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概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39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南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南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南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南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概况.docx

《海南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概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概况.docx

海南概况

海南概况

【概述】海南州地域辽阔,山河瑰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情纯朴,人民勤劳而勇敢。

境内特点可概括为“一山”、“一道”、“一线”、“一湖”、“一河”、“一城”、“一文化”。

“一山”即日月山,被称为“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最高点海拔4877米,最低处3452米,以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经此地而得名,古称赤岭。

“一道”即唐蕃古道,是唐蕃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尼泊尔、印度等国家的必经之路。

“一线”即丝绸之路南线,古时因河西走廊群雄割据,战火频仍,“丝绸之路”堵塞,往返于东西方的僧侣与商贾改由今西宁至日月山至伏俟城至柴达木通过,成为河西走廊以南的重要通道,史称“丝绸辅道”。

“一湖”即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周长360公里,平均水深19.15米,最深处32.9米。

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丽湖泊之首,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湖内著名景点有鸟岛、海心山、三块石和二郎剑等。

“一河”即黄河,蜿蜒穿越境内5县20乡,黄河干流在州境内流长411.3公里,总径流量202亿立方米。

黄河为海南州创造了丰富的水电资源,在境内可兴建大中型水电站9处,装机1130万千瓦,年发电412.51亿千瓦小时。

已建成龙羊峡、尼那水电站,在建的有拉西瓦、班多水电站。

黄河下游的贵德县被称“青海小江南”。

“一城”即吐谷浑王城——伏俟城,建于公元540年,位于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切吉)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北距鸟岛50公里,又称铁卜加古城,曾经是中西贸易通道线上的重要枢纽。

“一文化”即宗日文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农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了大量的人、动物的骨骸和彩陶,后经省文物考古队多次发掘,共发掘墓葬340余座,出土古文物共23000余件,是境内最大的古文物遗址。

因发现地方被当地群众称为宗日,故定名为宗日遗址。

1986年7月,宗日遗址作为黄河上游最西的马家窑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州毗连,西与海西州接壤,南与果洛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州相望,因地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

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公里,南北长270公里,面积为4.4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

全州辖共和、贵德、兴海、同德和贵南五县。

州政府所在地在共和县恰卜恰镇,是海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西宁市144公里。

【历史沿革】海南州在秦汉以前属羌戎地。

距今七千年以前,这里的先民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有了原始的采集业和农业。

西汉前期,海南地区已纳入中央王朝建制体系,西汉神爵2年(公元前60年)金城郡设河关县,辖今贵德、共和东部地区,受“护羌校尉”节制。

汉平帝元始4年(公元4年),王莽设西海郡,其辖地包括今共和、兴海两县的大部分地区。

东晋以后,今贵德和共和分别为前凉、后凉、北凉、吐谷浑管辖。

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北周收复占据的黄河以南地区建廓州,辖今贵德、贵南等地。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廓州为浇河郡,今贵德、贵南两县为其属地。

大业五年,隋攻陷吐谷浑,新置河源、西海二郡,辖今兴海县大河坝以南、同德、共和地区。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收复九曲之地,在黄河以南置浇河郡及宛秀军等。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地入吐蕃。

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唃厮啰首领溪巴温据今贵德,建溪哥城。

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军收复溪哥城,改建积石军,辖今贵德县及其以东地区。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金攻占积石军,今海南东南部地区归金管辖。

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于今贵德设贵德州,属吐蕃宣慰使都元帅府管辖。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贵德州归陕西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辖今贵德及其西南地区。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将贵德州改为归德州。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隶临洮府河州卫。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复称归德州,辖今贵德及贵南部分地区。

今海南其他地区,属朵甘都司答思麻万户府和必里千户所管辖。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在今贵德县设归德所。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今贵德黄河以北地区归西宁县管辖。

是年,在今贵德设“钦差总理蒙古番子事务大臣公署”,后移驻西宁,管理包括今海南州在内的广大牧区。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归德所改隶甘肃临洮府。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归德所改隶西宁府。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归德为贵德,并改设为县,置县丞。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置贵德厅,设抚番同知,隶西宁府。

辖今海南黄河以南的贵德、贵南、同德等地。

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贵德厅为县,归甘肃省西宁道管辖。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7月11日,划湟源县之恰卜恰地区和西宁县之上、下廓密地区设共和县,县治曲沟大庄。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划贵德县之鲁仓、汪什科及察罕诺门汗牧地设同德县,县治拉加寺。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由共和县析置大河坝设治局。

