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716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界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世界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世界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世界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docx

《世界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地理.docx

世界地理

名词解释

1.世界地理研究地表各个系统(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分异现象的学科。

2.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大气涡漩,是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的总称。

3.沙漠化土地滋生生物的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和破坏了生物的潜力。

4.地域分异规律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元的现象。

反映地表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叫之。

或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

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5.海岸带海岸带以超出地理上的潮间带的区域,向陆地延伸至海岸线以上100km和向海洋扩展到领海范围,包括沿岸岛屿。

6.民族同化;指在一定的地蜮范围内有些民族的民族特性的消失,也就是指部分民族的消失。

7.离散型板块边界即大洋脊的轴部两侧半块相背运动,板块受到拉张而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是板块的增生边界。

8.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特征。

9.ENSO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存在于全球热带东西方向的气压反相振荡,即所谓南方涛动现象与厄尔尼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因而合称ENSO。

10.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11.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纬向地带的变型。

12.梯度流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等压面的倾斜,海水在压强剃度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叫之。

13.厄尔尼诺:

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只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14.整体性包括三方面内容:

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动态演变性。

15.风海流是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海流。

16.区域性的中心地本质是形成了高级的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和具有强大的对外作用功能。

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创新能力强。

17.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特征,在地中海地区分布最广,最为典型名之。

也叫亚热带夏干气候。

18.拉尼娜现象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降雨量增大的现象,也是全球气候异常的一种信号。

19.地域产业结构主要包括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既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诸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组合形式;和在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及其组合形式。

20.经济地域系统指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分工不断深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态、结构复杂、网络发达的空间地域体系,它是由经济地带系统、经济区系统、城市地域系统、地缘经济地域系统和类型区系统等所组成的庞大的复合地域系统。

21.产业转移主要指土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的不断加快,导致产业的扩散,同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现象。

22.象征经济包括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信贷流动及其多种金融创新(衍生)工具市场在内的,同世界商品、劳务贸易相对应。

23.产业空洞化产业向周围地区和国外转移,引起本土和产业中心产业减少的现象。

24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由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受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的交货地点所进行的一种货物运输

25.纬向地带性规律:

是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呈东西带状,致使受其影响的温度、降水、蒸发、气候、分化、成土过程和植被等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26.大陆架制度: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公约》,对大陆架的界定作了重新修正,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

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以其陆地领地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其组成部分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并对大陆架宽度做出进一步规定:

地理上大陆架外缘宽度不足200海里的,可以将大陆架外部边界扩展到200海里,超过200海里的规定期不得超过350海里或不超过2500米等深线100海里。

27.世界经济一体化:

遍布世界各地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使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进入了国际的分工体系中,从而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对自己有利的产业,并从其它国家和地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其它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填空题

1.太平洋和大西洋通常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所处的67°W线为界。

2.按照板块运动理论,据大洋发展阶段的划分,大西洋处于成年期;贝加尔裂谷为胚胎期。

3.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中心洋流呈顺时针方向,由北赤道暖流、黑潮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4.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海土,其组成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为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文缩写ASEAN.

6.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热带湿润地区,遍布着游耕农业,小农农业和种植园经济。

7.西亚水资源之争主要发生在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

8.西亚石油经济的显著特征是生产的高度集中和加工能力弱。

9.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把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10.区域性的中心地的本质是形成了高级的经济结构和具有强大的对外作用功能。

11.太平洋和印度洋通常以通过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147°E线为界。

12.亚热带夏干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其气候的主要特征。

13.地球气候变化史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的气候变化。

14.整体性包括内在联系性,空间组织性,动态演变性为主。

15.围绕亚速尔高压的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加拉力寒流。

1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

持续的关键是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

17.陆地寒带的人们生产活动以渔猎,游牧为主。

18.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域形态首先是世界经济发展在地域上表现出来的格局,是一种态势;其次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形式,其表现方式如中心地,条带,轴,边沿区等。

19.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地区中部的城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该城为圣地。

20.日本的国土构造由首都圈,地方圈和中间地带组成。

21.按板块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和平错型。

22.按大洋发展的阶段,东非大裂谷被视为大洋发展的胚胎阶段,亚丁湾已经进入了幼年期,太平洋处于衰退阶段,地中海可代表大洋发展的衷了期。

23.前寒武纪时期陆地上没有生物,海洋生物也比较单一,到了泥盆纪,大地才披上绿装,到了石炭二叠纪的植被已有明显的分带。

24.洋流可分为梯度流、风海流、补偿流。

25.海洋资源包括: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水及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五个方面。

