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108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docx

湖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

湖南省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试题

历史试题

时量:

90分钟满分:

100分

命题:

岳阳县一中谌征锋审题:

岳阳县一中李正新

一、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示意图。

这反映了()

A.耕作技术成熟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B.个体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开始形成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坊市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策,它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这一政策被完全打破是在()

A.汉朝 B.唐朝C.宋朝D.明朝

4、“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其首倡者是()

A.大禹 B.周武王C.商鞅D.秦始皇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有个城市允许对外通商。

“有个城市”是()

A.北京B.广州C.上海   D.福州

6、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更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以下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A.明清时期中国强化专制B.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C.欧洲兴起宗教改革运动D.中国粮食产量的稳步提升

7、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

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

A.工业中心B.贸易中心 C.金融中心D.科技中心

8、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宣告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D.表明英国煤储量世界第一

9、据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

10、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①发昌机器厂②福州船政局③继昌隆缫丝厂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1953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在一本故事书中写道,“媳妇女儿全能干,两年收到万斤粮。

老孙一家人四口,吃的穿的全变样。

”这反映了(   )

A.农业互助合作促进生产B.人民公社符合人民愿望

C.改革开放改变农村面貌D.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12、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

①“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②三大改造的即将完成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④“一五”计划的实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1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

14、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中,其中设立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

A.珠海、汕头  B.深圳、海南  C.厦门、海南  D.深圳、珠海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

材料主要反映()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16、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种新事物:

“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渡重洋。

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

”这一“新事物”是指()

A.铁路B.电报C.电灯D.电影

17、1932年,英国《进口税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倍的关税。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意在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竞争B.表明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说明英国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D.客观上缓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

18、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

“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

”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了()

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  D.兴办公共工程

19、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A.整顿金融B.以工代赈C.贸易保护D.调整工业

20、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信奉经济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贸易保护主义

21、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

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面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22、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技术人员帮助建造的。

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美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正值经济危机

23、计划经济体制虽然饱受争议,但它的创新性不容抹杀:

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这一体制的创立者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24、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

“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

”其中,“脚踩刹车”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没有突破原有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B.使苏联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C.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D.确保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地位

25、普京在谈及苏联解体时,“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A.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B.体制僵化使社会缺乏活力

C.严重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D.与美国争霸造成经济困难

26、二战后期,为了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44个国家协议成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的中心货币是()

A.英镑B.美元C.欧元D.马克

27、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

这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6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

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

这表明()

A.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B.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

C.欧洲进一步合作面临挑战D.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难以调和

2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以苹果、柑橘和梨为代表的中国水果不断出口东南亚各国,而以榴莲、火龙果、山竹为代表的进口热带水果也以亲民价格融入了中国北方人民的生活。

这反映出()

A.亚洲区域贸易呈现同质化竞争B.贸易自由化丰富民众消费选择

C.中国和东盟社会差异逐渐消除D.农产品成为双方经济交流主体

29、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

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

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

这说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名不副实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区域合作地域障碍渐消失D.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30、在一次世界贸易组织举行会议期间,有示威者在会场外打出了标语:

WTO就是世界恐怖组织。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B.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正遭遇挑战D.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加强合作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1题、32题与33题,共40分)

31、【14分】我们希望经济飞速发展,生活富足,我们也希望空气清新,山清水秀。

材料一《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注:

1848年发表的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

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

污秽怎堪此河流,浑身披挂腥臭泥;

伦敦诺尔一路臭,多少基督徒呼吸;

……,冒泡河面散发臭

材料二1876年议会通过了《河流防污法》,后又制定了《河流法》(1951,1961)、《水资源法》(1963)、《水法》(1973)、《污染控制法》(1974)等。

在科学管理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

现在,有30多个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泰晤士河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

——梅雪芹《肮脏的“泰晤士老爹”:

污染与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伦敦市民的环境、健康状况及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原因。

(8分)

32、【14分】工资改革是近几年我国上下密切关注的话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速度工业化所采取的形式是猛烈压缩工人和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原始积累”,正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以加剧人民贫困为基础的。

但是,除了得到大规模外援的情况外,任何加速积累,只有通过增加生产者没有消费掉的那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才能实现。

不论这种现象是在哪一种社会里出现,情况总是这样。

这完全不是什么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

……到了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补贴”、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

……

——新华网北京2009年9月8日《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1)苏联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

结合材料一分析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中国职工工资发生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经济背景。

(8分)

33、【12分】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

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见下表)。

航线

主要商业活动

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

日本长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

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

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银之路”的形成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6分)

湖南省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试题

历史试题答卷

一、选择题(2分×30=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题(40分)

31、

(1)(6分)

