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28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x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1总论

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

1.1.1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

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

它是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

我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它们为刚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群体,缺少生活照料的老年群体,在家办公的商务白领群体,以及寻求独立生活的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居住空间环境。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仍将继续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的变革,综合型居住建筑的广义特性,将会使其展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1.1.2发展概况

简略回顾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当今住宅和其他各类居住建筑的建设及预见今后的发展方向,皆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

其发展轨迹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生活最为贫困的基层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了居住条件。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大量城镇住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1963-1965年实行了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

(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国内政治处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住宅建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

经历了10年文革的经济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6)1991年直至目前,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该时期正值国民经济“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全面加速。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开始由适用安全的基本需求逐步走向舒适、健康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历年增长情况

年份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m2)

城市人均居住面积(m2)

1978

8.1

3.6

1980

9.4

3.9

1985

14.7

5.2

1990

17.8

6.7

1995

21.0

8.1

2000

24.8

10.3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居住建筑在建设规模急剧扩大,建造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供应机制也实现了向市场化、商品化转型的变革、住宅建设与供应已成为广大居民消费的热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今我国居住建筑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正展现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也是国家走向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

1.2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居住建筑的基本功用在于为人们提供居住生活所必须的建筑空间环境,但是,人们对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总是复杂多样的,选择条件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1.2.1

适居性反映着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综合的技术经济性能,是人们择居的基本要求。

居住建筑适居性的主要构成要素通常应包括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诸多方面。

1.2.2为圆满实现居住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目标,设计者必须在居住区环境规划和居住建筑项目设计的实践中努力把握以下诸项基本设计原则:

(1)正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3)正确体现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共生的设计理念

(4)正确体现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学的设计理念

(5)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

1.3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

根据居住建筑适居性的构成要素,按照其基本设计原则实现确定的设计目标,还需要依靠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

1.3.1

在以往计划经济年代,我国设计者对此标准的制定方法了解甚少也较少关注。

建筑设计者不仅应重视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而且也应重视有关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的综合研究。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民居住发展目标是国家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制定的居住生活水平的建设目标(可简称国民居住目标),它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住建设投资宏观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国民居住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的总体定位。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一定时期内,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制定后,为落实住房建设和供应的具体实施计划,必然涉及住房供应的类型,空间形式和相应技术要求,需要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对住房供应对象的组成特征、居住方式和变化趋向进行研究,也就是对社会居住模式的变化趋向进行量化的科学分析,以确保住房供应的适用性和使用的长效性。

(3)居住行为模式分类

1〕依据居住行为特性对户内空间进行合理地功能分室和生理分室是套型设计的主要任务。

2〕住户主要成员在一定生活方式中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居住行为,可称为居住行为模式

1.3.2居住空间的质量标准是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的精神性环境要求,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1)环境质量的生理要求与标准

1〕室内空气环境质量

居室环境的空气质量应保持一定的洁净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能高于人们健康生活必需的限度。

装修房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二氧化硫

mg/m3

≤0.50

1h平均值

二氧化氮

mg/m3

≤0.24

1h平均值

一氧化碳

mg/m3

≤10

1h平均值

二氧化碳

mg/m3

≤0.10

日平均值

mg/m3

≤0.20

1h平均值

甲醛

mg/m3

≤0.08

1h平均值

mg/m3

≤0.09

1h平均值

甲苯

mg/m3

≤0.20

1h平均值

二甲苯

mg/m3

≤0.20

1h平均值

可吸入颗粒物

mg/m3

≤0.15

日平均值

总发挥性有机物

mg/m3

≤0.50

8h平均值

Bq/m3

≤200

年平均值(行动水平)

2〕室内热环境质量

(A)热环境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

让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保持热平衡,对居住的健康与舒适至关重要。

 

居室内热环境参考指标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温度

24~28

夏季制冷

18~22

冬季采暖

相对湿度

%

≤70

夏季制冷

30

冬季采暖

空气流速

m/s

≤0.3

夏季制冷

≤0.2

冬季采暖

PMV指数

——

0.5~-0.5

——

气密性换气率

次/h

≤0.5

夏热冬暖地区

≤0.3

夏热冬冷地区

≤0.2

寒冷和严寒地区

(B)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的措施:

影响室内热环境PMV值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室温和房间平均辐射温度,因此保持室内温度与人体温度的良好关系,是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关键。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建筑气候区

Ⅰ、Ⅱ、Ⅲ气候区

Ⅳ气候区

Ⅴ、Ⅵ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1)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

8~16

9~15

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A〕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措施

