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保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79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产期保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围产期保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围产期保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围产期保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围产期保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产期保健.docx

《围产期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产期保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围产期保健.docx

围产期保健

围产期保健

[概述]

妇女保健是以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为研究目的,采取以预防为主,妇女生殖健康为核心,密切结合医疗临床为服务模式的学科。

一个国家的妇女健康指标,是与该国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紧密相连的,顶着“半边天”的妇女,她们担任着孕育下一代任务的母亲、家庭主妇的重任,同时又是社会经济生产战线上的劳动者,肩负双职,她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

即是关系两代人的健康及民族兴旺,而且孕期健康状态是妇女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是生殖健康保健工作中的重点,为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务”全球性的行动目标而努力。

“母亲安全”是生殖健康的核心,也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

必须对生殖过程中妊娠和分娩最重要和最易于发生危险和意外的两个过程加强保健服务。

[围产期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围产期的计算方法有四种:

围产期Ⅰ:

是指妊娠满28周(胎儿或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克以上)至出生后7天内。

围产期Ⅱ:

是指妊娠满20周(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500克)至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

围产期Ⅲ:

是指妊娠满28周(胎儿或新生儿体重达到或超过1000克)至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

围产期Ⅳ:

是指从胚胎形成至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是“围产期Ⅰ”,我国亦采用“围产期Ⅰ”来计算围产儿死亡率。

第一节  孕前、孕早期保健

一、妊娠期母体生理变化

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孕卵在宫腔着床直至胎儿及其附属物发育成熟排出之前这一段时间,称为孕期。

孕期一般为280天左右,即40孕周。

孕妇体内各个系统均发生许多变化,以适应妊娠的及分娩的需要。

(一)生殖系统

1.子宫子宫由非孕时(7-8)cm×(4-5)cm×(2-3)cm增大至妊娠足月时35cm×25cm×22cm,重量由70g增至足月时1100g,宫腔内窖至足月时增大500~1000倍,子宫血流量从非孕期的51.7ml/min,到足月时可达450-650ml/min。

2.子宫峡部位于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位。

非孕时长1cm,妊娠后变软,妊娠10周明显变软。

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一部分,临产后伸展至7-10观。

成为产道一部分,此时称为子宫下段。

3.宫颈、阴道及外阴组织充血、水肿、增生,因而变得柔软、松弛、扩张性好。

(二)血液系统

红细胞总量到足月时增加33%,白细胞轻度增加,计数在(5~10)×109/L间。

血容量约增加48%,但实际上个体差异很大,从20%到100%不等,血容量增加至孕32周时达到高峰。

(三)心血管系统

妊娠期有明显的循环系统生理改变。

1.心脏 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方移位更贴近胸壁,心尖搏动左移约1-2cm,心浊音界稍扩大。

心脏移动使大血管轻度扭曲,加之血流量增加及血流速度加快,在多数孕妇的心尖区可听及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产后逐渐消失。

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增加10%,心率于妊娠晚期休息时每分钟增加10-15次。

心电图因以及左移出现轴轻微左偏。

2.心率 自孕8~10周开始增快,至34~36周达到高峰,以后渐降。

3.心排出量 孕10周开始增加,至32周达高峰,约增加30%,每次排出量平均约为80ml,此后持平。

4.血压 在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在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

一般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轻度降低,使脉压稍增大。

孕妇体位影响血压,坐位稍高于仰卧位。

5.静脉压 股静脉压自妊娠20周在仰卧位、坐位或站立时均升高,系因妊娠后盆腔血流回流至下腔静脉血量增加,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

侧卧位能解除子宫压迫,改善静脉回流。

由于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加之妊娠期静脉壁扩张,孕妇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和痔。

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能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随之减少,使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四)新陈代谢的变化

1.基础代谢率(BMR) 于妊娠早期稍下降,于妊娠中期渐增高,至妊娠晚期可增高15-20%。

2.体重 妊娠12周前体重无明显变化。

妊娠13周起体重平均每周增加350g,直到妊娠足月时体重平均增加12.5kg。

3.矿物质代谢 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钙、磷、铁。

胎儿骨骼及胎盘的形成,需要较多的钙,妊娠末期的胎儿体内钙、磷绝大部分是妊娠最后2个月内积累,至少应于妊娠最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及钙,以提高血钙值。