26.世界三大宗教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和北亚为中心的伊斯兰教,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

27.世界经济在空间上的规律是地理不平衡、地理集聚、地理扩散和它们的空间表现形式。

28.可持续发展核心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此外还强调系统、公平与和谐观。

29.世界自然地理研究内容所具有的两大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

30.大西洋大陆边缘是在海底扩张、大陆离散的背景中,通过冷缩沉陷和均衡沉陷不断加积,逐渐塑成的。

31纬向地带性规律是以温度(热量)和水分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于地表的综合表现。

32.前寒武纪,亚洲首先出现了最初的古老板块,包括西伯利亚板块、中轴古陆、印度地块和阿拉伯地块。

33.地球气候变化史可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的气候变化三个阶段。

34.地震通常发生在岩石圈中物质和能量转换作用活跃并容易破碎的部位,全球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印度尼西亚。

35.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产生的纬向地带性变形,地区性是非地带性因素叠加了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6.大洋表层环流主要是有稳定的盛行风引起的风海流,另外在深层也同样存在着海水循环,叫垂直环流。

3沙漠化实质使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

38.知识经济的分布实质上是高素质人才与创新活动的地理分布。

39.世界海上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湾沿海海域。

40.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具有三层含义:

即人际、代际和区际。

42.世界大陆桥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世界营运中的主要陆桥运输有西北利亚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北美大对桥。

43.经济地域系统是由经济地带系统、经济区系统、城市地域系统、地缘经济地域系统等组成庞大的复合地域系统。

44.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和小麦种植,主要集中与北纬和南纬25-5525-40的地区。

45.世界制造业地带主要有西欧工业地带、北美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和亚太东部工业地带。

46.西亚是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宗教发源地,按其生产时间的先后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西亚人口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外地劳工的存在。

47.按照板块运动理论,关于大洋的发展阶段的划分太平洋处于衰退期;莱茵裂谷为胚芽期。

48.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文缩写为ASEAN;在东盟内部,还开展了一些次区域合作,如由泰国的普吉岛—马来西亚的槟城—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特区的成长三角称为新柔廖三角。

49.随着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韩国工业地域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东北部的首都工业圈和东南部的沿海工业区两个工业区,成为韩国工业的南北两极。

判断并改错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指地理环境各结构部分沿地理上纬线和经线分化成相互更替的各组成单位的现象。

错,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

2.欧洲气候的特征之一是海洋性显著,所以欧洲各地降水均匀,气候温暖。

错,降水从西向东减少,南部有干式气候

3.海洋上的自然带与陆地上的自然带相比,由于水体的运动性,各带间界限不明,海洋自然带没有陆地自然带多,没有非纬向地带。

4.哈马丹风是指7月西南季风吹入西北非陆地,1月份是从大陆吹向海洋的陆风。

错,哈马丹风仅指从北非热带大陆吹出的风,是单向的。

5.暖流能使经过其上空的气体增温、增湿,所以凡是有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任何时候都是温暖多雨的。

错,随风向变化,且洋流有离岸性质。

解答题

1.什么是板块?

板块边界可分成那些类型?

(1)板块指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根据边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规模。

(2)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离散型板块边界

2)汇聚型板块边界,又可分为俯冲边界和汇聚边界

3)平错型板块边界

2.韩国经济有什么特征?

(1)投入拉动下的经济增长。

(2)政府主导、财阀唱主角的经济结构。

(3)辅助产业对外依赖。

3.当前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1)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

(3)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4)生物多样性锐减。

(5)土地退化(森林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正在加速。

(6)还有病原体及疾病的扩散等也有全球性质。

4.城市化过程的内涵是什么?

(1)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大城市及都市地带的出现。

(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

(3)城市景观的扩散。

(4)多种形式网络的发展。

5.印度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⑴能源短缺,石油进口负担太重

⑵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⑶资金和技术对国外依赖性较强

6.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知识为主导的、以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将代替传统制造业经济。

(2)劳动力的主体将不再是工作在装配线上的工人,而成为信息工作者。

(3)经济活动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流,而代之以信息的流动,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4)经济活动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基本上是跨国经济或全球经济。

(5)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制度经济,跨国公司、政府和工会是经济舞台的共同统治者。

(6)由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技术扩散的高效性,信息社会中,无论个人或公共部门都将变得空前富裕,且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也回发生空前快速的变化。

7西亚地理环境的有哪些突出特点?

