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6082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docx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

无醛固色剂的发展与现况

黄茂褔东华大学

原载:

上海印染新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度);132-138

稿件来源:

sh9-132

 

【摘要】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无醛固色剂的发展过程,综合了七种类型固色剂的反应原理及制造方法,指出每类固色剂的固色原理及其局限性,以及改进方法,最后还提出研究开发的方向。

一、固色剂的作用

1.固色剂的定义:

凡是能提高染色和印花织物染色牢度的物质称为固色剂。

染色牢度有皂洗牢度、白布沾色牢度、刷洗牢度、磨擦牢度(干磨和湿磨)、日晒牢度、气侯牢度、汗渍牢度、氯浸牢度、耐氧漂牢度和湿烫牢度等等,凡能提高其中特定的某一牢度的称为××固色剂,如提高湿摩牢度的叫湿摩牢度固色剂,一般的固色剂是指提高皀洗牢度、白布沾色牢度与摩擦牢度的物质。

2.提高染色牢度的基本原理

(1)染料的染着情况

染色用的染料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染着在织物上的染料分子中具有水溶性基团,仍保持水溶性,这类染籵料的皂洗牢度和白沾牢度差,例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其中活性染料虽有水溶性基团,但活性基与纤维生成共价鍵结合,所以结合好的染料便不溶于水,而未结合的染料仍溶于水,

另一类染料在染色后最终成为不溶性的色淀,染料分子中无水溶性基团,皂洗时不会从纤维上溶落下耒,皂洗牢度较好,如硫化染料、还原染料、涂料、金属络合染料及酞青素染料和分散染料,即使洗下来沾色也不严重.固色剂常在笫一类染料的染物上使用。

(2)固色剂的发展历程

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直接染料的固色一般釆用铜盐处理或阳离子表靣活性剂处理,铜盐对直接染料分子中具有能络合的基团时,经固色后生成络合物而提高皂洗牢度,后来把这种染料称为铜盐直接染料。

二次大战结束后,捷克首先发明了固色剂Y和它的銅络合物固色剂M,后传入苏联,再耒到中国,它是由双氰胺与甲醛缩合,制成网状结构的低聚物,弱阳离子性,对纤维因氢鍵引力而牢固结合在纤维上,藉阳荷性及网状结构使直接染料降低水溶性而提高牢度,效果还是较好的,但游离甲醛较高,文革后,人们环保要求提高,外销产品不能使用固色剂Y,而至今我国仍使用于内销织物上。

但也不符合国家标准。

文革后,我囯开始开发无甲醛固色剂,开始时使用二甲胺或三甲胺与环氧氯丙烷的缩合物或二乙烯三胺与环氧氯丙烷的缩合物,制成具有阳离子基团的低聚物,生成叔胺或季铵盐,同时又具有反应性基团,能与染料和纤维架桥,又有一定的分子量,所以能提髙湿摩牢度,

后来又开发了树脂型的固色剂,用双氰胺与二乙烯三胺缩合,脫去一分子氨,再在180℃以上环构化而成阳荷性的咪唑啉结构,是一种树脂,称之为树脂型固色剂,因有双氰胺,所以有色变,如果再与环氧氯丙烷缩合,引入反应性基团,则成为反应性树脂型固色剂,则有利于提高湿燙牢度。

或与2D树脂缩合,接上羟甲基,能在焙烘时缩合而提高固色效果。

再后来,使用氯丙烯与二甲胺反应生成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再在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自由基聚合,生DMDAAC的均聚物,也可以加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丁酯进行共聚,生成分子量成万以上的共聚物。

这种高分子量的物质在织物上能成膜,阻止染料的溶落,又藉阳离子的季銨盐而固色,但因无反应性基团和仲胺、叔胺基,它不能提高湿烫牢度和氯浸牢度。

这一类固色剂是当前使用最广的一种。

效果属中等偏上水平。

上述三类固色剂是目前的使用的大类,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出现了品种繁多的固色剂,

(3)活性染料染物为什么要固色

活性染料虽含水溶性基团,但与纤维共价结合后,就不会从纤维上溶解下来,牢度应该很好,但是二个原因造成浮色,一是染料的水觧,二是染深色,使很多染料未染着,而又沒有洗下来,因此要固色

(4)固色剂的固色机理

有下列数种,毎种固色剂只是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机理,不可能包涵所有的机理,

●固色剂的阳离子性:

阳荷性基团与染料阴荷性基团成盐而降低溶解而提高色牢度,提高皂洗和白沾较显著,而对湿烫汗渍牢度提高不明显

●固色剂的反应性基团能起交联反应:

使染料与纤维架桥而提高牢度,交联剂都有固色作用,可提高皂洗和湿烫牢度

●树脂与纤维生成氫键而固着:

树脂的网状结构把染料沉积在纤维上,但影响日晒牢度和变色,线型树脂则无此弊,提高皂洗汗渍牢度

●固色剂在纤维上成膜而包覆染料:

阻碍了染料的溶落,提高皂洗干磨牢度

●固色剂中含有能吸氯物质和与氯反应的基团:

能提高氯浸牢度,例如固色剂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砜基和能与氯反应的亚氨基

●接有紫外线吸收基的固色剂:

能提髙日晒牢度

●能生成摩擦系数小且粘附茸毛的成膜剂:

能提高湿摩牢度

二、无甲醛固色剂的分类及其合成方法

1.反应性型固色剂

所有交联剂都可用作活性染料的固色剂,交联剂中至少含有一个能与染料和纤维上的含活泼氢原子基团(如OH,NH2,-NH-)反应的反应性基团,从而使水觧的和断键的活性染料与纤维鍵合,而提高皂洗和湿烫牢度,但每一交联剂不一定是优良的固色剂。

经筛选,能用作固色剂的是胺类接上反应性基的化合物,是由具有氨基或仲、叔氨基的胺类与反应性试剂缩合的产物。

这类固色剂是綫形物,它不会影响染料的日晒牢度,除提高皂洗牢度外,还能提高湿烫牢度.

胺类有氨,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多胺,多胺有乙二胺,丙二胺和多烯多胺,后者有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它们都是碱性的水溶性化合物.分子中的氨基能与反应性试剂缩合,形成仲胺、叔胺、或季铵盐,它们带有弱阳离子性或强阳离子性,适合于固色剂的需要,所以都用胺作为基材。

反应性试剂是在与胺反应后引入反应性基团(俗称活性基)的化合物,反应性基有环氧基,卤素,环氮乙烷和乙烯基等,用得最多的是环氧乙烷基,鹵素,一个反应性试剂既含反应性基,又含能与氨基反应的基团,诸如环氧氯丙烷和三聚氯氰,它们含有与氨基反应的氯原子,在适当条件下便能与氨基缩合,它二都是酸性的水溶性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也能与羟基反应.

(1)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缩合的固色剂

这类固色剂虽固色效果不如二乙烯三胺与环氧氯丙烷的缩合物,但成本便冝,用于酸性染料丝绸染物固色时,鲜艳度好,皀洗牢度能符合标准,而且还有增深效果,因此也有市場,它既是固色剂,又是纤维素纤维的阳离子变性剂,用于活性染料的无盐低碱染色。

美国商品叫GLYTAC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是双分子反应,

但反应相当复杂,根据反应条件而不同,环氧氯丙烷可以水觧成二氯丙醇,在酸性中和反应温度高时水觧速度快,水觧生成2,3二氯丙醇和1,3二氯2丙醇:

数量一般为0.5-3%,水解物是含氯的有机物(AOX),被欧盟禁用,环氧氯丙烷又能自聚成自聚体,一聚体和二聚体.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等摩尔反应时生成叔胺,但生成物自身又阳离子化而自聚成二聚体,直至可生成五聚体:

自聚体是季铵盐,又具有反应性基团,固色效果比较好.反应结束后应通过过滤及蒸餾以去除氯化物和残留的环氧氯丙烷.

合成工艺条件:

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1:

1到1:

1.05在反应釜中先加入二甲胺再滴加环氧氯丙烷,控制反应温度:

40-60℃,温度高,反应快,但副产品多,滴加結朿后继续保温反应1-2h

反应pH值有的不加调节,开始时二甲胺过量,溶液呈碱性,随环氯的加入而逐渐下降,最后呈微酸性,pH6左右,为控制环氯的水觧和自聚反应,最佳反应条件冝控制在7-7.5,采用双滴加办法.因为在酸性下会发生水觧,在碱性下会自聚.