胎儿造血及酶合成需要较多的铁,孕妇储存铁量不足,需补充铁剂,否则会因血清铁值下降发生缺铁性贫血。

二、孕早期妊娠诊断及保健

1.通过婚姻检查、计划生育时的健康教育,婚后3-6月的随访、月经登记卡、定期访问等途径,及早发现可能为怀孕的妇女。

询问停经情况、有无消化系统症状和恶心呕吐、厌食以及尿频、乳房胀痛、倦怠、嗜睡等症状。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变软、宫颈着色等体征。

多数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得到确定,立即建立早孕登记卡,部分停经时间较短难以确定者,可作妊娠试验,必要时作B超检查确诊,确诊后应作血、尿常规及血型检查,乙肝表抗、肝功能、肾功能、HIV及梅毒、淋病等筛查。

2.详细了解有无异常孕产史和重视宫内感染的筛查。

3.了解以往健康情况。

重点了解心、肺、肝、肾、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患,以估计孕妇能否负担妊娠与分娩过程。

若不宜继续妊娠应及早终止,确保孕妇身心健康;若能承受者则加强监护,确保母子健康。

4.进行妊娠早期的健康教育。

5.做好孕期卫生指导

(1)活动 适当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肌肉张力,减少因胃肠蠕动缓慢所致的腹胀、便秘等不适。

但不要负重劳动,避免强迫体位作业,以免诱发流产。

(2)睡眠 应充足,除夜间8小时睡眠外,白天在中午及晚饭前后应有短时间的休息。

(3)清洁卫生 注意口腔、皮肤、乳房及外阴部卫生,防止感染。

(4)衣着 宜宽松保暖,不宜束胸紧腰,不穿高跟鞋。

(5)性生活 孕早期应加以节制,避免过度性兴奋与刺激而诱发宫缩引起流产。

有流产、早产史者,则宜停止性生活。

(6)营养 应多样化,避免偏食。

应有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矿物质、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要从多种食物中摄取各种不同营养成分,才能适应妊娠过程中的需要。

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等。

三、孕产妇系统管理

结婚——婚前健康教育(筛查暂不能生育人群)

早孕:

筛查遗传病及内科并发症,不宜妊娠需终止

孕母—妊娠并发症的基础病的防治

胎儿—外观畸形儿需终止

中孕:

筛查

妊娠高血压疾病

心功能不全

糖尿病

肝病

肾病

晚孕:

积极处理妊娠并发症

产时保健:

五防一加强

产褥期保健:

母儿健康(支持促进母乳喂养)

第二节  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prenataldiagnosis)又称宫内诊断或出生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之前应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采用影像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对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作出诊断。

[产前诊断指征]

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一般应当对期进行产前诊断:

1.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

2.胎儿发育异常或胎儿有可疑畸形。

3.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

4.有遗传病家庭史或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

5.初产妇年龄超过35岁。

[筛选疾病方法]

1.孕早期高危筛选的对象:

(1)孕母有无内科并发症。

(2)孕母有无病毒类感染。

(3)孕母有无不适当的药物治疗。

(4)孕母有无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5)孕母有无不良孕育史。

2.胚胎筛查的主要疾病:

(1)唐氏综合症

(2)TORCH

(3)甲减

(4)地中海贫血

(5)苯丙酮尿症

(6)遗传性疾病

3.出生缺陷检测顺序

围婚期

健康教育、筛查遗传病及近亲结婚

早孕期(40-60天)

筛查生物体感染(补叶酸)+产前诊断

TORCH

孕中期(20-22周)

B超筛查体表缺陷

分娩期

新生儿体格检查,先天性疾病筛查

缺陷儿治疗

死亡围产儿尸解,心脏抽血,查染色体

缺陷儿登记、追踪

第三节  妊娠中、晚期保健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一、病史与症状

有早期妊娠的经过,并感到腹部逐渐增大。

妊娠18-20周孕妇自觉胎动,经产妇出现早些。

胎动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强,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38周后逐渐减少,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

二、体征与体重

1.子宫增大 正常情况下,宫底高度在孕满36周时最高,至孕足月时略有下降,妊娠20-24周增长速度较快,增均每周增加1.6cm,而至妊娠36-40周时增长速度较慢,每周平均增加0.25cm。

不同妊娠周数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妊娠周数(cm)