(2)(8分)

 

32、

(1)(6分)

(2)(8分)

33、

(1)(6分)

(2)(6分)

 

湖南省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六校联考试题

历史试题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铁犁发展到汉代耦犁再到唐朝曲辕犁,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说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故C选项正确;材料图片无法体现人地矛盾开始缓解,故A选项错误;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图片也没有反映,故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小农经济与其它经济形式作比较,故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答案】A

【解析】这两幅图片分别是耕耘和纺织,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选A。

古代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与市场联系较少;为了糊口生存,农业者和手工业者辛苦劳作。

因此BCD错误。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答案】C

【解析】根据教材第3课第2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的知识点,我们直选C:

宋朝。

【难度】简单

【能力层级】识记

【知识点】商业的发展

4、【答案】C

【解析】据教材第4课第2目“重农抑商”的知识点,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的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以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在争霸战争中胜出。

【难度】简单

【能力层级】识记

【知识点】主要经济政策,商鞅变法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北京而不是广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上海而不是广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福州而不是广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难度】简单

【能力层级】识记

【知识点】商业的发展,主要经济政策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辟新航路。

注意题干要求“直接相关的是”,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如玉米、甘薯、土豆、花生、西红柿等,尤其是高产作物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使中国快速增长的人口有了粮食保障,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难度】较难

【能力层级】理解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中国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7、【答案】B

【解析】17世纪的荷兰没有实行工业革命,是因商业贸易发达成为当时的海上强国,故A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两国的称号都是由于商业贸易地位得来的,故B项正确;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体现不出金融中心,故C项错误;荷兰没有成为科技中心,故D项错误。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8、【答案】C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A、D两项的说法本身就不正确;B项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煤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得到利用,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煤炭的作用日益重要,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能源,被称为“黑色黄金”,故C项正确。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9、【答案】B

【解析】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发展,不是汽车产业,故A项错误;内燃机即是汽车的发动机,因而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错在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二字,应该是“发展”,且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应该是汽车性能的改进;自动化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的应用

10、【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创办了一大批近代企业,有洋务企业也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②福州船政局,④湖北织布局是地主阶级创办的洋务企业;①发昌机器厂,③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故选A。

【难度】简单

【能力层级】识记

【知识点】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1、【答案】A

【解析】从时间上看人民公社是1958年,排除;改革开放是1978年,排除;市场经济在新中国重新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农业互助合作是1953年,符合,故选A。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体制改革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根据时间1956年可把①③排除,他们是出现在1958年【1956年以后】,因此B正确。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80年代”“耕者有其责”可知“又分地”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14、【答案】B

【解析】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故选B。

【难度】简单

【能力层级】识记

【知识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命名,故B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说明受文革影响,“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说明与改革开放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左”倾思潮死灰复燃信息,故D项错误。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从材料:

最是称奇一线长……音信飞传倏忽详看,可以排除A和D,电灯不是通信工具,因此它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由西方传入的电报。

故选B。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17、【答案】D

【解析】英国为转嫁经济危机而大幅度提高关税,必然激化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主要目的,B项属于本质属性,C项是反映的问题。

【难度】较难

【能力层级】理解

【知识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其意思是让人人都有事做,都可以就业,从而都有饭吃。

进一步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拨款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即“以工代赈”,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整顿银行业,排除;B项提及的是调整农业,排除;C项与题意背离,排除。

故选D。

【难度】偏中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19、【答案】C

【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价格管制等措施对当时影响很大,就今天来说,美国仍然没有全部抛弃贸易保护主义。

故选C。

ABD项都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积极的政策,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20、【答案】C

【解析】据教材第19课第1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西方国家此时的主流经济理论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难度】简单

【能力层级】识记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

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说明国家干预措施的失灵,为此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故D项正确;A是工业革命之后;B与题意相反;C应该是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非扩大。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1932年”斯大林模式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苏联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受到西方国家的排挤、干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32年”列宁已经逝世,且斯大林已放弃新经济政策,实施工业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32年”可知,西方正爆发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而苏联正值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美国和德国技术人员帮助建造”的现象,故D项正确。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苏联一五计划

2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苏联的经济政策,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创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也称“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是最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苏联最高领导者;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较好地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因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无宏观系统指导,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故选B。

【难度】简单

【能力层级】识记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

24、【答案】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

【难度】较简单

【能力层级】掌握

【知识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5、【答案】B

【解析】苏联长期实行斯大林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致使社会发展缺乏活力,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由B项所导致,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的范畴。

【难度】偏中

【能力层级】理解

【知识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6、【答案】B

【解析】据教材第22课第2目“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从教材看到这么一句话: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选B。

【难度】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