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55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docx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

1.课程学习及实践(实验)、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等情况

2.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2.1选题背景

我国从2006年开始,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

特岗教师,占据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当数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合格学历,或毕业于师范专业,或具有教师资格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他们的专业发展不仅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也影响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因此,对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寻找合适的方法促进特岗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提高整个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1农村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新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青少年学习英语不仅能够使其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多元文化,增进与其他各国青少年的交流和理解,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职业机会,还能促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生观。

但据刘亚娜(2012)在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中调査发现,农村地区师资紧缺,部分教师身兼数科,英语专业教师少;语法、语音等专业知识不高;仍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不够普及;仍以学生成绩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这些都阻碍着英语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实施。

如何尽快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地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是当前农村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2特岗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紧迫性

特岗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特岗教师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在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差,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无疑是个挑战。

另外,报考“特岗计划”的教师专业与所教学科并无限制,由于各个地方科目需求不一,作为农村教师资源补充的“特岗教师”自身所学的专业和所分配的教学学科存在偏差。

这样,特岗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特岗教师的身份只有三年时间,不属于正式在编教师。

其身份的短暂性和过渡性也决定了其专业发展必然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之处。

再次,这一时期的教师仍处于新手阶段,教学经验较缺乏、教学能力存有一定的不足。

另外,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及教材的把握还是很不熟悉,面对复杂的教学境况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所以,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

2.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农村特岗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为研究主线,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研究等来分析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反应教师的真实心声,真实的了解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探索适合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3研究意义

英语是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它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城乡间的二元差距,英语教学面临许多问题。

“特岗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新兴群体,由于人们的认识偏差,其专业发展问题极易成为被忽视的领域。

因此,对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3.1理论意义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专业发展则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

至今十余年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在这些多数量高质量的研究中,但也存在不足,研究更倾向理论性旳、大多数群体研究,缺乏对农村基层教师的关注。

特岗教师是新兴的农村教师群体,其自身特点和职位特点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

绝大多数研究还局限于教师群体专业化领域和共同规律,未深入到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本研究走进特岗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求更真实地呈现英语特岗教师现状。

开展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期逐步引导广大教师、研究者及教育管理者认识、重视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这对我国农村英语教师教育与师资培训具有积极意义,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内容。

2.3.2实践意义

教育不仅是一项良心工程,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大城市的很多中小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去辅导班,学校也配有外教,可以很容易地和国外学生交流等,英语教育资源很丰富。

而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远远享受不到这些优势资源,学习英语几

乎完全依赖任课的英语教师。

虽然特岗教师从范畴上来讲属于农村入职教师,具有农村教师的共性,但也有其自身个性。

随着我国“特岗计划”推进,越来越多的特岗教师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

在教育教学中,师资是重要因素之一,而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会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进而,教育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

本研究从实践出发,根据英语特岗教师的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过程中,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思考到的最为本真的东西呈现出来,尽可能贴近英语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希望给教师们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也为特岗教师及其管理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3.1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963年,以“教育与教师培训”为主题的讨论在《世界教育年鉴》上发表之后,1980年,一系列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文章相继发表,众多学者以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目标。

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1998年,“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其中也明确提出“当前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回顾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本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主要集中从三方面阐述,即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1.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一。

国外最早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是Hoyle(1980),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生涯的第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Perry(1980)进一步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他认为“专业”一词有多种含义,就其中性意义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Fullan&Hargreaves(1992)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多维度的,只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与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进步。

Day,C.(1999)在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简单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受容器,教师具有变革力量,在与同事、学生共同度过的专业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变革、批判,更新拓展专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专业情感。

Kelchtermans(2004)从另外的角度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教师个体化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同时还是教师不断地与空间情境、时间情境互动的结果。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后融入本土化的理解,进一步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唐玉光(1999)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发展的空间与潜力是无限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域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绝对的,专业成熟是相对的。

叶澜(2001)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另外,庞丽娟、陈琴(2002)等学者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阐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他们认为,教师专业化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是指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体现教师专业地位不断提升,被社会肯定与认可。

3.1.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Allen(1991)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行为技能、人格技能。

Richards(1998)列出了第二语言教师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六项:

教学理论、学科知识、背景知识、教学技能、交际能力、教学推理和决策能力。

关于语言教学及其相关的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都是语言教师必备的知识。

根据Richards(1998)的观点,语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语言知识:

语音学和音系学、英语语法、二语习得理论、课程与课程设计、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知识、教法分析、测试和评价等知识。

