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36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docx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概述

 

织金县猫场镇检槽田煤矿

2016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编制:

周国平

审核:

吴书杰

总工:

蔡金福

矿长:

楚世领

编制日期:

2016年12月20日

 

 

第一章总则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提高矿山的抗灾能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的规定,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矿通防科、调度室、生技科、机电科、综合科等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和讨论,编制了我矿2016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以下筒称《计划》)。

主要容有:

(1)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事故预兆及预防措施;

(2)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后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及处理措施。

通过贯彻落实本《计划》,达到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害威胁人员的目的,确保矿井2016年度实现安全生产。

本《计划》还明确规定了各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在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的职责和任务,希望各单位及有关人员组织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井田围及开拓方式

1、井田围及交通位置

检槽田煤矿区位于织金县猫场镇夏家庄,行政区划隶属织金县猫场镇管辖,其地理座标:

东经105º58´21"~105º59´44";北纬26º29´39"~26º30´31"。

井田面积1.9109km2。

矿区分别距猫场镇约8km、织金县城69km、市110km,至织金的公路从矿区东侧经过,区有简易公路与主干道相连,在建的清织高速公路也位于煤矿区东侧,交通情况较为便利。

2、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混合开拓,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二节矿井地质、瓦斯、水文概况

一、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仅第四系及龙潭组中煤组及下煤组。

具体见表2―1。

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表2―1矿区地层

代号

岩性

厚度

备注

第四系

(Q)

全新统

Q

残积、坡积、冲积物

0.00-10.70

矿区外分布

二叠系

(P)

上统

长兴组

P3C

含燧石石灰岩

11~45

矿区外分布

龙潭组

P3I

泥岩、粉砂质泥岩、石灰岩、煤层

280~362

矿区分布

峨眉山玄武岩组

P3β

以玄武岩为主

100~140

矿区外分布

中统

茅口组

P2m

中~厚层状石灰岩

>100

矿区外分布

(1)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深褐及墨绿色,斑状结构,具气孔、杏仁状构造,性脆,坚硬,上部为浅灰色玄武质火山碎屑凝灰岩。

矿区揭露最大厚度约60m(2-2号钻孔),据区域其它地质工作,该地层厚度大于100m。

(2)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龙潭组(P3l)

该地层为矿区的含煤地层,岩性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灰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产羊齿类等植物化石及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含煤层5~9层,其中,全区可采可采煤层3层,底部一般直接为玄武岩。

厚280.00~320.00m,平均厚300.00m。

因龙潭组上部在矿区均被剥蚀,故本次工作最大揭露最大厚度约203m,与峨眉山玄武岩组呈整合接触。

(3)第四系(Q)

由褐黄色砂、砾岩及亚粘土等组成,产植物根系,系冲、坡积物。

厚0~10.700m,平均厚5.00m。

主要分布于磨冲河地势低洼、冲沟及缓坡地带。

2、构造

矿区位于猫场向斜东南翼其,呈一直立倾伏背斜构造,区地层走向由NE逐渐变为SE向,倾向由315°逐渐变为45°,倾角为8~12°,一般为10°。

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地层沿倾向有一定的波状起伏。

(1)断层

详细查明矿区发育断层2条,分别为F1、F2,均为正断层,构造线发育方向基本一致。

分述如下:

F1断层:

位于矿区西部,走向为N37°E,倾向S37°W,倾角约60°,落差约25~45m,区域长度大于2170m,矿区约945m,为一正断层。

揭露该断层的钻孔为1-2。

该断层本身及其派生的次生断裂对矿区煤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F2断层:

位于矿区西部,走向为N50°E,倾向S50°W,倾角约60°,落差约12~18m,区域长度大于930m,矿区约645m,为一正断层。

揭露该断层的钻孔为1-1及2-1。

该断层本身及其派生的次生断裂对矿区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褶曲

整个矿区为一直立倾伏背斜褶曲,两翼倾角相等,倾伏端指向N20°W,褶曲的枢纽约10°。

(3)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矿区为一缓背斜构造,地层走向由NE逐渐变为SE向,倾向由315度逐渐变为45度,倾角为8~12°,一般为10°。

矿区发育的F1、F2断层及其所派生的次生断裂对矿区浅部煤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3、煤层及煤质

本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中煤组及下煤组,可采煤层3层,煤层分别为14#、16#、21#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4.40m。

(1)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4#煤层:

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3l2)的中部,上距长兴大隆组底板147m,下距16#煤层20~35m,层位稳定,煤层最小厚度1.32m,最大厚度2.2m,平均厚度约1.60m。

夹矸0~1层,夹矸厚度0.02~0.10m之间,属较简单结构。

夹矸多为黑色砂质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中厚煤层,全区可采。

16#煤层:

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3l2)中下部,上距14#煤层20~35m,下距21#煤层20~30m。

最小厚度0.83m,煤层最大厚度2.48m,平均厚度约1.63m。

夹矸0~2层,夹矸厚度0.10~0.38m之间。

夹矸多为黑色砂质泥岩或炭质泥岩,属中厚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

21#煤层:

位于龙潭组第一段(P3l1)上部,上距16#煤层20~30m,下距玄武岩顶板66m左右。

煤层最小厚度0.83m,最大厚度1.23m,平均厚度1.00m,夹矸0~1层,夹矸厚度0.02~0.40m之间。

属薄~中厚煤层,层位较稳定,全区可采。

综上所述,14#、16#及21#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及层位较稳定,煤类单一,煤层稳定类型均为稳定型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 厚

夹矸层数

层间距

倾角

可采情况

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最大~最小

最大~最小

平均(m)

平均(m)

14#

1.32~2.20

1.60

0~1

8~12°

10°

全区可采

稳定

顶板:

页岩及粉砂岩

底板:

粉砂质泥岩

20~35

28

16#

0.83~2.48

1.63

0~2

8~12°

10°

全区可采

稳定

顶板:

粉砂岩及页岩

底板:

粉砂质页岩

20~30

25

21#

0.83~1.23

1.00

0~1

8~12°

10°

全区可采

稳定

顶板:

泥岩

底板:

高岭石泥岩

(2)煤质特征

根据区域资料,14#属低中灰、中硫分、特高热值无烟煤;16#属低中灰、低硫分、特高热值无烟煤;21#属中灰、中高硫分、特高热值无烟煤(21#作发热量参照14#、16#取低值);可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煤等。

煤质特征见下表。

煤质特征表

煤层

水份

Mad(%)

灰份

Ad(%)

硫份

St.d(%)

挥发分Vdaf(%)

发热量

Qnet.ar(MJ/kg)

煤类

14#

0.71

19.6

1.98

10.65

31.38

无烟煤

16#

3.61

16.73

0.73

7.13

32.63

无烟煤

21#

3.20

23.89

2.06

7.70

31.38(参考14#)

无烟煤

4、工程地质条件

(1)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

①14#煤层:

顶板:

直接顶板为细砂岩及粉砂岩,易风化崩解,部分为石灰岩,不易风化崩解,为较稳定顶板。

岩石质量一般较好,岩体较完整。

底板:

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及石灰岩,不易风化,为较稳定底板。

岩石质量属中等-较好,岩体中等完整。

②16#煤层:

顶板:

部分为粉砂岩及泥岩,易风化崩解,部分为石灰岩,坚硬、不易风化,为较稳定顶板。

岩石质量一般较好,岩体较完整。

底板:

多为泥岩易风化、遇水易膨胀、底鼓,为不稳定底板。

岩石质量一般为中等,局部劣,岩体完整性中等。

③21#煤层:

顶板:

伪顶粉砂岩,强度低;直接顶板为石灰岩,为较稳定顶板。

岩石质量中等,岩体完整性中等。

底板:

底板多为泥岩及泥质粉砂岩,易风化、为不稳定底板。

岩石质量一般较好,岩体较完整。

(2)工程地质类型

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从工程地质编录及岩石力学性质来看比较好,但由于岩层组合比较复杂,软弱夹层普遍。

部分煤层有伪顶、伪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偏差,煤层的顶板稳定性较好、底板大部分为不稳定岩层,在开采过程中井巷均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抽冒等不良事故发生。

故矿区工程地质类型为中等;矿区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二、水文地质

1、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区猫场向斜南东翼,呈一单斜构造,属猫场向斜汇水单元。

矿区地表水水体较小,仅矿区外北侧发育常年有水溪沟,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全区出露龙潭组地层,以缓坡为主,地表冲沟发育,地表水排泄方便。