民国32年(公元1943年)改设治局为县,县治旧大河坝。

民国29年(公元1940年)青海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同德县、南屏设治局(今贵南鲁仓地区)、河曲设治局(今同德石藏寺一带)等。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仅辖同德一县。

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南屏设治局撤销,将同德县的鲁仓一带划归贵德县,茫拉、沙沟、拉已亥等小块农业区仍归同德县管辖。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撤销,同德县直属青海省政府领导。

1949年9月18日贵德县解放,成立贵德县人民政府,县治河阴镇。

9月25日共和县解放,27日成立共和县人民政府,县治曲沟大庄,1954年5月迁至恰卜恰。

9月中旬同德县解放,10月16日成立同德县人民政府,县治茫拉琼托,1953年8月迁尕巴松多。

1949年9月27日兴海县解放,1950年6月兴海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旧大河坝,1960年迁子科滩。

1951年11月20日,同德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6月,共和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3月,兴海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1953年3月贵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7月17日改称贵南县人民政府。

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辖贵德、共和、同德、兴海、贵南5县。

州治共和县恰卜恰。

1955年7月28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更名为海南藏族自治州,辖县未变。

1978年4月14日,中共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工作委员会和海南州革命委员会龙羊峡办事处(县级)成立,州辖县遂增至6个。

2001年8月龙羊峡工委及行政委员会撤销,州辖县恢复为5个,即共和、贵德、同德、贵南、兴海,迄今未变。

【行政区划】1953年底,全区共辖5县、28区、51乡(镇)。

共和县辖6区23乡;贵德县辖5区20乡(镇);贵南县辖5区1乡;同德县辖6区8乡13族;兴海县辖5区5部落6村。

1955年5月,同德县第五区(英奴乎区)和兴海县第六区(玛积雪山区)同时建立。

同年,兴海县一、二、五区也建起了10个乡。

至此,海南地区的区级政权建设全面完成,乡级政权建设基本完成。

1956年至1958年,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形式的需要,区、乡建制作了较大调整,其主要标志是撤区并乡,全州共设2镇41乡。

1959年4月,果洛州玛多县划归海南州。

6月,同德县划归果洛州。

1962年11月,同德县复归海南州,玛多县复归果洛州。

从1961年起人民公社规模由大划小,至1963年全州人民公社总数达218个。

其中:

政社合一的农业人民公社35个。

牧业区设39个乡,下辖183个人民公社。

共和县为7乡43社;贵南县为13乡41社;同德县为10乡56社;兴海县为7乡35社;贵德县为2乡8社。

1965年,人民公社的规模进一步划小,全州人民公社的总数增长至250个。

1966年7月,贵南县森多乡的阿色、大汉、拉仓3个牧业公社划归黄南州泽库县王家乡,泽库县王家乡的扎什格、本木龙、德后龙、尼麻龙4个生产大队规划贵南县森多乡。

1969年,实行乡改社,原乡辖公社改称生产大队,全州共设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7个。

1970年,兴海县大河坝公社析置桑当公社。

1971年,共和县沙珠玉公社析置廿地公社。

1973年,共和县设恰卜恰镇。

1979年3月,海南州革命委员会龙羊峡办事处成立(1989年7月30日改为“龙羊峡行政委员会”)。

1981年,共和县沙珠玉公社析置英德尔公社。

1983年开始改乡试点工作,1984年底完成。

1985年,全州共设2镇38乡、390个村(居)委会。

2001年以来,随着全州机构改革的深入,城镇化步伐加快,龙羊峡工行委;共和县曲沟乡、倒淌河乡;贵德县河西乡;同德县巴水乡;贵南县过马营乡、拉乙亥乡;兴海县大河坝乡、河卡乡等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和8个乡级机构相继撤销并建镇,成立龙羊峡镇、倒淌河镇、河西镇、过马营镇、茫曲镇、尕巴松多镇、子科滩镇和河卡镇。

2004年撤销贵德县罗汉堂乡,成立拉西瓦镇;2006年撤销共和县英德尔乡成立塘格木镇;东巴乡归入恰卜恰镇;撤销兴海县曲什安乡,成立曲什安镇;撤销贵德县常牧乡,成立常牧镇;撤销同德县唐干乡,成立唐干镇。