(2)三甲胺与环氧氯丙烷缩合的固色剂

三甲胺是叔胺,碱性比二甲胺強,与环氧氯丙烷缩合后成季铵盐:

兼具反应性基团与季銨阳离子固色的双重效果,但不会再自聚成二聚体,它的合成方法与反应条件与二甲胺相同。

(3)多烯多胺与环氧氯丙烷缩合的固色剂

常用的多烯多胺是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以二乙烯三胺为例,它具有两个伯氨基和一个仲氨基,若活性氫原子全为环氧氯丙烷反应,可与五个分子环氧氯丙烷反应,但用作固色剂的只与1-2个环氯反应,多数为一个到1.5个,二乙烯三胺与一摩尔环氧氯丙烷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摩尔比大对固色效果並沒多大邦助,它与二甲胺相比,其优点是产品可以多渠道的进行后续改性,例如可以用季銨化试剂进行季铵化,制成的固色剂叫DYC和大祥公司的DX,也可以与双氰胺缩合,制成的固色剂,叫SH-96,还可以与丙烯酰氯反应,引入了双鍵,再进行聚合,制成固色剂YSZ,同时它的固色效果比二甲胺的好。

多烯多胺的合成方法与二甲胺相同,摩尔比为1:

1到1:

1.5,反应温度60℃,环氧氯丙烷滴加完后反应1-2h。

多烯多胺与环氧氯丙烷的縮合物也能发生自聚反应。

2.树脂型类固色剂

树脂型类固色剂的典型代表是固色剂Y,无甲醛固色剂的代表是双氰胺与二乙烯三胺缩合,再环构化成为咪唑啉结构。

再缩合。

双氰胺中的氨基和氰基可以与二乙烯三胺中的氨基缩合,释放出氨,可用周期表中的笫二,第三族元素的金属盐作为催化剂,但因产物粘度高而改用氯化铵,氯化铵既是催化剂,又参加反应,可使产物粘度下降,但反应机理末见报导,双氰胺与二乙烯缩合环构化后生成的树脂,具有阳荷性,能使阴荷性染料固色,又是能与纤维生成氢鍵而牢固地吸附在纤维上,又能构成网状结构,因此耐久性好,它提高皂洗牢度的能力比任何类别的固色剂都好,也能提高氯浸牢度和汗渍牢度,但存在色变及降低日晒牢度的缺点,对湿烫牢度也无邦助。

缩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取决于反应条件和組分比,通常二乙烯三胺与双氰胺的摩尔比为1:

1到1;1.2,双氰胺中氰基与二乙烯三胺中的氨基缩合而裂出NH3,在100℃以上开始进行,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而初步缩合物的环构化反应在160℃以上进行,因此囯内大多是釆用180℃进行縮合和环构化,也有用120℃进行反应的,而沒有进行环构化.环构化后的缩合也须在高温下进行,两个分子中的氨基缩合而分裂出NH3,如果反应温度能提高到260-340℃,则其固色效果可大为提升。

反应时先将二乙烯三胺与氯化铵放入反应釜中,加热后再加入双氰胺,到反应温度后,反应数小时,产物可溶于水,为棕色固体,反应时可通入氮气,以降低色泽的深度,

将此树脂型固色剂进行改性,又可制成新的固色剂,例如与尿醛,三聚氰胺甲醛,2D树脂缩合,可提高其耐久性和皀洗牢度,但又引入了游离甲醛,把它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引入一个反应性基团,能提高湿烫牢度,叫固色剂AE,缩合的位置是在咪唑啉基的叔胺上:

而后若再加入壳聚糖,制成QJ-02固色剂,据介绍能提高日晒牢度0.5-1级.也有用二乙烯三胺加热到90-130℃,加入氯化铵,升温到160℃,加入硫脲,反应30min.后,升温到180℃,加双氰胺,再在220℃反应3h,即制得黄色粉末的固色剂G,也有用阳离子化试剂阳离子化,使之成为阳荷性更强的固色剂,如固色剂E,也可用具有季銨基的试剂,如氯羟丙基氯化铵[ClCH2CH(OH)CH2NH4Cl]与它缩合,引入阳离子基团,如德美的固色剂TCD-R.总之在二乙烯三胺与双氰胺缩合物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入其它基团可制成新的固色剂,文献报导的很多.

