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81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docx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袁枚

   高氏世居铁岭,为镶黄旗著姓。

一门印绶棨戟,布列中外。

其官于南者,文良公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其位,提督松江。

君为两公犹子。

初任吴塔司巡检,调江宁典史,五年而卒。

卒时年四十三。

于诸高氏子弟中,官最卑,禄最微,寿最夭。

然邦之人闻君死,自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丈夫女子,靡不发胸击心,殷殷田田,若有所穷故,何也?

君性沉厚,虽不说学,不践迹,而含舒宪章,德正应和。

与人交,坦中而肃,无贤不肖皆好之。

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

故事:

游徼簿尉,流外职也。

俯项供翼,趋走于下风。

居是职者,知无所表著,辄不自重,怵以利,无所不可为。

君独嶷嶷自立,遇事必问于义当否。

虽享钱万,不妄喝一笞。

大府记下,可者诺,不可者争。

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

以故死之日,哀声嗷嗷,赠赙襚引费者接于衢。

   嗟乎!

人,器也;官,水也。

以君而为尉,犹以五石之匏盛杯水也,见之者皆知其不称也。

虽然,君不肯以不称之故,而自贬以称之。

故一切庸力行务,精心帖妥,而恢恢之量乃愈不可以测穷。

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

世之荣贵炫赫,十百倍于君者,其相悬亦可睹矣。

然则虽以君之官、之禄、之年,而见君家之诸勋臣、诸侯伯子男于地下,诚足以抗颜而无惭焉。

呜呼,其可铭也已。

   君为奉直大夫、銮仪卫治仪其傃公之子,名慧,字睿功,行十一。

娶某氏,子四人,某,俱幼。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

铭曰:

   有干有体,压百僚底。

人以为必起,而竟已矣。

呜呼!

此之谓有命无理。

振古如此,莫谅天只!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1)对下列句中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列中外              中外:

朝廷内外

B.辄不自重,怵以利      怵:

诱惑

C.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  济:

救助

D.见之者皆知其不称也    称:

赞扬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良公高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高其位提督松江,都在南方做官,高君是他俩的侄子。

B.高君可以的就答应,不可以的就去力争;力争不得,必定会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

C.高君虽官位不高、俸禄不丰,但一切尽力行事,精心安排,处理事情合适妥当。

D.高君去世时,一片嗷嗷的哀号声,为丧事送来钱财衣物拿来费用的人络绎不绝。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

②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

(4)请简要概括高君“足以抗颜而无惭”的原因。

【答案】

(1)D

(2)B

(3)①(高君)家里没有积聚的财物,贫穷的亲戚、穷苦的乡里人,带着被囊抱着饭锅到高君家吃住。

②这样以后推知官位低微的人。

本可以救时济世、被人信服的,而禄位不足以衡量人才也是很清楚的了。

(4)胸怀坦荡;乐善好施;傲然自立;品行高洁;自律上进。

【解析】【分析】

(1)D项,结合“犹以五石之匏盛杯水也”分析,如同用盛五石水的水瓢盛一杯水。

主要讲人物被大材小用了。

译为符合、相称。

见到过他的人都知道那一点也不相称。

故选D。

(2)B项,“必定会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错误。

结合“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分析,力争不到的,必定会委婉曲折地对那人进行帮助。

“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错误。

故选B。

(3)①“宛”,细小的样子,此处可以意译为一点;“戚里之贫者”(定语后置);“幞囊抱釜”,带着被囊抱着饭锅;“而”,连词,表承接;“焉”,介词,与之、于此。

②“然后”,这样以后;“一命之士”,官位低微的人;“孚”,使动用法,使……信服;“而”,连词,表转折;“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格”,衡量;“昭昭”,明亮,清楚。

(4)“足以抗颜而无惭”,足够可以态度严正而没有惭愧。

结合“君性沉厚,虽不说学,不践迹,而含舒宪章,德正应和”分析,高君胸怀坦荡;结合“与人交,坦中而肃,无贤不肖皆好之。

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君独嶷嶷自立,遇事必问于义当否。

虽享钱万,不妄喝一笞。

大府记下,可者诺,不可者争。

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等分析,高君乐善好施,傲然自立,品行高洁等。

结合“虽然,君不肯以不称之故,而自贬以称之。

故一切庸力行务,精心帖妥,而恢恢之量乃愈不可以测穷”分析,高君自律上进。

故答案为:

⑴D;⑵B;

⑶①(高君)家里没有积聚的财物,贫穷的亲戚、穷苦的乡里人,带着被囊抱着饭锅到高君家吃住。

②这样以后推知官位低微的人。

本可以救时济世、被人信服的,而禄位不足以衡量人才也是很清楚的了。

⑷胸怀坦荡;乐善好施;傲然自立;品行高洁;自律上进。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高氏世代居住在铁岭,是镶黄旗有声望的族姓。

一门文官武将,分布在朝廷内外。

那些在南方做官的官员,有文良公高其倬,任两江总督;有相国公高其位,任松江提督。

高君是两公的侄子。

高君一开始担任的是吴塔司巡检,后来调任江宁典史,五年后去世。

死时年仅四十三岁。

在众多高氏子弟中,官位最低,俸禄最少,寿命最短。

但是城中的人听到高君去世,自执政大臣以下,到普通赶车的,不管男的女的,没有不捶心痛哭的,声音宏大,好像有所穷尽,这是为什么?

高君性情沉稳厚重,虽然没有什么言论学说,没有什么过人的行为,但张弛有度,值得效仿,品德高,和气感应。

(高君)与人交往,胸怀坦荡,严肃认真,无论贤能的还是不贤能的都喜欢他。

家里没有积聚的财物,贫穷的亲戚、穷困的乡里人,带着被囊抱着饭锅到高君家吃住。

旧例:

游徼、主簿和县尉这类地方官吏,是流放在朝廷之外的官职。

低头礼貌,处在地位低的行列。

担任这类职务的人,知道没有显露才华的机会,往往不自重,被利益诱惑,没有什么不做的。

唯独高君傲然自立,遇到事情必定询问对于义理是否得当。

即使享有万钱,也不胡乱地呵斥敲打一下。

(对于)上级官府记录,可以的就答应,不可以的就去力争。

力争不到的,必定会委婉曲折地对那人进行帮助。

因此,在高君去世的时候,一片嗷嗷的号声,为丧事送来钱财衣物拿来费用的人,大路上一个接着一个。

   哎!

人的才能,是一个器皿;官职,是水。

凭高君的才能而担任一个尉官,如同用盛五石水的水瓢盛一杯水,见到过他的人都知道那一点也不相称。

虽然这样,高君不肯因为不相称的缘故而自我降低要求来与官职相称。

所以一切尽力行事,精心安排,合适妥当,而开阔的心胸,宏大的气量,更加不能揣测见底。

这样以后推知官位低微的人,本就可以救世济时、被人信服的,而禄位不足以衡量人才也是很清楚的了。

世上荣华富贵显赫之人,十倍百倍于高君的,他们之间的悬殊也是有目可睹的。

即使这样,高君凭借官职、俸禄、寿命,到地下去见君家的诸位勋臣、诸侯伯子男,足够可以态度严正而没有惭愧。

唉,确实可以为高君写墓志铭。

   高君是奉直大夫、銮仪卫治仪高其傃的儿子,名睿慧,字功,排行十ー。

娶某氏为妻,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某某,都还小。

高君在某年月日葬于某地。

铭曰:

   有干有体,压百僚底。

人以为必起,而竟已矣。

鸣呼!

此之谓有命无理。

振古如此,莫谅天只!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

正统间为御史。

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

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

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

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

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

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

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

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

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

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

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

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

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

海以闻。

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

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

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

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

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

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

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

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

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

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

瑄被胁依违具奏。

福不能平,诉之。

诏责瑄具状。

楷等皆获罪。

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

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

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

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下列对文言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D.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是中国古代官名。

从秦朝开始,御史是专门统帅全国军事的长官。

B.保甲制度是旧时的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

C.“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指皇帝的诏书。

如“敕书”是指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

D.古代称大夫死曰“卒”,古代汉语中表死的词语还有“不禄”“崩”“薨”“缢”“殂”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茂七反抗官府。

