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409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docx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

打造三晋第一风景道开发娘子关大峡谷生态旅游线刻不容缓

作者:

张风瑞

  ●在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乃至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风景道是一种理想的旅游形式,是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风景道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国际上近年来新兴的热点旅游项目。

以熟悉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确保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条大峡谷西起乱流村的开河寺,东至娘子关景区,沿途经五大山脉、三大水系和15个镶在山崖河边的村庄,占地面积大约99880公顷,有自然与人文景观170多处,景点300余个,特别是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遗址。

这些文化遗址震憾人心,令人拍案叫绝,称得上是山西境内的旖旎风光。

●旅游专家在考察调研时对这条大峡谷作出评估:

“风光旖旎(yǐnǐ),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刀削斧劈的悬崖,有千姿百态的山石,有如练似银的瀑布,有碧波荡漾的深潭,有雄奇壮丽的庙宇,有引人入胜的溶洞,有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山有水,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这里还有陡峭绝壁上开凿的古栈道和铁路公路隧道,充满了历史人文内涵,是海内外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胜境”。

  一些知名的中外旅游专家在考察了我市桃河乱流村开河寺至娘子关风景区这一太行大峡谷段后,经过论证得出的结论是:

“这条大峡谷最据有打造第一条风景道的条件。

  什么是风景道?

为什么要打造风景道?

为什么说这里具备打造山西第一条风景道的条件?

  风景道这个概念在我国尚未普及,简单地说,风景道就是“一种通过线将点、面状的旅游景区景点连接成网状旅游目的地,把旅游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

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的和增进游憩价值的景观道路,是交通价值、景观价值、历史价值、自然价值、文物价值等多种价值的融合。

”这就是风景道的基本定义。

  目前,世界各国旅游发展的潮流就是开拓各自独特的风景道景观。

  风景道概念起源于1930年,美国在修建蓝岭风景道时首次正式提出。

此后,风景道在欧美等国家被接受从而迅速发展。

其理念被规划者广泛应用,这个理念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199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风景道计划”,评选出了32条泛美风景道和133条国家风景道。

这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风景道建设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交通道路费用,而且还可以成为旅游品牌促进交通、旅游、景观、文化、环境等学科间交流和进步并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目前我国风景道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旅游总局正在酝酿建立国家风景道体系。

  阳泉桃河平定境内的这条风光旖旎的大峡谷,能不能打造成为山西东部第一条风景道呢?

  阳泉能不能成为山西率先打造风景道的城市?

  白云书记指出:

“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

”桃河流域的通京古道是阳泉最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文化内涵,是阳泉旅游文化的根与魂。

  为了说明打造阳泉风景道的可行性,我们先从桃河说起。

明清通京大道的文化资源

  有人说桃河是一条灾害河,这话说得不对。

怎么能把哺育阳泉世代人民的母亲河说成是灾害河呢?

桃河之所以变成“害河臭河”,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原先阳泉的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垃圾污水一股脑儿地排入桃河,使母亲河变成了“害河臭河”。

2002年,阳泉市政府花费两个多亿进行“治桃工程”。

但是在下五渡以下至白羊墅河段仍然是垃圾成堆,目不忍睹,那里仍然是“害河臭河”。

  2009年,阳泉市分管旅游的领导和平定县有关人员沿着桃河两岸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其目的就是如何从这里打造出一条风景道。

  在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桃河沿线是我国西部通往北京的通京大道。

在这条大道边,有着几百年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条大道在古代也是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

这条大道也是北京沿太行山西麓向西一线的官道,是我国西部地区进入京城的必经之途,即古代所说的“太行山麓大道”。

自古以来有多少朝廷命官以及商贾百姓从古道上迤逦(yǐlǐ)而过,最后进入古道的尽头——京城。

  当年,这条官道绵延横亘千里之遥。

中国有一句谚语“条条大道通北京”,这句谚语的起源就是通京大道的修建。

在古代建筑奇迹中最著名的就是“通京大道”——以首都北京为中心面向全国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娘子关是古代西部通京大道的咽喉之地,沿途有许多驿站。

