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260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docx

ml第一单元诗歌鉴赏详细版选修解析

第一单元导、固、优诗歌欣赏

《导学案》、《固学案》诗歌欣赏

一、《长恨歌》

1、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前言】

 《杭州春望》是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

前六句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

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画面。

【注释】

⑴望海楼:

作者原注云:

“城东楼名望海楼。

⑵堤:

即白沙堤。

⑶伍员:

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

伍员逃到吴国,佐吴王阖庐打败楚国,又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受谗毁,为夫差所杀。

民间传说伍员死后封为涛神,钱塘江潮为其怨怒所兴,因称“子胥涛”。

历代立祠纪念,叫伍公庙。

连立庙的胥山也称为“伍公山”。

⑷苏小:

即苏小小,为南朝钱塘名妓。

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

⑸红袖:

指织绫女。

⑹柿蒂: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一八说:

“杭土产绫曰柿蒂、狗脚,……皆花纹特起,色样织造不一。

⑺青旗:

指酒铺门前的酒旗。

沽酒:

买酒。

⑻梨花:

酒名。

作者原注云: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案此二句写杭州的风俗特产:

夸耀杭州产土绫“柿蒂”花色好,市民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

【赏析】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

在这里,“照”楼曙色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一静一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

诗中原注:

“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

次联转过一层,始引出显著的季节特征:

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花的年华和火一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色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一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容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开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

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花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

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的颜色对照、品物相衬,更象一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

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

“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花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色飘带。

上句就“谁开”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2、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赏析】

《全唐诗》所录吴融《华清宫》诗分作两组,一组二首,另一组四首。

这是《华清宫二首》的第一首。

华清宫是与唐云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

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

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

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

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

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

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

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3、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译文】

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赏析】

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

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

华清宫在后世名声大噪,唐玄宗、杨贵妃二人功不可没。

而历来以“华清宫”为题材的咏史诗,也基本都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密切相联。

李约的《过华清宫》就是其中的一首,此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抒发黍离之悲。

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

作为一国之君,玄宗皇帝耽于享乐,追求淫逸,反把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笔带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

“四海兵”三字,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耽于享乐、追求淫逸所酿成的苦果:

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盛唐走向了衰微。

这与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君王以“万机”为轻,却以享乐为重,酿成亡国之大祸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四两句是诗人目睹华清宫的景象:

帝妃早已升天作古,只有四季“长生”的树木,见证了华清宫的兴衰。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二、《湘夫人》

4、《竹枝词九首(其二)》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赏析】

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

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

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

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

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

“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

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

“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

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

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

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

三、《拟行路难》

5、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

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

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

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

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

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

还是出乎本性?

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

所以诗人发问道:

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

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

“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

《论语。

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

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

“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

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

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

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

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

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

“虎不善树人。

”赵简主道: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

”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

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

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6、拟行路难其三鲍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注释】①璇(xuān旋)闺玉墀:

用美玉建筑的闺房和台阶。

璇,美玉。

墀(chí池),台阶上的空地。

椒阁:

即椒房。

汉代后妃贵妇的住处用椒末和泥涂壁,取其芳香温暖,叫做椒房。

 ②文窗绣户:

装饰着花纹的窗户。

缔幕:

用绮罗做的帏幕。

 ③纤罗:

细罗。

蕴:

积聚。

蕾:

蕾香,一种香草。

这句是说金兰穿着的细罗衣服充满藿香的芬芳。

 ④差池:

一本作“参差”,不齐。

这里是说燕子飞时尾翼张舒的样子。

风散梅:

风吹落了梅花。

 ⑤开帏(wéi围):

掀开帏幕。

景:

指日光。

爵:

古代的一种酒器。

这句是说掀开帏幕对着大好春光饮酒自遣。

 ⑥含歌:

歌声含而不发。

揽涕:

收泪。

这二句是说人生哪有快乐的时候呢?

