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17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使学生经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地壳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2、通过分析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的证据,培养学生语言描述和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渗透给学生事物是不断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简单了解科学家付出的努力。

4、应用已有探究能力,并发展文献查阅提取信息进行探究的能力,同时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知识的学生为六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想象能力逐步发展,但不具备成人化的思维模式。

在探究方面独立性越来越强,但探究的逻辑性还需培养。

在知识方面教师对34名学生进行前测,主要内容是:

问题1:

你是否知道魏格纳?

他提出了什么理论?

知道魏格纳这位科学家的学生有21名,13不知道;第二个问题能够明确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学生有16名学生。

通过这个问题的了解说明大部分学生知道魏格纳这个科学家,因为在五年级下半学期有一篇讲述他的课文,因此在第二个问题上有近一半的学生能够说出大陆漂移学说。

问题二:

如果你知道大陆漂移理论请解释一下?

在16名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学生中有14名学生给出了解释,其中:

1、表述大陆原来是在一起后来漂移或分裂成现在的这样的6名学生,;2、大陆因为某种原因(火山、地动)会动、会漂移的学生有5名;3、直接表述大陆会漂移的学生有2名学生;4、解释成大陆漂移证据,如:

海岸线吻合、生物分离在两个大陆上有2个学生。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少部分学生可以解释大陆漂移学说,但大部分学生解释不清楚;同时看到学生思考的范围也在扩大,会涉及到大陆漂移的内因和证据。

问题三:

你是否认同大陆漂移学说?

请说明原因?

有18名学生认同大陆漂移学说,其中有15人给出了解释,但解释的内容多样,只有6名学生给出的解释中涉及到同一物种分布和海岸线吻合,其他学生的解释有台湾地理发生变化、这个理论轰动一时、地震改变大陆原来的位置等等。

通过这个问题可见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是很了解,与第一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差距较大。

六年级学生处于高级思维发展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不应该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上,应该具有自我思考分析的能力。

此外,经过三年多的科学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有意识的寻找证据验证他们的猜想。

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因此我可以提供多样的文献资料,供学生们探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经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从图片、图示、文字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拼板游戏

拼板游戏:

出示扣放在桌面的拼图(9块)。

谈话:

大家都玩过拼图,现在我们也玩一玩,只是玩法改变了,谁想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

学生一般在拼图时,首先想到先放拼图的四个角,再按着拼图的边缘进行拼图,但对每块拼图边缘的颜色和图案相似或相同描述较少,而这个方法与后面教学中寻找两块大陆之间相连证据分析是相联系的,所有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强化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示:

仔细看这位同学是怎么拼拼图的?

学生进行拼摆,完成后将拼图翻过了

(预设:

学生的拼摆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只拼出拼图的四个角;2、把拼图按边缘拼好,但将拼图反过来图案不对;3、把拼图按边缘拼好,将拼图翻过来图案正确。

如果学生出现第一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再来试一次,让学生先建立起拼图边缘相似或相反能够拼接完整;第三种情况比较少,如果出现对学生的操作先进行表扬,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分析这位同学能够拼接完整更多是方法对还是巧合?

而在课堂上发生最多的情况的是第二种,其他学生在期待中等待的结果是错乱图案的拼图,更激发学生参与到分析过程中,快速的发现拼图边缘的图案和颜色的相同和相似对拼接完整拼图的重要性。

) 

谈话:

我们现在看看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学生观察拼图的结果,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拼图能够有针对性分析拼图的方法,关注边缘更要重视内部因素:

颜色、图案)

根据学生分析交流的结果小结拼图的方法:

1)先找边缘形状相似或相反。

2)再找每一块拼图对接地方的图案、颜色的重要信息。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世界地图的拼图游戏——引出问题

谈话:

我们现在再来拼一个特殊的拼图,有信心来完成这种拼图吗?

出示一张世界地形图,问:

如果把各大陆想象成拼图,有可能拼接吗?

谈话交流中,逐渐聚焦到:

你认为哪两个大洲大陆最有可能拼在一起?

为什么?

(预设:

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认知的基础,因此在观察世界地形图时,学生的描述过程也非常的清楚)

谈话:

大部分组发现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相反,可以拼接在一起,我们来看一下。

提问:

这能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提出问题:

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很久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吗?