S.Gordon(2003)横向的角度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侧面,包括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认知发展、教学法发展和道德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内容。

台湾学者林瑞钦(1990)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专业精神;叶澜(1998)认为教师专业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申继亮、辛涛(1999)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教学理念、自我监控能力、教学策略等方面。

赵明仁(2009)则从纵向维度上,主要从教师行为和教师信念两个层面及其之间的互动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

作为语言教师,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要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避免出现汉语式英语,避免出现交际中的失误。

3.1.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富勒(Fuller,1969)以其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拉开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的序幕。

富勒等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认为教师职前的关注主要是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学生。

Sitter,J.&Lainer,P.(1982)丰富了富勒的研究,认为教师的关注并不是按照富勒所说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而是以教师自我关注、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和教材关注等方面同时出现的,要求实习教师同时解决所关注的问题。

Katz(1972)对学前教师进行访谈,发放问卷开展调查,针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发展需求以及工作发展方向与目标,认为学前教师的生涯发展一般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与成熟期。

Burden(1979)等人运用较缜密的访谈方式对数量较多的处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进行访谈,整理访谈结果得出教师发展的阶段是求生存阶段、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

Fessler(1985)从生命自然老化的过程和周期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结合教师生命发展规律以及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运用观察、调查的方法构建教师发展循环理论。

他认为教师生涯发展大致经历了职前、入职、能力建构、热心和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低谷与退出八个阶段。

国内学者王秋绒(1991)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师范生、实习教师、合格教师的阶段;傅道春(1995)将其划分为角色转变期、开始适应期、成长期殷国方、全日艺(1992)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经历适应期、稳定期、创新期;张向东(199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角色适应、主动发展、最佳创造、缓慢下降、后期衰退阶段;叶澜、白益民(2003)等学者从“自我更新”发展取向将教师经历职前、入

职生存、职后发展的过程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五个发展阶段。

3.2关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相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广泛关注,逐步成为国际研究主题。

1990年,《第二语言教师教育》诞生,这是第一本系统探讨外语教师教育的专著。

1998年在英语教学领域具有很高权威的国际核心期刊TESOLQuarterly上刊登“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相关报告标志着教育研究者更加关注英语教师教育方面。

英国Richards(2001)所著的《超越专业技术训练》被认为是目前论述第二语言(英语)师范教育内容最系统、最详尽的专著,反映了20世纪第二语言(英语)师范教育的新动向、新理论和新实践。

近几年,欧美国家基本上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研究放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思考并不断提高外语教师入职前的教育要求和入职后的专业化程度(彭伟强、叶维权2006)。

国外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从第二语言教学中师生角色、课堂结构、课堂行为、反思性教学、教师信念体系和应变策略、教学推理技能、学习日志、教学督导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世纪初,英语教师及其培训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英语教师教育研究才开始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等专业素养层面。

目前国内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专业化涵义、标准及培养途径(反思教学、行动研究、校本计划等)等方面,出现了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著,如王蔷(2002)的《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吴欣(2005)的《中国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

其中吴欣从培训对英语教师信念、知识、能力的影响,培训对英语教师行为的影响,培训的信念对英语教师行为的影响三方面探讨了英语教师发展。

其它研究只散见于报刊杂志,未形成系统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仅从某一方面探索促进英语教师发展的一种途径,研究比较迟缓。

3.3关于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针对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多见于期刊和博硕论文。

对特岗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特岗计划”的政策分析方面;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压力等问题;三是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廖朝华(2011)从“特岗计划”的作用入手,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了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外部环境、培训、自身意识方面提出了对策。

吴洪亮(2012)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上,结合西部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从特岗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四方面探析其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而提出发展途径:

师范教育的前期准备;特岗教师的入职和在职培训;特岗教师的自我教育。

王安全,刘飞(2013)从职业规划、生存状态、角色认识、专业知识方面分析了当前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职前职后培训,改进转编监督体制,明确自我角色。

3.4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至今十余年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在这些多数量高质量的研究中,也存在不足。

以往研究更倾向理论性的、大多数是群体研究,缺乏对农村基层教师的关注。

特岗教师是新兴的农村教师群体,其自身特点和职位特点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但是这方面研究较少。

此外,以往研究关注的多是教师整个群体的专业发展,较少关注具体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缺少实证研究。

另外,以往研究更倾向于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远离教师教学生活与发展的需要。

4.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农村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1.2特岗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紧迫性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1.4论文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1.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2.1.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1.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2.2国内外关于英语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3关于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4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第三章理论基础