就是忍住悲歌、止住眼泪也还是悲愁不已。

 ⑦凫(fú扶):

野鸭子,是鸟中之低贱者。

别鹤:

失掉配偶的鹤,鹤是一种高贵的鸟。

这二句是说宁肯在一起受贫穷,也不愿富贵而孤独。

【赏析】

这也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言情之作,不过抒写的并非失恋的哀痛,而是爱情渴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

诗篇在叙述上采取由远及近、由物及人的写法,有点类似今天电影里的推移镜头。

最初呈露在我们眼前的,是主人公居处的整个外景——一所豪华富丽的建筑物。

漂亮的宅门、白玉的台阶,将我们的视线迤逦引上了用香椒涂壁的楼阁。

这显然是一个贵家妇女的卧室。

镜头逐渐由室外转向室内:

雕花的窗子,精绣的门户,垂挂着轻绮织成的帘幕。

那气派与房屋的外观一样,进一步确认了室中人的身分。

于是,摄影机开始聚焦到了女主人的身上,她通体裹服在精制的绫罗绸缎之中,手里却在把玩着几株香草。

佩用香草,这本是古代贵族女子的一种爱好,就像今天的女士们洒用香水一样。

不过依据当时习俗,香草又常用作赠送情人的礼物。

那末,我们这位女主人的手采芳藿,除修饰自身以外,是否也另有所指呢?

诗中还点出她的名字叫“金兰”。

按之《周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同嗅)如兰。

”“金兰”二字后来就被当作“同心”的代名词使用。

作者特地给主人公取了这么个芳名,不也是极富于启示性的吗?

如果说,前面这四句诗主要写了物景和静景,接下来的四句便着重进入人物的动态和心态。

“春燕差池”形容燕子飞来时羽翼一张一歙的样子(“差池”犹“参差”),它和东风吹落梅花,同样显示了节令的转移。

表面看来,这里也是写的外景,但和上面的写景文字性能不一,它并非纯客观的报导,而是主人公眼中得来的印象,带有人物主观心理的印记。

果然,在户外一派大好春光的撩拨下,我们的女主人再也按捺不住了。

她掀开帏幔,面对阳光,逗弄起停留在窗槛、枝桠上的鸟雀(“爵”同“雀”)来。

这一行为细节,分明透露出她在重重禁锢的环境中的苦闷、挣扎与向往。

无怪乎她尽管身居华屋,体被绫罗,却总是含歌未发,揽涕无言,悒悒寡欢。

人生的乐趣究竟在哪里?

真正的幸福何时才能降临?

这一声声凄切的呼叫,来自一个空虚而又干渴的灵魂,是任何美食甘旨也填补不了的。

话说到这里,尚未正面揭开主人公深心埋藏的秘密。

她到底为什么而长年“抱愁”?

又把什么样的乐趣看作人生追求的目标呢?

最后两句单刀直入,一下子点明了题意,但为了避免过分裸露,仍采用了喻体修辞手法。

“双凫”,指成双结对的野鸭;“别鹤”,指失去伴侣的孤鹤。

在习惯上,鹤被认作高贵的鸟,凫则低贱得多。

而我们的女主人却用决绝的语气表白:

她宁愿像水鸭双栖草野,不愿如别鹤高翔云间。

贫贱而充满爱情的生活,远胜于富贵而孤独的囚笼。

结尾处这一响亮的宣言,犹如闪电一般照亮了前文各个意象的底蕴,整个诗章也就于此戛然休止。

7、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

?

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向,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蜀相

8、武侯庙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译文】

诸葛北伐必经的剑江的水流湍急,

他殒亡之地域五丈原的日头昏暗。

他意图统一中原未竟地不归刘襌,

他死前有对应的大星已陨落军中。

南阳卧龙冈武候庙徒然生出秋草,

四川西部关塞和山脉有雾霭阻隔。

不要因为正统不传万古而生惭愧,

谈论三国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简析】

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

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9、垂白杜甫

垂白冯唐老①,清秋宋玉悲。

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②。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③。

【简析】

 (此章乃老去悲秋之意,下六,申言其悲。

少睡移时,忧在国家也。

醉千日,付之不知。

未七哀,伤心更多矣。

《杜臆》:

公年老为郎,有似冯唐。

当秋而悲,复如宋玉。

少睡无聊,故起立移时。

多难身何补、作愤语,无家病不辞,作苦语。

【赵注】公妻孥在蜀,而云无家,盖以故乡为家也。

10、病马(杜甫作)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释】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尔:

代指马。

深:

远、险。

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一句变做三折。

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

老了且病了。

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我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怎么不让人为它伤心呢。

岂:

难道。

殊:

不一样。

沉吟:

忧思。

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我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

“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译文】

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

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

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

你的毛骨与众哪有不同?

但能驯良地伴随我直到如今。

虽是微小的生物,蕴藏的情意决不可浅论。

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简析】

这也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变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

11、房兵曹胡马诗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

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写马的骨相:

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

“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其实就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

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

“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

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

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