(a)建筑隔热措施。

建筑隔热措施以屋顶隔热最为重要,其次是西墙和东墙。

(b)房间自然通风组织。

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引风入室,争取穿堂风应该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主要途径。

(c)外立面遮阳措施。

主要用以阻挡直射阳光从窗户进入室内,对冬冷夏热地区宜采用临时性轻便遮阳措施,对冬暖夏热地区宜采用固定建筑遮阳构件,并与绿化结合处理。

B〕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措施

(a)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应用高效保温材料提高外墙热阻,可节约冬季采暖区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对非采暖区因效果甚微,应另做考虑。

(b)加强门窗的密封保温性能。

门窗的热损失占房间总热损失的65%以上,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改进门窗构造与材料,增强保温密封性能尤为重要。

3〕室内光环境质量

(A)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

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

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创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的意义在于: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理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居室中天然的光线随时变化,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生物钟节奏的作用,适度的日光照射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杀菌消毒,明亮的室内天然采光更有益于保护视力。

同时,明媚的阳光可给人以光明和生命的象征,促进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赶。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天然采光设计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人工照明设计主要应由建筑电气设计完成,主要涉及照明标准确定,灯具设计和灯具布置等技术问题。

(B)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

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

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居住建筑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率

房间名称

窗地比

备注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

1/7

本表按Ⅲ类光气候区单层普通玻璃钢侧窗计算。

当用于其他光气候区或采用其他类型窗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调整窗地比;

窗洞口上沿距楼地面不宜低于2m,距楼地面高度低于0.5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采光窗面积

厕所、卫生间、过厅

1/10

楼梯间、走廊

1/14

居住建筑室内照明标准

房间类型

参考平面及高度

照度标准值(lx)

起居室、卧室

一般活动区

0.75m水平面

20

30

50

书写、阅读

0.75m水平面

150

200

300

起居室、卧室

床头阅读

0.75m水平面

75

100

150

精细作业

0.75m水平面

200

300

500

餐厅或方厅、厨房

0.75m水平面

20

30

50

卫生间

0.75m水平面

10

15

20

楼梯间、走道

地面

5

10

15

4〕室内声环境质量

(A)声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

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住户室内声环境质量标准和设计措施

居住建筑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制定的原则,一是符合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二是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即是考虑需要和可能的结合兼顾。

居住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

一级

二级

三级

卧室、书房(或卧室兼起居室)

≤40

≤45

≤50

起居室

≤45

≤50

居住建筑空气声隔声标准

围护结构部位

计权隔声量(dB)

一级

二级

三级

分户墙及楼板

≥50

≥45

≥40

居住建筑撞击声隔声标准

楼板部位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

一级

二级

三级

分户层间楼板

≤65

≤75

5〕环境质量的心理要求与标准

(A)空间环境的心理学意义

(a)社会美育意义

(b)心理健康意义

(c)空间功能是满足心理需求的基础。

(B)空间环境的心理标准

(a)安全感与健康性

(b)私密性与开放性

(c)自主性与灵活性

(d)闲适感与情趣性

(e)自然感与回归性

1.4居住建筑未来发展趋向

1.4.1新世纪人类住区共同的发展目标

人类美好的住区环境离不开美好的居住建筑环境的建设。

《人居议程》在世界各国执行的情况表明:

21世纪是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提出走向全面实施的世纪,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主题和目标。

1.4.2我国人居环境与住宅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对于13亿庞大的人口规模,我国仍属于资源相当贫乏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重复西方发达国家有国历史教训的发展老路。

中国人居环境和住宅建设的健康发展,对于解决世界性的人居环境问题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贡献。

然而,在肯定住宅产业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住宅建设和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1)资源耗损巨大

(2)能源浪费严重

(3)环境污染加剧

1.4.3国外居住环境和住宅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完成了战后重建和基本满足住房数量需求的基础上,住区发展和住宅建设出现了新的重要变化。

(1)重视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多元化的住房需求

1〕探索城市住区规划模式的变革

2〕尊重与保护城市文脉,探索新的城市居住模式

3〕维护城市生态,寻求住区规划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注重建筑的内在品质,提高居住空间的综合性能

1〕通过各种法规的制定,保障住宅综合性能的不断完善,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

2〕不断开发和更新住宅部品和设备的生产技术,提高住宅部品与设备的生产质量和成套配置水平。

3〕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与安装住宅装修材料,成品住宅完成装修后销售,确保质量的均好性。

4〕居住空间设计提倡简约、朴实和回归自然的空间品质。

(3)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居住的舒适度,开展健康住宅技术研究

1〕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计划和政策,有效降低住宅建造成本。

2〕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门窗,提高住宅墙体的热工性能和门窗的保温密闭性能、有效降低居住建筑能耗。

