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34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张连成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1.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生产法:

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汇总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GDP=C+I+G+NX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收入法:

用生产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P20-P21)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

2.储蓄-投资恒等式:

(P24-P26)

(1)两部门经济中的:

居民户和厂商(企业)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投资=C+I;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I=S——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中的:

两部门加上政府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T=T0-Tr,T0表示全部税收,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

I=S+(T-G)——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投资恒等式;T>G差额为预算盈余;T

(3)四部门经济中的:

三部门加上国外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X;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M;

I=S+(T-G)+(M-X)——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政府、国外)-投资恒等式;M>X本国为贸易逆差;M

3.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指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实际GDP,是指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相同产品的价格在不同的年份会有所不同,如果用名义GDP衡量产出水平就无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历史的比较。

为了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年份的具有可比性,就需要将名义GDP转换为实际GDP。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被称为GDP缩减指数或GDP平减指数。

GDP缩减指数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根据GDP缩减指数所给出的公式,可以将名义GDP转化为实际GDP。

因此,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别反映的实际上是报告期的价格水平与基期物价水平的差异程度,即通货膨胀的程度。

4.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

潜在产出:

也称潜在GDP或潜在国民收入,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或说是价格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潜在产出也被定义为不存在产出制品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产出缺口:

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经常会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被称作产出缺口或GDP缺口。

产出缺口可以用绝对值表示:

GDP缺口=Y-Yc,式中Y是国民收入或实际产出,Yc是潜在国民收入或潜在产出。

5.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目前世界各国虽然虽然都广泛使用以GDP为核心指标核算国民收入,但是这种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是有缺陷的。

(1)这种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

这首先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根据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计算的,因此,许多并不通过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就不能计算到GDP中,但实际上,它们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

即使是实际总产出相同的两个国家,由于市场化程度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国民生产总值。

其次,地下经济活动如为逃避税收而隐瞒其收入的经济活动,被各国法律禁止的具有走私性质的经济活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可能教育处到GDP中去的,尽管这些活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一国总产出的组成部分。

(2)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水平越高,所消耗的资源就越多,所造成的污染就可越严重。

同时,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得不迫使人们更紧张地工作,还可能牺牲人们的闲暇时间,甚至会导致更多的生产事故。

因此,GDP的增长速度与国民所获得的福利水平并不一定成比例。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

国民收入的决定

1.总需求和总产出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也就是决定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净出口可以视为开资国外的净需求。

均衡产出的决定可以表示为:

Y=AD=C+I+G+NX.这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公式。

公式表明,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当国民收入Y等于总需求AD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是的总阐述为均衡产出。

2.消费函数

在影响消费需求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始终是影响需求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吧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可以一般的表示为C=f(Y)。

如果把收入之外的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考虑在内,并假定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就可以得出消费函数:

C=C0+cY,C0是一个大于零的常熟,是由收入之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既不依赖于收入的消费,也可以认为时收入为零时的消费,成为自发消费或自主性消费,c是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收入所引致的消费变动量,它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它是一个大于零的参数,可以用公式MPC=c=dC/dY来表示。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与国民收入的比率,可以用APC=C/Y来表示。

由图像可以看出,C0是消费曲线在纵轴的截距,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自发消费增加可以使消费曲线向上平移,反之则向下平移,当边际消费倾向提高时,消费曲线斜率会变大,即变得更加陡峭,反之,当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时,消费曲线的斜率会变小,即变得更加平缓。

3.两部门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

=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Y=C+S)

总需求: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Y=C+I)

当I=S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一)消费—投资法:

联立收入均衡式和消费函数

(二)投资—储蓄法:

联立收入均衡式(投资等于储蓄)和储蓄函数。

(Y=

4.乘数的含义

在一定时期中,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通常会导致数倍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个倍数就是乘数,因此,乘数是指经济中作为自变量的总需求中的任何一种需求发生变动时,作为因变量的均衡产出最终变动的倍数。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5.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首先,经济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

这样,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否则,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总需求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

这种资源的“瓶颈状态”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不可能。

其次,如果再考虑到经济师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哪的增加的支出不能用于从外国部门购买产品,也是乘数发挥扩张经济作用的前提条件。

因为根据乘数作用的原理,如果增加的需求指出用于从国外进口产品而不是购买本国产品的话,本国的均衡产出水平是不会成倍增加的。

第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如果货币供给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增加时所增加的货币需求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的支持,会导致利率上升,则会抑制消费和投资。

第十一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1.投资函数

在影响投资的诸多因素中,利率(i)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经济学通常把投资视为利率的函数,可以一般的表示为I=f(i).投资需求与利率水平是负相关的,假定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投资函数可以表示为I=I0-bi。

I0是与利率无关的,决定于其他因素的投资需求,即利率为零时的投资需求,因此被称为自发投资或自主性投资,并且是大于零的常数,b是利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数量,称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或投资的利率弹性。