矿区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区域常年有水溪沟等地表水补给。

在矿区发现F1、F2两条断层。

F1断层位于矿区西部北侧,矿区长度945m,走向为N37°E,倾向S37°W,倾角约60°,落差约25~45m,为一正断层,断层破碎带明显。

F2断层位于矿区西部南侧,走向长度约920m,走向N51°E,倾向S39°E,倾角约60°,落差12~18m,为一正断层,断层破碎带明显。

两处断层均有一定分布规模,且破碎带明显,断层自身富水性相对煤系增强,对矿区地下水规模有显著影响。

矿区地表水不发育,排泄方便,矿区属三岔河斯拉河段,乌江水系。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矿区地层富水性

由新至老叙述如下:

①第四系(Q):

主要上覆于矿区西部龙潭组地层之上,矿区北部地表低洼处大量分布,覆盖厚度一般大于2m。

该层段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河流补给,无明显径流。

其物质组成主要为耕植土及粘土,局部地段夹砂、砾石。

该层发育孔隙,以孔隙水为主,富水性弱。

②龙潭组(P3l):

矿区出露地层均为龙潭组中煤组,上煤组均遭剥蚀,下煤组主要出露在矿区南外侧。

该地层平均倾角约10°,分布面积较大,可大量接受降水补给,地貌以隆状缓坡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冲沟发育,地表水排泄方便。

其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灰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揭露平均厚168.03m。

揭露该地层7个钻孔,泥浆消耗量微弱,变化不大。

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层以裂隙发育,浅部以空隙及裂隙水为主,深部以裂隙承压水为主,属碎屑岩含水层组,富水性弱,该层段是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③玄武岩组(P3β):

该地层不出露于矿区地表。

位于龙潭组底部,与龙潭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褐灰色块状隐晶质或拉斑玄武岩,夹火山角砾岩,具气孔状、流纹状及杏仁状构造。

该层富水性极差,是较好的隔水层。

(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在矿区发现F1、F2两条断层。

F1断层位于矿区西部北侧,落差约25~45m,为一正断层,断层破碎带明显。

且断层出露带上分布有磨冲河,水量常年较丰富,可有效补给断层带地下水,故该断层带富水性较强;F2断层位于矿区西部南侧,落差12~18m,为一正断层,断层破碎带明显。

揭露该断层钻孔1-1及2-1,在断层带处泥浆消耗量有变大趋势,且断层出露地表沟通磨冲河,水量常年较丰富,可有效补给断层带地下水,故该断层带富水性较强。

(3)充水因素分析

①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为矿区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据矿区地形特征,矿区地貌便于自然排泄。

但直接充水含水层出露地表相对面积大,随地形地貌有利于自然排泄,降水对矿井开采具有有一定影响;降水可大量补给矿区外磨冲河,因矿区断层沟通地表河流,故降水可间接对矿井西翼采区充水产生影响。

②地表水:

矿区外侧磨冲河,由西向东径流,受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属地下水补给河流型,且矿区部分老窑水也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河流河床标高一般在+1310.00m左右,矿区一半资源量在此标高以下,在矿井建设中,随着地下承压水被人工疏干,其类型将转为河流补给地下水,将通过地下水流向的逆向改变而成为矿井充水新的来源。

矿井西翼煤层被矿区断层F1切割,断层沟通磨冲河,故地表水可能以断层管道形式对西北部生产矿井造成突水事故,故地表水会将对矿井西翼煤层开采的充水形成明显影响。

③老窑水:

矿区老窑多分布于14、15号煤层中,为当地居民开采自用煤形成,多为平硐及斜坑,采坑长20m至40m不等,由于时间较长,现又进行了封闭,均汇聚了一定的老窑积水,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对矿坑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据本次老窑水调查,老窑水水质类型为SO42-—Ca2+,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矿井已进入生产阶段,采空区对生产系统影响区面积约0.03km²,现正常日排水量220m³,,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

④断层带水:

矿区F1、F2断层破碎带较宽,断层带有一定量的富水,矿井建设可能破坏该断层的自然地下水平衡,加大断层的导水性,增大断层带的富水性。

从而诱发断层水对矿井产生突水。

且断层沟通煤层及地表河流,断层带地下水补给方便。

⑤各含水层地下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龙潭组是主要的含煤地层,是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地层富水性弱,但矿井的重要充水来源于该地层。

龙潭组之下峨眉山玄武岩组富水性弱,是相对较好的隔水层。

总体来说,龙潭组地下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4)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地表水及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及地下水便于排泄。