驿站的作用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及提供过往官员休息服务的场所。

古代的驿站相距20华里。

在两个驿站中间,每隔三里路设一个地堡。

从平定县城至娘子关大约60华里,设有驿站3处,每个驿站有马30匹,马夫20人。

设堡有十几处,在这段路沿途几乎每个村庄都设有堡。

堡有水井,饭店,以供人马专用。

  桃河通京大道是山西通京东大门的出口,距北京450公里。

平定人有“九百里进京”的说法。

桃河古道沿桃河南岸而下出娘子关而直通北京,起点是平定古州城。

  为了说明古代的桃河,这里不得不从古代平定州的通京大道说起。

  平定古代的通京大道起点是红牌楼。

从西城门而出,大约一公里处,有一座高大的石牌楼,牌楼上的题字是:

天下第一州。

还一副楹联:

右联是:

科名焜耀无双地;左联是:

冠盖衡繁第一州。

横联:

文献名邦。

  平定“文献名邦”的说法就来源于此,据说“文献名邦”是嘉庆皇帝的题字。

传说嘉庆三年,平定古州三县参加科考的学子有80名,其中就有72名得中。

这一下子惊动了嘉庆皇帝,于是提笔写下了“文献名邦”四个字。

  平定城通京大道是从西门而出,过了红牌楼后,第一个驿站俗称“头道寺”。

头道寺是平定人的俗称,正规叫法叫文昌庙,这是一座庞大的寺庙建筑群,高大的阁楼上刻着三个大字:

文昌阁。

庙坐西朝东,对面(东面)是一排溜儿砖房子,这些房子专供进京的官员或者回城的官员在这里洗尘。

  距离文昌阁不到50米是二道寺(后来的义井煤矿驻地),一个拱形宽阔的石阁通道。

阁顶上是一座寺院,路旁有个醒目的石碑,用隶体刻着两个红字:

支颐。

这是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书法家张穆所书,石碑下方有张穆的签名。

  石阁下是一段石铺的坡路,石板路光溜溜有硬车轮子几百年压下的深深沟槽。

出了二道寺,就意味着踏上进京九百里的征途。

这一段古大道及平定城的以上建筑在学大寨修建土地时已经被全部捣毁,原貌遗址已面目全非。

  如今,这条古代通京大道从平定红牌楼至白羊墅桃河段已经荡然无存。

从平定管辖的乱流村至娘子关的桃河下游顺流而下依然留存着古代通京大道丰厚的文化遗迹。

可以说桃河下游是打造山西第一条风景道最好的旅游线路。

  这里首先简介一下古代的这条通京大道。

通京大道正规叫法叫“通京驿道”,前后已有600年的鼎盛时期。

这条通京驿道平定段修建于明代洪武九年(1376),古称“东达京都、西抵川陕”的陆路交通要道,清乾隆年间这条驿道已经成为相当规模的晋京大道。

沿途建有驿馆、驿卒房、茶楼和拴马场等设施。

据说,一些官员和客商在各个驿站或堡落脚小憩,看到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欣然把家属从老家迁来,定居下来,形成沿途各个村庄。

沿途的十几个村庄的诞生都与通京大道或驿站有关,如白羊墅村、乱流村、移穰村、岩会村、程家村和上、下盘石村等村落的形成都与这条通京大道有关。

  1905年,正太铁路修至平定州的平潭村。

从此山西有了铁路,有了火车。

此后,北洋政府“裁汰驿站,开办邮政”的命令把通京大道及众多的驿站淘汰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昔日的通京大道及驿站早已走向消亡,但是通京大道及驿站留下了它的文化印记与古代文明遗址却永远闪放光芒,这是我们的历史遗产,可以说是我们现代文明基础的组成部分。

  现代的工业文明进程已经把昔日的文明淹没,但是我们从其废墟中仍然能感受或寻觅到沧桑中古代文明的丰采。

古色古香的建筑遗址传达出历史文化的繁荣信息,透过那些原始信息能让我们触摸历史,品味它的古老与苍凉。

尽管老树枝桠、断壁残垣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但是在陈旧与古朴中的的文明遗址,会让人解读中华民族太行古道历史文化的久远与伟大。

