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养出10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475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吼叫养出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零吼叫养出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零吼叫养出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零吼叫养出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零吼叫养出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零吼叫养出100.docx

《零吼叫养出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吼叫养出10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零吼叫养出100.docx

零吼叫养出100

零吼叫养出100%好孩子

第1章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1)

父母除非以身作则,否则他们的教诲就会流于空谈。

  ——阿诺德·H.格拉斯哥(心理学家)

  为了养育孩子,我曾失去过理智,但也找到了自己

  ——莉萨·T.谢波德(一位母亲)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很“酷”(cool),这不是说他们希望父母拼命追赶潮流(这会让你一点都不“酷”)。

与某些流行的理念相反,我们认为最“酷”的父母不会消极地任孩子为所欲为。

孩子们想要的酷爸酷妈是能够保持冷静的父母——尤其在场面失控的时候,孩子们希望父母比自己更加冷静而且理性。

  事实证明,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所有的父母都面临着生活中最巨大的挑战——他们尽力想让一家人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而创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但是当下的文化却并不倡导承担责任,崇尚的反而是“只要我喜欢,没什么不可以”。

虽然我们知道在过去,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不胜枚举,但同时又渴望着重返往昔的美好时光。

很多父母常常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儿女却并不一定领情——难怪他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我想,他们都需要帮助。

  谁能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愿景,让爸爸妈妈们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呢?

我们都在寻找这样一个人。

  谁能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愿景,能让爸爸妈妈们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

  为了培养出“完美小孩”,许多培训课程会给我们传授五花八门的技巧,但是最终证明都行不通。

最糟糕的是,我们的心中不断回响着一个声音:

为了孩子,就应该牺牲自己,就应该随时待命,孩子们需要什么,就应该马上满足他们什么。

  虽然我们还有其他更多的信条,但是它们对改变现状毫无帮助。

而最后这个完全牺牲自我的声音,实际上只会带来破坏性的结果:

它会让父母更觉得自己没用,变得更加沮丧,也更加不知所措。

  第1章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

  ——乔治·克斯坦萨,《宋飞正传》

  你能为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

  也许你不能理解这句话,甚至认为是胡说八道。

什么?

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身上?

这不是有违常理吗?

  事实并非如此。

我不是要你忽略孩子,我所说的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和你的家人将会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

  大多数人在经营各种人际关系时,都采取了错误的模式——这不是说我们的人际关系本身有错,而是模式错了。

我们一直认为:

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将焦点放在满足对方的需要上,不断地付出,让他们感到开心。

  即使我只是质疑这种模式,或许就会有人想反驳我,但请先听我说完。

  将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与家人之间将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

  本书会讨论为什么这种模式是错误的,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上。

现在,请你先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也有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那么,把精力消耗在一件你无能为力和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是不是明智之举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二个问题:

你的孩子是你可以控制的,还是你无法控制的?

  第三个问题:

即使你可以控制你的孩子,这样做对吗?

教育孩子就是控制孩子吗?

  究竟谁才是真正失控的人

  我的孩子汉娜和布兰登,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那是一个寻常的星期六早晨,由于我和太太珍妮前一晚熬夜到很晚,因而孩子们比我们早起床。

可想而知,那个周末一开始就满是嘀咕、哭闹和抱怨,孩子们也很不开心。

  凭着亲子专家的专业才智,我决定带领全家到松饼店吃早餐。

当我们走进第一家松饼店时,发现里面实在太拥挤了,不过,幸好在亚特兰大市区不怕找不到松饼店。

我们又全部挤回车上,帮孩子们系好安全带。

为了安抚孩子们,我只能向他们保证他们可以吃到很多枫糖浆。

就这样开了几百米,我们来到了第二家松饼店,但这家排的队伍跟第一家一样长。

  可我们已经没办法再把孩子们塞回车上去找第三家松饼店了,只能在这里排队。

谢天谢地,这家松饼店的服务员很贴心,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蜡笔和白纸,我和太太甚至还可以抽空聊聊天呢。

真是两全其美。

  更幸运的是,我看到了一则告示:

如果孩子们画一幅画,就可以得到一顶松饼店的纸帽,就跟松饼师傅头上戴的一样,还有一份免费松饼。

生命真是美好,孩子们画画,我和太太聊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我们终于入座了,太太和女儿坐在桌子的一侧,我和儿子坐在另一侧。

服务员送来了孩子们赢得的纸帽,我也拿了一顶戴在头上。

  如果你从未去过松饼店,那么这种店面的装潢风格肯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桌子环绕吧台而设,餐桌旁边是大大的落地窗。