沙县佃户邓茂七杀死弓箭手数人后,官府又派士兵三百人追捕他,这些人也几乎全被他杀死打伤。

B.张海招抚失败。

朝廷派刷卷御史张海前去招抚,因寇贼提出的招抚条件未能得到张海同意,而使得这次招抚失败。

C.丁瑄临危受命。

他先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对邓茂七进行招降,失败后,他赶往沙县制定了讨贼攻略,并最终捕获寇贼的首领陈阿岩。

D.张锴窃取功劳。

张锴到建宁后,每天置办酒席赋诗作乐,听说丁瑄攻破贼寇,就急奔到延平窃取功劳,胁迫丁瑄写了奏章。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②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答案】

(1)C

(2)A

(3)B

(4)①柳华让各个村落都设置瞭望楼,将百姓编为兵甲,选择其中的豪强之人做甲长,(各村)能够自行准备兵器,督察百姓巡视。

②丁瑄偕同雍埜等人截击(郑永祖贼寇),活捉了郑永祖,杀敌五百有余,剩余的党徒溃逃四散。

【解析】【分析】

(1)句中“贿王振”是“得迁”的原因,“得迁”的职务是“左布政使”,句子不要断开,排除ABD。

故选C。

(2)A项,监督非统帅。

故选A。

(3)B项,“因寇贼提出的招抚条件未能得到张海同意”错,原文“海以闻”,是“张海把此事报告了朝廷”,朝廷未能同意。

故选B。

(4)本题中,第①句中的“甲”是“兵甲”;“择”是“选择”;“置”是“准备”;“巡徼”是“巡视”之意。

第②句中的“邀击”指“截击”;“擒”指“活捉”;“溃散”指“溃逃四散”。

故答案为:

⑴C;⑵A;⑶B

⑷①柳华让各个村落都设置瞭望楼,将百姓编为兵甲,选择其中的豪强之人做甲长,(各村)能够自行准备兵器,督察百姓巡视。

②丁瑄偕同雍埜等人截击(郑永祖贼寇),活捉了郑永祖,杀敌五百有余,剩余的党徒溃逃四散。

【点评】⑴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

⑵此题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这需要考生平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⑷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丁瑄,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正统年间做御史。

当初,福建多矿盗,(朝廷)命令御史柳华抓捕这些人。

柳华让各个村落都设置瞭望楼,将百姓编为兵甲,选择其中的豪强之人做甲长,(并让他们)能够自行准备兵器,督察百姓巡视。

沙县的佃农邓茂七担任甲长。

当地的习俗(规定)佃农在交租外,照例须馈赠田主。

邓茂七告诉他的党徒们让他们不要馈赠田主,而(让)田主自己前来接受粟米。

田主投诉到县里,县里下令逮捕邓茂七,(而邓茂七)不去(县里)。

(于是县里)下令巡检(亲自来)追捕(他),邓茂七杀了几个弓兵。

上级官府听说了,派遣三百军士抓捕他。

(但是派来的人)被(他)杀伤殆尽,巡检以及知县都一起遇害。

邓茂七于是大肆劫掠,伪称为“铲平王”,设置官属,党徒几万人,攻陷了二十多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人先后被杀。