  如今,在阳泉人的眼皮子底下新发现了这条连绵长达60公里震憾人心的风景大峡谷,可以说这是阳泉人进入新世纪的重大发现。

这条大峡谷西起乱流村的开河寺,东至娘子关景区,沿途经五大山脉、三大水系和15个镶在山崖河边的村庄,占地面积大约99880公顷,有自然与人文景观170多处,景点300余个,特别是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遗址。

这些文化遗址震憾人心,令人拍案叫绝,称得上是山西境内的旖旎风光。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这条大峡谷的人文景观及自然生态景观和打造风景道的旅游资源。

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情

  旅游专家在考察调研时对娘子关大峡谷作出评估:

“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刀削斧劈的悬崖,有千姿百态的山石,有如练似银的瀑布,有碧波荡漾的深潭,有雄奇壮丽的庙宇,有引人入胜的溶洞,有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山有水,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这里还有陡峭绝壁上开凿的古栈道和铁路公路隧道,充满了历史人文内涵,是海内外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胜境。

  这条大峡谷还没有正式命名,平定县文物旅游局提出以“娘子关大峡谷”命名。

这个命名基本上能够体现出阳泉的品牌特色,出于文章需要,本文就暂以娘子关大峡谷命名。

  娘子关大峡谷大约60公里,在桃河两岸的山峦与溪边,昔日原始古道的人文景观依然清晰可见。

  桃河下游沿途两边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山势峻峭,壁立千仞,公路铁路穿梭于天然的峭壁岩洞之中,桥梁架设于深谷天池之上。

绵延百里,蜿蜒盘垣。

沿途的河水流淌不息。

河道两边的险山峻岭,时而起伏无边,峻峰奇异,气势磅礴;时而如龙似蛇,纵横千里。

沿路崖台梯叠,夷险交织,峭壁林立,纵横交错。

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千万年来自然形城,无一点人工雕凿痕迹。

  山与河的特点是:

山峰河流有奇有险,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集奇、险、幽、美于一体,有形态各异的峰、峦、壁、瀑、潭、涧,保持着大自然的原始自然形态,奇异的自然风光使人感到惊奇。

  绵绵大峡谷两边的山水与村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村落的房屋依山而筑,高低错落,浑然一体,巧夺天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河岸两边,颍水春耕、石坡垂钓,一派古朴境界,令人神往。

这条大峡谷就在阳泉人眼皮子底下,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呢?

原因是沿桃河而下的公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才修建,从公路上行驶才能领略到这奇异的原始山水。

  娘子关大峡谷有着独特的生态原始自然风光。

漫长的大自然演化沉淀与通京大道文化遗产的融合,形成的北方太行山区特有的地域性文化宝库。

就开发旅游产品而言,鲜明的地方特色资源是它开发风景道的生命力。

美国的一位旅游专家经过这段通道后说:

“开发中国的风景道体系,就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而言,娘子关大峡谷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有着不可忽视的打造风景道体系的前景,这是我在太行河谷发现最有价值的线路。

  在这条大峡谷中,可以探寻到被人忽视的鲜为人知的自然生态文化文化风情。

沿线充满了古村落、古建筑,巷道幽幽,古宅深深,到处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民风民俗和宁静的乡村气息。

沿线各个村落,鸡鸣犬吠,悠然生机,一派古色古香的韵味。

这里只举几个经历风雨侵蚀后呈现出沧桑古意、古朴宁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民居特色、具有原汁原味历史文化品位的村落,让我们寻幽探古,展示出它的特色文化底蕴。

  娘子关大峡谷沿线有8个村庄,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民居民宅古村建筑,各个村子的水系、街巷井然有序,古祠、古庙、古戏台、寨墙、寨门一应俱全,错落有致。

民居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环境高度和谐,石砖乌瓦,飞檐翘角,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这些民居建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点众多,有纪念性、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可以说是中国北方古村落完美的活标本。

  由于文字所限,这里仅以上盘石村为例介绍如下。

  上盘石村位于娘子关大峡谷中段南岸的公路边,倚山傍水,坐南朝北,由于新旧建筑的房子搅在一起,已经破坏了原有的“七星八斗”格局。

古村群中道路曲径幽深,两旁高墙耸立,古朴的小径四通八达,民居错落有致,不少明清宅院建筑恢宏壮观,大门、二门、照壁、天井、石刻门楣、雕镂门窗,无不让人赞叹古村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和精湛的雕刻技艺。

