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76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单元教案.docx

《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单元教案.docx

三单元教案

《自然之道》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自然之道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解读: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预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学,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全部生活在农村,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

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任务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读单元导读,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环节二

揭题亮标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

探索新知

活动一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活动二

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

(完成目标二)

检查预习,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一)

引导学生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师生合作

活动一

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一)

 汇报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出示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完成目标二)

以演促读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刻。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理解的更深刻(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主动学习

操练运用

比较句子:

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自主学习,整体感悟颇深。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明白了自然之道:

指的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作业:

熟读课文

回顾总结,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附: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起因:

想观察幼龟离巢入海

经过:

好心酿大错

结果:

幼龟葬鸟腹

《自然之道》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自然之道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2)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解读: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预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学,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全部生活在农村,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

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2、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二:

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环节二

揭题亮标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

探索新知

活动一

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活动二

(课件出示):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从哪些词中看出我们确实干了蠢事?

(完成目标二)

抓住重点词感悟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从哪些具体词中体会到?

(2)指导朗读

(3)想象:

食肉鸟是如何“饱餐一顿”的?

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完成目标一)

引导学生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

(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师生合作

活动一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事先知道吗?

向导呢?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我们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句子二:

“天啊!

”我听见同伴说:

“看我们做了什么!

句子三: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完成目标一)

 汇报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完成目标二)

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主动学习

操练运用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并说说“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动学习,学会归纳主要内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必须遵循,否则将好心办坏事。

你愿意更多的理解自然吗?

那就赶快行动吧!

回顾总结,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附: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误导众幼龟→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时:

一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解读: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预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学,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3.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

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

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

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3.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

4.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能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

任务二:

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来,这条美丽的母亲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吞噬了他们的生命及财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怎么变成这样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黄河变化的情况,相信我们能找到答案的.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环节二

揭题亮标

1、揭题,板书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齐读课题.

3、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黄河变化前后的资料.

4、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

探索新知

活动一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生字的认读.(指名读或”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完成目标二)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四

师生合作

活动一

1.默读课文.

2.

(1)为什么以前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如今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发生变化)的原因?

(3)如何治理黄河?

(完成目标一)

 汇报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1.划出黄河过去是怎样的句子,并朗读.

2.师归纳板书:

过去-----摇篮:

自然条件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3.找出描写黄河变化的数字

(完成目标二)

师生合作,学生交流不错(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1.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2.齐读4—6段(指导读出”忧心”)

3、指名说说科学家们治理黄河的办法.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主动学习

操练运用

体会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

主动学习,体会课文内涵。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黄河变回我们可爱的母亲河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我们一定要记住:

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回顾总结,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附:

板书设计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如今----忧患

  (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蝙蝠与雷达》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蝙蝠与雷达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读: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预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学,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的内涵。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3.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结构层次清晰,虽然没有华美的词句,但是语言精练、用词准确。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科普文章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会区分运用“敏捷”“敏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研究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能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

任务二:

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

环节二

揭题亮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

探索新知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想办法解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了解课文的大意,对课文整体把握。

环节四

师生合作

活动一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

2、我们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如:

段意合并法、句子摘抄法、重点罗列法、题目扩展法等。

你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方法。

(完成目标一)

 汇报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1)以“我来分享我学会的生字”汇报后,多种形式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学生汇报一个生字,出示一个生字)

(2)以“我来分享我理解的词语”汇报。

多种形式读词语。

汇报了一部分后,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完成目标二)

师生合作,学生交流不错(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自读、指名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学生帮助理解后齐读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主动学习

操练运用

1、四人小组齐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表格

2、交流:

先在小组交流,共同填写好表格,再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说明。

主动学习,体会课文内涵。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飞机又是怎样利用雷达安全飞行的?

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2、作业:

《写字教材》第11课

回顾总结,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附:

板书设计

蝙蝠与雷达

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蝙蝠与雷达》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蝙蝠与雷达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探究飞机飞行原理与蝙蝠夜间飞行之间的关系。

(2)激发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

解读: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预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学,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3.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结构层次清晰,虽然没有华美的词句,但是语言精练、用词准确。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科普文章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能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任务二:

能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请看屏幕,(指着图片)一种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和”字连接。

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

环节二

揭题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生齐读)

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

探索新知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朗读中进一步感悟课文

环节四

师生合作

活动一

文段中有一个关联词语:

“即使……也……”你能口头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①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

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敬佩、佩服)全班齐读

5、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完成目标一)

 汇报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小组内齐读4、5、6段。

2.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完成目标二)

师生合作,学生交流不错(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主动学习

操练运用

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主动学习,体会课文内涵。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作业: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

2、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回顾总结,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附:

板书设计

蝙蝠与雷达

天线—---嘴

(雷达)无线电波—---声音(蝙蝠)

荧光屏—---耳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课时:

一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解读: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预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学,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任务二:

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有人说大自然是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

如果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

如果你不信,请读《大自然的启示》。

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

环节二

揭题亮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2课《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题,生齐读)

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

探索新知

活动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朗读中进一步感悟课文

活动二

读书交流。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环节四

师生合作

活动一

学习《“打扫”森林》

(1)自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宽敞”、“洁净”、“干枯”等词)

(2)结合挂图,说说这部分的大概内容。

(3)重点探究第5-6段。

①默读课文,思考:

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画出能够说明这一原因的重要语句。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全班交流

(4)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

(完成目标一)

 汇报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评价目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