3〕居住生活普遍使用洁净能源,以利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主要使用电能,并研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再生能源发电,以解决日常居住生活用电。

4〕广泛开展居住与健康的研究,并作为居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住宅”的技术标准,欧共体发布了相关技术协调标准,美国设立了国家健康住宅中心。

(4)注重建筑体系的创新,大力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

1〕在产品标准化,施工预制装配化的基础上,发展集成住宅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住宅产业的工业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2〕推行大规模定制的住宅生产模式,在确保企业经济收益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3〕广泛采用多层和高层钢结构和高效轻质外墙板建筑体系,提高施工预制装配化水平和建材资源再利用率,降低建筑施工污染。

4〕关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的构建

1.4.4新世纪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向

依据21世纪人类住区发展的共同目标,深刻理解我国住宅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比照借鉴国外当今住宅发展的动向与有益经验,展望新世纪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向,主要应表现为下述若干方面的长足进步。

(1)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更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具体应采取的措施是:

1〕确保住区环境和建筑设施同步建设。

2〕全面兴建健康住宅、营造绿色家园。

3〕精心规划与设计,实现最佳居住功能要求。

4〕提高设备性能和造型设计,改进建筑配置方式,增进居住空间舒适度

5〕提高居住空间的声、光、热和空气环境质量,采用环保建材,消除室内污染、维护身心健康。

6〕关怀老人、残疾人和少年儿童,为特殊群体的生活行为提供最大便利。

(2)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更应强调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重大课题。

1〕研究优化居住形态的规划设计、节约土地资源。

科学合理地整治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研究降低建筑产品能耗,大力开发保温隔热技术和低能耗采暖空调技术,提高居住空间舒适度。

3〕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提高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技术水平。

4〕研究保护淡水资源,大力发展复用与回用水技术,节约生活用水,提高水环境质量。

(3)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应实现高质量、高工效、低成本的目标。

必须加快住宅生产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进程,形成经济合理的住宅生产和供应体系,大幅提高我国住宅建设的产业化整体水平。

(4)当今发展的紧迫任务是改革住宅技术支持体系,提高规划设计服务质量,提供优质建材与部品。

具体改革内容应体现在如下方面:

1〕强化建设项目开发策划和经济技术研究,确保项目策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强化建设方案研究,促进适用性住宅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建立相应的技术保证体系。

3〕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住宅建筑智能化水平,革新住宅设备配备、实现居住品质升级换代。

4强化建筑构造技术研究,确保建筑防火、防漏、隔声、隔热等构造设计具备先进的技术性能。

5〕强化健康住宅技术标准的实施,成品住宅实现一次装修到位,并从技术上解决室内污染问题。

2住宅建筑设计——套型设计

2.1.1居住空间

(1)起居空间

1〕起居空间的使用需求

 

