油井口的面积为0.2m2,测海水在这块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为          N。

(取ρ海水=1×103kg/m3,g=10N/kg)

 

解析:

液体先

算压强,再算压力。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深度h增大,受到水的压强不断增大。

机器人下潜到1500m深的漏油井口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

=1×103kg/m3×10N/kg×1500m=1.5×107Pa。

如果漏油井口的面积为0.2m2,测海水在这块面积上产生的压力F=ps=1.5×107Pa×0.2m2=3×106N。

 

参考答案:

增大  1.5×107   3×106

 

例18(2011年上海市中考题):

如图9-1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解析:

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说明ρ甲>ρ乙。

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根据公式

可知:

PA>PB;又根据F=PS=ρghS=ρgV=mg,因为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FA>FB。

 

参考答案:

 

例19(2010年省市中考题):

将重为2.5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课桌面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       N,压强为      Pa;如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解析:

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课桌面中央,压力等于其重力2.5N;压强

=250Pa。

正方体物块压强也可以用公式p=ρgh计算,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后,密度与高度不变,所以压强也不变。

 

参考答案:

2.5  250  250

 

考点十:

浮力大小之称量法:

F浮=G-F

 

例20(2011年省市中考题):

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0-1所示的实验:

 

 

(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

 

(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合金块的密度是             。

 

解析:

(1)用称量法测浮力的方法是:

先在空气中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再用公式F浮=G-F计算。

 

(2)阿基米德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根据公式F浮=G排=

,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合金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4)由图10-1可知,合金的重力为2.0N,合金的质量m=

=

=0.2kg;合金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2.0N-1.5N=0.5N;合金的体积即它排开水的体积:

V=V排=

=0.5×10-4m3;合金块的密度

=4×103kg/m3。

 

参考答案:

(1)甲丁乙丙(或丁甲乙丙);

(2)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不变;(4)4×103kg/m3

 

例21(2009年广西市物理中考题):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到的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物体A重4N,将物体A浸没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0-2所示,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N。

 

解析:

F浮=G-F=4N-3N=1N。

 

参考答案:

重力  1

 

考点十一:

浮力大小之压力差法:

F浮=F下-F上

 

例22(2003年省市中考题):

小同学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一天他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有一块长方体木块就动起了脑筋。

他先称出木块的质量为300克,然后将其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让它漂浮在水面(如图),再用刻度尺量得木块的下表面离水面有6厘米,经过上面的实验,小认为他能够求出与木块相关的量有

(1)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木块底面的面积。

请你帮小把它们求出来。

(g=9.8牛/千克)

 

解析及参考答案:

(1)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0×103kg/m3×9.8N/kg×0.06m=588Pa;

 

(2)木块在水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mg=0.3kg×9.8N/kg=2.94N;

 

(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下-F上得F下=F浮+F上=2.94N+0N=2.94N;木块底面的面积S=

=0.005m2。

 

考点十二:

浮力大小之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例23(2011年上海市中考题):

今夏,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姣龙号”将“接触”5000米深海,当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3米时,受到浮力的大小约为        牛;当其下潜至1000米深海时,该处海水的压强约为          帕;该潜水器从1000米深处继续下潜,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海水的密度近似取:

1×103千克/米3)

 

解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

F浮=G排=

=1×103kg/m3×9.8N/kg×3.3m=2.94×104N;当其下潜至1000米深海时,该处海水的压强:

p=ρ液gh=1×103kg/m3×9.8N/kg×1000m=9.8×106Pa;潜水器从1000米深处继续下潜,根据公式F浮=G排=

,ρ液和V排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将不变。

 

参考答案:

2.94×104   9.8×106   不变

 

例24(2011年市江津区中考题):

江津区镇有一个孩子们热衷的“水上行走球”游乐项目。

游戏者被关进了一个直径2.5m的大塑料球中,充气后封闭起来,然后连人带球被推进水中,游戏者在球中玩耍时,球始终浮在水面,如图12-1所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塑料球和球气体的质量共计为15kg,若某次游戏中游戏者的质量为55kg,求:

 

 

(1)塑料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塑料球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方立方米?

 

(3)水面下10cm深处水对塑料球的压强为多少帕?

 

解析及参考答案:

(1)球始终浮在水面,塑料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m球+m人)g=(15kg+55kg)×10N/kg=700N;

 

(2)塑料球排开水的体积:

V排=

=7×10-2m3;

 

(3)水面下10cm深处水对塑料球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考点十三:

物体浮沉条件之悬浮和漂浮时:

F浮=G

 

例25(2011年省市中考题):

把一个质量为60g、体积为100cm3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m1=      g;当把此物块轻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溢出酒精的质量为m2,则m2    m1(选填“>”、“=”或“<”)。

(酒精密度为0.8×103kg/m3,烧杯足够大。

 

解析:

物块的密度ρ物=

=0.6g/cm3=0.6×103kg/m3;因为物块的密度小于酒精和水的密度,即物块在水和酒精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其重力。

 

参考答案:

60  =

 

例26(2011年省物理中考题):

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l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

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l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3)(    )

 

A.5g   B.8g   C.l0g    D.16g

 

解析:

木块的密度ρ木=

=0.5g/cm3。

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和煤油的密度,所以木块在水和煤油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和煤油对它的浮力都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参考答案:

C

 

考点十四:

浮力大小之排液法:

F浮=

 

例27(2011年省市中考题):

一艘油轮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它受到的浮力为    N,在码头卸下8×105kg的燃料后,油轮排开水的体积是    m3。

(g取10N/kg)

 

解析:

受到的浮力F浮=

=5800×103kg×10N/kg=5.8×107N;卸下8×105kg的燃料后,m排‘=5800×103kg-8×105kg=5×106kg,油轮排开水的体积V=

=5×103m3。

 

参考答案:

5.8×107  5×103

 

考点十五:

功的计算公式:

W=Fs

 

例28(2011年省市中考题):

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

若拉力做的功为500J,则拉力的大小为      N。

 

解析:

根据公式W=Fs得F=

=20N。

 

参考答案:

20

 

例28(2010上海市中考题):

木块在大小为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2米,拉力做功为   焦,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牛;若木块重16牛,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焦。

 

解析:

拉力做功W=Fs=10N×2m=20J;木块沿水平面匀速前进,说明摩擦力等于拉力10N。

木块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零,根据公式W=Gh可知,0乘以任何数等于0,所以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0。

 

参考答案:

20  10  0

 

考点十六:

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Gh

 

例29(2011新疆中考题):

某同学质量是40kg,在2011年体育中考“1min跳绳”测试中,她每次起跳的高度约5㎝,测试成绩是150次,1min该同学克服自身重力做

功约为   J,平均功率约为  W。

 

解析: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W=Gh=mgh=40kg×10N/kg×0.05m×150=3000J;平均功率p=

=50W。

 

参考答案:

3000  50

 

例30(2010省市中考题):

如图16-1所示,有一重为150N的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了80cm滚出桌面,0.5s后落在离桌面边缘水平方面上2m的地面上。

若桌高1.25m,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力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