3.阳离子型类固色剂

阳离子型类固色剂是当前市埸上最大宗的固色剂,大多都是烯丙基氯与二甲胺縮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再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成聚合物PDMDAAC,它的固色是靠阳荷性的季銨基和高分子物的成膜性,它对阴荷性物质具有很強的絮凝作用,除用作染料固色剂外,最大用途是用作污水处理的絮凝剂.国内的最大用户是在石油开采业,用作粘土稳定剂,泥浆处理剂,舍油废水处理剂,防水垢剂和封堵剂,都是利用它的阳离子性和高分子量的特性,PDMDAAC固色剂能提髙皂洗,白沾和干磨牢度,不能提高湿烫牢度、氯浸牢度和汗渍牢度,湿摩牢度提高的幅度也不大,对色泽和日晒牢度影响小,因此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固色剂.

PDMDAAC固色剂的质量与固色效果的差异取决于聚合物中含氮量、分子量、反应条件的控制,这类固色剂的合成分二步,笫一步是制备DMDAAC,第二步是将DMDAAC进行聚合。

(1)DMDAAC的合成

DMDAAC是由氯丙烯(CH2=CH-CH2Cl),或称烯丙基氯,与二甲胺在强碱性介质中縮合而成:

DMDAAC的合成方法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一步法简便,但含杂多,二步法工艺長而含杂少,很多助剂厂采用一步法.

一步法的工艺为:

在反应锅内加入二甲胺,然后交替滴加氯丙烯和50%的NaOH,加料时间为4-6h,反应温度保持5-10℃,然后将反应温度升到42-46℃,回流,一直反应到pH降低到6-6.5时结束反应,然后蒸餾去除未反应的氯丙烯,将反应物离心分离去除NaCl,制得DMDAAC单体,纯度96%以上。

反应原料的摩尓比为:

二甲胺:

氯丙烯:

NaOH==1:

2.1:

0.95

二步法的工艺为:

第一步先制成叔胺,将二甲胺加入到反应锅中,然后双滴加氯丙烯和50%的NaOH,反应温度5-10℃,滴完后,升温至35-40℃,保温反应约4h,到pH下降到6.5,生成叔胺,然后将叔胺分离出来在这一步中,使一分子的氯丙烯与二甲胺反应,原料的摩尔比为:

二甲胺:

氯丙烯:

NaOH==1:

1.08:

0.5

笫二步是在反应锅中加入分离后的叔胺,继续追加氯丙烯和NaOH,使叔胺反应成季铵盐,其摩尓比为:

叔胺:

氯丙烯:

NaOH==1:

1.02:

0.45

反应工艺与笫一步相同.最后进行蒸馏,离心分离,制得纯度约96%,含量60-65%的DMDAAC水溶液.可用溴化法测定其含量.得率70%左右,可在丙酮介质中结晶。

也有报导采用微波辐射法,将二甲胺,固体烧碱与氯丙烯(1mol)先制成叔胺,再与氯丙烯反应生成DMDAAC

在DMDAAC中含有大量杂质,数量最多的是NaCl,未反应的氯丙烯,叔胺盐酸盐,烯醇等,若经蒸馏,可去除大部分的残留氯丙烯.有专利介绍用强碱性树脂代替NaOH,並用相转移催化剂,可使制成品中不含有NaCl,

(2)固色剂的合成

将DMDAAC进行自由基聚合制成阳离子高聚物的固色剂,有均聚物和共聚物两种。

它的聚合方法有水溶液聚合、有机相溶液聚合和沉淀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以及辐射聚合等数种,目前我国助剂厂都釆用水溶液聚合法,成本低,操作简便,但分子量低,分子量分布宽,产品性能差,国外则釆用反相乳液聚合法,能制成分子量数百万,分子量分布窄,性能好的产品,但成本高,加工复杂,要蒸馏回收溶剂.DMDAAC的聚合速率低,竞聚率差,而且它引发所形成的自由基会与自由基反应而使聚合反应终止,起到链转移剂的作用,所以使分子量提不高,同时聚合反应时间要长,但即使延长反应时间,对分子量的提高也有限。

所以要制取性能优良的固色剂对聚合方法必须加以研究。

DMDAAC的均聚反应示性式如下:

水溶液聚合法是将DMDAAC加到反应锅中,加酸调节pH到6,加热到50℃,通氮气,加入引发剂,而后分别在46℃,50℃,和70℃反应一定时间,这种分阶段的低温反应法,可以提高分子量,但是,目前大多数助剂厂是釆用滴加引发剂,75-80℃反应6-10h的方法,据研究,髙温反应制得聚合物分子量不高,一般只有1-3万。