由于视野开阔,在这里很容易注意到外面的一举一动。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但孩子们却等了一个早上还没有吃到任何东西。

孩子们已经饥肠辘辘了,这时还得等待,他们很可能就会不安分了。

汉娜已经四岁,还稍微规矩一点,顶多只是抱怨几声。

可是布兰登才两岁呢,他的表现当然就是两岁孩子的水平。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两岁大的孩子,当他被迫上车然后下车,得到的只是一再的保证,却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他是听不进“说话要小声”或“要像个大孩子”这种话的。

这个时候你要他合作一点,他可能不会买你的账。

跟家人一起享用温馨的早餐,现在看来似乎也不再是那么好的主意了。

不过我既是婚姻与家庭执业治疗师,也是人际关系顾问,我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大发雷霆。

我可以勉强保持镇定,而不是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是挥舞拳头。

可是我的儿子竟然把他的叉子丢到了地上!

我的忍耐力快到极限了。

  叉子掉在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我们,甚至还有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至少我感觉他们是这样)。

我把目光投向我那完美的太太,她跟我那完美的女儿端坐在那里,无动于衷。

在养育数个孩子的父母之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谁跟你坐在同一边,你就要负责看管谁。

所以当我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正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我和我的儿子却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边缘。

  我做什么都无法让他开心,做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乱发脾气。

终于,他的松饼送来了,我想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我开始帮他切松饼,可是他并不想把他的松饼切成块,也许他是想要用手拿着整块吃。

我简直快失控了。

  不过,我是人际关系顾问,不是吗?

我是那个计划要写《零吼叫养出100%的好孩子》的人,我怎么可能被一个两岁的孩子惹火呢?

但我真的被他惹火了。

他丢把叉子就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想试试如果把松饼、盘子和所有的东西都丢到地上的话,会发生什么。

  最可能发生的事就是,爸爸会失去冷静!

  确实是这样。

  我手忙脚乱地向那些被枫糖浆溅到脚的人道歉,然后一把将布兰登从他的高脚椅里拎出来。

接着我又向坐在我们后面那一桌的男子道歉,因为布兰登的脚踢到了他的后脑勺。

然后我抱着儿子冲出餐厅,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我们,我的儿子不停地尖叫,对我拳打脚踢。

我整个人都快爆炸了,当我用力推开门,连玻璃都被震得嘎嘎作响,门重重地弹了回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整间餐厅里的人都看着我站在外面的人行道上,对着儿子大吼大叫,满嘴艰涩的词汇,气急败坏、手舞足蹈地威吓一个站在那儿还不到九十厘米高的小男孩。

我可真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男人哪!

  当这丢脸的一幕总算结束后,我和布兰登回到座位,打算继续吃完这顿美好的早餐。

我亲爱的、忠实的太太珍妮就坐在我的对面,我以为她会说点什么安慰我的话,但看到的只是她忍不住想发笑的表情。

当时的我就像一座火山,正想找个借口爆发呢。

  “有什么好笑的?

”我怒吼。

  “不错的帽子。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那顶纸帽还四平八稳地戴在我的头上呢。

整出好戏上演时,主角就是一个拼命想让自己看起来很严肃、结果却很可笑的男人,头上还戴着一顶滑稽的帽子。

第1章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2)

父母的头号敌人

  说实话,根本不是那顶帽子让我看起来像个蠢蛋,而是气急败坏让我出尽洋相。

事实上,当我们面对重要的人际关系时,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正是我们的头号敌人。

  如果这本书不能给你别的,那起码能让你了解到这一点,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对抗的最大敌人不是电视,不是不良影响,甚至不是毒品或酒精,而是自己的情绪化反应。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可以为孩子所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学习把焦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

与其焦虑地想控制孩子,我们还不如专注于那些真正可以控制的事——控制自己的情绪。

  冲动的反应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力?

请你想想,连我们自己都失控了,还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力吗?

当我们冲动,我们就会变得举止幼稚。

想想我在松饼店的过激反应,为了让我那两岁大的儿子停止幼稚的行为,我自己也变得幼稚了。

  提高嗓门斥责孩子,最后的确可以驯服他们,但代价是什么呢?

在松饼店里,也许我的吼叫让儿子顺从了,但是如果我继续靠威吓来教育他,那我和他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如果我们想要对孩子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那就必须先控制好自己,无论孩子表现如何,我们都能正确回应。

  如果说情绪化的反应是我们的头号敌人,那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对付它?

