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102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docx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科学活动教案

【篇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精选汇编)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

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

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

沉与浮

1、教师示范:

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

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

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

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

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

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

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

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

(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

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

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

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

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

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

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

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

……(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

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

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

3、教师总结:

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

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设计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动物午睡ppt

2、地面游戏棋,筛子

活动过程:

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吗?

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势吗?

观看ppt,幼儿讲述讲诉孩子们几种睡觉的姿势:

趴着,咬被角,蒙着头,蜷着……

二、人需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

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

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活动:

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蝙蝠:

倒挂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觉的。

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仙鹤:

单脚站立睡觉。

猫头鹰: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

小刺猬:

变成球睡,刺猬睡觉时,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还把身体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

这样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小金鱼:

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

鱼儿睡觉时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节奏地变换一次。

马:

站着睡,马是站着睡,如果马躺倒睡觉,说明这匹马已经有病了。

乌龟:

缩到壳里睡,更好的保护自己。

小狗:

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觉,这是因为它的鼻子特别珍贵,所以要好好保护。

小猫:

猫是侧着头,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

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2.集体讨论:

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逐个讲述

小结:

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3.动物睡觉方式一样吗?

哪些是站着睡觉的?

马、鸳鸯

谁倒挂着睡?

蝙蝠

谁是趴着睡的:

小狗、小猫

三、游戏棋活动《动物睡觉的秘密》。

(1)出示游戏棋

教师:

今天,黄老师还带来了一副关于《动物睡觉的秘密》游戏棋,你们想不想玩?

(2)认识游戏棋谱,了解游戏棋规则

认识起点终点,行径路线

游戏棋规则:

走到有小动物图片的格子里时,必须模仿小动物的睡眠姿势,模仿对的小朋友可以往前进一个,模仿的不对的请后退或停止。

四、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篇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转动”

陈铁军

活动名称:

有趣的“转动”

领域:

大班科学活动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

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

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

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

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

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3)、幼儿观看幻灯:

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

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

“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

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

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大班科学:

《奇妙的纸杯》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

(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

a、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

提问:

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

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

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提问:

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

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白白的是什么东西?

(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小实验:

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蜡有什么作用?

小结:

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了解纸杯的优点。

提问:

你在哪里用过纸杯?

纸杯有什么优点?

小结:

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大班科学活动:

奇妙的拱形

大班科学活动:

奇妙的拱形

设计意图——

薄壳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安全帽、拱桥、拱形屋顶等,但这样的知识内容在小学、初中的教材中才会出现,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鸡蛋壳、铅笔、纸、积木等,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感知体会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也许不是所有的幼儿实验都能成功,但如果他们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喜欢探索,这也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个人操作材料:

1/2鸡蛋壳4-5个,削好的铅笔

2、分组操作材料:

针筒、卡纸条、书、积木、装水的盆、托盘若干,红色笔一支

3、有关拱形的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探索力作用于鸡蛋壳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提问:

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你们愿意来做个实验吗?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

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

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实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儿做实验。

3、brp/p幼儿交流实验的结果。

4、教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幼儿用卡纸和积木分组合作搭桥,要求是用两块积木做桥墩固定,卡纸做桥面,桥面至少要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不会塌掉。

(活动中如果幼儿不能想到拱桥,可提醒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形状的

桥。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拱形积木,提问:

这像什么?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物品?

2、教师用多媒体图片做介绍,使幼儿明白物品设计成拱形的原因。

结束:

小朋友们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设计拱形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让其他人了解这些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娃娃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

2.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空箱子,每组一盆清水,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空气的特点。

1)师: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出示事先准备的一只空箱子)

2)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眼睛)没有颜色、透明,(鼻子)没有气味,(耳朵)没有声音,(手)摸不到?

?

)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3)老师问:

“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

”(在学生自由发表后,把箱子打开,里面除了空气没有其它。

小结:

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流动的。

2、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老师:

“为什么说空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呢?

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1)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没有缺少空气。

2);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

(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为我们吸进肚子里空气了。

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

(动植物)

3、空气在哪里。

老师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玩一玩游戏,好不好?

”“可是空气在哪里呢?

小朋友们有没有办法找到空气呢?

1)请幼儿试着利用手中的材料去找到空气。

2)组织交流:

“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玩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玩的,这样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玩法了。

(学生交流:

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气球或吸管吹一些空气,玻璃杯扣一些空气等方法。

3)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找到了空气呢?

(塑料袋和气球鼓起来了;对着手吹吸管感觉有风,把吸管插进水里吹水会冒气泡?

?

)小结: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让热水快点变冷(大班)

设计思路:

有一天,有幼儿问:

“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

”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

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

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

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

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

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

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

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

“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

”有幼儿说:

“放在风口。

”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

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些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

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

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

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

最后一位幼儿这样总结:

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的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

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

冰块更冷。

幼:

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

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

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

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

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点评:

虽然活动中用到了温度计,但教师又没有将目标落实到知识点上,而是突出“做中学”的精神,让幼儿通过活动需要来了解、使用温度计,与此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充分表达自己的实验经验事实。

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使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过程、方法,从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篇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

空气的秘密(区域环境创设)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

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

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

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

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

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

(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

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

(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

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

(暗示幼儿:

空气无处不在。

5.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形状、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

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

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

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