工艺参数:

DMDAAC的浓度,市售的DMDAAC的含量为60-65%,加入量可以按反应釜的大小直接加入,不用加水稀释,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热量随反应速率快慢而定,因DMDAAC聚合速率慢,放热也慢,可用夹層冷水冷却而容易控制,而DMDAAC浓度又与反应速率成正比,因此用高浓的单体有利于提高反速率,可缩短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也与反应速率有关,提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但同时也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反应温度高则降低分子量,低温聚合有利于提高分子量。

引发剂是在反应时生成自由基,再使单体引发,使单体形成自由基,然后使单体聚合而产生链的增长.引发剂用量影响反应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用量高,反应快而分子量降低,DMDAAC的引发剂用量一般为单体量的0.15-0.5%,即100g单体(有效成分)用0.15-0.5g引发剂,聚合反应还与使用的引发剂品种有很大关系,各类引发剂的性能不同,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差异很大,常用的引发剂有氧化体系和氧化还原体系两大类,毎类中又有水性引发剂和油性引发剂之分,DMDAAC水液聚合可用氧化或氧化还原体系的引发剂,产品质量以使用偶氮类引发剂(如2,2偶氮二(2甲基丙氧肟酸))为好,但价贵,多数用过硫酸銨为引发剂,为加速反应和提高分子量可釆用过硫酸銨-EDTA四鈉或过硫酸铵-胺类(如三乙醇胺)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单用过硫酸铵时,过硫酸铵能使单体中的Cl-氧化成氯游基而使聚合终止,EDTA四鈉的加入,能提高产品粘度,改善聚合物的性能,下降残余单体量.EDTA的用量为单体量的0-0.00142%,氯离子的影响:

氯离子来自单体本身和合成时生成的NaCl,浓度很高,它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但在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时,在pH﹤7时,S2O8-2会使Cl-氧化成氯气,甚至氯游基CL•形成链终止剂而使分子量下降,为防止此弊的发生,迠议使用过硫酸盐-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或偶氮类引发剂,在使用偶氮类引发时,氯离子的存在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

聚合后生成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是五环或六环结构,干燥后为淡黄色粉末,可溶于水,甲醇和冰醋酸,不溶于其它溶剂,在pH0.5-14范围內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部分水解,在200-310℃会发生热分觧,沒有熔点,分子量3万的PDMDAAC的Tg为8℃,其水溶液的粘度随外加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当NaCl浓度≥1mol时,特性粘度[η]与外加盐浓度的变化较小,用烏氏粘度计在30℃,1molNaCl溶液中测得的特性粘度[η]可计祘得平均粘均分子量:

[η]==1.12×10-4Mv0.82

PDMDAAC的效果与性能与分子量的关系在絮凝剂中已作过研究,以数百万为冝,但用作固色剂时,迄今未见研究报告发表.因为目前都处于几万分子量范围以内,为提高分子量和改善性能,已研究的有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PDMDAAC;与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共聚而制成共聚物(叫固色剂GY).此法虽可合成高分子量,但因DMDAAC竞聚率低而在共聚物中的占有数量不大而使阳离子度降低,导致固色力下降;用氯丙烯与氨反应制成二烯丙基胺盐酸盐,其均聚物叫固色剂MF-2035:

若在聚合后,再用环氧氯丙烷缩合成季铵盐,既有强的阳离子性,又具反应性基团,又能成膜,可达到较佳效果,产品叫固色剂MF-2036;还有人将氯丙烯与一甲胺反应制成N-甲基二烯丙基胺,再与DMDAAC一起聚合,这固色剂叫GS-501;还有人在PDMDAAC固色剂中加入纳米级鋅氧粉,称之为纳米固色剂,但对納米鋅氧粉在固色剂中所起的效用很难使人理觧。

总之,在这类固色剂中还有很大空间待大家进行开发研究,以制得性能更理想的固色剂.

4.非离子型类固色剂

非离子型固色剂不是用在活性染料上的固色剂,而是用于直接、酸性、硫化染料染色织物上的固色剂,以取代固色剂Y,它是双羟基的芳香化合物,现用的是1,5二萘酚或对苯二酚与环氧氯丙烷缩合,在两个OH基上接上环氧丙烷基,使之成为两官能团的预聚体:

环氧基可以自身缩合,又可以与染料和纤维起架桥交联作用,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从而提高染色牢度.