(1)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2)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的边缘多为山地环绕;

(3)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干燥和极端的大陆性是其显著特征;

(4)除两河外,大部分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

(5)自然景观以热带和亚热带荒漠为主,亦有一定的干草原分布。

8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4)多数大陆北宽南窄;

(5)某些分布有鲜明的特点;(6)大陆东缘有岛弧。

9我国世界地理教学与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

(1)突破了苏联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束缚;

(2)全球地理环境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受到关注;

(3)内容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4)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教学之中;

(5)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

(6)信息技术的应用。

10海岸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解决生境丧失

(2)水质下降(3)水文循环变化(4)海岸资源枯竭(5)海平面上升(6)全球气候变化。

11城市化引起的问题有那些?

1城市贫民2城市犯罪3城市交通问题4城市环境问题。

12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深度大,高差大;(3)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

(2)洋脊贯通四大洋

13各陆地自然带演化的特点是什么?

(1)赤道带和热带保留有第三纪植物群,风化壳和古土壤,物种最为丰富、古老。

(2)亚热带自然带变化比较大,现代植被主要由潮湿的热带森林植物群经旱化和温带种类加入及对新条件的适应等作用形成。

(3)北半球温带草原和荒漠带经多次演变旱化而成。

(4)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带经第三纪的扩展和分化形成目前景观。

(5)针叶林是从中新世开始形成。

(6)苔原带第三纪末期原植被冷化而成。

14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的分异规律有哪些?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份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

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叫地域分异规律。

广义的包括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向地带性。

狭义的仅指纬向地带性。

15简述海洋污染的种类?

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与赤潮、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16当代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资源问题的全球关注:

人口问题与世界贫困、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2)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跨国界影响

(3)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地退化正在加剧。

17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区别?

(1)把知识和掌握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2)在生产力领域,充分认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价值和充分掌握了现代技术基础上节约传统的矿物和生物资源,利用生命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发生物物种的、物质物理的和化学特性的、地球以外太空空间的和信息等的资源价值。

(3)在生产关系领域,人类开始从生产制度上和信息传递的速度上开发生产力。

(4)在对资源认识上,强调人力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认为高素质的和掌握了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的人力资源占据资源的主导地位。

18亚洲地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地势最高的大陆。

(2)地势起伏极端,地型类型复杂。

(3)中南部高,山脉组合成群成带。

(4)大陆东缘有岛弧。

19什么是整体性?

整体性的内容有哪些?

所谓的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合为一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1)内在联系性;

(2)空间组合性;(3)动态演变性。

20.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有那些?

(1)海洋运输空间开发

(2)海洋生活与生产空间开发

(3)储藏和倾废空间开发。

21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

(1)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

(2)城市景观的扩散

(3)各种形式网络的发展

22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产活动集中的主要基础条件有哪些?

(1)原料充分

(2)燃料、动力资源优势(3)人口众多,主要消费地(4)既有科技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也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5)扼居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临海位置交通和区位条件优越。

23全球经济区域性的中心有哪些?

(1)欧洲经济中心

(2)北美经济中心(3)亚洲经济中心。

24简述世界农业主要地域类型

(1)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

(2)季风型水田农业

(3)自给型旱作农业(4)地中海型农业

(5)热带种植园农业(6)高度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7)干旱粗放农业(8)绿洲农业

(9)沿海鱼业(10)原始农业

(11)寒带养鹿、狩猎、捕渔业(12)城郊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

25战后世界经济贸易有什么新特点?

(1)高速增长

(2)管理贸易时代(3)跨国公司成为推进器(4)象征经济(5)发展中国家贸易上升。

26、简述东南亚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点?