村中主要的古建筑有进士宅、司马院,约有30多处保存完整的明、清古代民居建筑。

  上盘石古村初建于元代延佑年间,民居古建筑群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明清古宅建筑中有丰富的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是一处研究我国太行地区明、清古代民居建筑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王宝义家的祠堂院内,虽然原建筑已经改造成为新屋,但遗留的砖雕牌楼文字清晰可见:

兄弟同科,父子进士,这是清同治11年上盘石王家父子三人一齐考中进士,由慈禧太后赐的匾额。

  王乃祥住的古宅院古朴浑然,门楼一条深深小巷,古式门楼,正宅约100平米,砖木结构,回廊厅堂,廊檐厅檐雕饰。

更为惊奇的是回廊厅堂左边厢房有清代建造的木式阶梯直通二楼。

这个二楼就是古代的绣楼,专供千金小姐居住。

整个二楼是木质结构,桃木雕饰,松梅竹菊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古宅大多由“一天井两厨房两厢房”构成,左右对称。

无论厨房还是房间,采光依靠天窗。

屋顶杉木密密而排,虽因年代的久远而呈棕黑色,但没有颓废变形,依然坚挺笔直。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所古院的平房顶上放着一口铸铁钟,铸有“嘉靖十九年”字样。

钟高约85厘米,钟口直径约50厘米,厚度3-6厘米,龙形悬钮,钟身上部开有六个圆孔。

钟身铸满了铭文和覆莲纹等纹饰,钟上铸有大量铭文,记载该铁钟为明嘉靖十九年村民出资铸造,铭文涉及大量铸钟相关僧俗人士名称,这对研究当地明代历史变迁、民俗、宗教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此精制的铁钟目前在国内也属少见。

该钟造型古朴稳重,线条优美流畅,文字秀丽工整,笔画清晰,起落有法。

铁钟肩部弧度较小,顶部较平,钟的腰身隐约见合模缝,具有典型的平定明代铸造特点。

这口古钟对于平定地区的历史和平定古代铸造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据说,这口铁钟是古代上盘石村的“镇村之宝”,可从“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经文中寻求到答案。

  这口明代古钟被一户村民保存,风吹雨淋地放在房顶上,但他们并没有认为这是珍贵的文物。

  娘子关大峡谷沿途的每个村庄,都是千年古村,传统文化物质遗产众多,底蕴深厚,大约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20多处,每个村子都有建于明清时代的庙宇、祠堂、进士宅,这些建筑的围廊、寝殿、廊间组成繁复的建筑结构,体现着古老的人文历史。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一部分古民居的屋脊已改成现代式样,但是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仍然可以感受到清代古建筑的风貌。

人们在那里生生息息,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原汁原味地体现着我国太行山区的民俗文化风情。

如果到这里游览探访,往往会听到许多关于通京大道的逸闻传说。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铁路的兴起,石太线成为山西进出的主要交通工具,繁盛一时的古代通京大道衰败了,有些历史遗迹也渐渐地不见踪迹了。

但是,古村群中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的古牌楼、古门楼、古街、古巷、古井、古塘、古树星罗棋布。

  我们从保留至今的古民居建筑中,可以遥想当年这条古大道不同凡响的历史沧桑,巷道幽幽,古宅深深,碉楼孑孑,这条古代通京大道留给人们的是历史的沉淀和思考。

  独特的太行人文景观

  1.开河寺(当地老百姓称佛爷庙):

开河寺位于阳泉郊区白羊墅村东与平定县乱流村接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铁路南边的一座小山背面,山峰突兀,松柏参天。

此寺创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

寺内有上、中、下三龛,大小佛像百余尊,佛像大者高4.4米,小者仅高0.12米,其造像风格和神态与大同云冈石窟佛像如出一辙。

开河寺,寺分上下两院,上院“开河寺”,下院“古雷音”。

有乔宇记游碑刻(1526年)等。

  开河寺石窟开凿于东魏至隋初,民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遭严重破坏,几乎所有的头像均被凿毁,但开河寺所有的洞窟和摩崖造像都有明确的开凿纪年题记,是晋东地区一处重要的石窟寺。