3.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3.1.1终身教育理论

3.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学习动机理论

3.2概念界定

3.2.1特岗教师

3.2.2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研究方法

4.1文献法

4.2问卷调查法

4.2.1调查对象

4.2.2问卷设计

4.3访谈法

4.3.1访谈对象

4.3.2访谈问题设计

4.4研究技术路线

4.5数据收集与分析

4.5.1教师基本情况

4.5.2教师信念情况

4.5.3教师知识情况

4.5.4教师能力情况

4.5.5教师参与研究情况

4.5.6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度

4.5.7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意识

4.5.8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第五章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5.1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5.1.1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5.1.2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

5.2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5.2.1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5.2.2发展合作研究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实录

4.2研究目标

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国家实施的“特岗计划”为背景,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支撑,以终身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本地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我国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本土因素,寻求适合我国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4.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2.制约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

3.实现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作为一名特岗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4.实现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寻找哪些内在和外在的支持与帮助?

5.研究方案: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关键技术等论述

5.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仅从河南省部分县市农村特岗英语教师的角度对特岗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专业发展现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因、专业发展的需求等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得农村英语教师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5.1.1文献法

通过查阅期刊(包括电子期刊)、书籍和互联网网页等搜集和整理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分析其研究成果,了解目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为本文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探讨促进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供借鉴。

5.1.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相关的主要指标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

对特岗英语教师队伍结构、教师知识和能力、教师参与研究情况、专业发展认识、专业发展态度和满意程度、专业发展需求和意识以及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展开调查。

旨在了解目前我国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从而探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5.1.2访谈法

在统计出问卷调查的结果之后,对调查学校的部分英语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实地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涉及:

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中的困境、新教师培训情况以及教师的职业规划等;学校领导对特岗教师的看法、特岗教师的流动情况、学校为特岗教师所能提供的培训途径、从学校的角度如何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等。

深入探查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所在,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供方向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6.年度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及现有研究工作基础

6.1年度研究计划

研究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

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结果

2016.01-2016.02

确定课题并查阅相关文献

了解相关信息

2016.03-2016.04

填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完成开题答辩

2016.05-2016.08

收集资料

完成实证数据收集

2015.09-2016.12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完成初稿

2017.01-2017.03

定稿及预答辩

完成定稿及预答辩

2017.04-2017.06

论文答辩

完成论文答辩

6.2预期成果

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一篇1.5万字左右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

论文格式规范、论点新颖、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学术论文。

与此同时,力争为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以期逐步引导广大教师、研宄者及教育管理者认识、重视小学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这对我国农村英语教师教育与师资培训具有积极意义。

6.3现有研究工作基础

笔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一直感兴趣,因此已阅读大量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文献,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中所需要用到的调查问卷以及访谈问题参考已有文献和具体情况已设计完成。

7.校内外实习实践条件及时间安排

8.论文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农村学校较多,特岗教师零散的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研究过程会遇到调查对象少的问题,数据收集过程比较复杂。

针对此问题,笔者以笔者的家乡河南省的部分县市为例。

河南省最为中部农业大省,从2009年河南省施行特岗政策以后,至2015年共招聘7.63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受益范围覆盖全省个县的5000多所农村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笔者的本科同学以及本科老师的学生中都有从事特岗教师的,可以为笔者提供帮助。

而且有专门的特岗教师的QQ群,可以通过邮件交流和特岗英语教师交流。

9.参考文献(不占字数)

[1]Burden.Handbookofresearchonteachereducation:

AprojectoftheAssociation

ofteachereducators[J].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

Press,2003.

[2]DayC.DevelopingTeachers:

TheChallengeofLifelongLearning[M].London:

FalmerPress,1999.

[3]Fullan,M.&Hargreaves,A.TeacherDevelopmentandEducationalChange[M].

London:

Falmerpress,1992:

8-9.

[4]Fessler,R.&ChristensenJ.C.TheTeacherCareerCycleUnderstandingand

Guiding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Teachers[M].Boston:

Allyn

&Bacon,1992.

[5]Glatthorn,A.TeacherDevelopment.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Teacher

Education[J].Oxford:

ElsevierScienceLtd,1995:

41.

[6]Gordon,S.P.Professionaldevelopmentforschoolimprovement:

empoweringlearningcommunities[M].Boston:

Pearson,2003.

[7]Hargreaves,A.DevelopmentandDesire:

aPostmodernPerspective[M].New

York:

TeachersCollegePress,1995:

9-34.

[8]Hoyle,E.Profess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