手测宫底高度

尺测耻上子宫长

12周末

16周末

20周末

24周末

28周末

32周末

36周末

40周末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脐耻之间

脐下1横指

脐下1横指

脐下3横指

脐与剑突之间

剑突下2横指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18(15.3-21.4)

24(22.0-25.1)

26(22.4-29.0)

29(25.3-32.0)

32(29.8-34.5)

33(30.0-35.3)

2.胎动 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胎动(FM)。

3.胎体 妊娠20周后可经腹壁角到胎体。

于妊娠24周后触诊可区分胎头、胎背、胎臀和胎儿肢体。

可通过四步触诊查清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

4.胎儿心音 听到胎儿心音可确诊妊娠且为活胎。

于妊娠12周后可用Doppler胎心听诊器听到胎心音。

妊娠18-20周可用一般听诊器经孕妇腹壁听到胎儿心音。

胎儿心音呈双间,似钟表“嘀答”声,速度较快,正常时每分钟120-160次,胎儿心音多在胎背所在侧听得最清楚。

头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臀先露时在脐上,肩先露时在脐周围听得最清楚。

胎儿心音应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脐带杂音相鉴别。

子宫杂音为血液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柔和的吹风样低音响。

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样强音响,这两种杂音均与孕妇脉搏一致。

脉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率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后可消失。

若持续存在脐带杂音应注意有无脐带缠绕的可能。

[孕中期保健](孕13-27周)

1.每隔4周产前检查一次,高危孕妇增加复诊次数。

2.询问孕妇健康情况,了解胎动出现时间。

3.测量体重、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它异常,复查尿蛋白。

4.查胎位、听胎心,测量子宫底高度及腹围,注意胎儿大小,判断是否与孕周相符及有无羊水过多,孕20周起,描绘妊娠图。

5.孕14-21周行产前筛查,孕18-24周做超声检查,筛查外观畸形,必要时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发现胎儿异常,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6.对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进行糖尿病筛查:

所有孕妇作50克糖耐量试验,如>7.84mmol/L(140mg%)则作正规糖耐量试验(75克葡萄糖),及早发现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患者。

7.进行卫生、营养、心理中医咨询指导。

8.筛查高危妊娠,系统管理。

[孕晚期保健](≥28周)

1.每隔2周产前检查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高危妊娠增加检查次数或住院治疗。

2.询问孕妇有无头痛、眼花、水肿、阴道出血等特殊症状出现,了解胎动情况。

3.指导孕妇自行监测胎动,记胎动卡。

4.测量体重、血压。

检查有无水肿,每次查尿蛋白,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疾病。

5.糖尿病筛查:

如孕早、中期筛查阴性者,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如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胎儿大于孕龄、羊水过多、糖尿病家族史、有多饮食症状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者,均应再次筛查。

6.查胎位,若有异常及时纠正。

7.听胎心,若有异常行电子胎心监护。

8.测量子宫底高度和腹围,注意羊水量。

判断胎儿发育状态,积极防治胎儿生长受限。

9.复查血红蛋白,及时纠正贫血。

10.孕30周行骨盆外测量,并于孕36周左右复查B超进一步了解有无胎儿胎盘异常,孕37周后注意胎先露入盆情况,了解头盆关系。

11.正常妊娠孕37周起每周查NST,必要时行B超检查生物物理评分测试胎儿宫内状态(BPS),测胎盘功能、羊水量。

异常者缩短检查间隔时间。

12.帮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介绍先兆临产症状及产时注意事项。

13.孕36-37周作产前小结,根据母婴情况全面判断。

预测分娩方式,决定分娩地点,选择分娩时机及提出产时注意事项。

[孕妇监护技术]

一、四步触诊法 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在作前3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4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测得宫底高度,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

然后以两后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

第二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分别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运动,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

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手法: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若胎先露部分仍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

第四步手法: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儿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二、骨盆测量 骨盆大小及其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时必不可少的项目。

测量骨盆有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

1.骨盆外测量:

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其形状,操作简便,临床仍广泛应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

(1)髂嵴间径(IS):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来23-26cm。

(2)髂嵴间径(IC):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3)骶耻外径(EC):

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

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4)坐骨结节间径(IT)或称出口横径(TO):

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

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也可用检查者的手拳概测,能容纳成人横置手拳则属正常。

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的横径长度。

若此径值<8cm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5)出口的矢状径:

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

检查者戴手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

用汤姆斯骨盆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中点,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即可测得出口后矢状径值,正常值为8-9cm。

出口矢状径值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时表明骨盆狭窄不明显。

(6)耻骨弓角度:

两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两拇指间角度,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度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2.骨盆内测量:

测量时孕妇取仰卧截石位。

主要测量:

(1)对角径(DC):

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

检查者将一手示、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示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其中指尖至此接触点的距离为对角径,减1.5-2cm为真结合径值,正常值约为11cm。

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对角径值>12.5cm。

妊娠24-36周、阴道松软时测量为宜,过早测量阴道较紧;近预产期测量易引起感染。

(2)坐骨棘间径:

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0cm。

方法为一手示、中指放入阴道内,触及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

也可用中骨盆测量器,所得数值较准确。

(3)坐骨切迹宽度:

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

即骶棘韧带宽度。

将阴道内的示指置于韧带上移动。

能容纳3横指(5.5-6 cm)为正常,否则属于中骨盆狭窄。

三、辅助检查

早孕建卡时:

白带常规、尿常规、血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两对半、HCV+HIV+RPR、优生四项(TORCH);

孕11-14周:

B超;

孕16-21周:

产前筛查、微量元素检测;

孕18-24周:

彩超胎儿畸形排查;

孕24周后:

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

ABO血型抗体效价测定;

孕24-28周:

糖尿病筛查(50g糖)、心电图;

第28-30周:

复查血、尿常规;

孕30-32周:

B超;

孕36后:

胎心监护每周一次,临产前B超。

[高危管理]

1.高危孕妇的概念——在妊娠期有某种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2.高危孕妇管理的目的——降低围产期母婴患病率、死亡率及远期致死率,提高母婴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3.高危孕妇管理的要求——帮助筛查高危产妇,为高危孕妇的家庭提供健康促进知识及协助上级医院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管理。

4.高危孕妇管理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的孕期应有不同的管理,一般分为孕前期,孕期(孕早、中、晚期)及产褥期。

5.目前高危管理病名

(1)妊娠高血压疾病

(2)妊娠期心脏病

(3)妊娠期合并贫血

(4)妊娠合并肝病(肝炎、Hellp综合症)

(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6)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7)妊娠期糖尿病

(8)肝内胆汁郁积症

(9)胎位异常(臀位、横位)

(10)过期妊娠

(11)多胎妊娠

(12)早产

(13)羊水过多

第四节  孕期营养

孕妇为适应妊娠期间子宫、乳房增大和胎盘、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期所需的营养必定要高于非孕期。

若孕妇在孕期出现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和智力发育,导致器官发育不全、胎儿生长受限及低出生体重,容易造成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死宫内。

加强孕期的营养指导,首先要让孕妇有必要加强营养的意识,其次是所进食物应保持高能量,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

因此,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是产前保健的重要内容。

1.热能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氧化后均能产生热能。

孕妇热能供给按营养素来源,应有适当比例,蛋白质占15%,脂肪占20%,碳水化合物占65%。

根据我国汉族饮食习惯,热能主要来源于粮食占65%,其余35%热能来自食用油、动物性食品、豆类及蔬菜。

孕妇热能于妊娠中、晚期每日至少应增加0.84MJ(200Kcal)。

2.蛋白质 进食在蛋白质仅20%经消化吸收后能贮备在组织内,故进食蛋白质的数量应为所需需蛋白质的5倍,我国营养学会1988年提出在孕4-6个月期间,孕妇每日应增加进食蛋白质15g,在孕7-9个月期间,孕妇每日增加进食蛋白质25g。

根据我国实际生活水平,孕妇每日多吃鸡蛋2个可补充蛋白质15g。

孕妇若在孕期摄取蛋白质不足,会造成胎儿脑细雨胞分化缓慢,导致脑细胞总数减少。

如今已知人脑细胞是在胎儿期和生后1年内婴儿期分化完成,为了优生必须保证孕妇的蛋白质需求。

3.碳水化合物 是机体主要的供给热能食物。

孕妇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葡萄糖迅速经小肠上段粘膜吸收,果糖吸收缓慢,却是形成糖原的主要原料,以糖原形式贮存在肌肉和肝内,以后逐渐释放至血液中,经氧化产生热能,孕妇自孕中期以后,每日进主食0.4-0.5kg可以满足需要。

4.微量元素

①铁:

主要构成血红蛋白,也是许多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组成部分在组织呼吸和生物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孕妇在孕期和分娩期共需铁约1g,我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每日膳食中铁的供给量为28mg,比非孕妇女18mg增多10mg,因很难从膳食中得到补充,故主张自孕4-5个月开始口服硫酸亚铁0.3g或富马酸亚铁0.2g,每日1次。

②钙:

于孕期需增加贮存30g,主要供应胎儿骨骼、牙齿的发育。

孕期需增加钙的摄入以保证孕妇骨骼中的钙不致因满足胎儿对钙的需要而被大量消耗,我国营养学会建议自孕16周起每日摄入钙1000mg,于孕晚期增至1500mg,以服用枸椽酸钙为佳。

牛奶及奶制品中含有较多的钙且容易吸收,建议孕妇多饮用牛奶和奶制品。

③锌:

也是蛋白质和酶的组成部分,参与蛋白质积累,对胎儿生长发育很重要。

若孕妇于妊娠后3个月摄入锌不足,使胎儿处于低锌状态,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流产、先天畸形、胎死宫内等。

妊娠期锌的总需求量增至375mg,推荐孕妇每日从包含中补锌200mg。

若孕妇血锌低于7.7umol/L(正常值7.7-23.0umol/L),是胎儿在宫内缺锌的危险指标,需迅速补锌的标准。

④碘:

孕期碘的需要量增加,若孕妇膳食中磺的供给量不足,可发生单纯性甲状腺肿。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膳食中碘的供给量为175ug,比非孕妇150ug多25ug,提倡在整个孕期必须用含碘食盐。

5.维生素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需从食物提供,分为水溶性(维生素B族、C)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两大类。

①维生素A:

双称神黄醇。

维生素A的活性用视黄醇当量表示。

我国推荐每日膳食中维生素A的供给量,孕妇视黄醇当量为1000ug,比非孕妇多200ug,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牛奶、肝等。

若孕妇体内缺乏维生素A,胎儿有致畸(如唇裂、腭裂、小头畸形等)的可能。

②维生素D:

主要是D2(钙化醇)和D3(胆钙醇),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钙、磷在肠道吸收,促使骨骼硬化。

我国推荐孕妇每日膳食中维生素D的供给量为10ug,比非孕妇女5ug多一倍,鱼肝油含量最多,肝、蛋黄、鱼等含量比较多。

若孕妇缺乏维生素D可致胎儿低血钙,影响胎儿骨骼发育。

③维生素B族:

维生素B1、B2、BC(叶酸)的供给量,我国推荐孕妇每日膳食中分别为1.8mg、1.8mg、0.8mg,均比非孕妇女需要量增多。

尤其是叶酸,特别需在妊娠前3个月期间补充,孕早期叶酸缺乏,易发生胎儿神经管畸形。

叶酸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肝、酵母和绿色蔬菜,妊娠前3个月最好口服叶酸5mg,每日一次。

④维生素C:

为形成骨骼、牙齿、结缔组织及一切非上皮组织间粘结物所必需。

我国推荐孕妇每日膳食中维生素C的供给量为80mg,比非孕妇女60mg多20mg,建议口服维生素C200mg,每日3次,并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

第五节  孕产期合理用药

药物具有二重性。

用药恰当可以治愈疾病,用药不当可以带来危害。

孕产妇患病用药,既要对孕产妇本人无明显不良反应,还必须保持对胚胎、胎儿和出生的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孕产妇若用药不当,不仅给本人造成痛苦,还会危及胚胎,甚至导致胎儿畸形,造成下一代终生残疾。

可见产科用药要将母婴安全放在首位,要合理用药。

产科合理用药是指在给孕产妇用药之前,做到充分考虑妊娠期、分娩期或产产褥期出现的异常情况,或发生的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做到兼顾孕产妇和胎儿两方面,正确选择对胚胎、胎儿无损害又对孕产妇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制定给药方案时能够重视产科特点,避免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特别强调随病情变化及时更换药物,用药时必须考虑药物对胚胎、胎儿的影响。

必须强调产科医师应掌握药物在孕产妇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毒理以及对胚胎、胎儿有无致畸作用等。

孕产妇用药原则是,能用一种药物就避免联合用药,能用疗效肯定的老药就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能用小剂量药物就避免用大剂量药物。

若病情必需,在妊娠早期孕妇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