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603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

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

②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

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

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③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

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

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指印。

④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

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

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⑤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

公园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

“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在捺印。

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

”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

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⑥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通,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

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

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

他们还在订婚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⑦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

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也因此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C.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

D.按压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和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

B.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

D.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引的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B.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2000多年。

C.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押指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驼背(谢志强)

赵主任上任的头一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单位工作人员,除两位副职之外,皆弓着脊背。

起初,他认为是对他的到来表示和善、友好,他一一握手之后说:

大家不必客气,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一起共事,我的性格大家逐渐会了解。

可是,大家仍旧弓着脊背,呈典型的“C”状。

赵主任很快从两位副职的口中得知,这是前几任主任留下的传统,由此,导致了单位这种恭敬、谦虚、谨慎的风气。

赵主任似乎自嘲地摇头笑笑。

于是,赵主任发起一项“挺直腰杆”的活动。

并且,他将这项活动提高到单位形象的高度。

果然,办公室全体人员雷厉风行,生硬地挺起了胸膛,使赵主任想起了电影中的异国军人“海依”的姿势。

他感慨万千,说了许多话,渐渐地,他看到大家脸颊沁出汗水。

他体谅地说:

“放松放松,我也清楚,非一朝一夕所能改正,关键要坚持。

随着话音,大家的背部又恢复了弓形,甚至响起轻松的叹息。

之后,他走过各办公室,所到之处,本来驼着的背,皆如接受命令那样艰难地挺胸昂头。

他稍稍地观察,发现他不在场,大家的背又驼起来。

甚至,个别人员,碰见他,习惯性地准备哈腰,却又立即改为挺胸——他意识中仿佛听见了强作挺胸的动作而引起脊椎咯嘎作响。

他想,总不能我一个人监督这项活动的实施吧?

他叫来办公室钱主任,要求钱主任拟个考核办法,将“挺直腰杆”活动,与单位奖金挂钩。

考核办法一出台,大家着了慌似的挺起胸膛,不过,苦了那几位年龄稍大的同志,他们开始寻门路,欲“跳槽”,而别的单位一听是他们,纷纷打了回票,拒绝接纳。

考核办法具体由钱主任实施,而钱主任的背弓得尤其明显。

赵主任不会管得那么具体了,否则,岂不是有失身份。

他每月过目钱主任汇总的统计表。

统计表分日统计,其中有“挺直率”“挺直次数”“抽查情况”之类栏目。

赵主任看了月度“挺直腰杆”活动统计表,感慨道:

“初见成效啦!

这天,开了会回来,他突发兴致,到各个办公室巡视。

他的脸慢慢阴沉下来。

他没有批评,因为,他看见大家惊慌尴尬的表情。

“你提供的数据是不是掺了水分?

”赵主任严肃地说。

钱主任立即弓起腰,红了脸:

“赵主任,我也十分为难。

“为难?

你看看你!

钱主任猛地一挺胸,随即,豆大的汗珠扑刷刷地滴落,面色刷白。

赵主任赶紧上前扶起,说:

“你哪里不舒服?

“赵主任,我刚才用力过头,伤了脊梁骨,”他惭愧地站立起来,“赵主任,大家都养成了习惯了,一下子要照你那样做,都不习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

”赵主任朝走廊喊:

“快派车,送医院。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选取普通的生活现象“驼背”入文,讽刺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习惯,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形象健美。

B.小说先从语言、行动等多个人描写角度写钱主任,为了强化个性突出主题,作者甚至采用了荒诞、夸张手法。

C.赵主任既是作者安排的叙述者,也是小说的人物,这样给读者真实的感觉,让读者相信结尾钱主任“伤了脊梁骨”真有其事。

D.小说中的赵主任,也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因为他一到单位尽是折腾“驼背”这样无关大局的事,弄得人人自危,甚至有人要“跳槽”。

5.简要分析钱主任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5分)

6.试联系小说具体内容,探究“驼背”难改的原因。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

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

“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关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

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网】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

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

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

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

环境保护部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督查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土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

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示,将加大督查力度,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髟响。

材料三

【2016年12月18日,新京报】今秋以来最严重一次重污染来袭。

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及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