至2009年底,全州共辖5个县、36个乡镇(其中15个镇,21个乡)、424个行政村(其中牧业村177个),1336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牧业561个)、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形地貌】海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复杂多样。

全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

在地貌分区上属柴达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区,青海东部中海拔盆地分区,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区。

全州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之盆地与山地相间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贵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兴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岗大起伏山地。

在这种近东西向起伏相间的格局两端,西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东为西山——扎马日岗中起伏山地,这种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于地质构造山断块抬升的山地与山间断陷盆地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以及共和盆地东西两侧各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构造带。

山地是全州主要地貌类型,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2.3%,丘陵及残山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6.7%,其中河谷阶地为12.4%。

【高原气候】海南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大气稀薄,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凉寒冷,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又显示出不同温度的差异,在低温少雨的共性基础上,又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个性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特点。

境内的平均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年平均气温以黄河下段谷地为最高,达7℃;共和盆地约3℃;3400米以上地区低于0℃;4000米以上地区在-4℃以下。

年较差为24℃--26℃。

境内南部和青海湖湿地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共和盆地和兴海子科滩等地年降水量300~360毫米之间。

境内东部、北部及湖湿地区年平均日照2900~3040小时,中部和南部地区年平均日照2690~2770小时。

【主要山脉】

(一)阿勒大湾山——日月山——南山位于州境内东北部。

山体呈北北西、北西走向,山势起伏较小,为中起伏高山。

西段为日月达坂山,海拔4389米;中段为阿勒大湾山,最高点为4406米;东段为野牛山、拉鸡山西段、青阳山、南山,最高点海拔4832米。

拉鸡山是湟水与黄河的分水岭,呈北西——南东走向,最高点果什则山海拔4469米。

(二)青海南山位于州境北部,青海湖盆地以南,属祁连山系中段山脉。

它是青海湖盆地与共和盆地的界山,呈北西西走向,属中起伏山地。

境内长约200公里,最宽24公里。

西段为菜济西山、橡皮山,山脉走向为北北西,是湖区与柴达木盆地分水岭。

中段为塔温山、哈图山、伦保赛日钦山,将湖区与共和盆地分开。

东段为拉加山、瓦里关山,与野牛山共同组成湖区与贵德盆地的分水岭。

瓦里关山最高点海拔3816米。

(三)河卡山共和盆地与兴海——同德盆地的界山,山体走向西段为北西向,东段近东西向,属中起伏山地。

从西北部满丈山、河卡山向东南延伸至尕空山为黄河所切,继而又向东南延至扎日干山加羊日岗,全长150余公里,多为4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的满丈岗海拔4792米。

(四)同德南部山地山体呈近东西走向,海拔在4000米以上,属大起伏山地。

最高峰为作穆乃则山,海拔4632米。

(五)鄂拉山为共和盆地与兴海盆地的西部屏障,位于州境西部、西南部,走向为北北西——北西,是纵向山地中较高较大的一条,属大起伏高山。

主要山脊海拔高度均在4700米以上,其中哇洪山为4829米,占德尔岗为4740米,查子日岗为5256米,在日岗为4986米,虽根尔岗高达5305米,为全州最高点。

(六)琼山——扎马日岗山地位于贵德县南部,山体较小,因平地崛起,峻峭突兀,起伏较大。

它与日月山——南山共同组成一条鄂拉山平行的近北北西走向的山地,成为共和——贵德盆地与湟中山谷地的界山。

扎马日岗是本列山地中最高的一段,平均海拔4800米左右,最高点直亥山5011米。

其两侧,还有同走向的给格拉马山和夏日德山,海拔分别为4868米和4691米。

【主要湖泊】

1、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位于州境北部。

地理坐标在东经99°36′——100°47′,北纬36°32′——37°15′之间。

东西最长106公里,南北最宽63公里,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水总容量854亿立方米。

含盐量12.49克/升,矿化度在12.5——13.2克/升之间。

湖面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9.15米。

2、苦海位于姜路岭南麓青康公路花石峡道班附近,水域面积44平方公里,水面高程4131米,为咸水湖,矿化度22克/升。

3、英德尔海位于共和县塘格木镇境内,水域总面积1.1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886.5米,水流来自泉水及沼泽,水咸、矿化度3.46克/升。

4、上更尕海位于塘格木镇境内,面积1.6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860.6米,由泉水及沼泽补给,并下泄与下更尕海,矿化度1克/升,属淡水。