2.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推导

产品市场的均衡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稳定状态。

I=S

I=I0–bi

S=Y-C

=Y-C0–cY

 

3.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又称流动偏好,指人们处于某种动机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交易和谨慎动机:

L1=L1(Y)L1=kY

投机动机:

L2=L2(i)=-hi

货币需求函数:

L=L1(Y)+L2(i)

L=kY–hi

4.流动偏好陷阱

凯恩斯陷阱也称“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分析的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一种状态。

凯恩斯认为,一般情况下,由流动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在数量上主要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其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但是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

这时,货币需求便不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大了。

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

也就是说,利率在一定低点以下对货币需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对利率不起任何作用。

这就像存在着一个大陷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都落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的意图就会落空。

5.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一个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等于通货与活期存款的和,即M=Cu+D.

货币供给有名义货币供给(M)和实际货币供给(M/P)之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进行了价格指数(P)的调整。

我们假定价格水平始终不变,故有M=M/P。

货币供给量(M)与基础货币(Mb)、货币乘数(Mm)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若用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货币乘数可以表示为:

6.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的推导

货币供给函数M=M/P

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

由货币市场均衡,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得M/P=kY–hi

整理得

 

7.IS-LM模型

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平面坐标上,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就表示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联立

,并且令

可得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均衡产出Y和均衡利率i。

 

8.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如何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自发需求A(包括自发消费需求、自发投资需求、也包括政府购买)增加,IS曲线就会右移,这时均衡产出增加,利率上升;反之,如果自发需求减少,IS曲线就会左移,这时均衡产出就会减少,利率会下降。

同样,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例如货币当局增加了货币供应量,LM曲线就会右移,这时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率下降;反之,如果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就会左移,这是均衡产出就会减少,利率则会上升。

9.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

有效需求是指与总供给相等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社会中,有效需求并不能保证实现充分就业,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就业量一般总是小于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就业量,这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乃导致失业的直接原因。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等三个心理法则决定的。

消费需求会伴随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出现不足,投资需求又会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减少,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分量,因此,这必然会导致总需求的减少和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失业。

凯恩斯认为,由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失业是一种正常状态,仅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是不够的。

由此,他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政府应当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宏观经济运行,增加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第十二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1.汇率及其标价

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是指人们可以用一国货币兑换另一货币的比率,是没有考虑两国的价格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试题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用P和Pf分别表示国内的价格水平和国外的价格水平,如果名义汇率(e)是以间接标价法标出的,则实际汇率(R)的定义可以表示为:

如果名义汇率是以直接标价法给出的,则实际汇率的定义可以表示为:

2.汇率的决定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试题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购买力平价是决定长期实际汇率水平的基础。

购买力平价,简称“PPP”,是指购买相同一件物品在两个国家所需要的货币额之比,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在实践中,虽然货币的购买力很难准确地加以衡量,但由于货币购买力与价格水平成反向关系,因此,实际汇率就决定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并随着这两个国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价格水平上升,都意味着该国的货币贬值,反之则升值,从而使汇率向购买力平价趋近。

但是,市场力量对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纠正有时并不是强有力的,并且作用的时间较长,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只能说明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难以说明汇率的短期波动。

在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是一国的实际利率。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或两种货币相兑换的比率。

人们用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不仅仅是为了用于购买另一国的商品和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动机,就是投机。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实际利率高于其他国家,在国际间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的情况下,外国资本就会大量流入到该国,以谋求较高的收益。

大量外国资本的流入会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并最终迫使本币升值,汇率上升。

相反,如果一国利率低于其他国家,本国的资本会流向国外以谋求高收益,导致资本大量流出,资本的大量流出最终使本币贬值,汇率下跌。

因此,利率在短期内影响着一国的汇率水平,实际汇率和实际利率是正相关的关系。

汇率与利率正相关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们预期外国汇率不下降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人们预期A国的汇率不久会下跌,即货币贬值,即使A国的利率再高,外国资本也可能不会流入该国,因为如果人们预期A国的汇率不久将会下跌,那么投资者在未来汇率下跌时会蒙受损失。

在此情况下,汇率与利率就可能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3.净出口函数

净出口函数是由影响净出口(NX)的因素即本国的国民收入(Y)、外国的国民收入(Yf)和实际汇率(R)的关系式NX(Y,Yf,R)=X(Yf,R)-M(Y,R)导出的:

如果X不变、在Y增加时,NX就一定会减少,并且每增加一个Y,NX就会减少m’,所以可用正式表示未考虑汇率作用的净出口函数:

NX=X0–m’Y。

如果在此式基础上,再考虑实际汇率的作用,并假定净出口对实际汇率存在敏感度(n),净出口函数就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NX=X0–m’Y-nR。

在一个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净出口的坐标上,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的净出口曲线.

