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476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

钟洁

学号:

201011140245

班级:

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2010级2班

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

钟洁

学号:

201011140245

指导老师:

王老师•石老师•李老师

班级:

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0级2班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野外实习是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把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能获得直观、感性的知识,加深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习野外实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充分得到应用、修正和提高。

了解无脊椎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

为期3天的野外实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习内容:

1、通过野外实际环境中直接观察﹑采集无脊椎动物,学习和掌握采集无脊椎动物标本的方法。

2、通过观察,熟悉一般无脊椎动物的外部形态,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3、通过捕捉无脊椎动物,认识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并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4、通过野外实习,野外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磨练学生意志,使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团结互助,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11年7月5日至2011年7月7日

地点:

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地的自然概况

缙云山位于北碚境内,距渝中区约60公里。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

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

有动物1605种,其中:

脊椎动物239种,无脊椎动物1249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65种。

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

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

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

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

缙云山区系起源古老,物种稀有性程度高,特有性显著。

在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1、气候

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

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2、地质概况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

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

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

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

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

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

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

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3、水系分布

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

岩层越厚,积水越多。

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

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

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

冲沟长度一般为0.7~1公里,最长者1.8公里,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属于幼年冲沟,其弯曲度不明显,多为直线型冲沟,而沟谷为“v”字型。

谷宽10~50米,也有几米宽的,由于山体蓄水量较大,冲沟大多数(12条)有常年性流水,成为山泉,满足职工、村民以及游客的生活用水,并且煤洞水还成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

所有这些流水最终流入嘉陵江。

保护区范围内,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沟筑成的大小水库共计11个。

四、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无脊椎动物种类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五、实习内容与实习日程

(一)、主要实习内容:

1、主要动物类群的分类特征观察。

2、主要和常见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的识别。

3、动物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水生无脊椎动物、陆生节肢动物)。

4、动物生活习性观察

(二)、实习日程:

实习日程安排表

时间

内容

地点

七月五号上午9:

30-12:

00

挖陷阱捉昆虫

缙云村周边竹林

七月五号下午3:

00-5:

30

捉昆虫

树林

七月六号上午9:

30-12:

00

捉昆虫

路边

七月六号下午3:

00-5:

30

捉昆虫观察草履虫

竹林中路边

七月七号上午9:

30-12:

00

捉蚯蚓观察涡虫

树林中清水沟

七月七号中午

蚯蚓标本制作

农家乐

七月七号下午

将第一天挖的陷阱里的昆虫捉出,识别,分类

农家乐

六、实习结果

(1)草履虫的生境及生活方式的观察

草履虫(paramecium)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分裂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

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除了维持草履虫的体型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

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

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

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

残渣由胞肛排出。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无性、接合、内合、自配、质配等等。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

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其中以生活污水沟中最易看到,聚集太多时呈白色膜状物质。

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2)涡虫的生境及生活方式的观察

涡虫生活在溪流浅水处,多隐于石块下面,昼伏夜出。

体呈树叶形,背腹扁平,腹面密生纤毛,可爬行。

全体淡褐色,长10余毫米。

头呈三角形,背侧有1对黑色眼点,两侧各有一耳突,为嗅觉器官。

体末端钝尖。

体中部稍后处的腹中央有口,连于咽囊,囊内有一肌肉性管状的咽,可伸出体外。

咽与肠相连,肠分3枝,1枝向前,2枝向后。

涡虫以蠕虫、甲壳类、昆虫等为食,咽吸住食物后,肠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为液状物,再吸入肠内,进行消化。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无肛门。

养分为肠壁吸收,贮存于实质中。

代谢产物由原肾管排除,许多排泄孔位于背侧。

呼吸作用经体表进行。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生殖孔位于口后。

生殖时二涡虫尾端一段腹面相贴在一起,生殖孔相对,互相交换精子。

卵在体内受精,数个受精卵和卵黄(营养物质)被生殖囊分泌的粘液形成的膜状卵茧包裹,排出体外,在外界孵化成幼涡虫。

涡虫再生力极强,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材料。

横切为2段或多段,每段均可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

实质组织是分化新细胞和再生组织的主要来源。

再生具有极性。

如切为3段,前段再生出后端,后段生头,中段前生头后生后端。

(3)蚯蚓的生境及生活方式的观察

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

最大的有1.5kg。

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

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

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

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

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fu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

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

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

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

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

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

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

纳精囊孔(seminalreceptacleopening)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二)、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捕虫网、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毛笔、放大镜、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a.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

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

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b.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

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

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c.搜索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方法:

树皮下面、朽木中的昆虫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砖头、石块下面的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d.毒杀

直翅目昆虫:

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等。

它们通常栖息在草地上,多数善跳跃,可用扫网。

直翅目的昆虫需要较长毒杀时间。

膜翅目昆虫:

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

一般用网捕。

中、大型具蛰刺的蜂类捕入昆虫网后,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以免蛰伤。

小型的蜂类应单独放在较小的毒瓶中。

微小的昆虫,如小蜂类,蚊类、蚜类和跳虫等可直接放入盛有70%酒精的微型指管中保存

鳞翅目昆虫:

包括蝶类和蛾类。

蝶类采集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旁,或花草繁茂的地方,可直接用网捕。

由于蝶蛾类体表具大量鳞片,应立即处死以免鳞片脱落(注意不要用手触及其翅)。

通常采用掐其胸部处死的方法,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袋中。

1.3昆虫标本制作

1.3.1制作工具

①木制展翅板:

用来展开昆虫翅。

②泡沫板式展翅板。

③三级台:

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④昆虫针:

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1.3.2制作过程(以蝴蝶为例)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

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或烘干。

1.4湛江森林公园昆虫的分类见附表一。

(二)、动物生活习性观察(鸟类、哺乳动物)

1、寸金动物园

湛江寸金动物园是设于湛江寸金公园内,动物园内有较多动物种类。

我们来到寸金动物园进行了各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观察。

步入动物园,我们首先分小组进行观察动物园内的所有动物,并记录其名称和特征。

这里有:

凶猛嚎叫的食肉目猫科的美洲虎;听觉灵敏的食肉目熊科的黑熊;双峰直立的偶蹄目驼科的双峰驼;性情温和的偶蹄目河马科的河马等还有其他的动物。

其次是观看动物的精彩的表演。

如:

食肉目犬科的小狗滑梯、跳圈,食肉目猫科的狮子滑梯、跳台,食肉目犬科的狼狗认字算术,灵长目猴科的猴子骑车、走钢丝,狗熊踩球......它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人类的强化训练下出色地完成表演。

(三)、水生动物的观察与识别

1、湛江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6月10日我们来到湛江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去参观。

进入馆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水族馆,一个个大型的水族箱里都生活着很多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鱼类,我们认真地观察,而且很详细的记录每种鱼的科属种。

该馆除了收藏有很多生活在水族箱里的珍贵鱼种外,还收藏了大量的水生动物浸制标本,不但有鱼类,还有大量的贝类、螺类和藻类,我们在观察的同时也对各种鱼类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它们的许多不同之处。

这次的参观让我们获益匪浅,更加深了我们对鱼类的认识,我们也更加巩固了鱼类的分类特征、一些专业术语等理论知识。

(四)、哺乳动物标本的制作(兔子剥制标本的制作)

1、制作工具:

兔头固定器、解剖盘、解剖刀、注射器、眼科剪、棉花等。

2、制作步骤:

(1)测量记录:

测量兔子的四肢、躯干、尾巴和头部的长度并记录。

(2)剥皮:

将兔子放在兔头固定器中,然后静脉注射空气,待兔子完全死亡后拿出放在解剖盘中,用解剖刀自腹部正中,从胸骨后至肛门前端切开皮肤,勿切破腹部肌肉,以免内脏外流污染皮毛。

用手指将腹部肌肉和皮肤剥离,继而向两侧、背部及后肢腿部剥离,并在关节处尖端,刮去小腿骨上的肌肉。

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

清理尾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手指轻轻揉搓尾巴,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左手指紧卡住尾基部皮缘,右手指紧拉尾椎,即可抽出尾椎骨。

向前将躯干部分的皮翻转,到前肢处,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前肢上的肌肉。

再剥至头部,小心地剪断耳基与头骨的相接处。

再向前剥离至眼部,用解剖刀紧贴眼眶边缘切割,切勿将眼睑割破。

继续向前剥离上下唇,并在鼻尖软骨处剪断。

头部的皮剥下后,清理残留在皮上的肌肉和脂肪。

(3)装填:

根据测量的数据记录,用铁丝制作支撑兔子的框架,躯干部应该用大一些的铁丝,以能够支撑起整个标本,四肢可以用小一点的铁丝。

然后在放进框架的兔子体内填充棉花,棉花必须填多点,使人有一种充实感,方便给兔子造型。

(4)缝合及整形:

填充好以后进行缝合。

由前向后,每针都是由皮内向外方扎,最后将皮的切口完全缝合起来。

整理耳部、眼睑及体毛,前足前伸,位于躯干下面,后足向后拉直,位于尾的两侧。

(5)贴标签:

将写有组员名字的标签系在兔子的后肢上。

4.收获与感受

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

应动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了解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我们把理论与实际联系了起来,通过野外的观察与了解,使得那些死知识变得有趣起来了。

当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时候,那种兴奋是难以言喻的。

我在观察的同时会拼命想书本的知识,将其记得更深刻。

同时我也了解到现在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动物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

许多的动物濒临灭绝,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引起当地居民的注意。

我觉得我们应该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努力,捍卫这些生命的生存权利。

同时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我相信地球的明天是美好的!

这次实习我也明白了独立的重要姓,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要靠自己才能创出自己的天地。

要有信心与勇气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同时也学会与大家生活,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其次,面对生活,要细心,这样才能财险更多的美丽,才能又更多的收获,信心观察,边有了发现美丽的眼睛,才能体会别人无法体会的感觉。

童过对鸟类的观察,我知道了深林的鸟的种类很少,鸟喜欢生活在灌木从里,只有那里才能提供他们吃的,住得。

小鸟是美丽的,叫声是动听的,但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私欲禁锢他们的自由,我们应该给他们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翱翔。

学习是无止境的,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老师能叫的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到更多东西,好为国家,为环境的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5.意见与建议

1团队组织,号召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同时更要从自己做起,爱护生边的每一种生命

2如果有条件的话,每个组尽量的少一些人,

3在观察的途中,老师应该帮助注意学生的安全,并经常强调

4减少每人捕捉的昆虫数量,避免造成某一昆虫的数量的急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