5、下更尕海位于上更尕海东3公里处,水域面积4.99平方公里,水面海拔2857.3米,水源主要由上更尕海补给,属咸水,矿化度3.28克/升。

6、尕海位于共和县倒淌河镇尕海滩中央,面积1.35平方千米,海拔3177米,水源由沼泽补给,属时令湖。

7、直亥英措湖位于贵南县直亥山北坡、热水沟以东,水域面积约1500平方米。

8、过哇英措湖在贵南县莫曲沟水以西过哇地方,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高山小湖泊。

【水电资源】黄河在全州境内流程411.3公里,入境海拔高程3168米,流量约520立方米/秒,出境海拔高程2161米,流量约640立方米/秒,总落差为1007米,是水电资源的“富矿区”,水电蕴藏量814.37千瓦,可建大中型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达1130万千瓦,(不包括贵德低坝梯级电站总装机31.5万千瓦),已建成的有龙羊峡(128万千瓦)、尼那水电站(16万千瓦),在建的有拉西瓦(420万千瓦)、班多水电站(36万千瓦),羊曲电站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尚待开发建设的有玛尔档、尔多、茨哈、山坪4座梯级电站;黄河流域主要支流有兴海中铁河、曲什安河、大河坝河和贵南茫拉河、同德巴曲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61.55万千瓦。

规划电站76座,总装机容量42.701万千瓦。

其中已建电站38座,总装机容量为3.079万千瓦,在建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15.2万千瓦;拟建电站35座,总装机容量为24.422万千瓦。

【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海南处于3类风能可利用区,共和县的环湖地区和同德县巴滩地区,年平均风速度在每3米以上,风能可用时间频率在60%以上,全年时数超过5000小时,是青海省可利用风能的主要地区之一。

海南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为2928.5h,年总辐射可达6200——6800mj/㎡,开发利用太阳能源资源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全州共发现各类矿种42种,占青海省已发现各类矿种125种的33.6%,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0种,占全省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28.6%,上《资源储量表》的有22种,占全省上表矿种的20.1%。

以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探明资源储量分别为108、17、35万吨,占全省探明资源储量的51%、8%和12%,矿石品位较高,共伴生元素多,可选性能良好。

以金、银为主的贵金属成矿条件好,已列入全省资源储量表,成为具有较大潜力的重要矿种。

境内共发现各类矿床(点)159处。

【土地资源】全州总土地面积为44546.21平方公里,其中各类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如下:

牧业用地(包括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饲草饲料地)35045.20平方公里,占78.67%;农业用地(包括农耕地、果园)975.87平方公里,占2.19%;林业用地(包括乔木林、灌木林苗圃造林地)1842.79平方公里,占4.14%;水域面积(包括河流、湖泊、水库)2981.55平方公里,占6.69%;城乡居民占地及道路占地(城镇居民点、工矿企业占地公路)235.93平方公里,占0.53%;难利用地(包括沙漠、盐碱地、沼泽地、裸岩石砂地、冰川雪山)3464.88平方公里,占7.7%。

总体特征是,农业用地、林业用地比重小,牧业用地面积较大,难利用地占有相当的比例。

【农牧业资源】全州共有可利用草原面积4487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67%;占全省草原面积的10%。

境内的天然植被主要由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荒漠等组成,其中草原占全州植被覆盖面积的45%。

全州共有饲用植物364种,占全州植物总种类的34.57%。

年均饲草资源干物质总量为31.34亿公斤。

全州草地理论载畜量为495万羊单位。

全州牲畜构成以羊为主,各类牲畜存栏数为467万头(只),其中羊397.68万只,牦牛61.57万头。

年产羊毛3500多吨,牛羊皮100余万张,牦牛绒300吨,肉类总产量33082吨,奶27848吨。

羊毛、肉类、奶类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18.02%、13.16%和11.91%。

享有“高原之舟”美称的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也是海南重要畜种之一。

全州累计草地围栏1311万亩,畜均占4.26亩,修建畜棚12114座104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准暖棚5538座63万平方米,人工种草面积43.8万亩。

牧民全部实现冬季定居。

全州现有农业耕地总面积179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冲积河谷地带和滩台地,主要盛产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油菜、胡麻、甜菜等。