家庭活动

休闲健身

家务劳动

家庭美居

社交会客

家庭聊天、观看电视、欣赏音乐、打牌下棋、演奏钢琴、接打电话、网上漫游等

使用健身器材、跳健身操、打太极拳等

熨烫、折叠衣服等

摆放花草、设置鱼缸、侍弄植物、欣赏艺术品等

招待亲朋、品茗喝茶、促膝而谈、留宿访客等

(A)起居室活动方面需求

起居室活动需求

(B)起居室空间方面需求。

(a)不希望起居空间与其他空间穿套,避免各种行为相互干扰如因频繁走动打搅其他家庭成员看电视等

(b)空间可以适应家具摆放和变换,如把沙发进行多种组合,使沙发与电视柜有多种位置关系。

2〕起居空间的家具及布置

(A)起居空间家具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

起居空间家具类型

主要家具

其他家具、物品

沙发、茶几、电视柜

组合柜、博古架、躺椅、钢琴、鱼缸、大型盆栽、雕塑、落地灯等

B起居空间家具布置

(a)起居室的家具一般沿两条相对的内墙布置,因此内墙面的长度和门洞口开设的位置影响着家具摆放

(b)为满足起居空间的功能需求,营造器具生活氛围,沙发布置要注意形成便于谈话交流的围合向心性空间

(c)沙发与电视柜的布置应考虑均好的视距和视角

(d)当起居空间尺度较大时,应考虑分区布置家具

3〕起居室空间的尺寸确定

(A)面积

(B)开间

(C)进深

(2)餐厅

1〕餐厅的使用需求

(A)餐厅活动方面需求

餐厅活动方面需求

日常进餐

招待聚会

全家做饭

食品加工

娱乐活动

一日三餐、午茶夜宵等

家庭团聚、宴请宾客等

包饺子、团汤圆等

调拌凉菜、摘理蔬菜、削切水果、沏茶倒水等

观看电视、欣赏音乐、读书看报、棋牌游戏、接打电话

(B)餐厅空间方面需求

2〕餐厅的家具及布置情况

(A)餐厅家具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

餐厅家具类型

必备家具

其他家具、设备

餐桌、餐椅

餐具柜、冰箱、电视、饮水机等

B餐厅家具布置

3〕餐厅的尺寸确定

(3)主卧室

1〕主卧室的使用需求

2〕主卧室的家具及布置

3〕主卧室的尺寸确定

(4)书房

1〕书房的使用需求

2〕书房的家具布置

主卧室活动方面需求

睡眠休息

休闲娱乐

工作学习

梳妆打扮

观看电视、欣赏音乐、接打电话、网上漫游等

读书看报、电脑办公、接发传真等

护肤化妆、配戴穿衣等

 

主卧室家具类型

主卧室家具类型

主要家具

其他家具、设备

双人床、床头柜、储衣柜等

电视柜、梳妆台、写字台、座椅、躺椅、沙发、穿衣镜、衣帽架、空气加湿器、电暖气、音响设备等

书房家具、设备类型

主要家具、设备

其他家具、设备

书桌、座椅、书柜或书架、电脑等

沙发、单人床或沙发床、传真机、打印机、视屏电话此外还可能会有健身器材、音响设备、望远镜等

3〕书房的尺寸确定

(5)次卧室

1〕次卧室的使用需求

2〕次卧室的家具及布置

3〕次卧室的尺寸确定

2.1.2

(1)厨房

1〕厨房使用要求

 

厨房活动方面需求

备餐

烹调

餐后整理

摘菜、洗、切、包饺子、拌凉菜等

蒸、煮、煎、炸、炒、烤、焙等

处理剩饭、刷锅洗碗、餐具消毒、擦拭台面等

2〕厨房的厨具、设备及布置

3厨房的尺寸确定

厨房家具、设备类型

主要橱具、设备

其他设备

操作台、储物柜、洗涤池、炉灶、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等

冰柜、烤箱、洗碗机、消毒碗柜、热水器、净水器等

4〕厨房的管线和烟道布置

(2)卫生间

1〕卫生间的使用需求

(A)卫生间活动方面需求

(B)卫生间空间方面需求

2〕卫生间设备及布置

(A)卫生间设备类型及主要设备尺寸

(B)卫生间主要设备布置

(C)卫生间平面布局形式

卫生间活动方面需求

便溺

洗浴

盥洗

家务

娱乐健身

大小便、清洗下身等,同时希望可以设置宠物便溺的场所等

洗澡、洗发、更衣等

洗手、洗脸、刷牙漱口、化妆梳头、剃须等

清洁卫生、清洗抹布、拖布,洗涤衣物,晾挂衣物等

健身、敷药、称体重、听音乐、看电视等

卫生间中储藏的物品

卫生用品

洗涤用品

清洁工具

衣物

成捆卫生纸、纸巾、卫生巾等

洗衣粉、柔顺剂、肥皂、消毒液、去污粉、洁厕剂、洗发液、沐浴液、护肤品等

脸盆、脚盆、拖把、扫帚、刷子、抹布、污水桶等

衣服、毛巾、浴巾等干净物品以及待洗衣物等

卫生间设备类型

基本设备

其他设备

恭桶、洗脸盆(独立式、台面式)、浴缸或是淋浴器、冷热水装置、供暖装置、排风装置

洗衣机、污水池、小便器、净身器、蒸汽浴室或桑拿浴房等

3〕卫生间的尺寸确定

5〕卫生间管线和风道的布置

2.1.3辅助空间

(1)门厅

1〕门厅的使用需求

2〕门厅的家具布置

门厅家具类型

主要家具

其他家具

鞋柜、衣柜或衣挂、座凳

穿衣镜、伞立、屏风、装饰架等

(2)走道、过厅

(3)储藏空间

储藏物品种类

日常杂品

季节性物品

暂存物品

清扫工具:

如吸尘器、拖布、扫帚等

维修工具:

如电锯、电钴

(4)阳台

1〕阳台分类

2〕阳台设计一般要求

3〕服务阳台设计要点

(5)露台

2.2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套型空间的组合是指将户内不同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要,并留有发展余地。

2.2.1套型空间功能分析

所谓套型,就是指满足不同家庭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