4.国际收支平衡

净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即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国际资本流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

如果资本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内利率与国外利率不一致,在一个横轴上表示国民收入,在纵轴上表示利率,国际收支平衡函数就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率为正的曲线,宏观经济学将其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简称为BP曲线。

一个国家的经济只要运行在BP曲线上,国际收支就总是平衡的,即NX=F。

否则,如果经济运行在BP曲线的上方,说明这时的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外的利率水平,国际收支会出现盈余;反之,如果经济运行在BP曲线的下方,由于这时的国内利率水平低于国外的利率水平,国际收支就会出现赤字。

5.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二是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如果略去经常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的单边转移支付,汇率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表现在:

如果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那么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下降,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则会上升。

显然,这将有利于增加本国产品的出口,而不利于外国产品的进口。

在此情况下,对外贸易就可能出现顺差,经常项目就可能出现盈余,至少出口的增加会减少外贸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

反之,如果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对外贸易就可能出现逆差,经常项目就可能出现赤字,至少这会减少外贸顺差和经常项目盈余。

汇率的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存在一个时滞。

因为在汇率变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外贸公司都是按照以前签订的合同执行进出口产品价格的,故其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与经常项目不同,一般而言,汇率的变动对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或者说影响不大。

因为长期资本流入一国或从一个国家流出,主要取决于在该国的投资风险和盈利水平,而不是主要地取决于汇率。

然而,汇率的变动对短期资本的流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短期资本的流动性较强。

如果预期某一国家的汇率下跌,即预期该国的货币贬值,由于会导致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下降,资本的持有者为避免损失,就会在外汇市场把该国的货币兑换成坚挺的外币,从而出现资本抽逃的现象,大量的短期资本就会外流;反之,如果预期该国的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短期资本就会大量流入到该国。

可见,汇率的变动会通过短期资本的流动影响资本项目的平衡,进而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6.IS-LM-BP模型

一国经济内外部同时均衡的条件可以用IS-LM-BP模型来说明。

IS-LM-BP模型如图。

在图中,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利率。

坐标中的IS曲线给出的是产品市场上投资与储蓄相等时的利率和产出水平组合。

LM曲线给出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的利率和产出组合,而BP曲线则给出了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的利率和产出组合。

因此,在图中,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三条线相交的E点,既表明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同时也表明了外部市场也处于均衡状态。

与E点相对应的利率iE和国民收入YE就是内外部同时均衡条件下的均衡利率和均衡产出,如果经济运行偏离了E点,说明该国的经济最多只实现了某一个市场的均衡,或者任何一个市场地均衡都未实现。

7.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BP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如果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那么此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则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经济政策目标

第一,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

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简称经济增长目标。

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保持经济均衡增长。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上指保持一个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含常规波动的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的含义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

宏观经济的均衡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

第二,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如果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意滇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而是指实现包含摩擦性失业在内的即只存在自然失业充情况下的就业水平。

第三,稳定价格水平目标。

稳定价格水平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

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经过加权后的平均价格。

在实践中,通常借助于价格指数即商品和服务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

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绝对不变,而是指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稳定价格水平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冲击。

第四,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这里所说的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包括存在适度官方储备资产前提下的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的对外贸易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对其国内经济形成冲击,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不难理解,因为它们都是稳定经济所必需的。

离开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实现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具有互补性。

但是另一方面,某些经济政策目标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矛盾或者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2.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政府支出和税收。

政府支出又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财政与货币政策内在稳定器

在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一种能够自动减轻各种扰动对宏观经济运行形成冲击的机制。

当产出出现正缺口,经济中出现过度需求和通货膨胀时,这种机制能够自动对经济过热起抑制作用;当产出出现负缺口,有效需求不足和失业严重时,这种机制又能自动减轻经济萧条的影响。

这种能够自动稳定经济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和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中存在的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政府的税收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货币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在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一种能够自动减轻各种因素的扰动对宏观经济运行形成冲击的机制。

当产出出现正缺口,经济中出现过度需求和通货膨胀时,这种机制能够自动对经济过热起抑制作用;当产出再现负缺口,有效需求不足和失业严重时,这种机制又能自动减轻经济萧条的影响。

这种能够自动稳定经济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自动稳定器。

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指货币政策中存在的能够自动减轻需求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

货币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利率效应和货币余额效应。

4.货币政策及其基本工具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三个: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FiscalPolicyMultiplier)是指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实际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根据财政政策乘数的含义,可以用下式表示财政政策乘数,式中的mf代表财政政策乘数。

货币政策乘数(MonetaryPolicyMultiplier)是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或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货币政策乘数可以用下式表示,式中的me代表货币政策乘数。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第十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推导

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curve,简称AD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

图17—1利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货币供给M不变时,如果价格水平为P1,则实际货币余额为M/P1,LM曲线为图中的LM(P1),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为Y1,均衡的利率为r1。

把价格水平P1及其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Y1的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