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

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

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荼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

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

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

临汾市环保局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B.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极作为,措施得力,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C.材料三以临汾市为例,表明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对本地污染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姑息纵容。

D.材料二侧重点在于报道各地应对效果初步显现;材料三侧重点在于报道环保部在对临汾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则新闻来源不一,有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三家在同一月份,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从三则材料看,在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地方乃至中央的治污督查、监管不能一阵风,要永远在路上。

C.三则新闻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D.三则新闻在结构上均是先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具体列举了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三则新闻稿都引用准确详实的数字,给人以专业、负责的印象;分析说理既具体又全面;语言平实、严谨、准确。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并阐述哪一点最关键。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

“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

”滂曰:

“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

“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

①龙舒君:

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

龙舒,汉代侯国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B.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C.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D.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

孝廉为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后来“孝廉”这个称为也变成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B.孟博:

古代男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与字,女子则在许嫁时取字,孟博即为范滂之字,后文出现的“仲博”亦为字,按文意推理,“仲博”当为范滂兄长。

C.印绶:

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

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二千石:

石为古代粮食重要单位,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因此二千石亦指获此俸禄的相应官职。

汉代三公亦称“万石”。

1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小时候就颇受州中民众推崇,曾在冀州饥荒时以清诏使身份巡查,他到职竟让当地太守及县令闻风而逃。

B.范滂任光禄勋主事时曾拜访陈蕃,陈蕃并不因范滂声名而作谦让,而是坦然接受,后在郭林宗开导下醒悟,并对郭林宗表示了感谢。

C.范滂外甥李颂被乡人误解,在唐衡推荐下,宗资欲任用他,范滂认为唐衡品行不端,不值得信任,于是未执行宗资任命。

D.建宁二年时,范滂被下诏逮捕,他为人考虑,自行投狱,甘愿受戮,县令闻讯很是吃惊,当即舍弃官职和他一起受死。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②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①博艺随身。

花柳②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成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此时晏殊年过六十,被贬官多年,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①赌,与人竞赛。

②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博:

众多,丰富。

漫:

枉,徒然。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5分)

A.作者居住在西秦时,在这个地方遇上一个身怀多种技艺,并且曾经敢于与人比赛竞争的老年歌者。

B.“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这些都是从正面来展现歌者年轻时演出的盛况。

C.“蜀锦缠头无数”与“一曲红绡不知数”类似,写歌者年轻时受到众人的推崇,一曲唱完了博得无数赏赐。

D.“残杯冷炙”意谓别人剩下的饭菜,而这剩下的饭菜也只有作者来往咸京道时施舍,写出了老歌者的悲惨。

E.“知音”意谓懂音乐的人,歌者感慨高音再也没有人懂,所以如果有人能够听懂她的高音,她愿意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

15.全词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默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两句,进一步指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两句,所表现出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直接描写剑阁险要地势的诗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金鸡报晓辞旧岁,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人们的企盼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作为领军主将,战前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全心全意备战,全力以赴战斗,保持狮子搏兔的心态,力争一剑封喉,克敌制胜。

③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深入基层,搞调查,做统计……,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目不暇接了。

④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发起建造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彝文名字——“的日母牛”。

⑤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千金买骨的气魄,必须以人为本,要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⑥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守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⑤B.④⑤⑥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

B.11月11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从2009年开始,就因为大规模的网购促销,而变成了电商和消费才一年一度的欢庆平台。

C.武警部队科研人员借鉴李宁等多个品牌的设计理念,采用国际领先制作工艺,经过数十次科学实验,新型作训鞋在多个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D.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我国3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突出表现为婚姻暴力中的“夫对妻”的暴力。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①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②得越厚重。

③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那么这一条条小巷就是书中那一行行④的文字,需慢慢⑤才能⑥其深邃的内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才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

 

A

/

如果

因为

B

即使

便

/

因为

/

C

/

由于

D

/

如果

便

甚至

由于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空不超过15个字。

(5分)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

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①,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戏弄历史的作品,②,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

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③,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21.下面是某地转学异动申请手续办理流程图,请把该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

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

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

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

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