其造像风格和神态与大同云冈石窟佛像如出一辙。

殿前相传有东、西耳房、钟鼓二楼、戏台,俱被桃河水冲没。

大雄宝殿联云:

开河悬祥日,光明万姓享安康;桃水架慈航,普渡众生登极乐。

 

  开河寺于2002年重新整修,现已基本恢复原貌。

迦叶、普贤、阿傩、文殊四尊佛像各就各位,面像浑圆,栩栩如生。

开河寺依山傍水,有仙人桥、佛母洞、通天洞、天柱山、罗汉洞等胜景。

  2.白鸡寺:

沿桃河而下经过龙庄村,在青龙山的悬崖峭壁上,人工开凿,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为后唐时期建造。

                

  公元908年,李存勖袭晋王位,灭后梁,统一北方,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白鸡庙便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时期修建。

  传说,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

一是讨伐刘守光,攻克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

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

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

他在大破契丹时,曾在带领50万大军埋伏于青龙山的密林中,夜梦白鸡打鸣而起身伏击,大获全胜。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在伏兵的深山里修建了白鸡寺,把父亲交给他的三支箭供在白鸡寺。

公元926年,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

石敬瑭进军太原途中在龙庄村驻军,进入白鸡庙砸毁李存勖供奉的三支箭,改供释迦牟尼佛,从此白鸡寺成了佛教圣地。

当地的老百姓每年初一十五上白鸡寺燃灯供奉,寓意目标能够成功。

  1964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给田家英的信中说:

“近读五代史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

请你一查,告我为盼!

”为了便于查对,毛泽东还凭记忆书写了《三垂冈诗》: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又在诗后注明:

“诗歌颂李克用父子”。

  此诗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清代雍正年间进士严遂成,引起毛泽东瞩目的李存勖和他的父亲李克用,在当时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上,确实演出过威武雄壮的一幕。

毛泽东还指使田家英:

“有机会到娘子关内寻访一下那个白鸡寺”。

白鸡寺经历几朝几代,并没有引起历代人的关注。

虽然庙宇尤存,香火仍续,但是忽视了它的重大人文背景。

  3.圣寿寺:

仅平定境内共有圣寿寺有8个,寿圣寺的主要殿堂有:

大雄宝殿、玉皇殿、天王殿。

岩会的圣寿寺最具规模,建于北宋嘉佑九年。

寿圣寺遍及全国,据说,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无子,接堂兄儿子赵曙进宫抚养立为皇子。

公元1063年赵曙继位成为北宋第五代皇帝宋英宗,继位后尊生父为皇考,立庙纪念,宋英宗敕赐“圣寿寺”匾额。

凡是英宗生父赵允让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就建立寿圣寺。

英宗的生父曾经流落在上艾邑(今平定城),在岩会的山洞中避过难,故而在此修圣寿寺。

  圣寿寺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原寺已废,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依山而建,殿宇巍峨,雕饰精美。

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等,明、清时香火鼎盛。

寿圣寺建筑特点是飞檐门角,气势宏伟,寺居崖下,因地建造,规模严整,布局奇特。

  4.崇岩寺:

位于程家村附近的崇岩寺,是中国罕见的古代寺庙建筑,始建于唐代(公元690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

天授元年,皇后武氏(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称圣神皇帝。

武后出生在山西文水,对佛教大力推崇,佛寺兴建频繁。

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

“并州,朕之枌榆”。

传说,她当了皇帝以后,回乡祭祀,途经程家村时见河对面山上紫气缭绕,彩虹四射,佛象时隐时现,背倚翠屏,楼阁悬空,于是她下辇朝拜。

武则天祭祖完毕后,在并州下令在程家村对面半山上修筑崇岩寺。

据说,崇岩寺是武则天命名,全国只此一家叫崇岩寺。

  崇岩寺修建在半山腰上,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现存殿、亭、宇、廊、僧舍60余间,占地3000多平方米。