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什么比压力过大更令人害怕了。

我们可以胆怯、筋疲力尽、担心,或是生气,但是没有什么会像压力过大那样,让我们关起心扉、停滞不前、放弃努力。

当我们觉得无力应付某些事情时,就会觉得压力过大。

当我们感觉自己再也撑不下去时,就会想干脆放弃算了。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词汇能更精确地描述大部分父母的这种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压力过大。

我们感觉自己手足无措、过度付出、无力应对,而且得不到感激,这些都是造成压力过大的原因。

结果,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差劲和失败的父母。

  为人父母者常常感觉自己手足无措、过度付出、无力应对,而且得不到感激。

  然而,父母的角色是输不起的。

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

我们接受的信息都一再强调,要花时间跟孩子相处,要参与孩子的生活,要把家庭摆在第一位。

杂志上充斥着新潮的育儿技巧与建议,专家们研究错误教养方式的危害,就连牧师布道也告诫我们要把家庭摆在第一。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只会让我们感觉更害怕、更无助。

  还有一股最强的压力就是,我们都知道,这张成绩单将会被时间的洪流检验。

我们抚养的是下一代,如果他们不能将上一代的成功与进步延续下去,就会一败涂地。

  养儿育女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赌注的代价之大难以想像,失败的惩罚也令人难以承受。

我知道你能感受到身为父母的重担,也许还会怀疑天底下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很不称职。

你也许会想:

“真的注定这么艰难吗?

”答案是:

也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教养子女是艰难的,而且理应如此(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几章会详细讨论);说“不对”,是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

  最具破坏力的谎言

  我们之所以感觉压力如此之大,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相信了这个害人匪浅的谎言——我们要为孩子负责。

  我知道质疑这句话似乎有点可笑。

“我当然要为我的孩子负责,不然让谁为他们负责呢?

”我只能请你先忍耐一会儿,继续读下去。

  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给教养定义:

为人父母的职责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领悟,尤其是要让他们走上正途。

这毋庸置疑,对吗?

  错!

  在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我看到了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毁灭性影响。

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父母绝对负有很大的责任。

但是,我们高估了自己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力。

  我这么说的意思是,与其说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倒不如说我们要“对”孩子负责。

我们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要“为”孩子负那么多的责任,然而,我们要“对”孩子负的责任远比我们所了解的多得多。

  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当然,孩子们刚出生时是完全依赖我们的。

可是,你应该明白孩子其实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从很小便开始为自己做决定了,这是成长的一部分,甚至这本身就是成长。

即使是在襁褓之中,孩子就已经开始利用与生俱来的能力来决定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表现。

  孩子们所做的选择就是跟我们要他们做的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在教养上感到挫败的原因。

他们选择在商场里又哭又闹,他们选择不写作业,他们选择超过规定的时间才回家,他们选择违反约定,他们甚至还选择在餐厅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松饼丢到地上!

  如果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意味着你必须赶紧想出一个办法来确保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你必须学会有用的技巧,让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标准,进行思考、感觉、表现。

  这些听起来与驯服动物惊人地相似。

难怪你可以在某些教养书籍上看到这样的话:

“驯服小狗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教育你的孩子哦!

  如果你要为孩子完全负责,强迫孩子走上所谓的正途,那么采取这种教养方式就不足为奇。

这种方式也许会让父母觉得大权在握,但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渺小又无用。

  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类,我们的孩子拥有与生俱来的选择能力,所以,就算是最棒的驯服技巧都对他们无能为力。

孩子们很明白,面对“为”他们完全负责的父母,他们只能是要么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牺牲自己做决定的精神;要么,站起来反抗父母的威权。

而父母呢,要么一板一眼地为孩子制定规矩强迫他们服从,要么就是被孩子打败。

这是“要为孩子负责”的教养模式无法克服的障碍。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只有这两种壁垒分明的选择,一种是“能降低父母焦虑的选择”;另一种是“让父母更焦虑的错误选择”,完全没有第三种。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完全不可能学习为自己负责,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因为这样做就等同于反抗。

如果你的孩子最后都选择“做正确的事”,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机器人,他只是完全按规定行事。

可是,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个性,那么你培养出的就是一个叛逆分子。

第1章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3)

更好的方法——零吼叫教养

  肯定会有另外的方法——无须为孩子的生活承担所有的责任,不需要制定规范也不需要强迫孩子,就可以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的深远的影响。

我把这第三种方法称为“零吼叫教养”,它强调的是专注于安抚我们自己的焦虑。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可是所有的父母都在跟冲动奋战。

我们也许会吼叫、使用强制手段,甚至使用暴力,我们也许会疏于照顾他们、闪躲他们,甚至不想管他们。

这些其实都是情绪化反应的各种表现,是不同形式的吼叫。

本书将对所有这些反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本书认为:

要使自己能积极地影响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自己。

  “我需要的是如何让‘我的孩子’有好的行为表现,而不是‘我’!