(1)发展制造业

(2)传统产业部门改造(3)实行对外开放。

27简述世界人口移动的特点。

(1)规模变小

(2)移民地区对移民选择(3)难民增多

28.印度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能源短缺石油进口负担太重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3.资金和技术对外依赖性较强

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陆地中纬度工业分布集中的原因。

(1)世界工业发展的过程及现在的格局特征。

(2分)

(2)工业格局的形成是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人类社会活动等许多方面有关。

(3)从原料地来看,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世界的主要铁矿有大部分分布在该地带的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和中国。

(2分)

(4)从燃料与动力来源地来看,全球煤炭地质储量目前已知约为148110×108t,北半球拥有煤炭总地质储量的92﹪以上,其中30°~70°N的中纬度地区是主要的含煤带,占有世界70﹪以上的煤炭地质储量。

(2分)

(5)从消费地来看,世界人口的大多数集中在占地球面积不到1/3的陆地上,其中亚洲大部、欧洲大部和非洲南部就占世界人口的75﹪以上。

(2分)

(6)从人力资本集中地来看,这里既有科技实力相当雄厚的发达国家,也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2分)

(7)从交通与区位条件来看,这里扼据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临近海洋的国家先后在沿海地带发展了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使沿海地带成为世界生产力局部的重心地带。

(2分)

(8)与自然条件的关系(2分)

2试分析论述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基础,并分析评价各区发展的优势及不足。

(1)亚洲地理概况(2分)

(2)亚洲地形的特点;(2分)

(3)亚洲气候的特点;(2分)

(4)亚洲植被土壤的分布特点;(2分)

(5)各种因素组合概况及地域分异特点;(2分)

(6)六大区的划分及各区的整体性。

(3分)

(7)各区的发展优势及不足分析。

(3分)

3自然带的含义形成出发分析论述自然带演化的意义。

(1)自然带的定义;(2分)

(2)自然带的形成因素分析;(5分)

(3)自然带的演化,即各自然带的演化和形成过程;(5分)

(4)自然带的意义。

(4分)

4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分析论述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技术的阶段性发展)(2分)

(2)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特征;(技术手段、资源、对自然的态度、产生的问题、主导产业、社会组织形式、消费方式、发展方式、人类行为影响的范围)(3分)

(3)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包括原始和传统农业;(4分)

(4)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4分)

(5)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

(3分)

5试从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论述人地关系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

.1人地关系的内涵;2.采集狩猎社会;3.农业社会;4.工业社会;5.信息社会;

各阶段分析时从主要技术手段、利用的主要资源、能源、对自然的态度、人口的增长、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主导性产业活动、社会的组织、发展、消费方式、人类活动的影响范围等方面论述。

6试讨论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冰川在第四纪时的分布。

(2)冰川对地形的影响。

(3)冰川对水文网发育的影响。

(4)冰川对植被—土壤、生物界的影响。

(5)冰川对整个自然带变迁和移动的影响。

(6)自然界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对整个自然界产生影响。

7试从日本经济发展轨迹出发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道路或措施的选择和国际环境的关系。

(1)经济发展轨迹(说明各阶段产业结构的特点)

1)明治维新与近代化

2)对外扩张和工业化

3)二战后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

4)石油危机以后的结构调查与低速增长

5)今天的世界经济大国

(2)各阶段国际环境,尤其是二战后和石油危机以及近代

(3)日本采取的发展措施和方向4分析二者的关系.

8试从世界地理角度出发,谈谈你对西亚局势动荡问题的看法。

(1)西亚民族、种族、宗教构成复杂,自然条件独特;局势动荡现主要发生可以从民族和宗教冲突、石油和水资源争夺两个方面考虑。

(2)民族和宗教冲突主要有:

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塞浦路斯、库尔德人问题、阿富汗问题、土尔其问题等。

(3)石油经济,又以石油出口为主,外国资本和技术占绝对优势,导致与国外资源需求国之间的冲突不断;由于石油资源分布的相对集中性,国家间争夺石油资源和石油输出管线和港口产生摩檫石油发生。

(4)水资源:

主要在约旦河和两河流域。

(5)外国财团和政治团体对西亚的干涉.

9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分析论述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技术的阶段性发展)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特征;(技术手段、资源、对自然的态度、产生的问题、主导产业、社会组织形式、消费方式、发展方式、人类行为影响的范围)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包括原始和传统农业;

(2)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

(3)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

10.近年来中国南海问题愈演愈烈,试用所学有关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中国南海问题概况

(2)与越南之间的磨擦

(3)与菲律宾之间的磨擦

(4)与马来西亚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