崇岩寺是全国少有的唐代建筑,其历史文化底蕴可与恒山悬空寺匹配。

明天启三年、清康熙六十年重修,上世纪90年代再次重修。

崇岩寺是砖砌拱型牌坊有“佛门圣地”四个篆书大字,拾阶而上,山崖上摩岩石刻着明代乔宇所题“悬崖寺窟”四字。

悬崖恍如刀劈斧削,仅有窄窄的一米左右的通道。

石阶蜿蜒,依崖而筑的寺门,嵌着一帧石匾额,阴刻横书“西方胜境”,落款为“明天启三年立”。

走近二门,砖拱结构,拱门上嵌石匾,横刻篆书“如是我闻”。

为大清宣统年间鸿胪寺序班杨凤藻所题。

寺门内两侧门洞内,两米多高四大天王塑像手执各色道具,狰狞可怖。

寺院内西天楼和禅房中间是单面椽檐长廊,檐下排列着历朝历代的石碑,其中有康熙六十年《重修崇岩寺记》:

  “——游于崇岩之上,睹古木之苍翠,观怪石之巍峨,少焉,登台而远眺,野鸟栖岩,已而入洞,仙境崆峒。

  石碑保存完好。

崇岩寺整体具“蛟龙潜形,苍鹰过涧”之气势。

  5.大禹剑刻佛:

在龙庄与上盘石之间公路南边有刀劈斧削耸入云端的垂直山壁,直指青天,气势磅礴,普天之下难得这样的山体景观。

更为称奇的是在半腰峭壁上有一石窟,石窟内有雕刻的一尊石佛。

相传这是大禹治水时劈开青石山峦,让桃水顺流而下。

为了不让山峦再往出延伸,大禹用剑在石壁上雕刻了一尊佛像。

这尊佛像是渊海佛祖,专门管水的佛祖,寓意“水出佛脚下”之意。

传说只是传说,其实这尊佛像雕刻出自北魏时期,大禹时期佛教未传入中国。

  6.古代藏兵洞与近代兵器库:

在巍峨的奇峰涧壑之间,在相连的悬崖峭壁上,有人工开凿的隐藏的石洞,这些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洞外树木隐蔽。

有些洞和浮桥相连,桥和洞在紫气缭绕中相映,真是“凌空横跨危崖半,极目凭栏忘胆寒”。

传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平定三秦、命令韩信领兵攻打赵国,出兵走太行山,途经下盘石,当时下盘石是个关隘,地势非常险要,路很窄。

韩信在半山腰上挖藏兵洞,伏击赵军,一举获胜,直取井陉口,迫近赵国。

之后,“背水一战”用几千轻骑兵打败了赵国的20万大军。

  另外,从半山腰上出现的山洞,还有阎锡山修筑的秘密库。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阎锡山采取“联奉拥段倒直”,率四个旅向石家庄进军,计划拦腰截断京汉路,这是山西军队首次以重兵开出娘子关,占领了石家庄。

这次出兵的武器库就是在这些山洞中。

  7.流水瀑布与人鸟共垂钓:

桃河与温河在磨河滩汇合,流入绵河而后入海河。

在两河相汇后,流水瀑布处处可见。

石淙汇饮、清溪垂钓、草花沿岸,时而深潭,时而浅水,碧波荡漾。

更为称奇的是农夫稳坐青石上垂钓,成群的黑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地人俗称“捞鱼鹳”)在草边成对成双地捕获小鱼。

瀑布与人与鸟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景观,也是“生态阳泉”的具体体现吧。

  8.红岭寺震惊中外:

桃河流经下盘石以下有一座山叫牛头山。

有一条山涧,石径被茂密的枝叶淹没了,拨开树枝才能找到这条石径。

沿着这条崎岖陡峭的石径盘山而上,才能找到深藏于群山峻岭中的红岭寺。

  红岭寺是我国极为罕见的宋代建筑,其历史底蕴深厚。

山西乃至全国叫红岭寺的庙宇极为罕见。

这座寺庙的文物历史价值极为珍贵。

  相传,公元948年,当时赵匡胤只有21岁。

他浪迹天涯,漫游华北,独身一人途经下盘石的一个山口。

他长途奔涉,又饥又渴,便走进山口,忽然看到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