”你也许会抗议,但如果你继续读完本书的第一篇,你就会发现“零吼叫教养”是为了让你更无私、更成熟、更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具备那种你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来自于你的影响力。

现在的重点是,你必须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做好掌控,也就是说,你必须从控制你自身开始。

  你必须对你的孩子、配偶、家人和朋友负责,而负责的方式就在于如何看待、感受和对待他们。

  要使自己能积极地影响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自己。

  我希望你能够大声地说出:

“我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对我的孩子负责,不论他们表现如何我都能正确回应!

  同样,焦点还是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人是你自己。

如果你自己行为恰当,就算你的孩子不规矩,你也完全可以让局势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零吼叫教养”。

  在本书中,你会读到一些和你同病相怜的父母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些很平常,比如如何在夜里哄婴儿睡觉;也有很夸张的,比如“妈,我刚刚出事了”这种让人胆战心惊的情节。

这些状况会让你感到焦虑,甚至会让你焦虑得怀疑“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来”。

但是别着急,这本书会帮助你,让你树立崭新的信心,无论你的孩子是幼儿或青少年。

要成为“零吼叫父母”,必须有强烈的自主性,无论旁人怎么做,你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吗?

我们希望他们有自主性,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可是,如果我们不以身作则,他们就永远也做不到。

所以说,这个教养方法与我们自身相关多过与孩子相关。

  这就是本书的第一个理念:

你能够为你的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学习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第一步,就是摆脱“为孩子负责”的模式。

  一旦你把焦点转向你自己,你对自己的了解就会不断地加深,甚至会远远超出你原本了解的。

例如你很容易被别人触怒,却总是天真地希望别人“危险勿近”;或是很多你一直努力想教给孩子的人生课题,其实自己都还没学会。

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并不代表自私,只要放开心胸,就会发现自己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这就是“零吼叫”的价值所在:

睁开双眼,让自己走向成熟,同时,你也可以带领孩子让他们变得成熟。

你得把帽子戴好了,因为这将是一条颠簸不平的路。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头上那顶可笑的帽子。

  酷爸酷妈要反省的问题

  1.“你能为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

”最初读到这句话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现在你已经读完这一章,你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吗?

  3.请回想你觉得孩子“不听指挥”的事情。

如果你当初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会有什么不同的结局吗?

  4.过去,是什么阻碍了你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是害怕变得过于自我?

还是害怕发现自己没有原本想像中那么好?

  5.第2章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就不能当家作主

(1)

请不要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

  ——布鲁斯·班纳,《绿巨人》

尽管电影《绿巨人》2003年上映时票房成绩辉煌,但对于这个改编自漫画的角色,我最喜欢的还是七十年代的电视剧版本。

我有一张万圣节的旧照片,上面有一个瘦小的孩子,从头到脚漆成了绿色,那就是我,你可以看得出当时我多么地为绿巨人着迷。

  从许多方面来看,绿巨人浩克都是一个反传统的超级英雄。

也许布鲁斯·班纳本性温和,不过当他生气时,就没人敢保证这个绿色怪物是不是每次都会举止恰当。

他算不上一个正义使者,这是肯定的。

漫画迷们也许会认为他是X战警的一个原型,永远都面临不幸的变异,又永远渴望能恢复正常。

  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之所以如此吸引观众,是因为每个星期我们都会看到这个善良又平和的男人挣扎在两个极端的自我之间。

他试图阻止潜藏于自己和善外表下的狂怒怪物现形,却往往徒劳无功。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事情会触怒这个怪物,可是至少每场戏中他都会变形一次,然后大闹一场。

也许让布鲁斯·班纳感到最挫败的是,他并不完全知道浩克会做什么,或已经做了什么,他只知道浩克有能力做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他每次都会伤心至极地说出这句话:

“请不要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

”他也不喜欢生气时候的自己。

  布鲁斯·班纳无法控制体内那个容易冲动的怪物,他的生理状态总是掌控在别人手上,这就是他必须警告周围的人们的原因。

他已经丧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他们才是掌控他的人,而最后通常会导致悲惨的结果。

  当你只有七岁,碰到万圣节时,你可以相信自己是绿巨人浩克,那让你显得很可爱。

可是当你已经是个成年男人,在公共场合与你的妻儿共进午餐,你还是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很可悲了。

  最近我看到一个男人带着他的家人在餐馆用餐,他们看起来都像是他的人质一样。

他跟妻子和十岁的儿子坐在那里,还有一个坐在高脚椅里的小宝宝。

没有人说半句话,那一家人看起来就像一帮哑巴,连目光接触都没有,更别说语言交流了。

当妈妈开始喂小宝宝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

  在喂了几次小宝宝都拒绝张嘴后,爸爸开始对着小宝宝大叫:

“吃!