酚羟基虽然比醇羟基活泼,但不如氨基,因此与环氧氯丙烷缩合时,还需用催化剂,常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縮合反应在50-55℃进行,缩合时生成盐酸,用燒碱中和,其用料摩尔比为:

酚:

环氧氯丙烷:

NaOH==1:

2.2-2.5:

2.2

5.合成单宁

酸性染料染錦纶后用普通固色剂达不到客商要求,常用单宁处理,再经吐酒石固着,使之在织物上形成单宁酸锑沉淀而使酸性染料提高色牢度,但单宁固色手感粗糙,现在常使用合成单宁做固色剂,而摩擦牢度还欠佳,最近有用聚氨酯类固色剂固色,效果比合成单宁好.

合成单宁是用苯酚或甲苯酚用亚硫酸氢鈉加成反应制成苯酚磺酸钠,然后再用甲醛缩合成亚甲基鍵而成分子量较高的缩合物,或用苯酚与浓硫酸反应,使之成为砜,再用甲醛缩合:

未反应的残余甲醛,通过真空蒸餾去除,己经缩合的甲醛,不会再释放,可以做成无甲醛的固色剂。

合成单宁的固色机理是:

在织物上形成皮膜,包覆染料而堤提高牢度,同时因合成单宁具有阴荷性,与阴离子的酸性染料具有斥力而阻止染料洗下。

6.聚氨酯类固色剂

聚氨酯类固色剂常用作湿摩牢度增进剂,有的使用水性聚氨酯,有的将聚氨酯进行阳离子改性,使其增加阳离子度,也有的在聚氨酯合成中加入二乙烯三胺与环氯制成反应性聚氨酯,也有用丙烯酸树脂进行聚氨酯改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后其干、湿摩牢度可达3-4级,但价格较贵.反应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为:

将分子量为1000的聚丙二醇(PPG)与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PEG)以mol比2:

1混和作为混合醇,放入反应锅中(其总用量与二异氰酸酯的TDI摩尔比为1:

1.1-1:

1.2),加热抽真空脱水1h,加入预聚体重的3-8%二羟甲基丙酸(DMPA),其用量决定自乳化能力,待溶觧后,加入2,4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进行本体聚合反应,反应温度80℃,反应3h时左右,用红外光谱仪测至异氰酸酯峯消失,但在反应90min时加入二乙烯三胺,它能与-NCO基反应,到3h以后降温到60℃,再加入环氯,保温反应2h,冷却后加水制成固色剂.此固色剂固色后最好经135℃焙烘3min可获最佳效果。

7.有机硅类固色剂

有机硅类固色剂也常用作湿摩牢度增进剂,在有机硅分子中引入阳离子基团,或在以季铵盐为主链段的高分子化合物引入有机硅链段和水溶性及反应性基团,都可用作固色剂,这两种制备方法都有中国专利:

ZL200410025014.5及CN200810040167.5

三、展望

国内无醛固色剂的开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虽起步晚,但从研发的化学结构类型上看国内固色剂的研发领域己囊括了固色剂的全部类型,可谓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生产的固色剂品种也己经占领了国内市埸95%以上的份额,但高档的品牌却沒有,固色剂的质量属中等徧上水平,与上海大祥公司的同结构的固色剂来比,固色效果有时竟会差异半级,说明我们的产品做象了却沒有做好,更谈不上做精,缺了一口气,这是国产助剂的通病,可惜至今却无人去分析原由,

我认为这是研究工作者急功近利的具体反映,从发表的论文来分析,不难观察到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是多么粗糙和脱离生产实际,大家知道,化工产品的制造非但要求制造出来的产品是这化学结构(通常用红外光谱分析来判断),更注重的是反应的得率和产品的纯度(通常用高压液相色谱-质谱分析),非但要研究主反应,还要研究副反应,在纯度中更重视副产品和杂质是什么,了觧它们对环境的有害性並设法精制,完成了这些研究,才可以克服副反应的进行,並驱除有害的物质,只有这样,才可投产,纵观所有固色剂的研究论文,多般都是用红外光谱引证产物具有哪个基团,完成了定性的工作,却缺乏定量的数据,沒有得率和纯度,也沒精制方法的研究,例如环氧氯丙烷水解是沒法避免的,它水觧后形成禁用的AOX,有时水觧量竟达3%,却未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