矿区断层仅F1、F2对未来矿井开采西部资源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其主要矿床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属碎屑岩含水层组,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富水性弱。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二型。

3、矿井涌水量预测

根据《省织金县猫场镇检槽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及评审意见书,采用比拟法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22m3/h,最大涌水量30.3m3/h。

现正常排水量220m3/d。

三、瓦斯、煤尘、煤层自燃

1、瓦斯

根据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2011、2012年“关于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检槽田煤矿均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根据黔煤生产【2008】641号《关于<检槽田煤矿14#、16#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检槽田煤矿14#(本次报告中为15#)煤层在鉴定围(标高1300m以上)无突出危险性;检槽田煤矿16#煤层在鉴定围(标高1350m以上)无突出危险性;两煤层垂深增加到50m可能出现突出预兆。

2、煤尘爆炸性

根据二OO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及二O一O年六月二十八日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省织金县猫场镇检槽田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4#、16#和21#煤尘无爆炸性。

3、煤的自燃倾向

根据二OO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及二O一O年六月二十八日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省织金县猫场镇检槽田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14#、16#及21#煤层自燃发火指数为

类,煤尘不易自燃,

第三节矿井年度采掘计划

一、采掘及证照现状

1、检槽田煤矿属30万吨证照齐全的生产矿井。

2、现井下布置有:

上山煤柱回采工作面和11604备采工作面;东翼运输下山、东翼回风巷和东翼轨道巷三个掘进工作面。

2016年计划布置一采区东翼的21602采面;工作面布置均在2016年三项计划围。

二、计划安排

1、根据矿井现状及国家政策因素和煤炭市场影响,经公司董事会、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2016年春节后采掘计划为:

(1)回采工作面

①节后两个月时间把三条上山煤柱回收完毕;

②1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完毕;

③接采21602采面。

(2)掘进工作面

①节后开始恢复东翼运输下山和东翼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②开工11604改造巷,完成后开始掘进东翼轨道巷掘进工作面;

③东翼运输下山到位后施工21602工作面切眼和回风巷;

④东翼回风巷到位后施工东翼运输巷。

详见2016年度采掘计划图纸和下表(检槽田煤矿2016年度采掘作业计划接续表)

 

2016年年度煤矿回采工作面接续作业计划表附表1

序号

工作面名称

回采工艺

工作面参数

月推进产量(万吨)

采高

(m)

容重

(t/m³)

倾角

(°)

采面长度

推进长度

(m)

剩余储量

(万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1601-2回采面

炮采

1.8

1.45

10

80

176

2.0

1.5

0.5

2

上山煤柱回收

炮采

1.7

1.45

10

50

90

1.0

1.0

3

11603回采面

炮采

1.7

1.45

10

100

330

8.0

1.6

1.6

1.6

1.6

1.6

4

11601-1回采面

炮采

1.7

1.45

10

90

300

6.0

1.7

1.7

1.7

0.9

5

上山中部煤柱

炮采

1.7

1.45

10

60

80

0.8

0.8

注明:

全年计划回采煤量17.8万吨,预计算工作面可采储量时已扣除了可能遇见的空区影响、构造变化带的影响。

回采工作面可能会受地质变化、空区等因素的影响有所调整。

第四节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现一采区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平硐和副平硐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回风斜井安装2台型号为FBCDZ-NO:

6-18防爆对旋轴流式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型号为YBF-2-315S-6,功率为2×110kw。

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通风方式。

掘进工作面根据距离远近分别采用2×11kW或2×18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配套φ600mm或φ800mm阻燃风筒压入式供风。

局部通风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采用“三专”供电并安装“两闭锁”装置。

矿井采用通风机反转进行反风。

目前矿井总风量3060m3/min,风压387pa,外部漏风90m3/min,等积孔3.1m2。

井下通风设施完善,通风系统独立、合理。

第五节矿井抽放系统

矿井建立有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分别设置有高负压抽放系统和低负压抽放系统。

1、高负压抽放系统

高负压瓦斯抽放泵两台型号为2BEA-403-0型水环真空泵,最大抽气量96m³/min(5760m³/h),压力40KPa,转速297r/min。

配套YB315S-6电机,功率为110kW,转速970r/min,电压380V。

高负压抽放主管使用管径Φ351mm,采面抽放支管使用管径Φ315mm,掘进面抽放支管管径Φ219mm。

2、低负压抽放系统

低负压瓦斯抽放泵型号为2BEA-253-0型水环真空泵2台,担负该矿的低负压瓦斯抽放,最大抽气量43.7m³/min(2622m³/h),压力40KPa,转速660r/min。