黄河及其支流河谷地带还出产西瓜、苹果、梨、桃、杏、西红柿、辣子等各种水果和蔬菜,年产果品3000余吨。

境内还有1.5亿公斤的油菜、小麦秸秆是生产纤维板和造纸工业上好原料,亟待开发。

境内黄河谷地尚有20万亩宜农台、滩地,牧区尚有未充分利用的弃耕地3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海南渔业发展潜力很大。

龙羊峡水电站库区57万亩的人工湖和尼那电站、拉西瓦电站及贵德黄河水域,具有水温适宜、水质好、水流稳等发展渔业的优越条件。

目前,人工养殖的虹鳟鱼、池沼公鱼等已达到一定规模,其产品运销日本。

【野生动植物资源】境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尤其各类药材分布很广,主要有:

冬虫夏草、甘草、雪莲、大黄、麻黄、羌活、秦艽、黄芪、杜鹃、枸杞等20余种名贵草药,年产冬虫夏草1.8万多公斤。

野生动物有白唇鹿、麝、野牦牛、黑熊、雪豹、猞猁、石羊、盘羊、狼、水獭、旱獭等;名贵禽鸟有:

天鹅、斑头雁、雕、草原云雀、百灵、雪鸡、马鸡、雉、石鸡等。

【林业资源】全州有木本植物30科69属154种,其中乔木树种8科11属20种,主要类型有青海杉林、祁连圆柏林、白桦林和山杨混交林、油松林、青杨林。

据调查,森林资源面积228.52万亩,活立木总量394万立方米。

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16.25万亩,天然林资源管护面积265.27万亩。

林业建设总规模达27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种草159万亩、封山育林99.7万亩、飞播造林10.7万亩;退耕还林还草62.6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83.66万亩、封山育林99.34万亩、飞播造林4.0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营造2.26万亩、封山育林32.45万亩、飞播造林6.65万亩。

累计投入资金8.8亿元,境内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水产资源】全州可开发利用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为60.38532万亩,其中共和县龙羊峡库区为57万亩,贵德县为3.38532万亩(其中黄河滩地水域面积约0.86万亩,大、中型水电站水库2座,总面积2.5万亩,池塘养殖水域面积为0.02532万亩)。

黄河滩地湿地水域是贵德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区域。

浮游生物含量丰富,浮游植物中芦苇占优势,浮游动物以野生小杂鱼和小虾为主。

湿地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是草食性鱼类、蟹类的天然饵料,也是草上产卵鱼类的繁殖场所。

主要鱼种有:

鲤鱼、草鱼、鲫鱼、鲢鱼、裸鲤、鲇鱼、虹鳟鱼等。

主要经济水产品有四大家鱼、螃蟹、龙虾等,名、特、优品种有鲤鱼、螃蟹、龙虾等。

【旅游资源】海南藏族自治州素有青藏高原门户之称。

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河流绵延,森林茂密,草原广袤,湖水无垠,独特的社会人文景观和壮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主要有烟波浩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文成公主进藏途经的日月山,“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有以库容量最大、大坝最高、发电机单机容量最大而著称于世的龙羊峡水电站;被誉为“青海小江南”的塞外古镇河阴镇;神山古刹赛宗寺;伏俟古城、同德河北林场、直亥雪山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有待开发的生态、探险、宗教、文化、高原避暑等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境内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以青藏、青康、宁果公路为主干线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电网覆盖了所有的景区景点,程控、移动业务畅通无阻,为旅游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人口状况】1949年,共和、贵德、同德、兴海4县共19959户89914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总人口为115721人,比1949年增加25807人,增长28.7%,平均每年递增6.15%,每平方公里2.6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州有166699人,比1953年增加50978人,增长44.1%,平均每年递增3.37%,每平方公里3.74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州人口有325000人,比1964年增加158301人,增长94.96%,平均每年递增3.78%,每平方公里7.3人。

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全州常住人口为441689人,同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9946人,增长9.94%,年平均增长率为0.95%。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62人。

全州常住人口中,共和县122966人、贵德县101771人、贵南县76560人、兴海县76025人、同德县64367人。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25742人,占28.47%;居住乡村的人口315947人,占71.53%;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66963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7017人。

男性人口为225963人,占51.16%;女性人口为215726人,占48.84%。

性别比例为104.75。

2010年,全州共出生人口7258人,出生率为16.29‰;死亡人口2023人,死亡率4.54‰;自然增长率11.75‰。

【民族构成】1953年,全州只有7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53%,汉族占25.07%,回族占5.18%,蒙古、撒拉、土、哈萨克族占1.22%。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州常住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