”没有丝毫的礼貌,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是一个公共场所,就发出了无礼的咆哮。

  后来他的大儿子开始在饮料里吹泡泡。

这一次爸爸几乎是吼出这几个字:

“你已经把我逼到忍耐的极限了!

”实在很难相信一个十岁的孩子竟会有如此的能耐,可以把一个成年男人逼到忍耐的极限。

  “不要惹我生气。

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

  我们不断地把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权力让给周围的人。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用这种方式与人打交道,我们不断地把控制自己情绪的权力让给周围的人。

当我们需要别人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某件事,来接受或认同我们的时候,就会让他们来掌握我们的情绪。

  邦奇·威尔斯是一位NBA球员,曾因为对一位球迷做出猥亵的手势被罚款。

事后被问及此事,他回答说:

“如果那个球迷稍微专业一点的话,我就不会那么做了。

  说得很有意思!

但究竟谁是职业球员?

谁应该是那个专业的人呢?

拜托!

  当然,我们不能对邦奇·威尔斯太苛求,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给别人乱扣帽子,把自己的情绪化反应造成的过错推得一干二净。

《旧约》里说,这一切的开始必须追溯到伊甸园里的亚当与夏娃,在吃了禁果之后,他们便开始学会怪罪别人。

首先是亚当责怪夏娃,然后他又责怪上帝创造了夏娃,然后夏娃又责怪蛇,难怪他们的一个儿子会因为一时妒火中烧而杀死兄弟。

  不管你相不相信这个故事,它都阐明了一个真理: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怪罪别人了。

  你的情绪性反应取决于你。

你永远都可以有选择。

  承认错误,不抱怨环境,不怪罪别人,甚至不责难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你才会感到自己是个成年人。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种成熟的象征,但这只是你在“控制好自己”这条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而已。

  学习“控制好自己”意味着无论何时你都能对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

我并不是说你要永远都不犯错,追求零缺点。

而是说你要认清一件事,那就是任何人,哪怕是你的孩子,都不能控制你的思维和行动。

事实上,你的孩子并不能把你逼到抓狂、发飙或崩溃,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本事。

  你的情绪化反应取决于你,你永远都有决定权。

你认为你对孩子有哪些责任?

第2章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就不能当家作主

(2)

拒绝成为遥控目标

  你也许看过这个电视广告,剧情是一个男人在看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这时他的妻子走进客厅。

当他问起晚餐吃什么时,妻子便开始自顾自地说起她一直想买的那件洋装,没完没了。

这位恼怒的丈夫拿起遥控器,对准他的妻子按下按钮,然后她的速度突然加快。

丈夫一直按着按钮,直到终于听到“火鸡派”这几个字时才松手。

这个广告最后的结尾是丈夫拿着高尔夫球袋正要从后门溜出去,这时妻子拿着遥控器对着他按下按钮,变换了他的频道,一下子,他被控制,竟然放下球袋,跑去洗衣服了。

  这个广告让我们哈哈大笑,因为它反映了所有人内心深处的幻想:

让别人完全遵从我们,就像亚当·桑德勒(AdamSandler)在《人生遥控器》(Click)里扮演的一样。

我们经常想拥有一个遥控器,能指挥我们的同事、伴侣,尤其是孩子。

随便按个按钮,管他是什么按钮:

  “乖乖上床去。

  “做功课。

  “不要打你妹妹。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长大后成为一个适应力强、独立自主的人。

  问题是,你一次只能拿一个遥控器,当你拿了别人的摇控器,就会自动把控制你自己的那个遥控器交给他。

当你要女儿收拾好东西,但她却说不时,会怎么样?

她只要不服从你的命令,形势就变化了,她已经开始控制你的遥控器了,于是你被拉进了一场按遥控器大赛。

也许你可以提高嗓门怒斥她,但她会更挑衅,更没有礼貌。

  如果你想控制别人,一定会反被别人控制。

如果你依赖的是控制他人的权力,结局便注定会很令人沮丧或悲哀,他们只需要说“不”,就会让你抓狂。

你失控了,因为你试图要控制你没有权利控制的东西。

  “当家作主”意味着什么

  能够真正当家作主,你将在“零吼叫”之路迈出关键的一步。

真正的当家作主意味着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