真空泵配套YB280M-6电机功率为55kW,转速970r/min,电压380V。

选用管径Φ250mm抽放管对工作面上隅角和采空区进行抽放。

现阶段所有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管路安装敷设到位,并正常运行,满足采、掘需要。

第六节矿井排水能力

矿井为平硐+斜井综合开拓,一采区东翼不设排水设备,井下的涌水通过主平硐、副平硐自行排至地面污水处理池。

一采区西翼低洼处设有11603工作面水仓,安设有排水设施。

涌水量:

经实测,现阶段正常日排水量220m3/d。

现两平硐排水沟排水能力远大于矿井涌水量,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第三章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原因

第一节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原因

1、掘进工作面通风不良造成瓦斯聚积,遇到火源时;

2、局部瓦斯浓度超限,遇到火源时;

3、掘进面停风后造成瓦斯聚积,遇到火源时;

4、采掘工作面地质条件突然变化,造成瓦斯浓度超限遇到火源时;

5、巷道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造成瓦斯聚积,遇到火源时;

6、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瓦斯浓度超限遇到火源时;

7、带电检修或因其它原因产生火花,遇到瓦斯浓度达到爆炸围时;

8、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遇到火源时;

9、排放瓦斯期间,瓦斯浓度超限,遇到火源时容易引起爆炸;

10、放炮不严格执行放炮制度,未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和“远距离放炮制度”,遇到瓦斯浓度超限时;

11、作业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未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和汇报等。

12、未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等上级有关规定和地方有关文件的要求,防突措施不合理或不到位、不按操作规程实施防突措施、瓦斯抽采不达标或假达标进行采掘作业。

第二节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

1、采掘工作面火药爆炸不完全导致发火,由此引起瓦斯及煤尘燃烧,造成火灾。

2、井下放炮违反操作规程,如放明炮、糊炮、使用变质炸药、打钻时没有规操作等引起火灾。

3、井口附近20米围使用明火、电焊作业,措施不力或未严格执行措施造成火灾。

4、电器设备和线路维修不良,如电缆、开关、变压器、接线盒、电机、电钻等损坏、失爆、过负荷、电流短路等易引起火灾。

5、机械转动部位长期缺油,摩擦引起高温发火。

6、井口检身制度执行不严,下井人员缺乏安全常识,带烟火下井造成火灾。

7、水泵房、变电所等场所使用不防爆灯具、违章进行电气焊工作、使用电炉取暖等造成火灾。

第三节可能发生粉尘事故的原因

1、各采掘面未实行湿式打眼。

2、放炮后未及时洒水、冲洗巷帮或煤壁。

3、各点未按规定安装喷雾降尘装置,或者未坚持正常使用。

4、风速超过规定时,引起粉尘飞扬。

5、防尘水幕安装不合格不齐全,或不坚持正常使用。

6、喷浆、打钻、开帮时没有正常使用防尘喷雾降尘装置。

7、未采用水炮泥,放炮时引起粉尘飞扬。

8、煤仓、溜煤眼放空,易引起煤尘飞扬。

9、个体防护不到位。

第四节可能发生水灾事故的原因

1、上山煤柱采面、11604备工作面、21602工作面,东翼运输下山、东翼回风巷、11604改造巷、东翼轨道巷、东翼运输巷、21602切眼和回风巷等掘进期间,遇断层时可能造成断层水导入发生突水事故。

2、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在采、掘时与地表老矿洞沟通从而引发突水事故。

第五节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

1、掘进工作面或采煤工作面支护未按规程规定进行,支护质量达不到标准,遇顶板压力过大或破碎带时。

2、锚喷支护巷道,锚、喷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顶板破碎或压力过大时。

3、煤巷遇顶板破碎或构造应力带未及时加固,易出现片帮、冒顶。

4、采掘工作面顶板破碎,放炮崩倒棚未及时修复时。

5、掘进巷道空顶作业,未一次成巷时。

6、采掘面过断层、褶曲等采取措施不力时。

7、施工交岔巷道、空顶面积较大、应力集中,支护不及时或支护材料不合格时。

8、采掘工作面大面积空顶和前探支护使用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

9、巷道贯通未按措施要求对巷道加强支护时。

10、回采面初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