当时福建参政交阯县人宋新,贿赂王振得以升任左布政使,侵夺牟利贪渎凶恶,百姓不能忍受,很多人都一起跟他们作乱。

东南地区骚动不宁。

   正统十三年四月,邓茂七围攻延平。

刷卷(元代由肃政廉访使清查所属各衙门处理狱讼案件有无拖延枉曲,称刷卷)御史张海登上城墙安抚晓喻。

贼人请求免死,免三年徭役,就解散做良民。

把此事报告了朝廷。

(朝廷)命丁瑄前往招安,命令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率领)大军跟在他后面。

丁瑄到了以后,先令人送诏令前往安抚。

邓茂七不肯投降,丁瑄骑快马赶赴沙县谋划此事。

贼首林宗政等一万多人攻打后坪,想立寨(据守)。

丁瑄令通判倪冕等人率部队先占据要害之处,而自己亲自与都指挥雍埜等人截住贼兵的归路,斩杀了二百多贼人,抓获他们的大首领陈阿岩。

   第二年二月,丁瑄诱使贼兵再一次攻打延平,(他亲自)率领众军分道冲击。

贼兵大败逃跑了,指挥刘福追击他们,于是杀了邓茂七,招抚那些胁从人员恢复原业。

不久,又擒住了他们的党徒林子得等人。

尤溪的贼首郑永祖率领四千人攻打延平。

丁瑄偕同雍埜等人截击(他们),活捉了他们,杀敌五百有余,剩余的党徒就溃散了。

   张楷监领大军讨伐贼兵的时候,到达建宁后停顿不前,每天置办酒席赋诗作乐。

听说丁瑄打败了贼兵,就骑快马到延平抢夺功劳。

丁瑄被他胁迫就按照他的意见奏告朝廷。

刘福愤愤不能平,就投诉了(此事)。

诏令要求丁瑄(如实)奏告此事。

张楷等人都获罪。

丁瑄(因为)有功不予问罪,最后(他的)功劳也不予记录(奖励)。

邓茂七虽然死了,他的侄子邓伯孙等人又气焰嚣张。

朝廷又派陈懋等人率大军讨伐,丁瑄于是回朝。

景泰初年,出京担任广东副使,(在任上)去世。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其父戒之曰:

“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

”熙自是稍加饭粥。

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

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而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于是相率归附。

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

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释】①吐谷浑:

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②渠帅:

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③总管府:

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B.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C.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D.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人的表字。

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吏部,隋唐到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之一,掌吏治,负责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吏部尚书。

C.下车,动词,意为官吏初到任,在文中指令狐熙初到汴州任职。

另外,古代用作殉葬的粗陋之车,也称下车。

D.华夷,文中“华”泛指中原地区的汉族,夷,古代称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而文中则指除汉族外的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熙不随意结交朋友,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又很懂音律。

做官时以才能出众闻名。

B.母亲去世,令狐熙非常悲伤。

父亲劝诫他大孝在于让父母安心,让家族延续后代,不能过度伤心委顿。

他听从了父亲的劝告。

C.皇上对汴州因商贸富庶繁盛而不法之徒众多非常厌恶,派令狐熙前去治理。

令狐熙治理效果显著。

当年政绩考核天下第一。

D.岭南一带反叛的部落首领经常以武力威胁官府。

令狐熙在管理此地军事时,广施恩德,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率众归顺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②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答案】

(1)C

(2)D

(3)D

(4)①令狐熙性情严谨持重(或:

严肃稳重),有宽宏的度量(或:

大的气度),即使在家里(或:

私人房间、私人之家),整日也很庄重。

②令狐熙驱赶外乡百姓让他们回乡务农,如有积压的案子,都判决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百姓称赞这是善政。

【解析】【分析】

(1)“沧州”修饰“吏民”,意思为“沧州的官吏百姓”,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沧州”前断句,排除选项AB,“其迁易”做“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易”后断句,“迎谒”做“百姓”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谒”后断句,排除选项D。

故选C。

句子翻译:

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

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2)D项,“文中‘华’泛指中原地区的汉族”错误,文中“华”指汉族人。

“夷,古代称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错误,古代称东方少数民族为“夷”。

D错误。

故选D。

(3)D项,“叛贼首领经常以武力威胁官府”错误,由原文“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可知,应是以前的总管总以武力威胁反叛者。

D错误。

故选D。

(4)此题赋分点:

①严重:

严肃稳重。

雅量:

大的气度。

虽:

即使。

私室:

私人房间。

终日:

整日。

俨然:

庄重。

②省略主语“令狐熙”,需补充主语。

侨人:

寄居异乡的人,外乡人,非本地人。

逐:

赶走,驱赶,驱逐。

令:

命令,让。

归:

回去,回乡。

本:

农业。

其:

译为“如果”“那些”均可。

滞:

滞留、积压。

狱:

案件、诉讼案件。

决:

判决。

遣之:

处理案件。

良政:

善政、好的政策、治理得好。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D

⑷①令狐熙性情严谨持重(或:

严肃稳重),有宽宏的度量(或:

大的气度),即使在家里(或:

私人房间、私人之家),整日也很庄重。

②令狐熙驱赶外乡百姓让他们回乡务农,如有积压的案子,都判决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百姓称赞这是善政。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

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