(设计意图:

学生在分析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时,直观的观察到这两个大洲大陆的拼接,这也是一方面证据,但很不充分,只能帮助学生大胆猜想。

但也因此推想建立起来,问题提出。

板书:

很久以前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在一起?

2、寻找、分析非洲和南美洲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可能存在的证据

(1)确定还需要哪些证据

谈话:

早在四百多年前就有人发现了之后也有许多人发现这个问题,但都没有被支持为什么?

(预设:

学生会说出除了看似能拼接外,没有其他更充分的证据。

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认为,什么可以成为证据呢?

(分析和预设:

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他会一直在引用别人是这样说的,缺乏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调动学生展现自己思维过程;其次学生会拼图边缘的图案或颜色相同或相似来分析两个大洲大陆情况,他们分析最多的是动物化石分布,个别学生会联系到现在动植物的分布、气候特征、地表形态,教师将这些内容整理在黑板上,据此让学生在下面的分析过程更加深入,完整、充分。

结合学生的交流追问:

这些方面怎么就能证明非洲和南美洲大陆是否在一起呢?

要求学生回答用“假如……就有可能……”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

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给予,让学生能够有依据的阐述观点,同时也是找到事物联系将事实转化为证据。

(2)寻找证据

①除了轮廓拼接,寻找更多证据

谈话:

每个小组都有一份资料,请每个小组中2个成员选一份资料分析之后再将所有成员的分析结果结合在一起,分析归纳出你们组的结论。

资料: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图片资料是不同的,有的是单一的动物化石的分布,有的是现在动物分布,有的是动植物化石分布,有的是动植物化石分布和冰川遗迹分布……

(设计意图:

资料由单一性到综合性,学生在分析资料时思考的范围逐步扩大,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依据要充分。

同时教师这次给学生的资料都是图片图示,直观观察的结果与自我分析的观点相结合,促使学生不断的运用语言描述和解释分析的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分析的结果。

(预设:

在这个分析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直接说出结果,例如:

南美洲有中龙非洲有中龙,所以这两个大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还有的学生这样表述:

南美洲有中龙非洲有中龙,说明以前两个地方的环境相同,所以这两个大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

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往往不充分!

基于上面情况预设,提问:

大家在交流中说到南美洲有中龙非洲有中龙,所以这两个大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我也可以这样想,有可能中龙从非洲游到了南美洲,横跨了海洋,也不能说明这两大洲大陆是在一起的呀?

学生提出的自己的想法,与师生沟通。

(设计意图:

在交流思辨中学生对自己的表达内容质疑,逐渐明白在前期分析内容时证据不完整,没有发现资料深层次的本质,要结合着动植物的特性,环境特征、形成的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有过程的内容,解释有理有据)

②深入寻找证据

谈话:

现在再给大家一些资料,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学生再次分析资料,归纳概况,交流。

资料:

本次教师给学生的是文字资料,内容的更全面深入。

包括动物的习性和生长环境、地质结构、两个大洲的的地貌特点、矿产的形成过程等等。

(设计意图:

学生的分析会由具体过渡到抽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使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分析的结果,并形成语言解释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

汇报交流:

从文字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小结:

从以上证据我们发现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在很久以前确实是一个整体。

3、了解大陆漂移的过程

谈话:

今天我们研究大陆在一起的过程其实模仿了一位科学家的工作,只是他的研究比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包括其他大洲连接在一起的证据。

你知道他是谁?

根据他的研究提出了什么理论?

(预设:

学生知道本节课他们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的工作是一样的,有序有理有效的探究过程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魏格纳的理论有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可以让学生先表述,教师根据情况补充相关内容)

讲述:

魏格纳根据他在化石、气候、岩石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2亿多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泛大陆),而后经历分裂、漂移、直至现在的样子。

活动3【活动】扩展延伸

三、扩展延伸

谈话:

魏格纳提出了大量的证据来证明各个大陆在几亿年是一个整体,但是还不被人们支持,你知道为什么吗?

大陆漂移的原因是什么呢?

魏格纳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个理论沉默了30多年,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个新的理论帮魏格纳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什么理论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虽然科学家做了许多的工作,只侧重一个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所依据的知识体系是不被人们认可的,科学家的工作是严谨、细致、完整的。

同时引发学生好奇心,带着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下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